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博士生
教育
拔尖
创新
人才培养
笔谈
陈洪捷
收稿日期:20230103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17JZD057)引用格式:陈洪捷,许丹东,谢鑫 博士生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笔谈)J 重庆高教研究,2023,11(2):1522Citation format:CHEN Hongjie,XU Dandong,XIE Xin Doct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 J Chongqing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23,11(2):15222023 年 3 月重 庆 高 教 研 究Mar 2023第 11 卷第 2 期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esearchVol.11No.2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专题DOI:10 15998/j cnki issn16738012 2023 02 002主持人语:博士生教育是教育金字塔的塔尖,是最高层次教育。博士生是经过一层一层地淘汰最终选拔出来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所有合格的博士毕业生都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而且在科研中已经做出了创新的专门人才。因此,博士生整体都可以被纳入拔尖创新人才的行列。但是,现实的博士生教育与培养目标还有差距,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博士生培养制度,改善培养环境,让更多的博士毕业生能够达到拔尖创新的高度。笔谈的第一篇文章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靠一种包容、多样的博士生培养制度,让拔尖创新人才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不断地涌现出来,而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筛选出来的尖子上。第二篇文章着眼于博士生培养的核心环节 科研来讨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路径,提出科研自主性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要素。第三篇文章则聚焦跨学科的科研与学习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总之,在博士生的培养中,拔尖创新人才应当是博士生群体整体的培养目标,为此应当给予博士生以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来提高其创新的能力。同时,为了跟上科学发展的趋势,必须加大跨学科科研与培养的力度,因为科学上的创新越来越依赖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博士生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笔谈)陈洪捷,许丹东,谢鑫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8012(2023)02001508博士生培养:与其拔尖,不如冒尖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拔尖创新人才是当下十分流行的用语。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51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那么,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按照上述所引报告的说法,拔尖创新人才无非是指高质量的、专业技能突出和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或者说,这里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一种关于人才特征的表述,即我们要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应当具有创新的特征。如果说前者指人才的群体和层次,后者则是指人才的特征和倾向。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一个政策用语,虽然含义不是很清楚,也缺乏明确的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应该包含上述两层意思。另外,拔尖创新人才也常常用于指称那些在学业和智力上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关于这类学生,通常可以通过考试或测智商来识别,常常也会为这些学生专门建立各种各样的“拔尖班”“实验班”等,进行特殊培养。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此处不做讨论。同时,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在各种不同的教育层次上都会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中学或本科教育都在讲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但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博士生处于教育体系的顶端,在整体上已属于拔尖创新人才。所有的博士生通常都是所在教育层次中的优秀者,并且是经过一层层考核、一次次选拔而遴选出来的,在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中本身就包含着能够从事科学创新的要求。从整个国家的人才梯队来看,博士生也无疑代表着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拔尖人才群体,是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领军人才的主要来源。所以,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讨论,更应当聚焦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群体。就博士生群体而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其实就是在坚持博士培养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博士生做出突出创新成果的能力。作为一种政策导向,强调培养拔尖创新型博士生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看到,我国的博士生教育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培养模式,基本的培养质量是有保障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的博士生培养中,还存在不少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但其培养质量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高水平的、能够做出突出学术创新的博士生还是少数。在国际科技竞争激烈和技术飞快进步的今天,进一步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培养大批拔尖创新型博士毕业生,更有其急迫性。拔尖创新人才通常很有显示度,当然也备受重视,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博士生的选拔和培养制度,甚至涉及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如果过于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殊之举,比如设立特殊的项目或拔尖人才班等,虽然能够立竿见影,也能在短期内培养出若干引人注目的尖子人才。但从国家需求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来看,这些特殊之举虽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却对于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提高影响不大。所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一方面要为特别之才开辟特殊之路,创造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尽快成才,成为大才,但我们要更重视博士生群体的整体质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在整体上得到了保证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才有可能大量地、不断地涌现。