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3.11+理论攻坚-经济3+苏格(讲义+笔记)(【全国】2023事业单位系统班图书大礼包:公基1期).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国 2023.03 11 理论 攻坚 经济 苏格 讲义 笔记 2023 事业单位 系统 班图 大礼包 公基
理论攻坚-经济 3(讲义+笔记)主讲教师:苏格 授课时间:2023.03.11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理论攻坚理论攻坚-经济经济 3 3(讲义)(讲义)第四章 宏观经济 第一节 宏观调控概述 一、概念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特点是: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2.增加就业 宏观调控的一个目标就是增加就业以达到充分就业,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失业按原因可划分为以下类型:(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3.稳定物价(1)稳定物价就是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的稳定。(2)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的经济现象叫作通货膨胀。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经济发展除了受到国内因素影响外,国外因素也会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故宏观调控需要注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指的是各种经济政策,而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经济法规和运用经济法规。制定经济法规叫作经济立法,运用经济法规叫作经济司法。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标、禁止、整顿等,是最有强制力的手段。真题演练 1.(单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应该是()。A.以直接调控为主 B.以间接调控为主 C.国家直接调控企业 D.企业生产服从国家安排 2.(单选)在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最早是由()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大卫李嘉图 D.凯恩斯 3.(单选)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加大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支持力度,自 2022 年 4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 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对适用 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这一举措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A.市场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法律手段 3 4.(多选)下列属于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有()。A.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价格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5.(单选)“山泽各致其时”语出国语齐语,意思是伐木耕种打鱼都在适当的时候。除了“适当的时期”,其余的时间均休耕休渔。从经济角度来看,休耕休渔时百姓处于()。A.摩擦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6.(单选)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A.生活水平会下降 B.生活水平会提高 C.没有变化 D.幸福感会增强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个部分。二、财政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它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4 三、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2.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四、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1.国家预算。2.税收。3.财政投资。4.财政补贴。5.国债。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二、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2.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代表)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3.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4.利率 利率也称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5 5.汇率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即本币对外币贬值,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真题演练 1.(单选)()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券债务凭证。A.央债 B.国债 C.公债 D.外债 2.(多选)政府支出包括()等类型。A.税收 B.国债 C.政府购买 D.政府转移支付 3.(单选)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增加了政府债务 B.加剧了经济萧条,减轻了政府债务 C.缓和了通货膨胀,增加了政府债务 D.加剧了通货膨胀,减轻了政府债务 4.(单选)为应对疫情冲击的后续影响,我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此推动我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我国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减税降费,借助货币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压力 B.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促进生产发展提高效益 C.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预算,刺激总需求增长 D.增发国债,利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6 5.