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上海市产业空间活力评价.pdf
下载文档

ID:3080888

大小:3.58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数据 分析 上海市 产业 空间 活力 评价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2.00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上海市产业空间活力评价刘 曦1,2(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2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摘 要:以上海市产业区块(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作为评价对象,构建了由开发程度、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和环境效益 4大类16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根据各指标的量化表征,收集和融合处理了相关大数据,开展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受规划定位因素影响,产业社区综合活力高于产业基地综合活力;受区位因素影响,中心城近郊产业区块综合活力高于远郊综合活力。据此提出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城融合、低碳低排等策略建议。关键词:城市经济;产业空间;活力评价;大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F293.1;TU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3)02-0007-08近年来,上海产业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紧缺的约束,同时也存在产业用地空间布局不集中、土地配置与产业导向不协调、用地绩效不均衡等问题。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需要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发挥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提升土地利用绩效,促进发展新动能的形成,激发产业空间投资生产活力,建设与“全球创新之都”相匹配的高质量产业空间。因此,提高经济密度、用好产业空间、激发产业空间活力,成为研究和管理的热点。国内外学者针对产业空间活力评价做了诸多有效的研究:一是从评价指标体系来看:依据评价的出发点和评价对象的差异,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涉及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生态环境指数、发展趋势等1-10。主要关注点在于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等经济指标,而土地利用结构、社会活力、环境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尽管在理论分析时都会涉及,但在实际评价中却很少用到。这一方面与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有关,另一方面与人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产出有关。二是从技术方法上看:传统的产业空间评价一般采用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方法,时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都比较局限。21 世纪初开始,能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具有较强空间分析功能的 RS 和 GIS 技术被广泛引入11-13,数据处理能力显著进步。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诸多学者在规划和城市空间研究中引入了大数据技术14-17,实现了多因素指标的量化表征,能有效地提升数据时效性,提高评价结果全面性和准确性。面向未来,“上海 2035”总体规划确立了“产业基地+产业社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突出功能定位和用地结构引导。其中:产业基地以制造业功能为主,承载国家战略功能,代表国内先进制造业最高水平;产业社区强调产城融合、功能复合,增加设计研发、企业总部、公共服务配套等功能。根据规划引导,产业空间不仅要承载重要的生产职能,也是生态宜居的生活空间,需要均衡考虑能耗排放和环境效应。因此,站在转型发展的角度,要从开发程度、经济产出、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等多个方面对产业空间活力进行更全面的综合评价。综上,本文将构建多因素的产业空间活力评价模型,基于各类时空大数据,以上海市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为评价对象,对产业空间活力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找出产业空间活力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1 评价体系1.1 产业空间活力的内涵产业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是承载产业发展的空收稿日期:2023-05-04修回日期:2023-06-02作者简介:刘曦,1985 年生,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信息化研究。电子邮箱: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项目“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2 7间实体,具体包括开发区、产业园区、产业区块、工业仓储地块和商办楼宇等。“活力”来自生物学中的概念,它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营养循环容量。在一定范围内,能量输入越多,物质循环越快,活力就越高。把“活力”引入城市经济学的论述中,用来衡量一个区域(产业空间)的发展是否能够持久、健康、稳定地运行。因此,产业空间活力本质上是区域对产业要素的吸收和输出的能力。