分享
【艾瑞】2016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医生需求洞察报告.pdf
下载文档

ID:3085758

大小:2.75MB

页数:5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艾瑞 2016 年中 互联网 医疗 医生 需求 洞察 报告
中国互联网医疗 医生需求洞察报告 2016年 联合发布(按首字母排序)中国医疗资源状况 1 中国医生人群生存状态 2 医生互联网医生服务使用行为分析 3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供求分析 4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分析 5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发展趋势 6 3 3 3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医疗资源总量增长,但仍供给不足 中国看病难问题,根源在于医疗服务供给不足。随着我国基本医保覆盖面的扩大,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但同需求相比,医疗服务供给的核心力量执业医师的增长率却相对较低。同时,在供给不足的背景下,供求在结构上也处于失衡状态,其造成优质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部分医疗资源的浪费。2.9%2.1%2.8%1.1%3.7%5.8%3.6%2.2%6.1%6.8%3.5%7.6%6.3%6.1%11.4%8.8%7.9%6.1%10.7%12.5%7.9%8.4%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04-2014年中国医师及诊疗人次增长率 诊疗人次增长率(%)执业/助理医师增长率(%)1980-2014年中国卫生人员规模 来源: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8 iResearch I 执业/助理医师(万名)注册护士(万名)药师/士(万名)检验师/士(万名)2014年执业/助理执业医师 289.3万名,CAGR2.7%2014年注册护士 300.4万名,CAGR5.6%4 4 4 三级医院高速膨胀,虹吸医生和病患 公开数据显示,三级医院不断扩张,其床位数从2010年的106.5万张增至2015年的204.8万张,复合增长率14.0%。此外,三级医院在科研、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吸引较多高素质医生,同时三级医院也凭借其知名度和优质医生吸引大量病患,形成虹吸效应。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一级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 106.5 204.8 160.1 219.7 25.7 48.2 2010年(万张)2015年(万张)CAGR 14.0%2010-2015年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床位数 119.2 141.4 CAGR 6.5%CAGR 13.4%CAGR 3.5%13.0%13.1%4.3%1.1%3.7%5.1%3.8%2.9%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一级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 诊疗人次复合增长率(%)执业(助理)医师复合增长率(%)2010-2014年中国各级医疗机构 诊疗人次及医师复合增长率 来源: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8 iResearch I 5 5 5 皮肤、急诊和儿科等科室医生相对稀缺,人均担负工作量大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内科、外科和中医科执业医师数量最多,分别为36.1万名、20.1万名和18.4万名;而皮肤科、急诊科、民族医学科和儿科等科室执业医师规模相对稀缺,医师人均担负诊疗次较高。2014年中国执业/助理医师及 月人均诊疗次数科室分布 来源: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8 iResearch I 36.1 20.1 18.4 14.9 8.4 7.9 6.2 4.4 2.9 2.2 2.1 1.4 1.4 1.4 1.4 1.3 1.1 0.3 0.3 0.2 142 115 250 152 50 91 357 32 386 297 346 511 219 152 344 169 276 111 123 79 内科 外科 中医科 妇产科 全科医疗科 口腔科 儿科 预防保健科 急诊医学科 耳鼻咽喉科 眼科 皮肤科 精神科 肿瘤科 中西医结合科 康复医学科 传染科 医疗美容科 结核病科 职业病科 执业/助理医师(万名)月人均诊疗次数(人次)6 6 6 高学历医生占比逐年上升 医生素质显著提高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高学历医生占比逐年提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2002年的28.0%增至2014年的47.5%。整体而言,我国医生学历水平提升,素质显著提高。