(单选)当某一国家持续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上升现象时,该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利率、放宽信贷 B.提高利率、收紧信贷 C.调低利率、放宽信贷 D.调低利率、收紧信贷 6.(多选)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即三种调节手段的是()。A.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调整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C.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 D.公开市场业务 7.(判断)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政策。这种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刺激需求的增加,具有抑制经济过热的功能。()8.(多选)下列哪些属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积极影响?()A.有利于进口 B.降低出国成本费用 C.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D.有利于吸引外资 9.(判断)列宁指出:“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这句话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特点。()10.(判断)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再贴现率。()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名词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 7 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注意以下两点。1.GDP 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2.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 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二、消费者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 CPI 增幅3%时,我们称为 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三、财政赤字 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订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支出大于收入,为财政赤字。通常赤字增加,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 3%。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动用历年结余;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发行公债。四、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 0.2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收入比较平均;0.30.4 表示收入差异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 0.4 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8 五、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真题演练 1.(单选)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计算采用的是()。A.“国土原则”B.“国民原则”C.“国家原则”D.以上均错 2.(单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般来说,当()时,就是通货膨胀。A.CPI3 的增幅 B.CPI3 C.CPI3%的增幅 D.CPI3%3.(单选)甲、乙、丙、丁四国的基尼系数分别是 0.378、0.492、0.315和 0.408。关于这四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比乙平等 乙比丁平等 丁最平等 丙最平等 A.B.C.D.4.(单选)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测定贫困线的方法,恩格尔系数 9 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_,其_则代表人们越贫困。填入画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越小 B.升高越大 C.下降越大 D.下降越小 5.(单选)财政赤字是指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以下情况会增加财政赤字的是()。A.发行公债 B.减少政府税收 C.增发货币 D.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附:常考的经济学家、著作与主要贡献 1.色诺芬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2.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3.威廉配第赋税论论述政府怎样征收和使用赋税才能促进财富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4.弗兰斯瓦魁奈经济表第一次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概括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5.亚当斯密国富论缔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已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6.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囊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包含着李嘉图的全部思想精粹,成为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7.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提出“人口论”,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的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8.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9.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对个别市场或商品分别从需 10 求和供给进行研究,阐述了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价格的理论体系,马歇尔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10.