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银行业
专题研究
监管
变革
美国
百年
风云
20190422
证券
15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银行银行证券证券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019 年年 04 月月 22 日日 投资投资评级评级 行业评级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作者 廖志明廖志明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70001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1 银行-行业点评:评 0419 政治局会议:从逆周期调节到供给侧改革 2019-04-20 2 银行-行业点评:评 0417 国常会:中小银行进一步降准可期 2019-04-18 3 银行-行业点评:评央行 19Q1 例会:逆周期调节见成效,继续旗帜鲜明看多 2019-04-17 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监管变革下的美国银行业百年风云监管变革下的美国银行业百年风云 20 世纪上半叶两次重大经济危机使银行监管不断趋紧世纪上半叶两次重大经济危机使银行监管不断趋紧 美联储在美联储在 1907 年危机后成立。年危机后成立。1907 年金融泡沫破灭进而形成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挤兑,J.P.摩根等银行家联合救市,事后当局认识到“最后贷款人”对稳定金融市场的重要性,1913 年出台 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宣告成立。30 年代大萧条催生年代大萧条催生格拉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斯蒂格尔法案。大萧条后美国于 1933 年推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银行业正式进入分业经营时代,一同问世的还有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及限制存款利率上限的 Q 条例。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美国银行业监管逐步放松,回归混业经营年代美国银行业监管逐步放松,回归混业经营 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储贷协会危机爆发,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储贷协会危机爆发,银行业亦迎倒闭潮,银行业亦迎倒闭潮,联邦存款保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出炉。险公司改善法出炉。80 年代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提高储蓄机构吸纳存款成本,储贷协会在政策倾斜之下参与到高风险投资贷款业务当中,叠加当期部分行业遇冷,银行也遇危机;1991 年美国出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强化监管并完善存款保险公司营运,但整体银行业限制放开趋势并未受阻。里格尔里格尔-尼尔州际银行业务和设立分支效率法案尼尔州际银行业务和设立分支效率法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消除银行经营地域、业务边界。案消除银行经营地域、业务边界。1994 年起美国银行跨州经营获正是许可,1999 年美国银行业维持 66 年的分业经营正式废除。新世纪监管一张一弛,银行业监管周期性仍在继续新世纪监管一张一弛,银行业监管周期性仍在继续 次贷危机后多德次贷危机后多德-弗兰克法案弗兰克法案问世。问世。2004 年后市场高利率及房地产降温之下,结构化金融产品内含风险爆发引发次贷危机,随后监管巨制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加强对银行监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解放金融市场竞争力呼声再起,特朗普修订解放金融市场竞争力呼声再起,特朗普修订多德多德-弗兰克法案弗兰克法案。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让金融机构自担风险、减少合规监管成本、释放银行活力,并于 2018 年 5 月签署改革多德-弗兰克法案,放松监管为银行业再度注入活力。投资建议:混业经营大势所趋,继续旗帜鲜明看多银行股投资建议:混业经营大势所趋,继续旗帜鲜明看多银行股 混业经营乃大趋势混业经营乃大趋势。纵观美国银行业百年风云,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银行业监管收紧,之后又逐步放松,循环往复。进入进入 21 世纪以来,混业经营成为趋世纪以来,混业经营成为趋势,也是各国金融业势,也是各国金融业提升提升竞争竞争实力的必经实力的必经之路。之路。银行板块低估值且滞涨明显,下行空间较小;经济企稳甚至复苏以及混业银行板块低估值且滞涨明显,下行空间较小;经济企稳甚至复苏以及混业经营之大趋势打开估值上行之空间,继续旗帜鲜明看银行股跑赢大盘。经营之大趋势打开估值上行之空间,继续旗帜鲜明看银行股跑赢大盘。19Q1经济好于预期,货币政策微调,流动性边际收紧,基本面更利好大行,性价比在提升。个股方面,继续主推零售银行龙头-平安招行以及拐点标的-兴业南京等,并大力提示工行、光大、江苏等之机会。风险风险提示提示:贷款利率超预期下行;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等。