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长三角
一体化
影响
国际
经验
遍地
新城
都市化
20190414
证券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分析师:梁中华分析师:梁中华执业证书编号: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8090002 电话:021-20315056 邮箱: 相关报告 相关报告 1 毛利率持续提升,利润端保持较快增长 2 政策改革奠定牛市根基 3 中泰电子科创精选系列之中微半导体: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团队技术研发等令人深刻 04-12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2018 年 11 月,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加上国家重点支持的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味着大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城镇化的新型特点。过去我国城镇化进程以遍地新城、新区的模式为主导,为何要转向人口向少数区域集中的大都市圈建设?国际上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又会对经济带来何种影响?我们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1、为何要进行大都市化建设?、为何要进行大都市化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是各国城镇化普遍遵循的规律。发达国家超过百万人口城市的人口占比普遍在 40%以上,日韩在五六十年代实现经济起飞过程中,大城市人口占比也持续提高。过去这些年,我国大城市人口占比尽管有所提升,但和其他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推进的。2、东京湾区的国际经验、东京湾区的国际经验。日本的东京湾区也做过明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和管理,与我国推行的模式有些类似。1956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了区域规划建设的延续性。具体到实施和协调层面,则采取协商讨论的方式。随着东京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制造业向东京外围县市转移,而东京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升。东京湾也成为日本国内经济的增长引擎,区域内的收入差距也缩小,并高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3、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从现实条件来看,长三角地区有几点突出优势,使得这块区域的增长空间巨大。一是长三角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便利;二是产业体系完备,区域经济互补性强,创新潜力较大;三是人口持续净流入,随着户籍制度放宽人口有望进一步集聚。但长三角一体化要达到深度融合的程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与国际其它大都市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且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发展质量分化较大。而最关键的是,人口进一步的流动、产业布局的规划、各地方利益的权衡等等问题,都需要逐步放宽行政边界的管理,这或许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最大挑战。结合国际经验,我们认为,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在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平衡收入差距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经济下行,经济下行,政策变动政策变动。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2019 年 04 月 14 日 2019 年 04 月 14 日 从遍地新城到大都市化 长三角一体化的影响和国际经验 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2-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1、为何要进行大都市化建设?、为何要进行大都市化建设?.-3-2、东京湾区的国际经验、东京湾区的国际经验.-4-3、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7-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图表1: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决定城市的最优边界: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决定城市的最优边界.-3-图表图表2:人口超过:人口超过100万城市的人口占比(万城市的人口占比(%).-4-图表图表3: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占比(: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占比(%).-4-图表图表4:美国各州:美国各州GDP占比与人口占比(占比与人口占比(%).-4-图表图表5:我国各省:我国各省GDP占比与人口占比(占比与人口占比(%).-4-图表图表6:东京湾区建设文件梳理:东京湾区建设文件梳理.-5-图表图表7:制造业产值占总产值(:制造业产值占总产值(%).-6-图表图表8:1999年东京湾区各地产业结构和收入差异年东京湾区各地产业结构和收入差异.-6-图表图表9:东京湾区成为日本经济增长引擎(:东京湾区成为日本经济增长引擎(%).-6-图表图表10:东京湾区人口持续流入:东京湾区人口持续流入.-6-图表图表11:东京湾各地人均收入占东京都的比例(:东京湾各地人均收入占东京都的比例(%).-7-图表图表12:长三角城市群区位图:长三角城市群区位图.-7-图表图表13:长三角一核五圈四带空间格局:长三角一核五圈四带空间格局.-8-图表图表14:长三角主要海港货物吞吐量:长三角主要海港货物吞吐量.-9-图表图表15:长三角主要机场吞吐量:长三角主要机场吞吐量.-9-图表图表16:各行业增加值占省内:各行业增加值占省内GDP比重(比重(%).-10-图表图表17:2016年长三角三省一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年长三角三省一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10-图表图表18:长三角:长三角26市专利情况市专利情况.-10-图表图表19: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0-图表图表20:长三角人口分布:长三角人口分布.-11-图表图表21:2014年主要城市不同口径城镇化率年主要城市不同口径城镇化率.-11-图表图表22: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速放缓: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速放缓.-11-图表图表23:主要城市群比较:主要城市群比较.-11-图表图表24:长三角人均:长三角人均GDP与与GDP增速增速.-11-图表图表25:长三角经济结构及经济质量:长三角经济结构及经济质量.-11-图表图表26: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12-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3-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2018 年 11 月,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加上国家重点支持的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味着大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城镇化的新型特点。