2002-2014年中国执业医师学历分布 来源: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8 iResearch I 7.4%5.9%2.7%2.1%33.5%29.4%22.0%19.1%31.2%32.2%32.3%31.3%25.7%29.1%36.1%38.0%2.3%3.6%6.9%9.5%2002200520102014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大学本科 研究生 109.9 90.5 55.2 27.5 6.1 2002200520092010201120122014 大学本科(万名)大专(万名)中专(万名)研究生(万名)高中及以下(万名)2002-2014年中国各学历执业医师规模 7 7 7 医生职称评定难 唯以论文定成败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医生职称分布呈金字塔状,2014年我国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级医师占比分别为46.3%、30.3%、12.7%和4.5%。我国当前对于所有医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职称晋升均需发表论文,且论文数量和期刊等级成为晋升关键因素。艾瑞分析认为,当前政府正改革医生职称评审制度,采用多元化的评审标准,解除基层医生晋升“论文枷锁”。在改革评审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医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以对医生进行合理的能力考核和职称晋升。2012-2014年中国医师职称分布 正高 4.5%副高 12.7%中级 30.3%师级/助理 38.0%士级 8.3%不详 6.3%2002-2014年中国各医师职称规模 注释:正高职称为主任医师,副高职称为副主任医师,中级职称为主治医师,初级职称包括师级/助理职称和士级职称,其中师级/助理职称为医师/助理医师,士级为医士。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各省市卫计委。2016.8 iResearch I 省市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 履现职期间,3篇国内外专业期刊论文/著作,第一作者 履现职期间,2篇国内外专业期刊论文/著作,第一作者 上海市 3篇论文,其中1篇需为核心期刊论文 2篇论文,其中1篇需为核心期刊论文 广东省 2篇国家级期刊论文,2篇省级期刊论文,均需第一作者 2篇国家级期刊论文,2篇省级期刊论文,均需第一作者 浙江省 履现职期间,一级论文1篇 履现职期间,二级论文1篇 中国主要省市医生高级职称评审论文要求 2.7%13.3%38.9%42.5%4.5%12.7%30.3%46.3%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200220148 8 8 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严重缺位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科医生占比为6.8%,而同期加拿大为47.2%,法国为46.7%,澳大利亚为45.0%。中国全科医生占比同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可见,我国承担基础医疗服务和首诊任务的全科医生严重缺失。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全科医生占比 全科医生占比(%)47.2%46.7%45.0%41.7%28.7%27.3%22.8%11.9%6.8%加拿大 法国 澳大利亚 德国 英国 韩国 意大利 美国 中国 来源:中国全科医生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其他国家全科医生占比数据来自OECD数据库。2016.8 iResearch I 中国医疗资源状况 1 中国医生人群生存状态 2 医生互联网医生服务使用行为分析 3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供求分析 4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分析 5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发展趋势 6 10 10 10 医生月均收入6216元,满意比例不足1/4 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生人群月均收入集中分布在3000元至8000元之间,占比为50.5%,医生人群整体月均收入为6216元。医生对收入满意度上,22.0%的医生对目前的收入满意,仅有1.4%的医生对收入非常满意,整体而言,满意比例不足1/4。2016年中国医生月均收入分布及 收入满意度 中位数:6216.8 非常满意 1.4%非常不满意 7.8%不满意 25.6%一般 43.2%满意 22.0%Median=6216元 10.1%22.9%28.6%17.1%11.0%4.9%5.4%3K元及以下 3K-5K5K-8K8K-10K10K-15K15K-20K20K元以上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11 11 11 医生收入同职称挂钩,薪酬待回归专业价值本真 调研数据显示,医生人群收入水平同职称高度相关:师级/助理职称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中级和副高职称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8000元,而正高职称医生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1.5万元。职称级别越高,收入越高,职称同收入挂钩。艾瑞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实行以职称取酬的薪资体系,其未能真实反映医生高技术、高风险和高价值的属性。