重点标的推荐重点标的推荐 股票股票 股票股票 收盘价收盘价 投资投资 EPS(元元)P/E 代码代码 名称名称 2019-04-19 评级评级 2017A 2018A/E 2019E 2020E 2017A 2018A/E 2019E 2020E 000001.SZ 平安银行 14.73 买入 1.45 1.61 1.95 2.37 10.16 9.15 7.55 6.22 601166.SH 兴业银行 20.30 买入 2.75 2.92 3.17 3.50 7.38 6.95 6.40 5.80 601009.SH 南京银行 9.16 增持 1.14 1.26 1.51 1.75 8.04 7.27 6.07 5.23 601818.SH 光大银行 4.32 买入 0.60 0.64 0.70 0.76 7.20 6.75 6.17 5.68 601398.SH 工商银行 5.98 增持 0.80 0.84 0.87 0.92 7.48 7.12 6.87 6.50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注:PE=收盘价/EPS-21%-16%-11%-6%-1%4%9%2018-042018-082018-12银行 沪深300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1.自由主义引领下的美国银行业初期发展自由主义引领下的美国银行业初期发展.3 2.大危机揭开分业经营之世纪帷幕大危机揭开分业经营之世纪帷幕.4 2.1.1907 年金融危机与美联储的诞生.4 2.2.经济大萧条与 1933 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问世.4 3.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美国银行业危机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美国银行业危机.6 3.1.大萧条过后,美国银行业整体发展稳定.6 3.2.利率市场化改革,储贷协会危机及银行业经营困境出现.6 4.千禧盛宴千禧盛宴-去监管时代美国银行业蓬勃发展去监管时代美国银行业蓬勃发展.8 4.1.银行经营地域限制逐步放松,并购浪潮渐起.8 4.2.监管放松持续已久,99 年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9 4.3.美国四大银行兼并收购“发家史”.10 5.08 年金融危机后,监管由收紧又走向放松年金融危机后,监管由收紧又走向放松.10 5.1.次贷危机后监管巨制多德-弗兰克法案问世.11 5.2.华尔街再迎春天?特朗普修订多德-弗兰克法案.13 6.投资建议:混业经营大势所趋,旗帜鲜明看多银行股投资建议:混业经营大势所趋,旗帜鲜明看多银行股.14 7.风险提示风险提示.14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 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1929 年 9 月触顶 381.17 后暴跌,1932 年 7 月探底 41.22.5 图 2:大萧条后美国银行年破产数量长期处于 10 家以下.6 图 3:利率限制放松以来美国银行贷存比持续上升.7 图 4:利率市场化后期美国银行净息差稳中有增.7 图 5: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银行业不动产抵押借款占比增加,消费贷款占比下降.8 图 6:1984 年以来,美国银行平均每年减少约 282 家(家).9 图 7:80 年代后期及次贷危机期间美国的银行破产数量较多(家).9 图 8: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张.9 图 9:世纪末至次贷危机前美国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保持较高水平.9 图 10:2018 年底前美国十大银行资产规模,第五名不及第四名花旗的三分之一.10 图 11:21 世纪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逾 5%降至不足 1%,而后逐渐上升(%).11 图 12:次贷危机使银行业遭沉痛打击,2009、2010 年银行倒闭数量均高达约 150 家(单位:家).11 图 1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次贷危机间触底 7062.93 后一路攀升.12 表 1: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事记.7 表 2:多德-弗兰克法案主要方面一览表.12 表 3:多德-弗兰克法案修订所涉主要内容前后对比.13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古古人人有云:“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云:“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我国古代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在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一书中说,“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世间万物有其自然演化的周期规律,经济也有逃不开的周期,分分合合在历史上可谓是再正常不过。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五年后的 1781 年,美国第一家商业银行北美银行成立,此后的两百多年中,与国家几乎同龄的商业银行在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纵观美国银行业两百多年纵观美国银行业两百多年的的历史,伴随历史,伴随监管体制的监管体制的诞生、诞生、成熟成熟以及以及收紧收紧与与放松放松之循环往复之循环往复,其间其间亦亦历经兴衰起落。