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热巴舞曲
藏族
音乐
元素
中国当代
管弦乐
舞曲
周伶
61审美与音乐由北京交响乐团向方可杰委约的管弦乐作品热巴舞曲于 1999 年在北京首演,指挥:谭利华,该作品于2004 年在“中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比”中获三等奖,在 2005 年由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于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演出,于2010年被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当代作曲家曲库收录,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我国优秀管弦乐新作品之一。“热巴”舞为西藏流浪艺人首创,以铃鼓舞为主,集歌、舞、戏(杂耍、特技、相声等)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其演出的程式顺序为:1.开场;2.热巴卓(铃鼓舞);3.热巴小戏;4.热巴谐(结尾、弦子歌舞)。在该曲的创作中,作曲家通过对结构布局中所暗含的藏族民间歌舞的表演程式、抒情与热烈并举的民间音乐旋律与独特的舞蹈节奏相结合、西洋乐器对民族乐器音色模仿等技法的运用,将自己对藏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跃然于音符中,向世界传递“交响乐”中的中国声音。一、宏观借鉴藏族歌舞表演程式的结构布局笔者以旋律主题、调布局、音响形态(笔者将音响形态根据其发声的持续时间分为“点”“线”两种,“点”的持续时间较短、“线”的持续时间较长)为主要参考依据;以旋律主题的演奏乐器、速度以及打击乐的使用为次要参考依据,将其划分为有引子、尾声、两个连接的具有四个附属结构以及具有变奏性、四部再现性为结构原则的两个主体部分的混合曲式。而从民间音乐歌舞的表演程式的角度来看,又具有三分性,即引入(引子)、正曲(两个主体部分)、结尾(尾声),不同主题在渐进式的速度布局和不同乐器的控制下所表现出的独特气质,又使人联想到充满热情的民间“热巴”表演(总体结构如表 1)。(一)引入(引子)1-14 小节,共有两个部分:(1-6)、(7-14),两个部分由三种不同的音乐要素组成弦乐八度拨奏“bB-bE-bA”这一具有疑问的动机旋律(见谱例 1.1.1a)、由全乐队奏出的象征着藏族民间歌舞的“舞步节奏”贯穿全曲(见谱例 1.1.1b)、单簧管吹奏出具有“悠远、古老”性格的线性旋律具有民间音乐的即兴性(见谱例 1.1.1c),再辅以 Adante 的速度,描绘了“热巴”舞表演开始状态的景象。谱例 1.1.1a 弦乐拨奏 bB-bE-bA谱例 1.1.1b:舞步节奏谱例 1.1.1c:线性旋律藏族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中的运用以管弦乐热巴舞曲为例文/周 伶摘 要:以藏族民间音乐为创作元素的作品在中国当代音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作曲家方可杰为北京交响乐团委约而作的管弦乐热巴舞曲便是其中一部。该作品于 2004 年在“中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比”中获三等奖,2005 年由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于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演出,2010 年被当代作曲家曲库收录,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我国优秀管弦乐新作品之一。关键词:藏族音乐元素;结构;音高;节奏;音色DOI:10.16129/ki.mysdx.2023.01.03362美学2023/01(二)正曲 在藏族传统的民间歌舞中,“正曲”部分通常由“慢歌”与“快舞”两部分组成,在该作品中,根据速度与织体形态可划分出速度以 andantino 与 vivace 为主导,织体以线性、点状形态为主导的两个主体部分。