医生薪酬体系亟待从职称取酬的体系向按技术劳务价值方向改革,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2016年中国各级职称医生月均收入分布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28.4%28.0%35.1%35.9%3K元及以下 3K-5K5K-8K8K-10K10K-15K15K-20K20K元以上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师级/助理职称 12 12 12 医生工作普遍超时,门诊和查房为主要工作 调研数据显示,91.1%的医生日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医生工作普遍超时。医生工作时间主要分配给门诊、查房和医患沟通,占比分别为19.5%、19.5%和17.3%。2016年中国医生人群各项工作时间分配 2016年中国医生人群日均工作时间 8.9%52.8%32.2%6.1%8小时及以下 8-10小时 10-12小时 12小时以上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19.5%19.5%17.3%13.0%12.0%11.2%9.7%查房 门诊 医患沟通 继续学习 手术 业内交流 科研 13 13 13 医生日均担负34诊疗人次 正高医师工作量繁重 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生人群整体日均诊疗次数为34人次。从具体分布来看,日均诊疗次数主要分布在11-40人次之间,占比为51.4%;30.6%的医生日均诊疗次数在40人次以上。此外,诊疗次数同医生职称呈正相关关系,职称越高,诊疗次数越高,其中71.4%的正高职称医生日均诊疗次数在21人次以上。18.0%25.6%25.8%12.8%11.7%4.4%1.7%10人次及以下 11-20人次 21-40人次 41-60人次 61-80人次 81-100人次 100人次以上 2016年中国医生日均诊疗次数分布 2016年中国各职称医生日均诊疗次数分布 Median=34人次 71.4%65.4%60.4%45.4%28.6%34.6%39.6%54.6%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师级/助理职称 21人次以上 20人次以下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14 14 14 四成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体制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27.0%的医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14.3%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究其原因,60.1%的医生认为,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紧张 27.0%非常紧张 14.3%非常和谐 3.9%和谐 26.4%一般 28.4%60.1%18.5%13.4%3.9%4.1%医疗体制不完善 病患缺乏相关 医疗知识 媒体报道不实 部分医生医德 缺失 其他原因 2016年中国医患关系 2016年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布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医患关系样本量为1000;医院关系紧张原因样本量为411。2016.8 iResearch I 15 15 15 美国医生团体执业为主,中国医生则主要受聘于医院 调研数据显示,我国72.6%的医生主要的执业方式是受聘于医院,而美国大部分医生的执业方式则是团体执业和独立执业。受聘于医院为主导的执业方式,是导致我国医生资源利用率较低、流动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受聘于医院 多点执业 团体执业 独立执业 其他 72.6%12.6%7.7%5.7%1.4%2016年中国医生执业方式 2014年美国医生执业方式 团体执业 独立执业 受聘于医院 实习计划 其他 66.9%17.1%7.2%2.8%5.9%来源:1)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美国医生执业方式数据来自AMA:Policy Research Perspectives.2016.8 iResearch I 16 16 16 超八成医生欲脱离体制,但难舍公立医院优质资源 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86.0%的医生有脱离体制、自由执业的意愿。尽管有超八成医生愿意自由执业,但真正跳脱体制的医生数量非常稀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公立医院拥有先进设备、优秀团队、庞大病患资源和职称评定难度低等诸多优势。2016年中国医生自由执业意愿 57.8%31.4%18.6%14.7%8.8%公立医院拥有庞大病患资源 公立医院职称评定容易 公立医院容易申请课题 公立医院拥有较好的福利 其他原因 2016年中国医生不愿意自由执业原因分布 61.8%公立医院有先进设备和优秀团队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自由执业意愿样本量为726;不愿意自由执业原因样本量为102。2016.8 iResearch I 愿意 624名 占比86.0%不愿意 102名 占比14.1%N=726 17 17 17 医生多点执业意愿高,但仅1.5%的医生注册多点执业 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89.8%的医生有多点执业的医院,医生多点执业意愿非常高。