历经兴衰起落。1.自由主义引领下的自由主义引领下的美国银行业初期发展美国银行业初期发展 联邦代言人联邦代言人美国第一银行的成立与衰落。美国第一银行的成立与衰落。北美银行在 1781 年成立后不久便取得了不俗的收益,这让诸多企业家眼红,于是各州开始筹建自己的银行。1784 年到 1800 年间,各州共设立了 28 家银行,其中包括如今纽约银行梅隆公司的前身、成立于 1784 年的纽约银行。在州银行兴起之时,联邦领袖们意识到,各州自治程度比较高,各州的银行之间基本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那么,谁来服务联邦政府并将联邦政府的服务传递给民众呢?于是,1791 年,美国第一银行应运而生,主要职责为提供信贷、储存公众与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债务与负责各州之间的资金流动。美国第一银行是类似央行的银行,兼有公私性质,不能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因此,1811 年展期经营投票失败后,美国第一银行就此关门大吉了。美国第二银行兴衰与自由银行法案下雄起的州银行。美国第二银行兴衰与自由银行法案下雄起的州银行。1812 年美英战争爆发,美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大量资本外逃。为稳定国内经济并偿还战争引致的债务,1817 年美国第二银行应运而生。但是由于 1829 年就任的杰克逊总统对其的批判与贬损,第二银行于 1836 年停业,但也算是完成了其阶段性使命。其后,在自由银行法案的作用下,美国银行业进入自由生长的阶段,银行的设立门槛很低,各州立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这也导致银行品质的参差不齐,诈骗、违规等事件频发,银行存活期大幅缩短。自由主义蒙阴云自由主义蒙阴云南北战争催生国民银行法案南北战争催生国民银行法案。1837 年美国经历了经济恐慌,众多银行受到冲击,各州自营管理不善的弊端显露无疑,银行业集权管理的呼声渐起。终于,在美国南北战争资金吃紧的背景下,1864 年国民银行法案出台,这是美国银行史上第一个关于统一管理银行业的联邦法案。国民银行法案针对国民银行体系设立了中心储备城市银行、储备城市银行、乡村银行三个级别,提出最低资本额限制,并要求股东在银行破产时承担双倍于持股票面价值的义务。信托业务从国民银行中独立出来。信托业务从国民银行中独立出来。国民银行受到一些规则限制,包括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贷款不超过银行资本总额 10%、破产时承担两倍于所持股份票面价值的义务,以及不能经营信托业务(后经 1913 年联邦储备法案重获批准)。这成就了此后美国信托机构的繁荣,这些信托机构隶属州政府管辖,州政府为了地区经济发展往往对其施加较少监管,导致信托机构不够规范、存在诸多隐患,给在 1907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国民银行取代州银行未获成功。国民银行取代州银行未获成功。联邦政府最初希望用国民银行体系取代州银行,并采取国民银行发行银行券以政府债券为抵押、州银行发行银行券征税 10%的举措,但是收效甚微。随着后续进一步征税,银行券逐步退出市场,但是州银行以其灵活的业态,发展仍然很好。自此,美国银行业呈现国民银行、州银行并存之局面,这一体系在之后的近四十年内经受住了大大小小不少考验。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2.大危机大危机揭开揭开分业经营分业经营之之世纪帷幕世纪帷幕 2.1.1907 年金融危机与美联储的诞生年金融危机与美联储的诞生 20 世纪世纪经济繁荣引发金融泡沫经济繁荣引发金融泡沫。进入 20 世纪后,美国经济一度呈现繁荣景象,汽车产量、铁轨长度、蒸汽机车数量都数倍地增加。在此背景之下,美国大量企业和个人都想拿到更多的钱来扩大生产,通过过度举债以成为在景气经济中发家致富的一份子。这种环境促使大量信托投资公司的产生,它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预期收益很高但风险很大的项目中,金融泡沫在逐渐变大,似乎没有人预料到未来它终将有破灭的一天。1907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J.P.摩根为首的银行家团体联合救市。摩根为首的银行家团体联合救市。1907 年 10 月,做空联合铜业公司计划失败的消息终成本次危机的导火索,多家银行及信托公司参与本次行动并利益受损的消息传到民众的耳中,纷纷跑去存款机构取钱。纽约尼克伯克信托公司首当其冲惨遭挤兑,以倒闭收场。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挤兑情况愈加恶化,已严重危及金融市场正常运行。后来以 J.P.摩根为首的银行家们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收购它们拥有的股票,才挽救这些金融机构于水火之中。国民银行体系国民银行体系的的缺陷在危机中显露无疑。缺陷在危机中显露无疑。第一,在曾经国民银行法案的中心储备城市银行、储备城市银行、乡村银行三级体系中,第三级银行准备金部分流入第一、第二级,第二级银行准备金部分流入第一级。巨额准备金集中于中心储备城市银行,中心储备银行还会贷款给股票经纪人以盈利,股票经纪人以手中证券资产作为抵押,所以一旦下级银行有大量资金需求时,中心储备城市银行就要面临资金压力,必要时不得不回收贷款或抛售证券,这样一来就容易引起证券市场波动与恐慌;第二,为控制银行发钞总量,原法案规定国民银行发钞必须以联邦债券为基础,这就导致在危机到来时,发钞自由度严重受限,无法应对人们的恐慌。