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特兰·罗素论高等教育公平...生学的英国大学招生问题讨论_马政.pdf
下载文档

ID:307388

大小:351.12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伯特兰 罗素 高等教育 公平 英国 大学 招生 问题 讨论 马政
第 卷第期 年月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世 纪 年 代 以 来 美 国 研 究 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历史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马政,在读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伯特兰罗素论高等教育公平限度 衍生于优生学的英国大学招生问题讨论马政,王保星(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系,上海 )摘要:世纪上半叶,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加强。此时风靡全国的优生学恰好为传统精英教育支持者主张限制大学扩招,维护传统教育赋予上层阶级的特权提供了理论支撑。伯特兰罗素认为,受外部因素干扰,高等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内部原则被扭曲,导致校园中不合格者增多,这大大降低了高等教育质量。对于深深影响英国大学招生标准的优生学,罗素赞成其指明人类遗传天赋的差异性和后天教育作用的有限性;但他批判了滥用优生学的现象,反对根据财富、阶层、种族等非科学因素评判个体优劣和选拔学生。高等教育既不应沦为社会中强者维护特权的工具,也不该成为弱者争取平权的武器,而应有其独立的社会定位与职责所在。基于此,罗素提出高等教育公平限度 大学教育应视为有特殊才能者的特权。但何以明确“特殊才能”亦始终存在诸多困境,这也体现了现实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关键词:伯特兰罗素;优生学;高等教育;大学招生;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优生学由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于 年首次提出。在 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高尔顿论证了个人成就与遗传天赋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此后于 优生学的定义、范围及目的(:,)一文中,明确定义“优生学是关于改善种族先天质量,并将种族优势发展至最大程度的一门科学”。在此之后,以 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优生会议为标志,英国于 世纪上半叶开展了以优生学为理论指导,由中、上层阶级发起并主导的优生运动,希望通过控制生育加速发展人类文明。但优生学由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以在判断个体优劣时提供充分的科学证据,这就致使某些利益集团借此将才智与财富、种族等挂钩,导致众多教育问题的出现,也因此遭到民主社会思潮的非议与反抗。受支持与反对两股力量的拉扯,高等教育一方面坚持优先考虑上层阶级子女的传统精英教育,另一方面则面向大众急速扩张。针对相关问题,伯特兰罗素()将对优生学的思考贯穿于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中,试图揭示优生学为教育带来的客观启示,及其在忽视大学内在价值的情况下给教育带来的危害。对此背景下的罗素高等教育公平理念进行研究,有助于各高等院校反思并深化对于高等人才的理解,并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制定更加合理的评判标准,从而为高等院校教育职能的发挥提供借鉴意义。一、英国大学招生问题:扩招与特权之争(一)英国大学扩招造成高等教育定位混乱随着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对国家工业化的鼓励,工人阶级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工人的教育诉求不断提升,而政府为提高国民素质、安定社会秩序,也需为工人子女提供一定的公共教育 。民主活动潮流在英国的各项教育改革中均有所体现,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在于义务教育年限的不断提升。随着义务教育年限的不断提升,工人阶级的教育诉求也进一步促成了高等教育扩招行为。像牛津、剑桥这样的传统大学不仅在 年间从社会的中、下阶层中招收了更多学生 ,且自 年起,工人教育协会推动了剑桥大学向中、北部工业地区的工人阶级听众举办通俗讲演的工作 ;此外,更有新大学、技术学院等源源不断地加入英国高等教育行列。大学逐渐成为贫苦家庭出身的学生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为他们成为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在医生、工程师、公司董事以及女教师等各领域从业者中,此类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到 年时,大学无论在公众利益还是私人利益方面,都具备了多重功能。”