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现实诉求及对策_刘春玲.pdf
下载文档

ID:307034

大小:1.38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包头市 物质文化 遗产 学校 教育 传承 现实 诉求 对策 刘春玲
年 月第 卷 第 期阴 山 学 刊 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现实诉求及对策刘 春 玲(包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包头)摘 要:现代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其非主流的文化地位,真正融入学校教育还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路径。尤其是民族地区,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又是文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诉求更加迫切。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城市,各级学校应根据本地区区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在课程对接、特色学科创新、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培育、专业化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对策,以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优势功能。关键词: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植于农牧业生产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以家庭、师徒传承为主要途径的传统形式无法再续文化传承的使命,探索有效的传承路径、保护这些珍贵的活态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阵地与文化传承的基地,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途径。但由于学校教育历来以主流文化为价值取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属于民间文化,其应有的学校教育传承作用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尤其少数民族地区科技经济不发达、学校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理性的、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意识和操作机制更加缺乏,导致学校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比不足、地位不高。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年拥有普通小学 所,普通初中 所,普通高中 所。各中学如包头市第一中学、第九中学、蒙古族中学等直属中学,由于中考和高考压力,学校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缺失较为严重,小学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本游离于教学之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目前,根据已公布的五批国家级名录及四批扩展名录、六批自治区级名录及五批扩展名录、六批市级名录统计,包头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项、自治区级 项、市级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有传统戏剧类走西口、传统美术类包头剪纸、民俗类梅日更信俗。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包头市各民族文化基因,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力,是连接各民族情感的精神家园。为有效保护这些极其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应将其纳入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系统、科学的教育传承,提高公民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素质以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为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营造良好、有序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民族文化生命记忆的功能。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与传承研究”()。作者简介:刘春玲(),女,河北高阳人,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论文有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等。DOI:10.13388/ki.ysaj.2023.01.008一、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现实诉求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各民族的智慧,承载着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保证了一个民族的不断延续,是民族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文化资源。学校教育是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文化传承和培养人的过程,因而也是选择文化的过程。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才的实践活动,进入学校教育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规律。因此,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是其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人类学意义。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要求从知识、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其中优秀的成果包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知识、工艺技能、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活态地传承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培育良好的品质,是学校不可替代的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如包头市传统戏剧二人台以洒脱奔放的唱腔、生动活泼的表演,展现了走西口移民在艰难岁月中坚强的意志品质。包头剪纸也富含民族交融的文化信息和浓郁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文化心态。车辅渠二月二灯游会是包头市固阳县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积极奋进的缩影,有助于培育同心同德、勤劳奉献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但民族地区的教育无论是普及度还是水平一直较为有限,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非主流的文化地位,在包头市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境地。以包头市直辖区昆都仑区为例,共有 所初中、所高中。各学校并没有按照我国和自治区的新课程政策要求,设置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即便有的学校名义上设置,也经常被其他课程所代替,造成实质上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倾向。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教育基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可以发挥其育人、育德的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优良品德,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促进其终身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讲,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传承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创生于经济不发达的边疆地区,植根于传统的农牧业时代,以各民族群体自己创造的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形式(如民族传统习俗、宗教仪式等)在民间或本民族内流传和延续。但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传承的固定空间被打破,原有的非正式的民间教育形式受到严重冲击,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保护这些脆弱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工作重点,也应是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育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要场域。为此,笔者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包头市 位民众进行了纸质问卷调查:其中.的市民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市民大概了解,.的市民不了解;其中有.的市民是通过学校教育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组数据反映了包头市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较低,学校教育传承作用有限。基于此,将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各级学校教育,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传播,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持续的正规教育中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逐渐消融民族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的距离感,帮助他们从小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内化为自觉的心理传承,形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群体。所以,只有借助学校课程教学平台,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条,才能把传承落到实处。尤其“学校应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造的主体,成为文化遗产的学习地,成为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重要基地”。从这个角度讲,学校教育传承应是目前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之一,是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之外的另一条有效的保护途径。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前景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其本质是文明互鉴、共生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其存在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场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维系文化的多样性。但这些文化遗产一直是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自然传承,虽然保持了其民间特色、原真本性,却限制了其开放性和互动功能。“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不再存在封闭的文化系统,所以,每个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传播者未必只是当地民众,其可以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共同传承与传播。在人类的知识系统已经世界化了的今天,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将会是人类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学校具有广泛的文化传播能力,是民族传统文化走向普及化、国际化的场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可以彰显其特有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力,有利于文化多样性交流、融合与创新,增强民族文化在新时期的适应性,成为人类共享文化资源。包头市是一个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 个民族共同聚居的移民地区,除普通中小学,还建有 个民族中小学。各级学校是各民族青少年最为集中、共同学习的场所,更是增进文化共识的最佳空间。如包头市蒙古族中学建于 年 月,学校除蒙古族学生外,还有汉族、回族、达斡尔族等学生。包头市第九中学更是包含着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回族等多民族的大家庭。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不同民族的文化想象力,是民族地区多样性文化的源泉与根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将这些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教育,体现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权利,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文化自觉,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二、学校教育在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育传承的重要形式,是民族文化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场所,具有系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整合和完善功能,相对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传承优势。这样,在学校层面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够保证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得以系统传承和发展,形成良好的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培养较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是通过口传身授、依托人本身而存在,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是传承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龄化日趋严重,还有一些相继离世,后继乏人现象突出。目前,包头市共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人(去世 人,实为 人),其中 岁以上为 人,占总人数 的.;岁 以 上 人,占 总 人 数 的.,见表:表 包头市拥有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岁以上)姓名民族性别出生年月项目单位郭威汉族男坐腔包头市土右旗文化馆贾全贵汉族男坐腔包头市土右旗文化馆张兰英蒙古族女坐腔包头市土右旗文化馆毕力格蒙古族男哈布图哈撒尔祭祀包头市昆区卜尔汉图嘎查孟克力德力蒙古族男哈布图哈撒尔祭祀包头市达茂旗人大常委会嘎拉鲁(已故)蒙古族男梅日更召信俗包头市九原区梅力更召温命汉族男二人台牌子曲包头市土右旗文化馆高玉玉汉族女二人台包头市土右旗文化馆白云龙汉族男二人台包头市土右旗文化馆邢义忠汉族男包头剪纸包头市艺术研究创评中心郭爱仙汉族女包头剪纸包头市艺术研究创评中心张三铁汉族男炕围画包头市土右旗文化馆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已公布的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时间截至 年 月。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了相关措施有意识地培养继承人。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尤其青少年时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习得和养成的黄金时期。包头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所,在校学生.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所,在校学生.万人;普通高中和初中 所,在校学生共.万人;普通小学 所,在校学生.万人;民族中小学 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万人。这些集中于大中小学的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未来力量,是包头市民族文化遗产创造发展的主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引入学校教育中,不仅使他们得到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培养、熏陶和训练,激发对各民族活态文化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得到系统的文化知识积累,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质量。正如自治区级包头剪纸传承人邢义忠所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年轻人热爱、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他长期执教于麻池镇中小学,悉心传授剪纸艺术,先后为麻池镇和包头市培养出 多名青少年剪纸爱好者。改善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关系到民族群体和全社会的公共事业,需要政府及民众的互动协作,更需要一个面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性与健康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环境。包头地处内蒙古中西部阴山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交错与移民地区,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具有明显的资源开发型特征。这里民族多元性、文化交融性明显,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全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