清算所组织曾为成员银行提供危机援助。清算所组织曾为成员银行提供危机援助。实际上在美联储出现之前,民间存在由银行共同结成的自治组织清算所,在 19 世纪后期有权调配所有成员的准备金,为受困成员银行提供援助。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种组织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风险来临时各家银行准备金储备不够的困境。如果清算所准备金不够用,就发放清算所贷款凭证,作为临时性货币在会员银行间流通,以清算所的资产作担保完成借款。但是,在 1907 年的危机当中并未挽救独立于清算体系之外如尼克伯克等信托公司,导致危机未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而后依仗 J.P摩根及银行家们才挽救形势。1913 年联邦储备法案问世,美联储年联邦储备法案问世,美联储登上登上历史舞台。历史舞台。最终这次危机使美国民众们放下此前反对银行权力集中的传统观念、也放下对州利益与联邦利益的权衡,真正思考类中央银行设置的重要意义。毕竟每次危机都期待有这样一个救世主身份的人拯救金融市场是很不靠谱的事情,并且这种骇人的金融权力更应当集中在一个超越利益格局的机构手中,而非某集团或个人。美国国会旋即成立国家货币委员会,并于 1908 年开始国家银行新体制的研究,首先在 1911 年推出奥尔德里奇计划。不过,由于其过于照顾银行家们的利益而夭折。几番周折之后,联邦储备法案 于 1913 年诞生,并获时任总统威尔逊签署通过,根据这一法案,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即美联储)于 1913 年 12 月 23 日正式成立。美联储成美联储成美国金融市场的“最后贷款人”。美国金融市场的“最后贷款人”。美联储体系由联邦储备委员会、各地区共计 12个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咨询委员会等机构构成,并由成员银行共同拥有,不受政府的直接管辖,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当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崩溃、金融机构无可用资金时,美联储即可作为“最后贷款人”向体系注资提供流动性,起到维稳作用。2.2.经济大萧条与经济大萧条与 1933 年格拉斯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问世斯蒂格尔法案问世 20 世纪世纪 30 年代年代美国美国较低的较低的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导致导致泡沫泡沫产生产生。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迎来了一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战后新一轮繁荣发展。经济体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整体通胀率并不高,企业和个人的财富都在增加。由于对美国未来发展的普遍看好,大量投资者将目光集中到美国资产,各国由于担心资金大量外流,要求美国降低利率水平,致使美国信贷规模不断膨胀,出现过度投资。节节攀升的股市也让人们坚信负债投资一定能得到高收益回报,完全超越实体经济所能支撑的程度,形成大量泡沫。在大萧条前夕的 1928 年,美联储为控制信贷规模收紧货币政策,不断加息,从 1.5%的低点升至 1929 年 8 月 6%的水平,资金价格大幅上升,贷款方提前收回贷款等行为使资产中的大量资金流出,股市开始暴跌。随着暴跌的持续,没有人再愿意买入股票,流动性危机开始。美联储未能扮演救世主角色,萧条中大量银行倒闭。美联储未能扮演救世主角色,萧条中大量银行倒闭。像此前的危机一样,银行开始出现挤兑危机。而当时的美联储并没有出手相救,也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监管认为面对大量的金融泡沫,大萧条对于过度发展的清理是必要的,有助于经济重回健康发展轨道;二是前中期倒闭的银行多为非会员银行,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即便此后美国银行等大行倒闭,美联储也更多将其归因为银行自身管理不善;三是当时美国仍然采用金本位制,在此前美国经济增长期,美联储已经发行了大量的货币,达到了发行货币必须有 40%黄金储备支撑的临界点,再加上随后的危机中人们纷纷把纸币换成黄金,美联储反倒需要考虑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在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倒闭后,人们对于银行的信心大幅下降,银行面临大范围的挤兑。据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唐圣玉,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30-1933 年期间,每年美国境内银行倒闭数量为 1350、2293、1453、4000 家。曾几何时风光无两的银行业,在大萧条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图图 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1929 年年 9 月触顶月触顶 381.17 后暴跌,后暴跌,1932 年年 7 月探底月探底 41.22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格拉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问世,美国银行业进入分业经营时代。