过去我国城镇化进程以遍地新城、新区的模式为主导,为何要转向人口向少数区域集中的大都市圈建设?国际上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又会对经济带来何种影响?我们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1、为何要进行大都市化建设?为何要进行大都市化建设?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决定城市最优边界。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决定城市最优边界。城市发展存在两个相反的效应:集聚效应(agglomeration effect)和拥挤效应(congestion effect)。人口集聚会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并可能存在规模经济,因此人口集聚带来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吸引人口流入而产生集聚效应。但人口集聚还会带来生活成本的升高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的下降,从而降低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而产生拥挤效应。人口流动使得两个效用此消彼长,当两个效用相互平衡时,城市规模达到最优边界。图表图表1: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决定城市的最优边界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决定城市的最优边界 来源:资料整理,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国际经验来看,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是各是各国城镇化国城镇化普遍遵循的规律。普遍遵循的规律。例如,当前美国绝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东、西沿海地带的都市圈,而中部平原地带人烟稀少;日本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三大都市圈;韩国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在首尔的大都市圈。从大城市人口占比来看,发达国家超过百万人口城市的人口占比普遍在40%以上。日韩在五六十年代实现经济起飞过程中,大城市人口占比持续提高。过去这些年,我国大城市人口占比尽管有所提升,但和其他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要素流动 集聚效应 拥挤效应 生产成本降低 规模经济 生活成本升高 公共服务不足 城市扩张 城市缩小 城市最优边界 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4-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图图表表2:人口超过人口超过100万城市的人口占比(万城市的人口占比(%)图表图表3: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占比(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占比(%)010203040506070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 32.22 23.70 22.28 20.15 20.13 16.24 11.45 9.84 7.02 5.54 3.09 05101520253035来源:World Bank,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orld Bank,中泰证券研究所 而而人口人口的的充分流动,充分流动,也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也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收入水平的差异是驱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所以人口流动会朝着缩小收入差距方向发展。例如美国各州 GDP 占全国的比重,和人口占比几乎是一个线性的关系,这说明各州之间人均收入差距并不大。而我国各省 GDP 占比和人口占比并不相匹配,说明各地区的收入差距较大,也从侧面表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依然不够充分。所以一方面人口要继续从农村向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另一方所以一方面人口要继续从农村向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我国一线大城市边界受到限制,容纳能力有限,出现一些大城市病,面,我国一线大城市边界受到限制,容纳能力有限,出现一些大城市病,需要增加大城市的容量。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增加大城市的容量。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推进的。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推进的。图表图表4:美国各州美国各州GDP占比与人口占比(占比与人口占比(%)图表图表5:我国各省我国各省GDP占比与人口占比(占比与人口占比(%)纽约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y=0.8717x+0.0026R =0.9589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GDP占比(%)人口占比(%)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上海北京安徽天津y=1.0756x-0.0024R =0.71740.00%2.00%4.00%6.00%8.00%10.00%12.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GDP占比(%)人口占比(%)来源:BEA,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2、东京湾、东京湾区的国际经验区的国际经验 要说国际经验,要说国际经验,日本的东京湾区也做过明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和日本的东京湾区也做过明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和管理管理,与我国推行的模式有些类似,与我国推行的模式有些类似。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5-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1956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了区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了区域规划建设的延续性域规划建设的延续性,使得区域协调有据可循使得区域协调有据可循,经过多次规划逐步形成了以东京为核心,以神奈川、埼玉、千叶、群马、枥木、茨城、山梨周边七县为腹地的湾区都市圈。之后日本政府又陆续出台了建设规划,而建设规划的制定需要经由特定的委员会审议通过,委员由区域内各地行政长官以及企事业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名额构成。具体到实施和协调层面,则采取协具体到实施和协调层面,则采取协商讨论的方商讨论的方式式,建立“首都圈广域地方计划协议会”、“九都县市首脑会议”等协商机制,“协议会”成员包括日本中央政府的地方机关、地方政府、指定城市等行政首长以及经济团体负责人,并设有任期 2 年的会长以及干事会、秘书处等内部机构。图表图表6:东京湾区建设文件梳理东京湾区建设文件梳理 时间时间 文件或会文件或会议议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1956年 首都圈整备法 从东京都心向外延伸 100-120 公里,包括东京、神奈川、埼玉、千叶四县的全域以及山梨、群马、枥木、茨城四县的部分地区,形成首都圈。这是东京湾区的雏形。1958年 第一次首都圈基本规划 限制东京的无序蔓延,提出外围地区建立工业卫星城市的构想。1965年 首都圈整备法改正 将首都圈地域范围扩大到关东地区全域和山梨县,以在更加广泛的区域范围内疏解东京的人口和功能。