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创新
教育
高校
研究生
能力
培养
研究
61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61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人文社会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陆广(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江苏苏州215123)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格局下,需聚焦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厘清创新教育局限与问题,理性认知研究生的能力优势与短板。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衍生出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之间的矛盾冲突,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致使培育出的高层次人才缺乏良好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关键因素,必须要着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把握住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做好多维变量的聚类与降维,形成多因子协同交互的创新教育新体系。体系构建与运行过程中,立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以问题为着力点与发力点,实现精准的创新与革新。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上,提出更契合时代特征与发展要求的创新教育机制与模式。一、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问题(一)尚未构建成内容多元和深刻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教学活动组织与落实行动质量,决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水平与成效。理论基础不扎实,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高效形成与层次跃进。目前,高校尚未构建成内容多元和深刻的理论课程体系,导致理论教学单一且后劲不足,不利于丰富研究生知识结构与能力层次。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度依赖于优质和多元的课程体系。而高校因在课程建设方面创新动力不足,所以不能充分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他们创新知识与技术的摄取量不足。(二)缺乏现代化和实战化的科研实践平台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存在科研实践不足的问题,不能为研究生提供现代化和实战化的实践平台。无论是支持科研活动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还是服务创新教育实践的数字化环境,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高校因缺乏现代化和实战化的科研实践平台,极大弱化创新教育作用与优势,致使学生不能形成契合时代特点的创新能力。(三)研究生的创新动能逐渐被弱化研究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创新动能是影响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校以创新教育为途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时,只是着重于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而忽略了物质与精神奖励的驱动作用。研究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未能在创新方面获得很好的尊重与认可,促使他们的创新动能逐渐被弱化。甚至部分研究生偏激地认为,创新付出的代价与收获极其不匹配,从而会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屈服于生存和眼下发展,难以持续和深度参与科研实践与创新活动。二、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一)外源因素科研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社会环境、创新教育模式等,都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外源因素。研究生作为大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在发展与运动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周遭环境影响,产生不同的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尤其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若不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就很难促进创新教育信息的双向流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基础和关键的环节就是知识教育。而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行动方略,会对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重要影响。此时,外源因素对内源因素产生制约,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有效培养。摘 要: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映照的是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成效,更是彰显高等教育优越性的关键维度。高校应从创新教育视域下,全面审视与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明确影响预期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文章通过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加强研究生为主体地位的科研实践、创新激励机制、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增值评价等对策,以期实现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培养。关键词:创新教育;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8-0061-03收稿日期:2023-03-20修改日期:2023-06-07作者简介:陆广(1974.10),男,布依族,贵州贵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多孔聚合物研究。62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62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二)内源因素研究生学习心理、创新动机、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学习自主性、社会实践的积极性等都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内源因素1。研究生能否持续和正确地自我学习,直接决定他们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水平。而知识文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均衡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和生命基点。内源因素,与研究生的创新成果或科研成果呈正相关,即他们作为创新能力的承载主体,需在内驱力的作用下,持续和深度参与科研实践,在高频次的实践淬炼与锻炼下,逐渐形成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三、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策略(一)扎实推进与落实课程建设工作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先进及创新程度,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质量与层次产生重要影响2。高校应扎实推进与落实课程建设工作,对传统的理论课程体系科学优化与完善。理论课程教学是培养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彰显创新性与实践性。根据研究生成长与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社会中人才需求新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高校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这是高质量和高效率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抓手。而面向研究生组织的创新教育活动,必须要实现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与讲解。研究生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由此才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各种规模及主题的科研实践中。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与重要前提,由此可见课程建设与理论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性。高校应精准定位创新教育目标和要求,以推动研究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宽口径,厚基础”为要求,以学科发展和建设水平为着力点,优化与完善课程结构。其一,应科学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将与专业相关联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内容丰富和深刻的理论课程体系。高校要尽量缩减低层次课程内容比例,尤其已产生明显不适应性的知识内容需能有效删减,但要充分保证本、硕、博课程的有序连接和贯通。其二,根据创新教育的最新要求与工作成效,对不同课程进行正确的差异化处理,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成更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高校需尽最大可能地丰富课程内容,给予研究生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他们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选择是否要深入和系统学习相关课程。其三,推进课程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研究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适度扩大选课范围,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促使不同层次和认知架构的研究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中,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较高层次的创新能力。(二)加强研究生为主体地位的科研实践高校要有意识地扩大科研实践的课程比例,这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研究生为主体地位的科研实践,更易于形成多元和新型的研究方式与思路。高校应逐渐加强加深科研实践,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凸显研究生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具体的科研项目中形成主人翁意识,自觉和深度参与课题讨论和数据研究。高校应科学搭建创新平台,注重产学研的深度合作。研究生的理论学习与研究,需通过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实现预期目标。