但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5年底有4.5万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占比仅为1.5%。2016年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意愿 2015年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概况 4.5万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 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为1.5%来源:1)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726;2)2015年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数据,为卫计委主任李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披露。2016.8 iResearch I 36.7%28.4%34.9%三级医院医生占比 二级医院医生占比 其他医生占比 76.2%6.7%17.1%多点执业医生结构 多点执业去向 去向基层医疗机构占比 其他 去向大医院占比 N=726 愿意 652名 占比89.8%不愿意 74名 占比10.2%18 18 18 医生主要学习途径转至线上,专业媒体、教育平台使用率高 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医生人群主要的学习途径,其中在线医学专业媒体、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文献数据库和在线社区或社交App是医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占比分别为58.2%、40.2%、39.7%和34.8%。2016年中国医生人群主要学习途径 医学专业媒体 在线教育平台 在线文献数据库 在线社区或社交App 线下学术会议 纸质期刊/报纸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58.2%40.2%39.7%34.8%33.7%19.9%19 19 19 信息大爆发,知识与时间矛盾突显 调研数据显示,49.5%的医生认为信息过量、缺少个性推荐是现有学习途径最主要的问题;39.4%的医生认为缺少同专家交流机会是现有学习途径的主要问题。艾瑞分析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资讯、信息和数据的大爆发。而现阶段医生工作时间长,分配在学习上的时间有限,因此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知识与学习时间的矛盾日益突显。49.5%39.4%29.7%27.0%25.2%23.7%20.3%信息过量,缺少个性推荐 缺少同专家交流机会 没有时间使用/参加 信息真实性、专业性不高 操作较复杂 缺少学术前沿资讯 费用较高 2016年中国医生现有学习途径主要问题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20 20 20 医生普遍认为随诊重要,但近四成医生无自主随访渠道 调研数据显示,58.9%的医生认为随访重要,26%的医生认为随访非常重要。在随访渠道上,60.3%的医生有自主随访渠道,其中主要以电话和医院随访系统为主;39.7%的医生没有自主随访渠道。2016年中国医生随访重要性及随访渠道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总样本量为1000,其中随访渠道样本量为601。2016.8 iResearch I 68.4%36.1%32.9%26.3%17.9%9.2%3.7%电话随访 医院随访系统 互联网随访APP 社交应用随访 短信随访 上门随访 邮件随访 有其他渠道 60.3%没有其他渠道 39.7%重要 58.9%一般 9.2%非常不重要 2.4%不重要 3.5%非常重要 26.0%N=1000 N=1000 N=601 中国医疗资源状况 1 中国医生人群生存状态 2 医生互联网医生服务使用行为分析 3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供求分析 4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分析 5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发展趋势 6 22 22 22 近九成医生参与移动医疗,且多数安装两款以上医疗类App 调研数据显示,88.6%的医生下载使用移动医疗类应用,且其中94.3%的医生安装两款以上医疗类应用。2016年中国医生移动医疗参与情况 2016年中国医生医疗类App安装款数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移动医疗参与情况样本量为978;医疗App安装量样本量为959。2016.8 iResearch I 下载安装,且仍在使用 88.6%下载安装过,现已不再使用9.5%从未下载过 1.9%2-3款 88.6%4-5款 26.2%6-10款 18.0%1款 5.7%10款以上 2.7%N=978 N=959 23 23 23 同行推荐是医生了解互联网医生服务主要途径 调研数据显示,50.5%的医生通过同行推荐了解或使用互联网医生服务,45.7%的医生是自主浏览医学资讯时了解到,39.5%的医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到,而21.2%的医生是通过企业地推的方式了解和使用互联网医生服务。