其实,对拔尖创新博士生的重视也说明我们在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遇到了挑战,博士生培养体制和制度显然还不能够培养出大批如我们所期待的拔尖创新人才,博士生教育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说,提高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与培养拔尖创新型博士生其实是一回事,没有高水平的博士生培养体制,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整体博士生培养质量有问题,那就很难指望培养出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的博士生培养制度,一定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61重庆高教研究2023 年第 2 期在线投稿:http:/yxxy cbpt cnki net/如果我们出于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过分关注拔尖创新人才,也许会忽视博士生培养教育的整体质量问题。有时候与其汲汲于“局部用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小阵地,比如设立各种专门的项目和工程,不如“整体用力”,着眼全局,全面提升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建立一种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做出拔尖创新成果的机制。而且,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往往不会循规蹈矩,总会有独特之处。我们的培养制度必须在整体上具有弹性和包容性,整齐划一的制度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常言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了好的土壤,拔尖创新人才自然会“冒出来”,并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脱颖而出,拿出拔尖创新的成果。总之,拔尖创新人才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与其局部用力,不如整体用力。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种很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还没有拔尖的时候就走上拔尖创新的道路,并且在称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漫长道路上,一路都能得到保护,得到鼓励和支持。其实,在我们的博士生群体中,具备拔尖创新素质的大有人在,如果培养制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从理论上讲,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可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可以说,拔尖创新人才的多与少,其实就是衡量我们博士生培养质量一个很好的指标。博士生的科研自主性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许丹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博士后)一、科研自主性发展是博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世界各国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急需突破的背景下,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们逐渐认识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各个学段乃至随后的职业生涯阶段都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议题1。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大学本科阶段,学校可以采取组建拔尖班这样的特殊手段进行培养,但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特别是博士生教育阶段则很难实施类似的方法。因此,对于博士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以“整体用力”代替“特殊手段”,重视通过制度的设计打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那么我们“整体用力”的抓手是什么?不同于其他学历层次的教育,博士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博士生从依赖型学习者向独立型研究者转变2,其关键在于帮助博士生获得科研自主性。一旦有了科研自主性,博士生不仅在读博期间很可能会有创造性的学术表现,在毕业后也往往会持续地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3。因此,博士生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抓住如何发展博士生的科研自主性这个关键点。科研自主性是指科研工作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研究设想进行科研活动的状态。它是个体从事创造性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博士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科研自主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比较常见的是将科研自主性划分为战略层面的自主(strategic autonomy)和操作层面的自主(operational autonomy)两个维度4。简单来说,前者指能够自行设定研究计划,后者指可以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实施自己的研究计划。对于博士生的科研自主性培养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致力于培养博士生的自主科研能力,这是博士生科研自主性的能力维度。从这一含义来讲,博士生特别是我们称之为拔尖创新的博士生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自主进行研究设计。另一方面是为博士生创设支持其自主科研的条件,这是博士生科研自主性培养的环境支持维度。71陈洪捷,许丹东,谢鑫 博士生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笔谈)J 重庆高教研究,2023,11(2):1522充分的环境支持意味着博士生可以实施自己的研究计划,从而在实施过程中锻炼科研能力,积累研究经验。二、我国博士生科研自主性发展面临的挑战在具体实践中,博士生的科研自主性培养并不是总能够得到保障。笔者团队 2022 年的调查显示,在理工科领域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博士生认为导师不能充分支持自己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自主选题。理工科的学生还常常报告说导师的管控过多,为他们提供的有效指导或自主发展的空间不够5。另外,中国传统文化较为强调师道尊严,缺乏质疑、挑战权威的精神,这仍然影响着今天的学术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指出,中国学术界最缺乏的是自由、平等交流的风气6。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由于存在着较大的“权力距离”,学生在导师面前往往会谨言慎行,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显然,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对博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成损害。需要指出的是,受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博士生的科研自主性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挑战。一是博士生的学术动机有所减弱。由于国内外不乐观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人们读博的需求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博士生教育,这使博士生的求学动机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知道,顶尖研究型大学通常招收大量直博生,期望选拔出优秀的本科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科研训练,但是不少直博生实际上可能并不具备强烈的学术志趣。近几年的调查发现,相比于其他入学方式的博士生,直博生的学术志趣水平是最低的,这与直博生制度设计的初衷可能并不相符。通过访谈我们还发现,由于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某些专业取消了硕士学位,只保留了本科直博的渠道,所以使一些原本想拿硕士学位的本科生不得不去攻读博士学位。毫无疑问,如果缺少强烈的学术志趣,博士生自主提出科研问题并进行研究设计的意识将难以形成,最终影响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博士生的人均可用资源减少。博士生规模扩大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人均可用教育资源的减少,这意味着对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