同时,需对各种实践应用场景紧密衔接,这样不仅可有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还可不断提升与强化他们的科研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高校要利用多元和开放的创新平台,加强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连接,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使学生参与到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课题研究活动中。以研究生为主体地位的科学研究是培养和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方式。高校必须在科学研究方面与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并在制度和资金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且根据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创新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确立科研项目。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应与国家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方面深度合作的整个过程中,需共同建设高水准和现代化的实验中心。根据人才培育与教育的内在要求与需求,建设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平台,且能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建设实践基地与科研管理办事处。无论是在何种规模的研究项目中,都要注重凸显研究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方面产生极强的参与意愿。而产学研深度合作,已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在技术集成创新方面,要能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且能深层次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利用多个协作项目,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此外高校需逐渐加强科研锻炼,推动研究生深度融入各个科研活动中。高校需多主题和多手段地推进研究生教学工作,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注重以科学研究为中心,做好基础性的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后,引领研究生深度和全过程参与课题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的最新成果,要及时进行科学实践与验证。利用真实的科研项目,驱动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校要动态优化科研环境,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加大投入力度。要明确物质条件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其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实现创新的基础,必须根据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需要加大经费投入。这样,高校可随时采购最先进实验仪器与设备,为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提供扎实的物质保障。同时要生成相配套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研究生能结合自身需要,随时进入实验室落实科学研究。做好物质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要不断调整文63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63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人文社会献资源结构,以此为研究生的科学实践提供扎实的数据资源支持。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对文献资料进行安全管理与即时性共享,确保研究生能获得第一手的科研资料与数据。而高校在不断加强加深科研实践的过程中,要促使研究生形成更高水平和高层次的创新能力,且在深度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开阔的学术视野。(三)创新构建与实施创新激励机制真正具有驱动和激发功能的激励机制是增强研究生创新动能的有力工具。高校有意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时,既要对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动态优化,还应创新构建与实施创新激励机制,使研究生更加自觉参与到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中。只有研究生自觉地搞科研和做学问,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心理,在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进化。研究生持续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形成良好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性条件。高校若想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就必须利用科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促使研究生一以贯之地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高校需专门建立创新基金,由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完善与成熟的资金保障机制。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组织,都可成为其中的重要参与主体。通过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有效保障创新激励机制的高效运行。以学校为主导,以政府为主控,社会各组织多方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与实施,尽最大可能地激发研究生创新动能,促使他们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产生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而所设立的创新资金,就是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重要物质保障。研究生在创新与科研方面获得重大成果后,学校要根据其实质价值给予相应的奖励,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创新的价值与意义。学校要围绕 SCI 和 EI 的具体情况,鼓励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与文章,并在这个方面加大奖励程度与力度。高校本身要高度重视创新实践,并能利用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积极地搞科研、做学问。研究生在科研和创新方面有所成绩及成就后,高校需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高校要挖掘具有科研潜力的研究生,并给予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根据具体课题的研究进展与创新程度,给予相对应的物质奖励,使他们更加专心和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而高校要动态优化创新激励机制,确保其在激发研究生创新动能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四)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增值评价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包括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其中教育环境和科研环境属于外源因素,而研究生自身的观点与学习心理等则属于内源因素。高校必须把控好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所有因素,在他们学习与成长的不同时期与环节生成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首先,教育工作者要了解研究生学习与成长质量,全面掌握他们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空间3。对此高校要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增值评价,从而全面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的成长质量和增值空间。研究生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的不同语境下,高校必须关注他们的进步空间与成长质量。聚焦增值部分进行多维度评价,促使研究生始终保持自我完善的动力与自觉性。如在知识获取与运用方面,需加大增值评价的力度与多样性。研究生在获取知识的不同时期,高校要对他们的知识结构优化程度进行增值评价,使他们能了解自身知识素养的短板,从而着力于知识盲点进行不断的知识补给。通过对知识获取科学的增值评价,使研究生逐渐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与较高水平的知识层次。而对知识运用的增值评价,主要聚焦现实情境与实践活动,增值评价研究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相对于传统的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更看重研究生的进步空间,有助于增强创新教育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研究生在学习与成长的不同环境与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学习心理与学习动机,而这些会对创新能力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高校必须紧密追踪研究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对他们的进步空间进行多维度和理性的增值评价,对增值部分给予高度的认可与肯定。增值评价应成为创新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行动与教学评价同频共振。理性和全面评价研究生成长质量与进步空间的过程中,动态优化与调整创新教育内容与节奏,采用最优方案与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4。四、结语研究生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优质资源,应通过高水平的创新教育,最大程度挖掘其价值潜能。高校应对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全面创新,有效培养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教育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中,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课程体系与现代化的实践平台,在科学研究与创新成果等方面给予研究生充分的认可与激励。高校既要对创新教育质量科学评价,还需对创新本身进行有效的物质与精神激励,并对研究生的创新与科研过程进行增值评价。通过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创新教育机制、科研环境,有效把控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内源因素与外源因素,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陈志强,陈旭东地方财经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模式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1-32曹媛,贾连群,冷雪,等科研赋能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2(4):78-803李怡霏创新教育视野下广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4王东,吕元长,张文辉依托科研团队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4):10(责任编辑:姜懂懂、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