艾瑞分析认为,相较于企业地推,做好产品形成好口碑是吸引用户的关键,也是企业推广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2016年中国医生了解互联网医生服务途径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50.5%45.7%39.5%24.8%21.2%17.7%同行推荐 浏览医学资讯时了解到 参加学术会议时了解到 搜索引擎/应用商店搜索 企业地推 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 24 24 24 医生人群 平均每周医学在线10.57小时 调研数据显示,65.0%的医生平均每周在互联网医生服务上的使用时间在7小时以上,35.0%的医生在互联网医生服务上的使用时间在7小时以下。整体来看,医生人群平均每周医学在线10.57小时。2016年中国医生互联网医生服务 周均使用时间 Median=10.57小时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7.6%27.4%30.6%19.6%12.5%2.0%0.3%3.5h及以下 3.5-7h7-14h14-21h21-35h35-70h70h以上 25 25 25 医生专业工具类 使用频率高、用户粘性强 调研数据显示,医生专业工具类、医学社交类和医学资讯类用户使用频率较高,平均每周使用4次以上的医生占比分别为51.2%、40.3%和40.1%。2016年中国医生互联网医生服务 周均使用次数分布 60.0%72.9%64.5%59.7%48.9%67.1%68.6%63.7%40.1%27.1%35.5%40.3%51.2%32.9%31.4%36.3%医学资讯 文献数据库 医生社区平台 医生社交APP 医生专业工具 挂号问诊平台 诊后随访平台 医学教育 3次以下/周 4次以上/周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26 26 26 医生社区平台 用户覆盖范围最广 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社区平台(如丁香园和医脉通)和医生专业工具用户覆盖率在60%以上,其中医生社区平台覆盖率最高,且为医生最常使用的医学服务;医生社交(如医联)、文献数据库和医学资讯等三类的用户覆盖率在50%-60%之间;诊后随访、医生学习和挂号问诊等三类的用户覆盖率在50%以下。2016年中国医生人群各项互联网医生服务使用率 64.3%55.5%55.4%52.8%43.1%81.2%30.2%19.3%8.5%8.8%4.2%13.6%40.2%8.1%36.3%6.1%医生社区平台 医生专业工具 医生社交App 文献搜索及 数据库 医学资讯 诊后随访平台 医生学习平台 挂号问诊平台 使用过(%)最常使用(%)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959。2016.8 iResearch I 27 27 27 互联网医生服务 各细分服务使用率梯队划分(1/3)按照用户使用率将各类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划分成三梯队,其中丁香园、医脉通为医生社区平台类第一梯队;用药助手和临床指南为医生专业工具类第一梯队;丁香客和医联为医生社交类第一梯队。医生社区平台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第一梯队 用药助手 临床指南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医生专业工具 医生社交App 第一梯队 丁香客 医联 第二梯队 医界 医途 云医 注释:第一梯队 使用率30%第二梯队 10%使用率30%第三梯队 使用率10%注释:梯队内企业按照首字母排序。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医生社区样本量为779;医生专业工具样本量为617;医生社交样本量为532。2016.8 iResearch I 病历夹 全医药学大词典 医口袋 用药参考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 精至手机药典 全科医生 UP To Date 28 28 28 互联网医生服务 各细分服务使用率梯队划分(2/3)按照用户使用率将各类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划分成三梯队,其中丁香文档、PubMed、万方和知网为文献数据库类第一梯队;丁香园和医脉通为医学资讯类第一梯队;贴心医生、杏仁医生和一呼医生为诊后随访类第一梯队。文献数据库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医学文献 医学资讯 诊后随访平台 贴心医生 杏仁医生 一呼医生 同心助手 易随诊 注释:第一梯队 使用率30%第二梯队 10%使用率30%第三梯队 使用率10%注释:梯队内企业按照首字母排序。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文献数据库样本量为531;医学资讯样本量507;诊后随访样本量414。2016.8 iResearch I 29 29 29 互联网医生服务 各细分服务使用率梯队划分(3/3)按照用户使用率将各类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划分成三梯队,其中好医生、华医网和医脉通为医生学习平台类第一梯队;好大夫在线为挂号问诊类第一梯队,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一呼医生、问医生、微医和快速问医生为挂号问诊类第二梯队。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医生学习平台 挂号问诊平台 好大夫在线 医口袋 医生站 注释:第一梯队:使用率30%;第二梯队:10%使用率30%;第三梯队:使用率10%;梯队内企业按照首字母排序。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医生学习平台样本量为385;挂号问诊平台样本量为348。