一都七县的地域范围划定标准沿用至今。1968年 第二次首都圈基本规划 提出构建多核地域结构,完善卫星城功能,将城市中心职能有选择性向卫星城分散。1976年 第三次首都圈基本规划 提出多核多圈域“空间概念,建立除东京都以外多中心城市的构想,形成都市群。1986年 第四次首都圈基本规划 进一步推进“多核多圈域“建设,应对国际化提出强化中心城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际金融职能和高层次中枢管理功能。1999年 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 提出“分散型网络结构“设想。由以往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的放射状格局,向以据点城市为中心、彼此相对独立并能方便交流联系的网络型区域结构过度。来源:常艳(2014),中泰证券研究所 随着东京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该区域内随着东京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该区域内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完成产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完成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东京湾区建设初期,神奈川、东京、埼玉制造业占比较高,伴随着湾区建设的进行,制造业向外围县市转移,东京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升。到 1999 年,东京作为核心城市,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东京湾其他地区,其他腹地区域例如茨城、群马、枥木则保持着相当比例的制造业。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6-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图表图表7:制造业产值占总产值制造业产值占总产值(%)图表图表8:1999年东京湾区各地产业结构和收入差异年东京湾区各地产业结构和收入差异 10152025303540455055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全国埼玉千叶东京神奈川茨城枥木群马山梨茨城、群马、枥木全国、千叶、山梨、埼玉、神奈川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0102030405060708090东京全国群马枥木茨城山梨 神奈川 千叶埼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万日元,右轴)来源:日本内阁府、日本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日本内阁府、日本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东京湾东京湾也也成为日本国内成为日本国内经济经济的增长引擎。的增长引擎。从 1976 至 1990 年,东京湾GDP增长速度领先全国,经济增量占全国经济增量比重常年保持在35%以上,与此同时人口不断积聚。图表图表9:东京湾区成为日本经济增长引擎东京湾区成为日本经济增长引擎(%)图表图表10:东京湾区人口持续流入东京湾区人口持续流入-0.04-0.0200.020.040.060.080.10.120.14-0.200.20.40.60.811.2东京湾占比(左轴)其他占比(左轴)总量同比东京湾同比其他同比 0123456705101520253035东京湾区人口/全国人口(%)东京湾区净流入人口/东京湾区人口(右轴,%)来源:日本内阁府、日本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日本内阁府、日本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区域内区域内收入收入差距缩小,绝对水平差距缩小,绝对水平高于全国。高于全国。东京湾区建设初期,山梨县人均收入仅为东京的 60.1%,神奈川基础较好,与东京收入水平接近。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到 1989 年,除神奈川外,其余城市的收入水平均提高至东京的 70.5%到 77.5%之间,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7-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图表图表11:东京湾各地人均收入占东京都的比例东京湾各地人均收入占东京都的比例(%)0.550.60.650.70.750.80.850.90.951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全国埼玉県千葉県神奈川県茨城県栃木県群馬県山梨県来源:日本内阁府、日本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3、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的优势和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是在现有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融合、促进更高长三角一体化是在现有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融合、促进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并以建成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层次的经济发展,并以建成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发展战略。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后,跨省市之间的区域协调机制正式建立,“一体化”战略实施进一步落到实处。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一体化城市群城市群建设涉及到建设涉及到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重要城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重要城市在内市在内的的 26 市市。2016 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长三角城市群确定为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 26 市,国土面积 21.17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 2.2%,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 12.67 万亿元,占全国 18.5%,总人口 1.5 亿人,占全国的 11.0%。图表图表12:长三角城市群区位图长三角城市群区位图 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8-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来源: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泰证券研究所 按照按照 2016 年的规划,长三角地区将年的规划,长三角地区将构建“一核五圈四带”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空间格局。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将以上海为龙头,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的空间格局。图表图表13:长三角一核五圈四带空间格局长三角一核五圈四带空间格局 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9-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来源: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现实条件来看,长三角地区有几点突出优势,使得这块区域的增长空从现实条件来看,长三角地区有几点突出优势,使得这块区域的增长空间巨大。第一,间巨大。