其中:要素的吸收能力主要表现为要素的投入,重点是土地要素的投入,产业空间布局、开发强度、用地结构等都是土地要素投入的行为;要素的输出能力,也就是产出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引起城市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强度过高就会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不符合持久、健康、稳定发展的要求。城市产业空间活力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着眼于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产业空间活力的内涵可界定为: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不断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1.2 评价指标根据产业空间活力的内涵,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城市活力、土地集约利用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选取了多个可表征活力的评价指标,使产业空间活力以及各个方面能够定量地表现出来。依照选取适当、定量评价的原则,考虑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构建了由开发程度、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和环境效益 4 大类共 16 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具体指标见表 1。开发程度体现了产业空间对各类要素的吸收能力,由于投资建设情况各异,开发程度差异较大。本研究选取与开发程度直接相关的量化指标进行研究评价,包括建设用地占比、产业用地占比、产业用地开发强度、路网密度 4 个指标。经济活力体现了经济要素的产出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产出强度、税收强度、就业水平、创新能力等内容。考虑到可量化计算,本文选取地均产值、地均税收、企业聚集度和规模以上企业聚集度 4 个经济活力指标。社会活力主要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反映产业空间对社会要素的吸收和输出能力。考虑到可量化计算,本研究选取人口密度、职住平衡指数、公共交通便利度(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覆盖度)、商业设施便利度、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 5 个社会活力指标。环境效益主要评价产业空间的环境效益,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产业发展需要均衡考虑能耗和环境效应,考虑到可量化的指标,本研究选取的环境效益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能耗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 3 个指标。1.3 评价对象按照评价对象的空间尺度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评价。宏观层次一般把城市或者区域作为整体来进行评价,产业空间活力强调的是整体效益,既涉及产业发展的区域分异趋势和扩张潜力,也与城市规模、城市性质以及协调的产业结构有关;中观层次则强调用地功能和结构的合理性,评价对象主要是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产业区块,侧重点主要在园区整体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及产出绩效水平;微观层次侧重于单块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适宜容积率及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本文聚焦中观尺度,以“上海 2035”总体规划确定的产业区块(即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为研究对象。其中:产业基地 22 个,总面积约为 247 km2;产业社区 88 个,总面积约 317 km2,从开发程度、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和环境效益 4 个维度综合评价产业空间活力,分析影响产业园区活力的内在因素,探索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2 数据处理构建产业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后,需找到评价因子对应的可量化数据来开展评价。本研究以 2020 年为时点,获取了以下 4 类数据(表 2):一是表征开发程度评价因子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图层、建筑物图层、道路网图层,可直接通过空间位置与产业区块关联;二是表征经济活力评价因子的数据,通过企业的空间落点与产业区块关表 1 产业空间活力评价指标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of industrial spatial vitality活力类型活力指标指标含义开发程度建设用地占比园区内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产业用地占比园区内产业用地面积占比产业用地开发强度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路网密度单位面积的道路长度经济活力地均产值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地均税收单位土地面积的税收收入企业聚集度单位面积的企业数量规上企业聚集度单位面积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社会活力人口密度常住人口密度职住平衡指数就业人口与居住人口之比商业设施便利度单位面积商业设施数量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单位面积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公共交通便利程度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覆盖度环境效益能耗强度单位产值能耗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税收污染物排放量绿地覆盖率区域内绿化用地的比例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Resources8 2023Vol.44.2 联;三是表征社会活力评价因子的数据,包括人口热力、POI、地铁站、公交站等多源大数据,需要进行数据的清洗、处理、拟合、空间落图,再实现与产业区块的关联;四是表征环境效益的企业的能耗、污染物排放、绿地覆盖率等数据,同样也通过企业的空间落点与产业区块关联。