这就导致高等教育招生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在 世纪 年代,一些城市学院升级为城市大学,获得了颁发理学士的权力,但此类学校招生人数众多、办学基础薄弱,在学术地位和声望上远不及传统大学。因此,虽然新型大学最初的设立目标在于面向并服务于地方工商业发展,办学理念偏向于职业、技术应用,但实际上,为了获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也为了提高学术水平并取得学位授予权,其教育内容不断向传统课程靠拢 。不少城市大学开设了更为广泛的课程内容,既有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实用课程,也有类似传统大学中的古典课程,它们逐渐背离了当初重视高等技术培训的使命,转而追求具备传统大学的职能。而在国家加大高等教育资助和管理力度的情况下,传统大学的宗教性被弱化,世俗课程逐步增多 。综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英国高等教育理念逐渐统一,同时,这一时期各类大学对自身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定位都很混乱。(二)优生学支持者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工业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进步,也使科学成为倍受信任的社会行为准则。为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以维护自身特权,上层阶级开始寻找所谓的科学依据。来自大众教育的“威胁”在英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这一威胁论强调工作岗位有限,若国家给予年轻人优质的教育,却不匹配给他们相应的工作机会,便是许诺给他们一个虚假的发展前景,反而更易积攒社会怨气。因此,国家要做的不是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而是合理分配教育机会以满足工作需求,使社会能够容纳教育的产出。而教育机会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岗位所需进行设计,优生学恰好为此提供了判断依据,毕竟其作为 世纪上半叶的新兴科学,在英国政治家和官僚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众多中、上阶层优生学拥护者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认为只有出身名门才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带有明显的阶级和种族偏见。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坚信天才、高能力和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成员。他在遗嘱中向伦敦大学学院遗赠了 英镑,以建立优生学教席,此举为优生学教育协会声望的提升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其追随者卡尔皮尔逊()自 年以来担任学院应用数学教授,年成为新教席,并一直担任到 年退休。皮尔逊将统计学应用于优生学研究中,为优生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地支持。此外,优生学教育协会从关心盎格鲁撒克逊种族的“阳刚之气”的领先科学家、大学教师和医生中招募了一定比例的成员。可以说,优生学在 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大学中占据优势地位,不可避免地巩固了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理念。另外,通过写作,一些支持优生学的英国小说家和诗人也为反对教育大众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威尔斯()在 预测()一书中强调,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并巩固受过教育的优秀阶级的地位,否则将面临社会的衰败;在未来,民族取得胜利的战场是中学、学院和大学,在其中人们写作、阅第期马政,等:伯特兰罗素论高等教育公平限度 年 初等教育法()开始规定英国实施义务教育,强制要求 岁儿童接受初等教育;年 费舍法案()将义务教育阶段提升至 岁,并指出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为 岁的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等。读并研讨;若给大众平等,则意味着整个民族将沉陷到平庸的水平。劳伦斯()则笃信,在理想的社会中,应该禁止群众学习如何阅读和写作,因为大众化的阅读会把人类仅有的一点思考摧毁,因此,普及教育的理念应被摒弃,所有的群众学校都必须立即关闭。叶芝()则认为,随着劣等人蜂拥而至,牛津大学等传统学校的古老智慧会逐渐被应用科学取代,大众教育将导致较高社会阶层不断向下堕落 。由此可见,在 世纪上半叶,借着风靡一时的发展势头,优生学在英国成为维护传统精英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对高等教育阶级固化和过度大众化这两个极端,罗素均持批判态度。