斯蒂格尔法案问世,美国银行业进入分业经营时代。1933 年,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宣布废除金本位制,美联储得以自由发钞为市场注入流动性。随后,美国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称 1933 年银行法)这一被誉为美国划时代的银行业法案,法案对银行经营范围进行限制。在大萧条之前银行是混业经营模式,银行除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以经营股票、债券、信托等业务,将大量资金投入投资活动中追逐利益。当危机来临时,银行会因在大量高风险行为中蒙受损失而丧失对储户存款的保障能力。1930年美国议会成立银行调查委员会,在调查后认定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影响了金融市场稳定性。因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自此将商行与投行的业务分割开来,限制银行参与股票交易和证券业务并禁止设立从事证券投资的子公司。后来在1956 年出台的银行控股公司法在原基础上更有所发展,一是银行控股公司的设立必须要有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二是禁止银行控股公司跨州并购银行,三是要求对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实行分业经营。建立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前美国就已经探索过地区性的存款保险机制,比如在 1908 年至 1917 年间美国有八个州都建立了存款保险体系。本次法案正式创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临时性存款保险基金、永久性存款保险计划,其要求国民银行必须加入,FDIC 有很大的资格审查权力,包括银行的历史纪录、资本充足率、收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Jan/27Jan/28Jan/29Jan/30Jan/31Jan/32Jan/33Jan/34Jan/35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益前景、管理体制等。其工作模式大致为,当一家银行破产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会将其接手,转售后的收入往往能补偿担保的存款额度。如果破产银行数量很多(比如在金融危机期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以向政府借钱。制度一出,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美国的银行破产数量大幅下降,后来在 1950、1991、2002、2005 年美国又陆续颁布过新的存款保险制度法案,存款保险的额度也不断上升,主要参照通胀情况以及金融风险因素进行调整。限制银行存款利率。限制银行存款利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还对银行的各项存款利率设立最高限制(最初活期利率甚至规定为 0),该法案俗称“Q 条例”。1966 年将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存款机构的储蓄存款。这一条款最初目的在于降低同业竞争从而控制银行的行为风险。但这一因素的弊端在战后 60 年代美国通胀率提升的背景下体现,根据费雪定理,名义利率=通胀率+真实利率,当时利率管制就使银行存款真实利率水平很低,降低了银行吸纳存款的能力,因此 1980 年政府从存款机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便开始着手废除 Q 条例。3.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美国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业危机 3.1.大大萧条过后,美国银行业整体发展稳定萧条过后,美国银行业整体发展稳定 二战期间美国经济保持升势,战后银行业发展良好。二战期间美国经济保持升势,战后银行业发展良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战火摧残的亚欧各国都逐步进入到社会秩序及经济发展的恢复当中。美国二战期间本土并未受到大的冲击,其 1939-1945 年期间的年均复合 GDP(不变价)增长率高达 14.7%,伴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内分业经营的限制,美国银行纷纷开始开设海外分支机构、投身海外业务拓展。从 1945 年到 1974 年这三十年间内,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数量均不到10 家,实际上在大萧条结束以后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也基本稳定在 13000-15000 家之间。图图 2:大萧条后美国银行年破产数量长期处于大萧条后美国银行年破产数量长期处于 10 家以下家以下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3.2.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储贷协会危机储贷协会危机及银行业经营困境出现及银行业经营困境出现 受困于受困于 Q 条例,监管部门逐步放松储蓄机构利率管制。条例,监管部门逐步放松储蓄机构利率管制。