3 产业空间活力评价首先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产业区块的 4 类 16 个指标进行单项评价,量化分析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然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产业区块空间活力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各产业区块的总体活力水平和表现特征;最后分析影响因素,从产业导向、规划定位、区位因素等方面展开分析,提炼推动产业空间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3.1 单指标评价(1)开发程度评价开发程度直接体现区域开发建设的进度,是产业空间活力的重要表征。开发程度的 4 个指标评价结果如下:建设用地占比:评价结果(图 1-a)显示,截至 2020年,全市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的建设用地比例平均值为71%,主要分布在 60%90%之间,开发程度普遍大于50%,不同的产业区块差别较大,宝钢等老工业基地已经超过 90%,开发程度较高,崇明和临港区域的产业区块建设用地占比较小,开发程度较低。产业用地占比:评价结果(图 1-b)显示,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的产业用地比例平均值为 46%,主要分布在 20%80%之间,不同产业区块的生产性用地开发程度差异较大,宝钢等少数产业基地产业用地比例超过80%,也有一些定位为产城融合类的产业社区产业用地占比不到 20%。产业用地开发强度:评价结果(图 1-c)显示,全市产业区块开发强度平均值为 0.72,普遍低于 1.0,按照“上海市2035总体规划引导”,产业用地容积率将逐步达到2.0的开发强度,说明当前全市产业区块开发强度整体较低,还有较大开发潜力。从空间分布来看,市中心的产业区块整体容积率较高,郊区外围产业区块整体容积率较低,部分区块容积率低于 0.5。路网密度:评价结果(图 1-d)显示,全市产业区块路网密度平均值为 4.2 km/km2,总体分布在 2.06.0 km/km2之间,路网密度高的区块为浦东金桥、张江等开发成熟区域,而宝山宝钢、崇明长兴、金山石化等产业基地路网密度较低。(2)经济活力评价经济活力体现了园区的经济活动能力,是衡量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本研究基于多源大数据,对产业区块的地均产值、地均税收、企业聚集度和规模以上企业聚集度 4 个经济活力指标进行了量化评价。表 2 产业空间活力评价数据Table 2 Industrial spatial vitality evaluation data活力类型活力指标量化评价数据开发程度建设用地占比土地利用产业用地占比土地利用产业用地开发强度土地利用、建筑物路网密度道路网经济活力地均产值用地规模、产值统计地均税收用地规模、税收统计企业聚集度企业空间位置点规上企业聚集度规模以上企业空间位置点社会活力人口密度手机信令/人口热力职住平衡指数手机信令/人口热力商业设施便利度互联网地图 POI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互联网地图 POI公共交通便利度地铁站点、公交站点环境效益能耗强度企业能耗统计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绿地覆盖率土地利用(a)(c)(b)(d)2040-6020-4060-8080建设用地占比(%)2040-6020-4060-8080产业用地占比(%)0.50.7-0.90.5-0.70.9-1.21.2开发强度(容积率)路网密度(km/km2)22-44-66图 1 产业区块开发程度评价结果Fig.1 Evaluation results of industrial block development level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2 9地均产值:整体上来看(图 2-a),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平均产值强度为 70 亿元/km2,不同产业区块产值强度差异非常大,整体标准差达到 156 亿元/km2。而从单个区块看,浦东部分区块超过 300 亿元/km2,崇明、金山等远郊区域的部分产业区块产出强度不足 10 亿元/km2,相差超过 30 倍。地均税收:从整体来看(图 2-b),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平均税收强度为 3.47 亿元/km2,同产值强度类似,不同产业区块产值强度差异非常大,整体标准差达到 5.49 亿元/km2。而从单个产业区块看,浦东、嘉定部分区块税收强度超过 20 亿元/km2,而崇明、奉贤等远郊区域的部分产业区块产出强度还不足 1 亿元/km2,相差超过 20 倍。企业聚集度:整体上来看(图 2-c),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内共有 4.5 万多家注册企业,平均每个区块注册企业 412 家,每平方千米产业用地上注册企业 166 家。各产业区块企业聚集度差异也比较大,浦东、嘉定部分产业区块注册企业较多,企业聚集度较为密集,经济活力较强。规模以上企业聚集度:计算结果(图 2-d)显示,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1,750 家,平均每个产业区块6.5家,但是各产业区块分布差异较大,最多的产业区块内聚集了 100 家规模以上企业,同时也有部分产业区块内没有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向头部园区聚集,产生了“马太效应”。(3)社会活力评价社会活力主要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对人口密度、职住平衡指数、公共交通便利度(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覆盖度)、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 5 个社会活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如下:人口密度:在中观的产业区块尺度,人口普查或者调查的数据较难获取,而手机用户覆盖了大部分人群,手机用户与常住人口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两者相关系度较高,可用手机信令数据来表征人口密度(图 3-a)。