一方面,对于高等教育仅限于财阀或贵族等中、上阶层的观点,罗素指出,这些企图将优生学伪装成科学借口的政治论断实际上缺乏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他认为还应提防另一种极端,即以提高大学入学率为社会使命,试图将所有人纳入高等教育行列中,因为如此“生硬地贯彻民主原则,可能导致的结果便是任何人都与这种教育无缘”。这是以牺牲进步为代价求得现时的平等,以至于“破坏那些与社会不平等偶然相关的有价值的产物”。因此,大学无论是沦为财阀们的俱乐部,还是穷人们的施粥所,都是由不恰当的大学招生标准导致的。高等教育的意义并非由外部因素所赋予,却常因受其干扰而被掩盖。二、罗素对优生学理论之疑:基于科学与正义的立场(一)优生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优生学的思想基础是达尔文学说,先驱者则是高尔顿,后者十分强调人类成就中的遗传因素。基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优生学支持者主张自然选择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罗素认为,上述理论为优生学披上了一层科学外衣。同时,他也赞同人的先天智力存在区别,而聪明之人的确比愚蠢之人更适于在社会上生存 。但有关个人才智的决定因素,罗素不赞同优生学所作的解释。高尔顿、皮尔逊等人对各领域杰出人物的家族谱系进行了相关性统计分析,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先天禀赋存在差异,且具有遗传作用。由此,优生学支持者普遍持才智由遗传决定且与家族地位呈正相关的观点。但罗素对此表示怀疑:“尽管人与人之间先天差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优生学家所得出的实际推理中,大部分都是不科学的。没有人知道哪些构成社会理想品质的因素是遗传的,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因素中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甚至关于什么是社会理想型都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基于这一立场,罗素确信“存在着一种天赋才能,使教育比一般教材能产生更佳的效果”,正是因为强调本能的存在,他才反对教育万能论。同时,他认为人的能力或成就绝非单纯地取决于遗传作用,因为至少“坏教育能够毁掉任何人”,且若以为“无法造就一个行为特征与现有芸芸众生有根本差异的成人,那就是在向现代心理学发出挑战”。(二)优生学支持者的立场问题起初由高尔顿提出的优生学有着明确的研究立场,即以遗传学为科学基础,通过人为控制生育的方式,加速人类种族优化进程。罗素对这一初衷予以认可:“就连最坚决的优生学反对者都不可否认,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痴是天生的。”且智力缺陷在当时已有较为客观的认定方法,若能控制低能妇女或男性的生育,无疑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控制劣等血统属于负优生,而鼓励优良血统则属于正优生。罗素认为,若能通过发放奖学金鼓励优秀成年男女生育,并将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也包括在内,对减轻孩子死记硬背与功课过重的情况也有会好处 。尤其对学习能力本就优异的学生而言,若将精力长期用于令人紧张的不必要竞争,无疑会造成才智的损害和浪费,更会导致学习主动性的消退。若站在这一立场,一定程度上承认先天条件的差异,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第 卷至少能够减轻未来一代的学习压力,以及减少由嫉妒、仇恨产生的无意义竞争。但英国众多优生学支持者均有意无意地站在错误立场,对优生学加以滥用。世纪上半叶,优生学的主阵地转移到政治领域,且支持者立场各异,尤其是欧美各国的利益集团,它们曲解优生学立场,鼓吹种族优生学,即认为若一个种族或民族大大优秀于其他,就应该使用武力以牺牲劣等民族为手段来增加自己的人口数量。罗素认为,这一主张假托科学之名,实为种族迫害的借口,其通过外貌或民族对人进行等级划分,目的在于维护个人利益。优生学在英国社会各界的滥用导致种族主义加剧,社会阶层固化;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则是为动机不纯者仅凭钱财、身份进入大学提供了充分的“科学”借口。人们对学生的才智带有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偏见,尤其将个人的物理特征与心智特征相对等,这干扰着大学招生的评判标准。(三)优生学应用界线的问题基于以上两点,罗素认为优生学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目前仅能在智力方面作出相对明确的判断,因此,“在科学尚未对这些至少几十年来一直未引起争论的问题得出可靠的结论之前就立法,是非常危险的事”。应用优生学的第一条界线便是科学依据明确。第二条界线则为善意的动机,且范围应覆盖全体人类,而不应持有狭隘的种族主义倾向。相应的,“本着道德上自愿的原则”为第三条界线。罗素认为,尽管一些人群造成社会负担,但人类应怀有同情心,无论基于何种立场,极端做法都意味着人性的泯灭,而非进步。此外,相对温和的“科学生育”要求人像牲畜一样配种,婚姻、家庭等社会情感消失殆尽,这种状态也令人反感。在三条界线之下,应提防优生学对教育的可能影响。一方面,优生学在关注遗传的同时否认教育的作用,误导众人将学生学业表现仅仅等同于天赋而忽视基础教育资源的差异;另一方面,优生学对个人能力的判断依据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