2016.8 iResearch I 春雨医生 易诊 健康之路 就医160 微问诊 平安好医生 微医 一呼 医生 问医生 30 30 30 互联网对于医生的价值: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高效的工具 调研数据显示,医生认为互联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互联网为医生提供便捷获取医学资讯的渠道;2)基于互联网开发的软件或应用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3)互联网为医生提供丰富的学术知识和便捷的学习途径;4)互联网为医生提供交流平台,使同行交流和医患沟通更畅通。33.9%32.7%30.4%28.6%21.2%提升工作效率 积累病例,提升个人能力 同行学习交流 查找文献,协助科研 协助随访,有效管理病人 2016年中国互联网医学相关服务价值 45.9%获取医学资讯 17.6%15.5%13.3%改善医患关系 塑造医生 个人品牌 增加个人收入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中国医疗资源状况 1 中国医生人群生存状态 2 医生互联网医生服务使用行为分析 3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供求分析 4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分析 5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发展趋势 6 32 32 32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 生态图谱 注释:各分类中企业排名不分先后。2016.8 iResearch I 医学资讯医学资讯 医生 文献数据库 医学文献 医生社区平台 医生社交平台 医生专业工具 挂号问诊 诊后随访 医生学习平台 33 33 33 职业特性 激发医生对学术知识的渴求 调研数据显示,医生人群认为最为重要的需求是学术需求,其次是医患互动和同行学习交流的需求,再者是影响力塑造、晋升和增加合理收入的需求。艾瑞分析认为,学术和科研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同时学术成果是区分医院质量的标准,更是考评医生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因此医生在学术上的需求尤为强烈。14.0%10.6%22.3%20.6%21.7%18.5%58.3%60.2%53.0%55.7%47.7%59.2%19.4%26.0%18.1%17.4%19.2%17.6%医患互动 学术需求 晋升需求 影响力塑造 增加合理收入 同行学习交流 非常不重要 不重要 一般 重要 非常重要 2016年中国医生各项需求重要程度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34 34 34 病例分析 最为吸引医生眼球 调研数据显示,23.4%的医生最希望获取视频影像类的学术信息,22.9%的医生最希望获取专业书籍类学术信息,最希望获取的其他类型学术信息依次为培训资料、学术会议和期刊文献。在学术内容上,医生对病例分析最感兴趣,其次是学术会议现场直播,再者是专家访谈和远程手术会诊。2016年中国医生最喜欢获取学术信息类型 2016年中国医生最感兴趣学术内容 视频影像 23.4%专业书籍 22.9%进修培训 18.6%学术会议 18.3%期刊文献 16.7%其他 0.1%经典医学病例分析 44.4%学术会议现场直播 21.7%知名专家话题访谈 20.3%临床手术远程会诊 13.4%其他 0.2%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N=1000 N=1000 35 35 35 临床指南、电子书籍等学习工具 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调研数据显示,医生认为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的工具主要有临床指南、电子版医学书籍和医学文献数据库,占比分别为38.8%、36.2%和33.7%。医生认为,临床指南和电子版医学书籍大部分以PDF文件形式呈现,文件篇幅较长,字体较小,阅读体验较差,因此有待推出适合移动端阅读的临床指南和电子医学书籍。36.2%33.7%29.5%25.8%22.4%电子版医学书籍 医学文献数据库 电子病历工具 远程会诊系统 医保药品目录,商保法规及目录 2016年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的医生工具 38.8%临床指南 21.6%13.7%0.1%在线药典 医学计算量表 其他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36 36 36 职称有别,需求各异:主任医师重影响力,初级医师重学习工具 调研数据显示,主任医师在远程会诊系统上的改进需求较其他职称医师相比更为突出,TGI为144.6%;而初级职称医师(师级/助理职称)在药典上的改进需求较其他职称医师相比更高,TGI为123.2%。同时,主任医师和初级职称医师均在医学文献数据库上有较高的改进需求。86.4%123.2%114.3%109.2%98.4%117.7%122.0%93.8%86.6%89.8%111.5%115.4%116.4%119.9%124.0%144.6%医保、商保法规及目录 在线药典 临床指南 电子版医学书籍 电子病历工具 医学计算量表工具 医学文献数据库 远程会诊系统 主任医师职称 师级/助理职称 2016年正高、初级医师各项工具 改进需求TGI 来源:于2016年8月通过贴心医生、杏树林、一呼医生、医联和医脉通(按首字母排序)联合调研获得,样本量为1000。