1.第一部分(“慢歌”)具有单曲变奏体特征,由五个阶段组成:引子、三个主体阶段、连接 1(结构如表 2)。引 子 2(15-18):bE 调,由 弦 乐 组 拨 奏 出 的 以“G-bE-C”c 羽调式为主导的旋律动机,这一动机与 1-6小节的疑问性引子动机相对比,有着“应答”的性格特点,从结构上看,具有引入性陈述的特点,拉开“慢歌”部分的序幕(见谱例 1.2.1a)。谱例 1.2.1a:引子 2 材料阶段:由 a(19-20)、间奏 1(21-22)、a1(23-26)两乐句构成,具有主题性质(见谱例 1.2.1b)。两乐句均由木管组的双簧管作为主奏乐器奏出线性旋律,其音色清新明朗;间奏部分,其材料为弦乐组演奏引子 2 材料和木管组演奏引子 1 材料两部分的结合,音色温暖柔和,再辅表 1:总体结构布局结构类型引子 1第一部分(变奏体)连接 1第二部分(再现四部结构)连接 3尾声所暗含的表演程式引入正曲结尾“慢歌”连接“快舞”小节序号1-1415-5758-6263-224225-236237-297次级结构、In、Theme、Var.、Var.In、连接 2、1-6、7-1415-18、19-26、27-36、37-5763-64、65-112、113-120、121-160、161-192、193-224237-284、285-297音响形态布局点状音响、线性旋律线性旋律为主,点状音响为辅线性旋律点状旋律为主,线性旋律为辅线性旋律点状旋律速度AndanteAndantino、Con moto ardentementeCon moto ardentementeRubato、VivaceVivacePresto调布局bA、bE 宫转bB 宫bE 宫、bB 宫bB 宫bB 宫bE 转bAbB 宫表 2:第一部分结构图示曲体结构引子 2连接 1主题Var.Var.二句一部曲式二句一部曲式三句一部曲式小节序号15-1819-2627-3637-5758-62主奏乐器弦乐组木管组弦乐组木管组、弦乐组木管组、弦乐组调性bEbE 宫bB 宫bB 宫G 羽音响形态点状线性线性线性线性速度AndantinoCon moto ardentemente打击乐定音鼓+铃鼓+小军鼓63审美与音乐以andantino的速度,使人联想到民间歌舞表演中的“慢歌”场景。谱例 1.2.1b:a 材料阶段:由a2(27-28)、间奏2(29-30)、a3(31-34)、间奏 2(35-36)两乐句构成。该阶段将阶段的材料在不同调、不同主奏乐器即由 bE 调转至 bB 调、由木管组移至弦乐组上再现,音色也呈现出了冷暖之异。阶段:由 a4(37-40)、a5(41-42)、a6(43-47)、间奏 3(47-50)以及三乐句的反复(51-57)而构成。材料全部来自阶段,且均由木管组与弦乐组为主奏齐奏奏出,在这一阶段,木管组与弦乐组的齐奏所呈现音色“明暗、冷暖”的融合展现了男女同舞时的场景。连接 1(58-62):bB 宫,由木管组的双簧管奏出主要旋律为主题和引子 1 处的材料派生而来,并终止于 G羽音,为第二部分“快舞”的进入做准备。2.第二部分(“快舞”)从宏观角度看,具有四部再现性的多曲体特征,由“起、承、转、合”四个主体部分以及两个附属的连接部分组成,而其各部分的次级结构所呈现的再现四句一部曲式以及再现性的三句一部曲式,均与大结构中的“起、承、转、合”有着相似的结构逻辑,这便造就了“大小结构”的层次感。如果说引子1和第一部分使人联想到民间音乐中悠扬的“慢歌”,那么在这一部分,以 vivace 为主导的速度以及以点状形态为主导的音响则勾勒出了热烈的“快舞”场景(结构如表 3)。引子 3(63-64):bB 调,木管组奏出带有“召集性”性格特点的旋律,同时辅以具有民间特色的摇铃,拉开了“快舞”的序幕。阶 段:具 有“起”的 功 能,由 b(65-72、73-80)、b1(81-88、89-96)、间奏3(97-104)、b2(105-112)构成,旋律由断奏与连奏的交替而呈现,b 乐句在木管组与弦乐组各奏一遍,之后由木管组主奏 b1 和间奏、最后由弦乐组主奏 b2,相似旋律在不同色调的乐器上的展示,宛如男女角色在舞蹈时的各自亮相(b材料见谱例1.2.2a)。谱例 1.2.2a:b 材料连接 2(113-120):bB 调,由木管组奏出主要线性旋律,材料来自引子 1,为阶段的结束以及阶段的进入做情绪的缓冲以及音响色彩上的对比。阶段:具有“承”的功能特点,由 c(121-128)、c(129-136)、间奏 4(137-144、145-152)c(153-160)构成,音响形态同阶段。