从整体上看,全市产业区块人口密度呈现出中心外围递减的趋势,平均人口密度在浦东、闵行等靠近中心城区域的产业区块较高,崇明、金山、临港等远郊产业区块人口密度较低。职住平衡指数:职住平衡是产城融合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活力的体现,可用工作日白天人口密度和夜间人口密度之差来进行量化计算。白天人口密度大于夜间人口密度区域表明就业人口多于居住人口,反之则为居住人口多于就业人口。本研究用“职住平衡指数”来进行量化测度,职住平衡指数趋近于 1,则表示达到了区域的职住平衡。通过这种方法测度产业园区的职住平衡情况。从整体上看,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职住平衡指数平均值为 1.24,总体上就业人口大于居住人口,就业人口比居住人口多 24%。分析各产业区块情况(图 3-b),部分产业区块职住平衡指数大于 1.5,就业人口较多,职住不平衡现象显著,但是也有产业区块的职住平衡指数小于 1,居住人口大于就业人口,可能是区块内有较多配套居住用地导致。公共交通便利度:采用地铁和公交车站覆盖度来进行量化表征,按照上海市 15 分钟生活圈规划建设引导,地铁覆盖范围设置为 500 m,公交车站覆盖范围 250 m,将地铁和公交覆盖范围与产业区块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产业区块的地铁和公交车站覆盖度。计算结果如图 3-c 所示,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平均覆盖度为 42.5%,近郊的浦东、闵行、嘉定等区域覆盖度较高,部分区块已经实现了公交全覆盖,交通非常便利,社会活力较高;而远郊崇明、金山等区域覆盖度较低,有些区块完全没有地铁覆盖,公交覆盖度低于 20%,交通便利度较低,社会活力不足。商业设施便利度:从 POI 数据中抽取出购物、酒店、图 2 产业区块经济活力评价结果Fig.2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economic vitality of industrial blocks(d)(b)(c)(a)50-10050100-200200-300300地均产值(亿元/km2)1-3地均税收(亿元/km2)13-55-1010100-200200-30030050-10050100-150150-200200企业聚集度(个/km2)3-55-1010151规模以上企业聚集度(个/km2)5-101-510-15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Resources10 2023Vol.44.2 餐饮、休闲、文化、艺术、体育等商业设施,与产业区块进行空间关联,统计出每个产业区块内的商业服务设施数量,再与用地规模相比,计算得到单位面积内商业设施数量,也就是商业服务设施密度,计算结果如图 3-d所示。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商业服务设施密度平均值为 12 个/km2,总体来说实现了生活圈的便利,但是横向对比,各产业区块便利程度相差较大。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与商业设施便利度类似,从POI 数据中抽取出政府机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区块进行空间关联,统计出每个产业区块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再与产业区块用地规模相除,计算得到单位面积内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也就是公共服务设施密度,计算结果如图 3-e 所示。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公共服务设施密度平均值为 6.7 个/km2,公共设施类型多样,覆盖了政府机构、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总体上也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普适性便利。但是横向对比,各产业区块便利程度相差较大,浦东、闵行、嘉定、松江、奉贤等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密度较高,公共服务较为便利,社会活力较高,而宝山、金山、崇明等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密度较低,便利程度较低,社会活力相对不足。(4)环境效益评价当前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产业发展更需要均衡考虑能耗和环境效应。考虑到可量化的指标,本研究选取的环境效益指标包括能耗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绿地覆盖率 3 个指标,其中能耗强度为反向指标,数值越高,活力程度越低。能耗强度:本研究采用单位产值能耗强度来进行测度,计算单位为“万吨标准煤/亿元”。能耗强度是一个反向指标,数值越高,能耗排放强度越高,其活力程度越低。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能耗强度平均值约为 0.08 万吨标准煤/亿元,对比全国平均 0.3 万吨标准煤/亿元要低出不少,总体实现了低碳发展,有效践行了“双碳”战略。但是也有部分产业区块能耗排放较高,如宝山基地、金山石化等重工业产业区块,排放强度超过了 0.4 万吨标准煤/亿元(图 4-a),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污染当量是指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同一介质相同污染当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基本相当。本研究将单位污染物排放所产生的税收作为测度指标,也就是税收与污染物总和排放值之比,其单位为“万元税收/当量”,是一个正向指标,数值越高代表污染物排放强度越低,环境效益越好。2020年全市产业区块污染物排放强度平均值为 0.144 万元税收/当量,全国平均值约为 0.06 万元税收/当量,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横向比较,嘉定、浦东等区域的单位污染物排放产生的税收较高,环境效益较好,而宝山、崇明等区域的单位污染物排放产生的税收较低,环境效益较差(图 4-b)。绿地覆盖率:2020 年全市产业区块绿地覆盖率平均值为 14%。横向比较,靠近中心城区近郊区域的产业区块绿地覆盖率较低,外围远郊的产业区块绿地覆盖率较高(图 4-c)。