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北齐
汉化
逆潮下
楷书
隶化现
北魏
洛阳
墓志
常益铭
552022 年第 12 期书学论坛北齐汉化逆潮下楷书的隶化现象以北魏洛阳、北齐邺城墓志为例摘要: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北魏迅速进入汉化高峰,同时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魏碑楷书,洛阳墓志因书刻俱佳而成为魏楷的典型。然而在其后的北齐墓志中,隶书、隶楷杂糅书体式样的重新出现,将隶书典型性点画掺入魏楷之中,中断了魏楷进一步向着法度更为严谨、楷法更加成熟、新妍的隋楷与唐楷演进的脚步。笔者认为魏楷的隶化,是在北齐时期汉化逆潮的影响下书体演进历史中短暂的倒退现象,并不符合书体演进的一般规律;同样大量隶楷杂糅书体式样的墓志出现,也并非书手、刻手对此种书体式样的自觉追求。关键词:汉化逆潮,墓志,北魏楷书,隶化引言“隶化现象”一词,郑中华东魏北齐碑志书法中隶化现象研究一文中已有所阐释说明,即在北朝末期出现的大量隶书或隶楷杂糅作品,这种有悖于正常书体演进历史的特殊现象被称为“隶化现象”。隶化亦即隶书化,北齐时期的隶化是以具有典型性特征的隶书点画或用笔掺入成熟的魏碑楷书之中(尤以平画宽结式样的魏楷为主),使之变为隶楷杂糅的书体式样,这是北齐时期大量隶楷杂糅式样墓志的标志特征。但北齐、北魏两个时期出现隶楷杂糅式样的墓志是有本质区别的,两者是在书体演进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常益铭的具有各自时代特征的书体式样,有着不同的意义与内涵。北齐承北魏余绪,时间相隔并不久远,且北齐统治地区仍为北魏时期疆域,地理环境等外部因素相差无几。同时北魏洛阳、北齐邺城,不同时期的两地墓志具有相类似的现实基础。首先,洛阳与邺城分别作为北魏(迁都后)、北齐的都城,两地墓志的墓主绝大多数是皇室宗亲、朝廷勋贵,保证了墓主身份的同一性。其次,墓主身份的尊贵又是其墓志精美的保证,两地墓志大多是书刻俱佳之作。最后,墓志保存完好,又是出土碑刻大宗,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更具说服力。地域环境以及墓志的趋同,更有利于笔者以社会文化思潮的视角分析其隶化现象。一、北齐、北魏墓志概况“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1地域环境、文化艺术氛围以及政策因素的诸多差别导致南北朝时期北方多碑刻,南方多手札尺牍。笔者据中国金石总录、中华石刻数据库等统计:北魏石刻(包括造像记、碑刻、墓志、塔铭、摩崖等)在 1000 方左右;北齐石刻 400 方左右。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收录记载:北魏洛阳 40 年间有 287 方墓志,北齐邺城有 81 方墓志。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 5 至 8 册收录:北魏墓志113方,造像记44方;北齐墓志50方,56 2022 年第 12 期书学论坛造像记 156 方。不难看出北魏、北齐年间出土石刻中,墓志为其大宗,而其中隶化作品又占极大比例(北魏、北齐墓志中隶楷杂糅式样的作品较多文献中已有统计,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北魏洛阳、北齐邺城的墓志,可以说代表了当时皇室及上层士族精英的书法审美趣味。魏晋南北朝时期,字体、书体不断革新,但规范的程式、成熟的书风仍以皇室和士族门阀的审美趣味为导向。钟繇革新体、“二王”新风,梁武帝萧衍对于钟繇、王羲之书风的推崇以及北魏洛阳的邙山墓志,皆可看到皇室、上层精英士族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垄断地位及主导作用。此外,研究石刻类书法必须要考虑书手与刻工的问题,“有书刻俱佳者,有书佳刻不佳者,亦有书刻俱劣者”2。优秀的刻工不仅要识字,更需要粗通书法,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书手书写的墓志原貌。洛阳、邺城为北魏、北齐都城,两地墓主身份尊贵,书手也必定为此中好手。墓志多为书刻俱佳者,较粗劣者极为少数。而墓志相较于其他石刻作品,如摩崖、造像记等,优势在于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少磨泐。黄 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载:“北朝墓志是当时葬俗的表现,由于在磨光的优质石面上刊刻,又埋于地下,免遭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所以大多完好无损,字迹清晰。