2016.8 iResearch I 37 37 37 小结 【供给侧】目前针对医生的互联网医生服务种类繁多,但主要以医学资讯、医生社区、医生专业工具和问诊随诊平台等服务为主。【需求侧】医生的各项需求中,学术需求最为重要,其中,临床指南、电子书籍等学习工具的用户体验有待提升;其次是医患互动和同行交流的需求,再者是影响力塑造、晋升和增加收入的需求。目前针对医生的互联网医生服务类型众多,且大部分都是架构在医学学术内容之上的服务,主要满足医生的学术需求。虽然现阶段主要的互联网医生服务能够满足医生的学术需求,但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还不高,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医学资讯 文献数据库 医生社区 医生社交 医生专业工具 挂号问诊 诊后随访 医生学习平台 学术需求 医患互动 同行交流 影响力塑造 晋升需求 增加收入需求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而得。2016.8 iResearch I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服务供求分析 中国医疗资源状况 1 中国医生人群生存状态 2 医生互联网医生服务使用行为分析 3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供求分析 4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企业分析 5 中国互联网医生服务发展趋势 6 39 39 39 公司简介:杏树林创建于2011年底,是一家由医生和互联网专业人士共同创办的、借助移动互联网为医生开发医生工具软件的创业公司。公司围绕医生提升能力和提升效率两个主要诉求开发了“医口袋”、“病历夹”和“医学文献”三个App,为医生提供集病历管理、患者随访、科室协作于一体的临床效率提升工具,以及集医学图书、经典病例库、药典、医学文献、专家答疑于一体的临床能力提升工具。目前杏树林已经累积超过80万医生用户,成为行业内最有代表性的医生入口之一。公司在2016年1月获得健康元的全资子公司天诚实业领投、开物资本跟投的3200万美元C 轮投资,企业估值超过2亿美元。产品、运营数据及盈利模式 产品 病历夹:定位为医生自己的云端病房。通过帮助医生快速便捷地记录、管理和协作病历资料,以及帮助医生进行智能化创新型患者随访,整体提高医生的临床效率;医口袋:定位为手机里的医学图书馆。为医生提供医学图书、经典病例库、药典、临床指南、医学文献、专家答疑、医学量表等专业知识和资料;医学文献:手机文献阅读工具,可订阅顶尖期刊、免费查看全文;运营数据 用户:杏树林目前拥有80万名医生用户;累计病例:云端电子病例数量累计达到120万;盈利模式 目前杏树林主要的营收来源是B端,通过为医药企业提供数字营销服务获得收入,收入量级处在千万级。核心优势及发展方向 核心优势 内容+协作+效率:杏树林为医生提供临床指南、药典、病例等多种优质内容,并通过云学院等形式,将优质内容在医生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促进医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还帮助医生存储病历资料,进行科室协作,优化医生的临床时间;产品口碑:杏树林目前有病历夹、医口袋和医学文献三款产品,为医生提供高效的专业工具和丰富的医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医生资源,形成了良好的用户口碑,新用户主要来自同行推荐。发展方向 深耕医生端:杏树林将围绕“效率”和“能力”两方面深耕医生端,不断完善面向医生端的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中国医生群体临床能力、提高医生个人合理收入和提高医生工作效率;进军海外市场:2015年下半年,病历夹国际版正式上线,杏树林成为第一家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移动医疗公司。典型企业分析 杏树林 来源:根据企业访谈及公开资料整理而得。2016.8 iResearch I 40 40 40 典型企业分析 杏树林【业务模式】杏树林业务模式可分为B端业务和C端业务,B端业务主要是面向药企的数字营销服务;而C端业务主要面向医生人群,通过病历夹、医口袋为医生用户提供病例存储、病患随访、专家解疑、临床指南、医学期刊和文献查阅等服务。药企 医生 病历夹 1.病例存储 3.医生协作 2.智慧科室 医学文献 1.文献搜索阅读 2.专业期刊订阅 聚 集 8 0 万 医 生 积 累 1 2 0 万 病 例 营销服务 杏树林业务模式 战略合作 医口袋 1.医生资料库 2.专家课程 来源:根据企业访谈及公开资料整理而得。2016.8 iResearch I 3.在线请教专家 41 41 41 典型企业分析 医脉通 公司简介:医脉通是金叶天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的医学专业网站,于2006年上线。公司致力于“做医生的临床决策好帮手”,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医学最新资讯、临床指南、医学交流、诊疗知识库等医学信息资源。经过10年时间的发展,医脉通现已积累众多医生用户,并沉积大量的医学专业学术信息资源。产品、运营数据及盈利模式 产品 PC端:医脉通网站,主要功能包括医学资讯、医学会议、病例读片、临床指南、期刊文献、e讲堂、e调研、e信使等频道,另外还有医学文献王、全医药学大词典等工具软件;移动端:全医药学大词典、用药参考、临床指南、医脉通、医学计算公式和检验助手等;运营数据 用户:医脉通PC端目前拥有160多万名医生用户;移动端6款产品总用户量为260万,其中医脉通和临床指南用户量最高。盈利模式 医脉通主要的营收来源是B端,通过为医药企业提供数字营销、医学服务、开发和运营服务获得收入,收入量级处在亿级。核心优势及发展方向 核心优势 优质内容:医脉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