污染物排放强度(万元税收/当量)0.060.06-0.120.12-0.180.18能耗强度(万吨标准煤/亿元)0.050.10-0.200.05-0.100.20-0.400.40绿地覆盖率(%)1015-2010-1520-2525图 4 产业区块环境效益评价结果Fig.4 Evaluation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industrial blocks(a)(b)(c)图3(a)(b)(c)(d)(e)图 3 产业区块社会活力评价结果Fig.3 Evaluation results of social vitality of industrial blocks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2 113.2 多因素综合评价(1)无量纲标准化处理为统一评价标准,需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即将数据按照一定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从而去除数据单位的限制,将其转化成无量纲的同等级数值。研究采用常用的极差标准化法对各项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指标数据统一映射到0,100 区间上。对于越大越好的正向指标和越小越好的负向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化公式,其中能耗强度为负向指标,职住平衡指数经特殊处理后为负向指标,其他均为正向指标:正向指标:Iscorei=(xi-xmin)/(xmax-xmin)100(1)负向指标:Iscorei=(xmax-xi)/(xmax-xmin)100(2)式中:Iscorei 表示某一指标第 i 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i=1,2,3,n),xi表示第 i 个指标的原始值,xmax和 xmin分别表示该指标所有样本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权重设置本研究结合各项指标的客观重要程度和专家经验值等主观因素,依据单项指标权重不超过 10%的原则,综合确定指标在产业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中的权重如表 3 所示。(3)综合评价结果多因素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构建多因素评价体系,对复杂评价对象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以评价单元为样本,选择对评价单元发生作用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宜的模式予以量化、计算和归并,从而实现评价目的。本研究对 4 大类 16 个评价因子进行加权综合评价,评价公式如下:(3)其中:i 代表第 i 个产业区块区,Zi表示第 i 个产业区块区综合评价分数,j 代表某项指标,xj为该产业区块指标实际值,xjmax为该指标在所有产业区块中最大值,xjmin为该指标在所有产业区块中的最小值,ai为该指标的权重。综合计算得到全市产业区块活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得分高低表明综合活力程度高、较高、一般和低。根据综合得分高低将产业空间分为 4 类(图 5),得分高于 40为高活力产业空间,得分 3040 为较高活力产业空间,得分 2030 为一般活力产业空间,得分 20 以下为低活力产业空间。对综合评价分值排名前10的产业区块进行分析(表4),可以看出,活力强度最高的产业区块都分布在浦东、闵行和嘉定三区,类型主要是产业社区,只有汽车城制造区 1个产业基地,表明规划定位、区位、产业导向等因素对产业空间活力影响较大。3.3 影响因素分析(1)区位因素“上海 2035”总体规划确立了“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三级的市域城镇体系。主城区包括中心城、主城片区,以及高桥镇和高东镇紧邻中心城的地区。中心城表 3 产业空间活力评价指标权重Table 3 Th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s of industrial spatial vitality活力类型活力指标权重(%)开发程度建设用地占比5产业用地占比8产业用地开发强度7路网密度5经济活力地均产值10地均税收10企业聚集度5规上企业聚集度5社会活力人口密度10职住平衡指数5商业设施便利度5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5公共交通便利度5环境效益能耗强度5污染物排放强度5绿地覆盖率5图 5 产业区块活力综合评价结果Fig.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industrial bolck vitality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Resources12 2023Vol.44.2 为外环线以内区域,强化上海全球城市功能能级,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加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就业水平和城市空间品质。主城片区规划虹桥、川沙、宝山、闵行等 4 个主城片区。主城片区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全球城市功能作用,以强化生态安全、促进组团发展为空间优化的基本导向,围绕轨道交通枢纽促进空间紧凑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产业转型和空间调整,适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产城融合。新城:重点建设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新城,培育成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按照大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从评价数据(表 5)来看,主城区、新城和其他外围区域产业空间活力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综合均值为主城区 新城 其他外围区域,位于主城区的产业区块在经济活力、社会活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新城在经济活力和环境效益比其他外围区域高,三者在开发程度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区位因素影响产业区块活力,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力和社会活力等方面。