较之造像,碑刻更真实地保留了当时铭石书的面貌。”3二、北魏拓跋氏、北齐高氏与汉化逆潮反汉化的思潮一直存在于鲜卑氏族之中,即使北魏迁都洛阳后,进入到全面汉化的高峰时期,反汉化的逆潮依然存在。例如“太子元恂,适值孝文帝在太和十二年(488)出游嵩山,命恂镇守洛阳,恂谋阴召牧马,轻骑奔代(平成)鲜卑贵族中的元老穆泰、陆叡秘密联络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代郡太守元珍、阳平侯贺赖头等,共同策划推拥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帝,阴谋据代都(平城)起兵”。4这些鲜卑元老、皇室正是反对汉化的保守派。由此可见,鲜卑贵族阶层,甚至皇室宗亲中也存在反对汉化的声音,只不过是被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种种汉化政策所掩盖而已。北魏统治者拓跋氏,自部落联盟时期即是部落首领。“公元 386 年拓跋珪纠合旧部,并即代王位,同年又改国号曰魏,称登国元年公元 398 年,珪定都平成,即皇帝位,是为魏道武帝。”5至拓跋珪孙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 439 年灭北凉统一黄河流域,北魏进入全盛时期。北魏都平城时期,统治者也通过任用一些汉人门阀士族,获得了北方汉人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鲜卑拓跋氏的统治。但“崔浩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反映出鲜卑氏族对于汉化的排斥,当汉人门阀士族触碰或损害鲜卑统治阶层的利益时,即被无情地铲除。北魏前期的汉化处于极其缓慢且不自觉的状态之中。直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实施汉化政策,例如“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6,使得以拓跋氏皇族为主的鲜卑族人(主要是迁徙至洛阳的鲜卑族)迅速汉化,进入了汉化的高峰。北魏至北齐,汉化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反汉化的逆潮同时存在。伴随朝代更迭,汉化、反汉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北齐的汉化逆潮,正是北魏后期处于蛰伏状态的反汉化思潮,在北齐高氏政权这种鲜卑化程度极深的统治阶层,以及反汉化思潮强烈的社会氛围中的一次爆发。尤其在北齐末期,汉化的逆潮更为剧烈。北齐高氏,高欢次子高洋废东魏主,于公元 550年建立北齐政权,公元 577 年北齐灭亡,国祚仅 28 年。北齐书记载:“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蓚人也。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7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隋书五行志云齐氏出自阴山,胡服者,将反初服也,这些记载可证实高氏为鲜卑族人。”8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高欢为高湖之后,籍贯为渤海蓚县,民族为汉人。说他是汉人,是就血统而言。”9高欢先祖仕鲜卑慕容氏,高欢则出身六镇怀朔、妻鲜卑族娄氏。无论高欢血统如何,高欢的出身、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其鲜卑化的程度是极深的。高欢击败尔朱氏、控制东魏政权,之后高洋建立北齐。高氏所倚仗的正是与其出身相近的六镇兵户,也即鲜卑兵和鲜卑化的汉人兵户。作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留守六镇的兵户,却未接受进一步的汉化,加之六镇户兵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役同厮养。可以说,北齐高氏的文化思想和习俗已经与鲜卑族无异,其汉化程度远远不及北魏时期洛阳的鲜卑氏族。高氏政权的鲜卑化同时伴随着反汉化的社会氛围与思潮,作为北齐时期社会的整体环境趋势,这种文化氛围及社会思潮也对当时的文化艺术生态产生了直接影响。对书法572022 年第 12 期书学论坛艺术而言,汉化逆潮笼罩下的成熟的魏碑楷书,也通过墓志呈现出直观的隶化现象。三、北魏洛阳墓志成熟的魏楷式样北魏洛阳时期墓志,魏楷在汉化政策和浪潮的影响下迅速成熟定型。隶楷杂糅的书体式样逐步消失,字内点画褪去隶意,形成了新妍劲拔的北魏楷书。