c 乐句的隐伏旋律,与 b 材料有着相似性,且均在弦乐上奏出;间奏部分均由全乐队奏出,以表现节奏形态为主导,但在间奏第二句,单簧管独奏的加入,节奏点与旋律线交替,强化了“快舞”的音乐特点(见谱例 1.2.2b)。谱例 1.2.2b:单簧管独奏的加入阶段:具有“转”的功能特点,由 d(161-167)、d1(168-176)、d2(177-184)、d3(185-192)四句构成,表 3:第二部分结构图示曲体结构引子 3连接 2连接 3“起”“承”“转”“合”三句一部曲式三句一部曲式四句一部曲式四句一部曲式、小节序号63-6465-112113-120121-160161-192193-224225-236主奏乐器木管组木管组、弦乐组木管弦乐弦乐组、木管组弦乐组、木管组木管组、弦乐组调性bB 宫bB-bE-bA音响形态点点线点线点线速度RubatoVivace打击乐定音鼓+摇铃康加鼓、铃鼓、钹、小军鼓、摇铃、大军鼓小军鼓、大军鼓、钹、铃鼓、小军鼓、铃鼓铃鼓、定音鼓、钹、摇铃、小军鼓、大军鼓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摇铃64美学2023/01音响形态呈线状,兼具情绪的缓冲与抒发,好似“热巴”表演中的“小戏”让歌舞演员短暂休息。阶段:具有“合”的功能,由 b3(193-200)、b4(201-208)、间奏 5(209-216)、b5(217-224)构成,该部分乐句的音响形态、主奏乐器及其演奏顺序均综合有阶段与阶段的特点,这便再次强化了“快舞”的音乐性格。连接 3(225-236):bE 转 bA,旋律由全乐队于 bE、bA 调各奏一遍,由 a 材料动机“la mi re”重复变奏而来,终止于 f 羽,为尾声进入做准备。(三)尾声(结尾)237-297 小 节,速 度 为 presto,共 两 个 阶 段:(237-284)、(285-297),材料取自第二部分,由全乐队奏出,为全曲最高潮,与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越舞越快,直至高潮结束”的表演程式相同。二、微观对藏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一)对民间音乐音高的运用1.运用藏族民间曲调作曲家引用堆谐音乐宋则呀啦1中“慢歌段”旋律的骨干音“do-mi-re-do-la-sol-do”,作为 a 乐句的材料来源(见谱例 2.1.1a),并在 a 乐句之初便将“do-mi-re-do-la-sol-do”呈现出来,后续并以变奏、展衍的手法进行发展,其旋律抒情性强,民间色彩浓郁,赋予了乐曲藏族风格的性格气质;引用宋则呀啦中“间奏”旋律片段,并将其进行简单地“加花、减字”处理作为 b 乐句的材料来源:如将宋则呀啦中的“do-mi-sol”“减字”处理为“do-mi”、又或是将宋则呀啦中的“re-mi-do”“加花”处理为“re-mi-do-re”,增强了 b 乐句的旋律“归属感”;而从b 乐句“do-re-la-do-mi”中所提取的二度、四度、三度音程作为音高结构框架,在 c 乐句的隐伏旋律“do-re-mi-do-sol-re”中呈现(见谱例 2.1.1b),两乐句均结束于羽音,凸显了藏族民间音乐的色彩,真实地表现了藏族音乐的旋律风格特点。谱例 2.1.1a:a 材料与宋则呀啦片段音高关系 谱例 2.1.1b:b、c 乐句与宋则呀啦片段音高结构关系2.运用藏族民间调式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曲调多见于以四度框架为结构的五声羽、徵调式,以及喜好将结束音置于下属调的宫音。作品引子处的“bB-bE-bA”三个核心动机音(见谱例1.1.1a),奠定了作品以四度音程为音高组织主导的基调,全曲以 bB 调为主导,bE 调间插其中,其乐句也多以徵、羽音作为落音(见谱例 2.1.2a);在尾声处,调性为 bB,以其下属方向宫音bE作为全曲的结束音(见谱例2.1.2b),作曲家将藏族音乐中独特调式风格,运用在音高组织上,从而增添了作品的藏族风情。谱例 2.1.2a:乐句在不同调式以徵、羽音作落音谱例 2.1.2b:结尾为下属方向宫音(二)对民间歌舞音乐节奏形态的运用1.运用藏族民间歌舞音乐的节奏形态对藏族民间歌舞音乐节奏形态的借鉴是该作品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