(2)规划定位“上海 2035”总体规划提出“产业基地+产业社区”的产业区块规划体系,其中产业基地定位于承载国家战略功能、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高端制造业基地;产业社区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和城市功能提升,打造与城镇发展定位相匹配、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环境景观宜人的产业社区。评价数据(表 6)表明产业基地的社会活力明显低于产业社区,而开发程度、经济活力、环境效益则没有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产业基地以制造业为主,社会活力普遍偏低,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住失衡的问题;而产业社区配套设施比较齐全,职住平衡比较均衡,社会活力相对较高。这也表明规划定位主要影响社会活力,而开发程度、经济活力、环境效益受规划定位影响较小。(3)产业导向与产业政策产业导向、产业政策与产业空间所在的行政区密切相关,比如浦东新区的三大产业导向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而嘉定区的主导产业为汽车制造、新能源等,因此,可以从行政区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导向、产业政策等因素对产业空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 7)表明,各区产业空间活力具有差异,其中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差异较大,而环境效益和开发程度差异较小,这说明产业导向、产业政策对经济活力和社会活力影响较大。4 结论与建议4.1 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产业空间未来的规划目标,以中观尺度的产业区块(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作为评价对象,选取适当的评价因子,构建了产业空间活力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对表征产业空间活力因子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价对象,分别开展单因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总体来说,上海的产业区块总体活力水平较高,但在开发程度、经济活力、社会活力、环境效益等 4 个方面存在差异特征,主要受区位、规划定位、产业导向、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1)开发程度方面:上海的产业区块开发程度整体比较高,但是开发强度还有较大潜力,开发程度直接体现表 4 综合活力排名前 10 的产业区块Table 4 Top 10 industrial blocks 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vitality产业区块名称产业区块类型所在区综合排名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产业社区浦东新区1康桥工业区东区产业社区浦东新区2浦东御桥产业社区产业社区浦东新区3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内)产业社区浦东新区4汽车城制造区产业基地嘉定区5南门产业社区产业社区嘉定区6科技绿洲产业社区产业社区闵行区7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外高桥片区)产业社区浦东新区8永乐产业社区产业社区嘉定区9菊园东产业社区产业社区嘉定区10表 5 不同区位产业空间活力值Table 5 Spatial vitality values of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zones规划区位开发程度均值经济活力均值社会活力均值环境效益均值综合均值主城区8.664.3411.9211.9736.89新城9.152.777.7511.9231.59其他外围区域8.621.918.209.8728.60表 6 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各项活力均值Table 6 The average value of vitality of industrial bases and industrial communities产业区块类型 开发程度均值经济活力均值社会活力均值环境效益均值产业基地8.172.445.8810.47产业社区8.872.639.4610.81表 7 各区产业空间活力值Table 7 Spatial vitality value of industries in each district区名经济活力分值 社会活力分值 环境效益分值 开发程度分值 综合分值宝山区1.217.816.779.1524.94崇明区0.265.954.405.4716.08奉贤区1.527.497.909.3126.22嘉定区4.209.2313.679.5236.62金山区1.396.0210.568.6826.65闵行区3.9813.5312.518.7038.72浦东新区3.269.8112.297.9433.30青浦区2.038.9510.6510.1531.78松江区2.129.409.659.5330.70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2 13了园区开发建设的成熟度,主要受产业区块的设立、开发、建设等进程的影响,有的区块设立比较早,开发建设比较成熟,区块活力较高;有的区块设立较晚,甚至还处于规划阶段,开发程度较低,受区位、规划定位、产业导向、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小。(2)经济活力方面:全市产业区块经济活力差异较大,经济产出存在二八现象,头部园区贡献了大比例的经济产出,产出强度较高,用地效率高,落后区块产出强度较低;部分产业区块存在产值和税收不匹配现象;企业聚集度存在马太效应,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聚集在部分产业区块;受产业政策、产业导向影响,浦东、嘉定、闵行三区的经济活力相对较高。(3)社会活力方面:全市产业区块人口密度差异非常大,呈中心城外围递减的分布规律,部分区块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住不平衡,商业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不一;受规划定位影响,产业社区的社会活力普遍高于产业基地。