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通胀率显著上升,而由于 1933 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 Q 条例对银行等储蓄机构有存款利率的诸多限制,导致其对于储户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存款市场份额大幅流失至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金融脱媒”现象出现。此时为维持金融市场正常发展,美国开始进行以放松一系列利率管制为主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释放银行等储蓄机构的活力。0102030405060708090193419361938194019421944194619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表表 1: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事记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事记 年份年份 具体事件具体事件 1970 年 将 10 万美元以上、3 个月以内的短期定期存款市场化,放松对 10 万美元以上、90 天以内的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 1971 年 关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管制总统委员会建议取消 Q 条例对储蓄以及定期存款的利率限制 1973 年 取消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上限及 1000 万美元以上、5 年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上限 1978 年 6 个月定期存单利率上限可浮动,不受支票账户不付利息的限制 1980 年 出台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规定分 6 年逐步解除美联储 Q 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 1981 年 允许商业银行开设支付利息的储蓄账户 1982 年 准许存款机构引入短期货币市场存款账户(91 天期限、7500 美元以上),并放松对 3 年 6 个月期限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管制,准许存款机构引入 2500 美元以上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1983 年 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超级 NOW 账户,取消 731 天存款利率上限,最小额度降至2500 美元;取消 31 天以上定期存款以及最小余额为 2500 美元以上的极短期存款利率上限 1985 年 将货币市场存款、731 天存款的最小额度要求降至 1000 美元 1986 年 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对于最小额度的要求,同时取消了支付性存款的利率限制,取消 NOW 账户的利率上限,取消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同时管理当局设定存款利率上限的权利到期,利率市场化进程结束 资料来源:期刊经济视角,天风证券研究所 为缓解利率放开后的倒挂困境,监管力度大幅放松,储贷协会食激进苦果。为缓解利率放开后的倒挂困境,监管力度大幅放松,储贷协会食激进苦果。美国储贷协会等以提供长期贷款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中陷入困境,它们发放长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在利率放开后,同业竞争之下储贷协会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足够多的储户,短期资金成本上升,资产负债利率不匹配的问题凸显,亏损在所难免。监管当局为了帮其度过经营难关,放松对其经营范围的限制。1980 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出台,1982 年加恩-圣杰曼法案落地,允许储贷协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服务。储贷协会抓住机会,纷纷参与到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当中,但其本身由于原业务结构单一,并不具备这些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经验,加之 1979-1986 年间对所有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检查的平均间隔由最初的 379 天上升至 609 天,风险在暗处不断积聚至爆发。同期房地产市场也出现大幅回落,这更是让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储贷协会雪上加霜。最终,大量的储贷协会为其糟糕的风险管理及投资赔的血本无归,连苦苦支持着储贷协会的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也宣布破产。利率市场化后期银行业净息差稳中有利率市场化后期银行业净息差稳中有升升。从一般认知出发,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将使存贷利差缩小,进而使得净息差收窄。