第一,长三角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便利。长三角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便利。长三角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并且水系发达,拥有诸多沿海良港,其中宁波舟山港是我国沿海第一大海港,2018 年全年货物吞吐量占沿海所有港口的近 12%。航空方面,上海浦东、虹桥是区域内最大的航空枢纽,两大枢纽共承载了全国近 10%的旅客吞吐量。较为发达的高铁网络和道路交通也是区域经济的优势。图表图表14:长三角主要海港货物吞吐量长三角主要海港货物吞吐量 图表图表15:长三角主要机场吞吐量长三角主要机场吞吐量-0.15-0.1-0.0500.050.10.1500.020.040.060.080.10.12宁波-舟山上海连云港嘉兴温州台州港口货物吞吐量/沿海货物吞吐量合计(%)货物吞吐量2018年增速(右轴,%)00.050.10.150.20.2500.010.020.030.040.050.060.07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宁波/栎社温州/永强合肥/新桥无锡/硕放常州/奔牛扬州/泰州盐城/南洋连云港/白塔埠舟山/普陀山台州/路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合计机场货邮吞吐量 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10-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二,第二,产业体系完备,区域经济互补性强产业体系完备,区域经济互补性强,创新潜力较大,创新潜力较大。上海第三产业发达,金融业以及批发零售行业占比高,浙江依托信息经济优势,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独具特色,江苏、安徽制造业占比较高,其中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图表图表16:各行业增加值占省内各行业增加值占省内GDP比重比重(%)图表图表17:2016年年长三角三省一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长三角三省一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 0.00%10.00%20.00%30.00%40.00%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 0.00%5.00%10.00%15.00%20.00%25.00%江苏上海安徽浙江从业人员/全国从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全国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交货值/全国出口交货值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角度来看从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角度来看,上海遥遥领先,江苏作为大省,研发投入多,专利也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苏州的专利申请数异常高,甚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苏州的专利申请数异常高,甚至比比南京都多。南京都多。各省市科技成果可能来源于科研投入的差别,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人均科研经费的角度来看,上海领先其他地区,安徽相对落后。图表图表18:长三角长三角26市专利情况市专利情况 图表图表19: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金华市湖州市台州市舟山市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安庆市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苏州市南京市南通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专利申请受理量(件)专利申请授权量(件)051015202530354045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规模及以上企业研发开支(亿元)规模及以上企业研发人员人均开支(右轴,万元)来源:省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省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三,人口持续净流入,第三,人口持续净流入,随着户籍制度放宽人口有望进一步集聚。随着户籍制度放宽人口有望进一步集聚。除上海人口基本维持不变以外,长三角区域内大城市仍然对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人口持续流向杭州、宁波、南京、无锡、合人口持续流向杭州、宁波、南京、无锡、合肥等经济发达肥等经济发达城市。城市。但但值得注意的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城市的户籍制度仍然对人口流动存在一定的抑制作大城市的户籍制度仍然对人口流动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用,包括上海在内的主要 6 个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未来随着户籍制度放宽,人口有望进一步集聚。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11-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图表图表20:长三角人口分布长三角人口分布 图表图表21:2014年年主要城市不同口径城镇化率主要城市不同口径城镇化率-0.500.511.522.533.505001000150020002500上海市合肥市安庆市滁州市芜湖市宣城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金华市绍兴市嘉兴市湖州市舟山市南京市南通市盐城市无锡市常州市泰州市扬州市镇江市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常住人口(万人)净流入人口/常住人口(右轴,%)0102030405060708090100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户籍城镇人口/常住总人口(%)常住城镇人口/常住总人口(%)来源:省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泰证券研究所 但长三角一体化要达到深度融合的程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但长三角一体化要达到深度融合的程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长长三角城市群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的整体竞争力竞争力与国际与国际其它大都市比,依然有其它大都市比,依然有较大差距较大差距。与世界五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在人口、占地面积上可以与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并驾齐驱,但经济总量和人均 GDP 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其中较为接近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2014 年人均 GDP 达到 48315美元,而长三角城市群同期仅为 13737 美元,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图表图表22: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速放缓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速放缓 图表图表23:主要城市群比较主要城市群比较 246810121416上海:GDP:累计同比江苏:GDP:累计同比浙江:GDP:累计同比安徽:GDP:累计同比GDP:不变价:累计同比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051015202530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千万人)人均GDP(右轴,美元/人)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泰证券研究所 其次,其次,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内部内部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分化分化较大较大。