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建立了宏观经济学体系,这场经济学领域的变革被称为“凯恩斯革命”。11.维弗雷多帕累托帕累托法则,是指在任何大系统中,约 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 20%的变量产生的;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11 理论攻坚理论攻坚-经济经济 3 3(笔记)(笔记)【注意】宏观经济是经济部分考频最高的。上节课讲解了微观经济,“微”就是小,研究的是个体;“宏”就是大,研究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以及失业、通货膨胀等大范围的现象。宏观经济强调国家发挥作用;微观经济是市场发挥作用。第四章 宏观经济 第一节 宏观调控概述 一、概念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特点是: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解析】宏观调控:1.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主体是国家/政府。让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是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用的模式,因为市场本身有缺陷/弱点,仅靠市场有搞不定的情况,需要国家干预经济,该观点最早是凯恩斯提出的(左图);亚当斯密(右图)。2.掌握理论观点和主要作品:(1)亚当 斯密:经济发展需要依靠市场,所有的资源配置都要交给市场,市场自发配置资源,是看不见的,即“看不见的手”,有的题目表述为“无形的 12 手”,最主要的作品国富论中提出的。(2)凯恩斯认为只靠市场不行,市场如果发生失灵,必须依靠国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出台政策、颁布法律,认为是“看得见的手”,即“有形的手”。作品是通论,全称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考频没有国富论高。(3)本节课重点讲解宏观调控的特点,从大的方向、大的范围调节经济。(4)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国家调节控制经济)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只能间接引导企业如何生产,即宏观且间接。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解析】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多选题考点):口诀“两增一稳保平衡”。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促进经济增长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解析】促进经济增长:13 1.宏观经济中,将经济增长定义为量的增加,质好不好、结构是否优化/合适不考虑。文件、报告中经常用量表示,如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全年GDP 增长值是 3%”,可以用总量/人均量表示。2.数字:考试可能结合时政考查,即现在考试命题的大趋势,时政本身在考试中比例逐渐增加,很多科目会以时政为背景。如 2020 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即 3%。2023 年定目标为增长 5%左右。结合时政记忆两个数字。2.增加就业 宏观调控的一个目标就是增加就业以达到充分就业,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解析】增加就业/充分就业/增加就业以达到充分就业:1.一般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会披露新增就业情况,就业和失业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衡量就业人口,就是就业率;衡量失业人口,就是失业率。实际上用失业率更多,因为一个社会中,就业人口更多,失业人口相对较少。2.失业率指失业人口的比率,失业人口不是只要没有工作就可以,失业人口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有劳动能力:如 18 岁以下/70 岁、80 岁/残疾人等不计入。(2)有劳动意愿:想工作,如果不想工作则不算失业人口。(3)没有工作。失业按原因可划分为以下类型:(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14 (4)季节性失业。【解析】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按原因可划分为以下类型:1.摩擦性失业:在劳动者的正常流动过程中带来的失业。如跳槽,原来在 A公司,现在跳槽到了 B 公司,中间 1 个月的时间没有工作,是由于流动导致的,为典型的摩擦性失业;换城市、搬家,如原来在南京工作,搬家至北京,在北京重新找工作,也属于流动;刚毕业初没有工作(常考),归为摩擦性失业,毕业生之前的身份是在校生,从校园毕业流动到社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也属于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1)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在调整后,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短时间内与岗位不匹配,导致没有工作。如前几年我国大范围的去产能,有些厂子倒闭,导致大批工人失业,煤炭厂工人在当下找工作困难,如要求招懂计算机的人,但是这些人不懂,技能与岗位不匹配,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2)社会上有空缺的岗位需要招人,但不需要懂钢铁和煤炭的人,需要懂计算机的人,此时同时有失业人口和空缺岗位。3.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调整之后个人的原因,但周期性失业与个人关系不大,主要指大环境不好,无论个人是否有能力都没有工作,如经济发展中呈现周期发展,不能一直是好的/坏的,发展到顶峰就下行,到最低点再向上。因此一般情况下,经济向好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失业人口少,如果经济下行,甚至萧条、达到经济危机,此时就属于大环境不好,进入就业寒冬季节,个人能力是否强都可能没有工作,即周期性失业。如疫情影响,很多厂子倒闭了,无论是否有能力都失业,记忆凯恩斯所指的类型,凯恩斯认为经济发展有大的周期。4.季节性失业:受到了季节、天气状况的影响,导致有些行业不能全年都在生产,出现淡季/旺季,旺季需要很多人工作,单机灭有那么多人,如农业,北方春夏秋比较忙,冬天因为天气太冷无法作业;北方的建筑业,冬天温度太低导致水泥砂浆无法搅拌;旅游业,如滑雪只能在冬天进行,都是由于季节原因引起的失业。15 【解析】考试给出某些例子,要求判定失业类型:1.农村冬季无法劳作:比如老王是某村农民,秋收后天气转凉,无法劳作,是由于季节性原因引起的失业,属于季节性失业。2.结构调整无法胜任:比如老王是盛产芝麻丸的,由于公司升级为生产脑黄金,要求会用电脑,但是老王不会,是由于结构升级,个人技能不匹配的结构性失业。3.疫情影响破产失业:比如半个月后,老王找到生产布鞋的工厂,由于疫情原因厂家破产,因此又失业,是大环境的影响,属于周期性失业。4.更换工作频繁流动:比如老王辗转几个工厂之后还是不行,因此决定回家好好学习考编制,属于流动中带来的失业,即摩擦性失业。5.考试会要求匹配对应。16 3.稳定物价(1)稳定物价就是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的稳定。