(4)环境效益方面:全市产业区块整体环境效益较好,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较低,总体实现了低碳发展,有效践行了“双碳”战略,环境效益主要受产业定位影响,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的产业定位对环境效益有负反馈。4.2 策略和建议(1)坚持高质量发展引导,提升产出强度:按照“上海 2035”总体规划,对标国际一流、国内最高的产业用地绩效,对标国际化大都市产业空间治理。坚持“亩产论英雄、效益论英雄、能耗论英雄、环境论英雄”,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承载容量和产出水平,实现产业用地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2)加强产城融合的规划,提升社会活力:空间规划引导产业集聚,产业发展充实城市功能。产业是先导、是动力和源泉,城市是载体,两者相伴而生。没有产业,城市就缺乏生机与活力,从而成为一座空城;没有城市,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平台,难以为继。产城融合就是要促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同步协调发展,增强新城的服务功能,加大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提高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3)践行低碳低排发展策略,提升环境效益:基于生态低碳理念制定发展目标,从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与体制创新 3 方面构建低碳发展路径,完善评价、监督、管理政策体系,推广污染处理新技术、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模式,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产业生态低碳化发展。参考文献(References)1 何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HE F.City land intensive use and its potential evaluationM.Shanghai: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03.2 洪增林,薛惠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1):106-110.HONG Z L,XUE H F.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use intensification potential in urban area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vironment,2006,28(1):106-110.3 孙东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指标理想值的确定 J.上海国土资源,2014,35(3):47-49.SUN D S.Evalua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in development zones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14,35(3):47-49.4 刘慧.上海市北工业园区创新转型用地绩效评价研究 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4):41-46.LIU H.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on land use for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in Shanghai Shibei Industrial Park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19,40(4):41-46.5 彭浩,曾刚.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J.经济地理,2009,29(7):1177-1183.PENG H,ZENG G.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s in ShanghaiJ.Economic Geography,2009,29(7):1177-1183.6 翟文侠,黄贤金,张强.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 J.资源科学,2006,28(2):54-60.ZHAI W X,HUANG X J,ZHANG Q.Intensive land use potential in urban development zones:A case study in typical urban development zones in Jiangsu ProvinceJ.Resources Science,2006,28(2):54-60.7 陈逸,黄贤金,陈志刚.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 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11-16.CHEN Y,HUANG X J,CHEN Z G.Study on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 in urbanization:A case of Suzhou National Hi-tech Development ZoneJ.China Land Science,2008,22(6):11-16.8 郑泽庆,黄贤金,钟太洋,等.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3(3):89-94.ZHENG Z Q,HUANG X J,ZHONG T Y,et al.Summary of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Chinese citiesJ.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2008,23(3):89-94.9 段浩.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 J.上海地质,2009,30(3):39-43.DUAN H.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ev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