但是,美国利率市场化后期银行净息差小幅上升,论其原因,主要为存贷结构良性调整,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如美国银行业贷存比从 1973 年 0.92 上升至 1993 年 1.15,信贷结构中个贷占比高也使得其贷款利率受影响小。图图 3:利率限制放松以来美国银行贷存比持续上升利率限制放松以来美国银行贷存比持续上升 图图 4:利率市场化后期美国银行净息差稳中有增利率市场化后期美国银行净息差稳中有增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天风证券研究所 0.80.850.90.9511.051.11.151.21.25Jan/73Jan/74Jan/75Jan/76Jan/77Jan/78Jan/79Jan/80Jan/81Jan/82Jan/83Jan/84Jan/85Jan/86Jan/87Jan/88Jan/89Jan/90Jan/91Jan/92Jan/93Jan/942.50%3.00%3.50%4.00%4.50%5.00%5.50%Jan/84Aug/84Mar/85Oct/85May/86Dec/86Jul/87Feb/88Sep/88Apr/89Nov/89Jun/90Jan/91Aug/91Mar/92Oct/92May/93Dec/93Jul/94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银行业投资转向不动产,但面临地区及银行业投资转向不动产,但面临地区及行业经济衰退行业经济衰退。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剧,这迫使他们将贷款投向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风险行业以及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风险管控措施并未及时跟上,为此蒙受亏损。当时美国部分地区及行业经济形势在走下坡路,不良贷款增加,破产情况频发,例如石油危机以及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美国西南部、东北部的银行遭遇危机,银行业也陷入低迷,倒闭数量剧增,1989年达到峰值 531 家。图图 5: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美国银行业不动产抵押借款占比增加,消费贷款占比下降年代美国银行业不动产抵押借款占比增加,消费贷款占比下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单一业务架构为伊利诺斯银行引致风险及亏损,流言蜚语成最后一根稻草。单一业务架构为伊利诺斯银行引致风险及亏损,流言蜚语成最后一根稻草。伊利诺斯银行要数在这次风波中阵亡的一员大将了,其贷款对象以工商企业为主。在 1976 年至 1981年仅仅五年的时间内,伊利诺斯银行的工商贷款从 50 亿美元猛增至 140 亿美元,面临着经济下行所衍生的极大的违约风险。伊利诺斯银行由于信贷审批过于宽松,贷款组合不断恶化,外界关于伊利诺斯银行好景不长的流言蜚语愈演愈烈,储户恐慌显现,存款开始大量流失,同业银行也拒绝提供拆借。尽管关键时刻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美联储出手相救,可存款仍在继续流失,最终伊利诺斯银行不得不走上重组的道路。80 年代年代银行业破产潮银行业破产潮不应不应简单简单归因于利率市场化归因于利率市场化。尽管利率市场化引致了后续连锁反应的发生,但不应盲目将银行业和储贷协会的萧条归咎于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初始目的是缓解银行及储贷协会吸纳存款的压力,问题更多出在这些金融机构应对宏观形势变化不力及风险管控手段不足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问世,商业银行监管及联邦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问世,商业银行监管及联邦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80年代,银行在与保险公司以及其他储蓄机构的竞争中,不得已背负高风险追求不靠谱的高收益,银行破产数量激增。银行及其他储蓄机构的大量破产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赔偿压力,为了防止构筑民众金融信心重要支撑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倒闭,不得不改革存款保险制度。令人欣喜的是,1991 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一经推出即取得很好的成效,美国银行的风险管理趋于审慎。自 1995 年起,美国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启用了打分制的评定办法,迈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不用再为银行破产潮头疼,开始扭亏为盈。4.千禧盛宴千禧盛宴-去监管时代去监管时代美国银行业蓬勃发展美国银行业蓬勃发展 4.1.银行经营地域限制逐步放松,并购浪潮渐起银行经营地域限制逐步放松,并购浪潮渐起 1980-2003 年美国银行业产生逾年美国银行业产生逾 9000 宗并购案。宗并购案。从 1864 年国民银行法案限制国民银行开设分支机构,到 1933 年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限制所有银行在其他州设立分行,再到 1956 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禁止收购其他州银行,长期以来美国对银行跨地区经营0%5%10%15%20%25%30%35%Jan/73Jan/74Jan/75Jan/76Jan/77Jan/78Jan/79Jan/80Jan/81Jan/82Jan/83Jan/84Jan/85Jan/86Jan/87Jan/88Jan/89Jan/90Jan/91Jan/92消费贷款占比 不动产抵押借款占比 行业报告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9 做出诸多限制。