【解析】1.稳定物价:不让物价过高,但是也不能过低,过高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过低容易出现通货紧缩,即让物价不要太大的波动。2.物价高低与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相关,如果币值稳定,则意味着物价稳定,虽然表面上要稳定物价,但核心在于稳定币值。只要保证人民币不要升值/贬值过多,就可以保证物价稳定。3.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发生了就是大规模的现象(整个社会都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货膨胀考频较高,重点学习通货膨胀。(2)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的经济现象叫作通货膨胀。原因:(1)纸币发行量过多市场“钱”多(2)社会总需求过大“经济过热”17 【解析】通货膨胀:1.“通”即流通,“货”即货币、钱,“膨胀”即多、超过,超过实际所需要的钱,即实际上不需要这么多钱,但是市场上流通的钱多了,如果东西多了,东西就不值钱了,现在是钱多了,钱也就不值钱了,所以货币贬值了。此时买东西会花更多的钱,买东西贵了,即物价上涨。所以表现为钱不值钱了/东西贵了。2.原因:(1)钱多了,所以钱不值钱,即纸币发行量过多。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度,如果发行量多,只多了一小部分没事,反而有好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绝大多数的通货膨胀都过多,就很有可能演化成恶性的通货膨胀。全球很多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在发生通货膨胀,目前还有很多国家在经历通货膨胀,如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发行的最大面值的纸币是 100 万亿元,相当于我国 2.5 元,即严重/恶性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是毁灭性的打击。(2)社会供给需求角度分析:社会总需求过大,总需求要与总供给对比,需求是想买并且能买到的东西,总需求是全社会所有人的需求放在一起,总需求和总供给应该是平衡的,但多数情况下不平衡,总需求总供给,东西少但大家都很有钱,供不应求的时候,物价会上涨;钱花到市场中,市场上的钱多,导致经济过热,就会引发通货膨胀。3.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膨胀实质是总需求多,通货紧缩实质是总供给多。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经济发展除了受到国内因素影响外,国外因素也会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故宏观调控需要注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解析】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意味着和国外发生经济往来,即将东西卖给别人(出口),从别人手中买东西(进口),收支平衡是进口和出口大体相 18 当,但并不容易。1.如果进口出口,卖的多买的少,此时赚钱了,即贸易顺差。2.如果进口出口,买的多卖的少,此时赔钱了,是贸易逆差。3.不是贸易顺差越大越好,因为如果顺差越大越好,意味着更加依赖出口,很多经济增长都是依靠出口(国外的企业买我们的东西),如果国外的企业不买我们的东西,我们的损失会很大,因此不能将重心放在外需,发展的重点是内需,是国内市场。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指的是各种经济政策,而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经济法规和运用经济法规。制定经济法规叫作经济立法,运用经济法规叫作经济司法。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标、禁止、整顿等,是最有强制力的手段。以()手段和()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手段【解析】1.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调控经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干扰项“政治手段”等。2.经济手段:(1)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单选题),主要指的是各种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和产业政策等,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比如最近很多省份都出台政策,让大家买房,通过买房拉动经济增长,没有说必须买房,而是通过降低房贷利率,此时买房子比较划算,还的贷款更少了,让自己认为有利,所以才愿意买房,没有一定要求,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19 经济手段不是直接手段,而是间接手段,国家通过该方式间接引导。3.法律手段: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通过立法和司法,立法是制定、运用是司法。比如市场上出现了很严重的垄断现象,国家需要管理,我国出台了反垄断法,即制定法律,为经济立法行为。已经有了该法律,可以依照该法律来对一些垄断行为进行处罚、规范行为,即司法,运用法律。考试会出现关键词“XX法”,都是和经济相关的法律,即法律必须用来规范经济发展,围绕经济才可以,如果和生态环保相关是不可以的,如反垄断法 税法 反不当竞争法 价格法等是经济领域的相关法。4.行政手段:依靠政权力量对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如颁布行政命令、整顿某行业、颁布指标禁止做某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最有强制力的,即国家这么做没有商量,不让做就不可以做。如国家下令污染严重的企业关闭、整改,必须关,否则可以贴封条。命令、指示、规定、指标、禁止、整顿等为行政手段的关键词。国家直接要求这么做,因此是直接手段。5.法律手段官方没有定性,只表述为重要手段。考试给出例子,要求对应属于哪个手段,清楚含义即可。6.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最主要的;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因此必须有法律维护;如果经济和法律手段无法解决的,国家需要有兜底手段快速解决,即行政手段,所以是辅之以必要的手段,不能直接采取行政手段。20 【注意】宏观调控概述:“宏”是大,针对整个国家经济而言。1.概念:(1)提出者:凯恩斯。(2)特征:宏观+间接。2.目标:“两增一稳保平衡”。(1)促进经济增长:量的增加。(2)增加就业:一般衡量失业。失业人口=劳动能力+劳动意愿+没有工作。如在校大学生没有工作不算失业人口,因为主要任务是上学而不是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算失业人口,因为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没有工作。失业类型:考试考查对应。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1 (3)稳定物价:核心是维持币值稳定:人民币的币值稳定,物价就不会有过大波动。