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珐琅
文化
融入
图案
设计
课程
智慧
课堂
实践
研究
杨婉曼,唐敏(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广东 中山 528400)非遗文化进校园、非遗工艺结合专业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尝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图案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实训课程,内容涉及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寓意纹样和图案,在设计实训项目的时候完全可以将非遗珐琅工艺文化融入图案设计课程中,以项目形式开展教学,这也是创新专业教学的重要路径。让每一个知识点的实训过程都和非遗工艺作品挂钩,作业可以转化成作品进而变成商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课程的缘起和意义(一)传承本土非遗珐琅工艺文化中国非遗传统工艺立项的数量世界第一,而单单广东本地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 135 项,珐琅工艺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广州生产的珐琅俗称“广珐琅”,是朝廷的贡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画珐琅。錾胎珐琅的制作中心也在广州,透明珐琅器也以广州出产的最为著名。此前非遗工艺传承多是师徒相传、口耳相传、一对一形式教学,所以工艺普及程度低。我们结合图案设计专业课程,让实训项目找到切实的文化立足点,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普及传统非遗工艺,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二)以图案设计课程为切入点,探索非遗珐琅工艺结合专业课程的路径非遗珐琅工艺作品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形式丰富、色彩亮丽、风格鲜明,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练习有很多契合点。以图案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切入点探索不同专业知识点和非遗工艺结合的途径和可能性,对于以后深化专业教学设计的文化内涵有深远的意义。比如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创作融入单独纹样知识点的讲授,结合地方标志性鹤文化主题,让整个授课过程饱满充摘要本文以“非遗珐琅文化融入图案设计项目课程”为主题,设计展开智慧课堂项目课程。通过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案例,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创作融入图案知识点的讲授,结合地方标志性非遗鹤文化主题,以此为出发点,将非遗工艺文化和图案设计课程相融合,对智慧课堂环境中的教学过程、教学互动、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促进课堂教学发展。关键词非遗珐琅文化;图案设计;智慧课堂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11-0039-03基于非遗珐琅文化融入图案设计课程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TSGCKT2022350)成果。作者简介:杨婉曼(1988-),女,广东茂名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唐敏(1986-),女,湖北黄石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美术设计。新视野392023 年第 11 期盈,不再是干巴巴的知识讲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三)探索利用智慧课堂给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数字化课堂智能教学环境下以智能教室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图案设计实训课堂相融合,可以推动实训课堂教学创新和变革,转变课堂的教学形态、交互形态和资源形态,为学习者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形式。智能教学环境可以打破传统工艺传承师徒相传、手口相传的局限性,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不同工艺的特点和操作过程,通过网络技术把非遗传承人“请”到课堂,实现一对多的教学。以此为出发点,将非遗工艺文化和图案设计课程相融合,对智能教室环境中的教学过程、教学互动、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课堂教学变革的路径,促进课堂教学发展。二、案例介绍本次案例结合非遗工艺和地域文化呈现专业特色,系统设计“双层面三维度六要素四评价”文化育人教学和评价体系,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匠人、匠心”工匠文化,结合地域特色,践行劳动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在 图案设计 课程中属于重点内容,它既是现代设计的核心技术知识,又是设计者表达思想与设计理念的灵魂所在。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将自由纹样和适合纹样等知识点融入“发现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认知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创造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传承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注重学生设计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华技艺。同时,课程运用信息技术把微信、问卷星、超星平台等融入课堂,逐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学生的精神引领,以中山沙溪当地的鹤文化为课程主线,将传统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与图案设计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传承非遗景泰蓝掐丝珐琅技艺的同时,守正创新,建立文化自信,践行企业创新实践案例。三、教学实施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任务导入:以“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为主线,情景导入鹤馆文创产品设计需求、景泰蓝工艺特征和艺术地位,引起学生兴趣,通过信息化互动提炼关键词导入介绍单独纹样的类别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并且将其运用到不同框架的设计上。技能发展: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设计创新能力。VR 眼镜+互动问答,体验鹤文化魅力和鹤造型特征教师引导下进行思维发散练习,制作属于自己的创意思维导图。价值影响:注重德技并修,将传统文化、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传承创新融入课堂教学。(二)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知识探学、课中知识巧学、课后知识拓学三个阶段,运用超星、VR 虚拟场景等信息化技术,将自由纹样和适合纹样等知识点融入“发现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认知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创造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传承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之美”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三)教学支撑环境优质的硬件资源:智慧教室、设计工作室、实训图 1教学内容图 2整体教学活动过程40室为学生搭建新型的教学场景,助力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的教育模式,实现高效课堂。丰富的信息资源:超星、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学习平台助力线上线下、课前课后混合式学习,扩展教学课堂。同时,企业提供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产品、企业参与课堂教学等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教学实施成效(一)通过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产品制作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产品知识的前测、后测成绩对比分析,后测平均分高于前测平均分10%;单独纹样知识点的课前与课后作业对比分析,形式美法则运用提高 40%,适合纹样知识点的课前与课后作业对比分析,色彩搭配法则运用提高 35%,知识目标达成效果明显。技能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表达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满意度、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测验都超出预期,技能目标有效达成。素养目标:教学结束后,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趣味性、课程效果和课程评价五个维度设计了课程质量调查问卷,由 SPSS(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得出学生的评价数据。学生对于本次课程的教育满意度、传统非遗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产品的喜爱度及践行工匠精神等评估均有显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很大,文化自信有效达成。(二)紧跟岗位需求,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认可首先是对接设计师岗位,健全“德技并修、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为行业输送设计及制作人才,学生制作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产品的能力和态度得到企业的认可。其次是以企业项目为推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细化课程标准,为精准育人、提升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提供了保障。(三)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营造学生自我成长的良好教学环境首先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授课中,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法,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及“专心、专注、专业的工匠精神”。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对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产品的设计及制作进行反复修改、二次加工,形成精品,应用于市场企业中。最后学生通过展览展示、与企业沟通交流、项目汇报等表现自己,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五、课程推广以中山沙溪当地的鹤文化为课程主线,多方优秀师资共同推进课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当地产业岗位技能与当地传统文化高度融合的教育课程。以学校双高专业群师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等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共同深化教育研究与示范推广。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名工作室,由基地负责人负责劳动教育各项工作运作,制定名工作室培训方案、培养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学经验或服务师生等。六、结语非遗珐琅工艺文化是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创作融入图案知识点的讲授,将非遗工艺文化和图案设计课程相融合,并且结合信息化智慧教室等灵活教学模式,以学校双高专业群师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等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共同深化教育研究与示范推广,这些创新教学方式能更有效地推动非遗珐琅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参考文献1许孟巍,白华龙.江苏手工艺非遗品牌的信息可视化插图设计J.天工,2022(18).2田佳怡,徐云.广西瑶族服饰图案信息可视化设计在网页中的应用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01).3丁颖,苏祥.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以湖北大冶“印子粑”为例J.美术文献,2022(10).(责任编辑李新梅)新视野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