但 80 年代后,这一形势发生变化,各州在各自立法中开始允许其他州银行进入本地开展经营活动,1985 年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赞同地区性法律的裁决,监管逐步放松。1994 年出台的里格尔-尼尔州际银行业务和设立分支效率法案则最终打破银行业经营的地域限制,1980-2003 年间共计产生超过 9000 宗银行并购案,银行数量在进入 80年代后急速下降。图图 6:1984 年以来,年以来,美国银行平均每年减少约美国银行平均每年减少约 282 家家(家)(家)图图 7:80 年代后期及次贷危机期间年代后期及次贷危机期间美国的美国的银行银行破产破产数量数量较多较多(家)(家)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4.2.监管放松持续已久,监管放松持续已久,99 年由分业经营年由分业经营走向走向混业经营混业经营 始于始于 1933 年的分业经营管制逐步放松。年的分业经营管制逐步放松。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整体金融业发展加快,欧洲各经济强国及日本的金融混业格局稳定,良好势头令美国金融业人士艳羡不已,恢复混业经营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加之后期对于 30 年代大萧条归因于货币供给减少、单元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过低的重新审视,美国人日渐认识到取消过分管制的必要性。期间进行了不少松动,为美国银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例如 1977 年允许商业银行或控股公司从事证券买卖业务,1978 年放宽商业银行承销管制,1987 年允许银行控股公司通过附属机构在部分债券方面进行包销及交易,1994 年不再限制商业银行的跨州经营,社会普遍预期金融监管放松将带来进一步的金融自由增长。1998 年,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这一银行与非银行的实际合并已经意味着旧有限制的逐步解除。图图 8:美国美国商业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张银行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张 图图 9:世纪末至次贷危机前美国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保持较高水平世纪末至次贷危机前美国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保持较高水平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天风证券研究所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获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获通过,美国于,美国于 1999 年年正式正式结束长达结束长达 66 年的分业经营模式。年的分业经营模式。1999 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获通过,废除了 1933 年制定的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有关条款,从法律上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业务上的边界,允许银行以及银行控股公司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结束了美国超过半个世纪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快步迈入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掀起了一阵兼并浪潮,金融领域集中度逐渐提升,极大增强了美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实力。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Jan/84Feb/86Mar/88Apr/90May/92Jun/94Jul/96Aug/98Sep/00Oct/02Nov/04Dec/06Jan/09Feb/11Mar/13Apr/15银行数量 0100200300400500600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银行倒闭数量 012345678910Dec/89Sep/90Jun/91Mar/92Dec/92Sep/93Jun/94Mar/95Dec/95Sep/96Jun/97Mar/98Dec/98Sep/99Jun/00Mar/01Dec/01Sep/02Jun/03Mar/04Dec/04Sep/05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万亿美元)0%2%4%6%8%10%12%14%16%18%Jan/90Nov/90Sep/91Jul/92May/93Mar/94Jan/95Nov/95Sep/96Jul/97May/98Mar/99Jan/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