通货膨胀(考频较高):表面上钱不值钱,东西涨价了;最直接的纸币发行量过多;总需求比总供给大,物价上涨,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过度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3.手段:(1)经济手段:最主要的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2)法律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3)行政手段:最具强制力。行政命令、规定、指示、指标等。真题演练 1.(单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应该是()。A.以直接调控为主 B.以间接调控为主 C.国家直接调控企业 D.企业生产服从国家安排【解析】1.间接为主,不能直接干预。【选 B】2.(单选)在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最早是由()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大卫李嘉图 D.凯恩斯【解析】2.【选 A】22 【注意】经济学家: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威廉配第:代表作赋税论。(2)亚当斯密(重点):代表作国富论。(3)大卫李嘉图: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凯恩斯: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提出宏观调控是看得见的手。3.(单选)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加大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支持力度,自 2022 年 4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 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对适用 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这一举措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A.市场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法律手段【解析】3.纳税人免收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就会多生产,即间接的生产手段。【选 C】4.(多选)下列属于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有()。A.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价格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解析】4.两增一稳保平衡。【选 ABCD】23 5.(单选)“山泽各致其时”语出国语齐语,意思是伐木耕种打鱼都在适当的时候。除了“适当的时期”,其余的时间均休耕休渔。从经济角度来看,休耕休渔时百姓处于()。A.摩擦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解析】5.这段时间不用工作,为季节性失业。【选 B】6.(单选)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A.生活水平会下降 B.生活水平会提高 C.没有变化 D.幸福感会增强【解析】6.发生通货膨胀,一个月工资 5000 元,一旦发生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只值 4000 元,生活水平下降。【选 A】【答案汇总】1-5:B/A/C/ABCD/B;6:A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解析】财政政策:最常用的是财政和货币。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最终实现的目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即如果不平衡,国家/政府就应该出台政策、运用手段调整。一、财政收入 24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个部分。【解析】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利、债、费。1.税:税收。(1)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来源(单选题)。(2)特点:本身有三大特征。强制性:只要达到了征税标准,必须要依法交税,如每个月赚 5001 元,1元也需要交税。无偿的:国家收税无需支付任何报酬和代价,需要公民或企业将钱给国家。退税属于税收优惠中,不属于交税部分。固定性:如果税法没有修改,税种、税目、税率、纳税人标准是固定的,如一个月就赚 6000 元,每个月都按照 3%的交税,税率是固定的,即具有固定性。干扰项:调节性、稳定性、周期性等都表述错误。2.利:利润,国家有公有资产,如国企、央企,经营有利润收入,有一部分要交给政府。3.债:钱是借的,考试的“债”是公债,即公众/政府向百姓借的钱,因为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25 政府有不同的级别,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为国债,各地方政府也可以发行债券,为地方政府债券,国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考试一般以国债为例,债是借的钱,自己借钱是因为没钱要筹集资金,国家发行国债也是为了筹集资金。4.费:政府提供一定的服务,需要交钱。如办护照需要工本费;高速收过路费。二、财政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它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解析】财政支出:花钱。三、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2.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解析】财政政策的种类: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是越扩越多,即钱多,钱是指市场中流通的钱,如果现在执行扩张性政策,意味着要让市场中流通的钱变多,钱多总需求变大,此时多花钱少收钱即可,即“多花少收”。2.紧缩性财政政策:想让市场上的钱变少,总需求减少,少花钱或多收钱(让企业和个人少花一些),即“少花多收”。3.如果现在出现通货膨胀,钱已经很多了,要想让钱变少,需要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四、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1.国家预算。2.税收。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26 3.财政投资。4.财政补贴。5.国债。【解析】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重点):听懂原理再做题。1.国家预算:预算指一个国家在年初制定的收支计划,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国家的收支计划应该增收减支,收的多了,花的少了,此时才能达到市场上钱变少的目的。2.税收:国家应该增加税收/提高税率。3.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要花钱,即都属于支出。