沙孟海将北碑结体分为“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两种类型,洛阳时期墓志大致也可归为这两种类型。北魏洛阳时期,前期墓志以“斜画紧结”类型为主。元桢墓志 元偃墓志 元羽墓志 李端墓志元珍墓志 元彦墓志等都属此一类型。北魏太和二十年(496)的元桢墓志刚硬劲拔,中宫紧结,字势向右上倾斜,笔画提按顿挫分明;尤其转折、钩趯已完全不同于隶书用笔,除个别撇画仍有隶笔遗意,全文无论字形结构或点画用笔已完全是楷书风范。后期则以“平画宽结”类型居多:元熙墓志 元纂墓志 元宝月墓志 卢令媛墓志 元秀墓志 元融墓志等。北魏迁都洛阳至北魏灭亡间的墓志,反映了北魏汉化思潮下对南朝新妍书风的追求与认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楷由前期“斜画紧结”到后期“平画宽结”,楷法更加成熟稳定,愈发婉转秀美的同时向着南朝书风靠近,但形成定式的同时也陷入了程式化的怪圈。“在逐渐精美的过程中,活泼率真的特征开始丧失。”10从北魏后期的墓志书法来看:点画结构全是楷法,无隶书点画意味;字势由向右上倾斜变为平正,结体由长方趋向正方,章法排列整齐,多一字一格;钩趯、转折处也并非前期的圭角外露,装饰化风格也基本消失,娴熟的技艺完美地呈现出当时魏楷的真实面貌。墓志的风格由刚健劲拔变为典雅静穆,愈发精巧。四、北齐邺城墓志北齐都城邺城,即今河北磁县、河南安阳地域。处于汉化逆潮之下的北齐,墓志呈现出对北魏后期“平画宽结”式样魏楷的隶化。大多数墓志在魏楷之中加元羽墓志(局部)元桢墓志(局部)58 2022 年第 12 期书学论坛入具有典型特征的隶书点画;少数隶书墓志掺杂楷书的结构体势,甚至一字之中仅主笔使用隶书蚕头雁尾的写法。北齐前期的墓志楷书与北魏洛阳后期典型的“平画宽结”魏楷式样尚未产生较大变化。河南安阳出土的北齐天宝二年(551)元贤墓志结字方正,稍有欹侧势,楷书提按顿挫用笔明显无隶笔。类似墓志还有:皇甫琳墓志 高淯墓志 赵道德墓志 许之才墓志 魏懿墓志。但此类墓志多呆板平正,书刻技艺已远不如洛阳时期精美。随着北齐汉化逆潮的发展,楷书的隶化现象开始出现,隶楷相参式样的墓志不断增加,北齐末年魏楷式样的墓志已极少见。河北磁县出土的北齐天宝四年(553)司马遵业墓志作隶书,同为“平画宽结”的式样。其变隶书方扁为正方,一些横画、钩趯、转折处仍为典型的楷书笔法,字内部首也是隶楷参杂,例如“纟”。为了突出隶书书体特征,波画作雁尾状,但一字中又时时出现双雁尾。与此类似的墓志还有:窦泰妻娄黑女墓志 徐徹墓志 石信墓志 高百年妃斛律氏墓志 高百年墓志 赫连子悦妻闾炫墓志 暴诞墓志 刘悦墓志 刘忻墓志 高僧护墓志 梁子彦墓志等。元秀墓志(局部)卢令媛墓志(局部)592022 年第 12 期书学论坛天统二年(566)的高肱墓志作隶书,武平五年(574)的郑子尚墓志作楷书,则已是极为少见的书刻俱佳的墓志。五、北齐楷书的隶化及启示北齐墓志中楷书的隶化现象,隶楷杂糅书体式样的增加,正是在北齐汉化逆潮影响下所形成的。北魏后期太昌元年(532)的元文墓志中已初现端倪。楷书的结体与用笔,起收笔处、点画、转折与钩趯尤为明显。字作正方,但同时加入了隶书波磔的雁尾式样,正是极为标准的楷书隶化模式。北齐末年书刻俱佳的墓志极为少见,书手与刻手技艺衰退、社会动荡以及弥漫的反汉化思潮,使不少墓志中汉字产生讹错或参杂篆体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汉化进程的中断不无关系。北齐皇建二年(561)是连公妻邢阿光墓志中“日”“月”二字竟用符号化的文字替代。北齐墓志楷书以北魏后期墓志中魏楷的“平画宽结”式样为基础。无论作隶书或楷书,字形多为正方,字内多是楷法或掺杂隶笔,为凸显隶书书体特征,将隶书典型的雁尾加入魏楷式样之中,而起笔处则仍旧使用楷书提按笔法。这不仅反映了这种已经相当成熟的魏楷对书手的深刻影响,也说明当时书手对楷书技法的熟练掌握以及对隶书的生疏,只将隶书一些典型的笔画加入其中以完成作品。从北魏至北齐,由汉化到汉化逆潮,墓志书体由成熟的魏楷转向隶楷杂糅,社会文化思潮与书体式样的转变并行发展。当然,北齐墓志的隶化现象,隶楷杂糅书体式样的增多,隶书技法仍有传承以及墓志、碑刻书体的崇古观念都是其因素之一,但应认识到社会文化思潮对于楷书的隶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为北齐时期突然爆发的楷书隶化现象,隶楷杂糅书体式样的增多,是当时北齐社会中高涨的汉化逆潮影响下书体演进的一次短暂的倒退现象。可以说它阻滞了魏楷这种已形成一定范式且技法较为成熟的楷书的完善与定型,以及和南朝书风的进一步融合。而这种隶楷杂糅的书体式样并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或者说这不是一种法度完善、具备典型意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