从城市人均收入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大城市优势明显,安徽各市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从产业结构看,上海第三产业最高,浙江、江苏次之,安徽的第二产业相对较高。以高增加值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往往带来更高的税收收入,从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来看,上海和浙江各大城市的经济质量高于江苏和安徽的各大城市。图表图表24:长三角人均长三角人均GDP与与GDP增速增速 图表图表25:长三角长三角经济经济结构及经济质量结构及经济质量 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12-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50510152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舟山市绍兴市嘉兴市湖州市台州市金华市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宣城市池州市滁州市安庆市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人均GDP(元/人)GDP增速(右轴,%)05101520253001020304050607080上海市杭州市舟山市金华市台州市湖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嘉兴市合肥市池州市宣城市芜湖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滁州市铜陵市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镇江市扬州市盐城市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财政收入/GDP(右轴,%)来源:省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省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所以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推进,需要更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所以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推进,需要更多的工作要做,尤其关键的是,关键的是,行政边界如何打破行政边界如何打破或许或许是是最最需要切实解决的难题。需要切实解决的难题。人口进一步的流动、产业布局的规划、各地方利益的权衡等等问题,都需要逐步放宽行政边界的管理,这或许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过目前区域合作机制已经在逐步完善,现阶段已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协调体系,其中包括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区域合作办公室等合作机制分管决策、规划、协调和执行环节。图表图表26: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机制机制 意义意义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 决策机制 2005 年开始,每年一次,长三角省市主要领导参加。致力于打破行政界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最高决策会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规划机制 2018 年 2 月成立,从“三省一市”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抽调的人员组建。制定长三角发展战略规划,并负责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 协调机制 2008 年开始,每年一次,由三省一市常务副省(市)长参加。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重点合作专题组 执行机制 2008 年开始,三省一市分别在发展改革委(或合作交流办)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城市合作专题固定由上海市牵头,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具体负责;其它专题由当年轮值方牵头。来源:上海发改委,中泰证券研究所 结合国际经验,我们认为,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在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结合国际经验,我们认为,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在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平衡收入差距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经济增长、平衡收入差距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经济下行,经济下行,政策变动政策变动。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重要声明部分部分 -13-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投资评级说明投资评级说明:评级评级 说明说明 股票评级股票评级 买入 预期未来 612 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15%以上 增持 预期未来 612 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5%15%之间 持有 预期未来 612 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5%之间 减持 预期未来 612 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 10%以上 行业评级行业评级 增持 预期未来 612 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10%以上 中性 预期未来 612 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10%之间 减持 预期未来 612 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 10%以上 备注: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 612 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 A 股市场以沪深 300 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 500 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另有说明的除外)。重要重要声明:声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告公开发布之前已经使用或了解其中的信息。本报告版权归“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事先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2 0 3 3 2 4 1 7/3 6 1 3 9/2 0 1 9 0 4 1 5 0 9:0 6扫码关注:金融干货精选获取更多干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