但是二者不同:(1)政府购买确实是要买东西,要么买所有需要的商品,要么买所需要的劳务。如办公用品需要购买了/政府需要修办公大楼/进行投资等,进行政府购买时,钱花出去后就可以拿回来东西/雇人干活,是有偿的支出。(2)政府转移支付不是,而是保险、救济、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无需回报,因此转移支付是无偿支出。(3)考试可能给出内容要求判断是购买的支出/转移支付的支出,此时判断是否有偿,有偿为购买,无偿为转移支付。比如公务用车的维修保养费是有偿的,属于政府购买,花钱之后车得到了保养;政府给残疾人发放的救助金,为无偿的。(4)考试会考查应用,如出现了通货膨胀,市场上钱多,想要钱变少,应该少花钱,买东西、买劳务要将钱花到市场上,因此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应该减少。增收减支,所有的支出都应该减少。4.国债:(1)中央政府借钱,借完钱大多数都要花掉,国家也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增发国债要花掉,在花的时候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修地铁/修机场/修铁路等。买建材用品/雇人干活时钱要花到市场上,在投资时市场上的钱多了,钱从老百姓手里来,如果不花存入银行中不会在市场中流通,如果发行国债,国债的利息比存款高,老百姓愿意购买,将钱借给国家就是自己不花,国家在帮着花,市场上的钱更多了。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国家就不应该发行这么多国债,因为发行就要花了,钱多不允许花,因此要减少发行,即少借钱从而少花钱。(2)少数情况:国家借钱,但是不花,即国家回收货币,政府也不花,市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27 场上没有钱,老百姓钱给国家之后也没有钱,此时市场上的钱变少,此时发生通货膨胀,国家应该发行回收货币类型的国债,即多发行,因为多发行一张债券,就可以多回收一部分钱,钱都收回来了,市场上钱就没有了。(3)国债之所以容易出问题是因为情况比较复杂,一种是为了花掉,另一种是不花,结论就相反。因此国债题目要注意目的性,分类讨论。很多题目会告诉目的,但是不排除不告知目的的题目,此时默认为第一种钱要花掉(投资、建设),我国实际生活而言大多数是要花掉的。【注意】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治理通货膨胀会选择紧缩性的政策,因为目的是让钱变少。考试考查如何调整。1.国家预算、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性支付:因为钱很多,因此要多收少花,才能让钱变少。所以与收入相关的一定会增加;支出相关的一定要减少。2.国债:判断目的,花掉的要少发,因为少发就少花;回收货币要多发,钱才能多收回来。3.税收整体属于财政政策,为经济手段,因此即便题目没有给出财政政策,看到了国家预算、税收、政府购买等都是财政政策。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28 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解析】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是国家/政府为主体,货币政策主体是中央银行(央行),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是商业银行)。2.央行职能:(1)国家的银行:代表国家执行货币政策,还负责监理国库。(2)银行的银行:央行不对个人办理业务,存钱、贷款只能去商业银行,商行办理结算找央行,银行系统中,央行是“老大”(所以将央行称为“央妈”)。(3)发行的银行:数字人民币、人民币是央行来发行的。二、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2.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代表)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3.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4.利率 利率也称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解析】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不需要掌握概念,掌握关键词即可。1.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买卖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国债、本票、汇票等)。(1)个人买股票会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但央行买卖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解货币供应量,不是为了挣钱,看到市场上钱多或者钱少就开始买卖操作,要变平衡。(2)如果央行卖出有价证券,市场要购买有价证券,钱给到央行手中,市场中的钱会变少,即卖出证券会减少市场中货币供应量。出现通货膨胀,央行要卖出有价证券,因为只有卖出市场中的钱才会变少,通货膨胀时期就是想让市场公考事考教师会计法考课程购买微信2601166062 29 钱变少,所以必须卖出。(3)政府决定是否发行,如果政府决定发行,就会有一批证券流出,央行、个人、企业、其他银行都可以购买,央行手中的证券需要时卖出即可。2.存款准备金率:(1)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时准备在央行的钱,个人要存钱,必须将钱存入商业银行,不能把钱存在央行,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并不赚钱,还要给利息,将钱收上来之后还要拿出去放贷,商业银行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会把所有的钱拿出去放贷,但国家不允许,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将一部分放在央行,放在央行的这部分钱就是存款准备金。比如小时候拿到压岁钱,爸爸妈妈怕自己花了,先替自己保管。(2)存款准备金率即准备金占有的比例,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意味着要把更多的钱放在央行,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应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放在央行的钱多了,市场中的钱变少。(3)新闻中经常会听到“降准”,即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放在央行的钱就少了,市场上流通的钱就变多了,消费、投资多了就可以刺激发展,疫情影响发展,国家现在主要通过“降准”来恢复生产。3.再贴现率:(1)贴现:拿着未到期票据(主要是商业汇票)去银行兑换现金,不能兑换出来,如票据面值 50 万,6 个月到期,只过了 3 个月,着急用钱可以去银行换现金,但没有到期,不能把 50 万全部换出来,银行会扣除一部分钱。(2)再贴现:票据给银行,银行如果没钱,要找央行,票据第二次兑换现金,就是再贴现,因为没有到期,央行也要扣除一部分钱。提高再贴现率,意味着央行扣的就多了,通货膨胀时期,央行要提高再贴现率,让钱变少。4.利率:利息率。(1)存款利率:愿意将钱存入银行,存入银行的钱变多,能花的钱变少,市场上流通的钱变少了。(2)贷款利率:要给银行还的利息就多了,不愿意贷款,花的钱变少,市场上的钱都会减少。(3)无论存款还是贷款,只要利率提高,都会导致市场上的钱变少,所以 30 通货膨胀时期,要提高利率。【注意】货币政策: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