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高考
评价
体系
高中地理
教学
情境
创设
New Generation 69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学科教育 G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郑艳苗(长春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52)摘 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规定了情境作为高考的考查载体,“新课标”也明确了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何选取适宜的素材创设情境为教学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实例阐述了生活化情境、学习探索情境、生产实践情境、时事新闻情境的创设,并提出了关于情境创设的一些建议。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高中地理;情境创设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中提出了“四层”的考查内容和“四翼”的考查要求,明确指出了“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其中都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考查载体情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指问题情境,即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和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中强调要重视问题教学,要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而“问题”的呈现则需要依托情境进行设计,将问题蕴涵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地理思维的发展。这两者不谋而合,在情境中学习,解决情境中的各种问题,是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过程。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情境也是达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对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研究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也是“考试”对“教学”正向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一、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以实现人地协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强的特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设者,在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载体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要辅以必要的直观手段和生活经验,在地理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倡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与各要素的特征、地理过程与变化、地理联系,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为学生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认知建构和素养培养搭建平台。教学注重培育人才,考试注重选拔人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学习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观点、地理视角、地理思维去看待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完成或解决相应的任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考试中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情境中的问题或任务建立起联系,并运用相关原理、观点及方法去解释说明相关问题。所以从教学到考试是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的一个考查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来实现,也要在练习和作业的试题中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以期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作为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载体,既有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也有复杂的学习探索情境,以多元视角倡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对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四翼”的考查,同时也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提供了参考依据。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素材的选择和问题的创设要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挖掘素材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同时要注重将教学与考试相结合,通过不同类型的情境创设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和必备知识的考查与评价。因此,本文结合人教版教材对四种不同类型的情境进行高中地理情境创设的研究。(一)生活化情境创设 生活化情境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将这些素材与教材内容进行资源重组,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便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既能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又能回归现实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或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高考评价新理念说明能力的重要性,但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发挥能力的基石,“基石”牢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才能走的更稳更远。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水的故事”视频片段和强降水过后出现“城市看海”的视频资料,将情境置于大范围区域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上水的特性,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城市看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灾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在既定创设的情境下,结合本地城市地表水分布示意图,设置问题链:城市夏季降水来自何处?雨水降落地表后都去往何处?其他水体的数量是否会持续增加?部分海水被蒸发成为水汽后,如何运动?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与学习内容相融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水循环过程和原理,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水体运动是一个整体,为后续分析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奠定基础。利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能够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同时能够为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渗透人地协调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学习探索情境创设 学习探索情境来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探索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需要发挥学生获取新知识、实践操作、综合思维等能力,学生的关键能力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所必备的,也是支撑未来人才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植被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新课标”内容要求中指出要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遵循课标要求结合高考评价体系,教师在讲授植被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课程学习前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完成部分学习内容,包括对校园(居住区、公园)树木的进行初步调查,了解树木的主要类型、生长习性、主要特征等;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校园 New Generation 70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学科教育 G(居住区、公园)的植被与环境状况,分析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整理相关资料和成果,运用因地制宜的观点,对校园(居住区、公园)的美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进入情境,为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需要制定考察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准备工具、制作相关表格、成员分工、资料记录整理与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在调查过程中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明确植被的生长是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时空主导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反过来植被也影响其他自然要素,体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力。实地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能够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也能弥补课堂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不足之处。通过认识不同小区域范围内的树木,深入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校园绿化、公园规划、甚至是城市绿地建设献计献策,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同时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时将学生的调查资料作为导入、学生再次进入情境,从整体认知对所调查的区域环境,学生既感觉亲切熟悉,又能够充满自豪感,学习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三)生产实践情境创设 生产实践活动发生于地理环境中,必然存在与地理学相关的现象或问题,这些现象或问题大多能够用高中地理知识进行解答。但生产实践相比较而言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理论讲解枯燥,学生接受难度大。教师可以将生产实践相关素材进行加工,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因为生产实践的复杂性,往往创设的情境也较为复杂,学生要对生产实践活动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生产实践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个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视频、文字材料等多元形式创设生产实践情境,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涵盖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等信息的寿光市区域图、寿光地区的自然条件、促进蔬菜基地发展的社会条件等相关文字材料、央视新闻中关于寿光蔬菜基地发展科技创新的新闻,创设一个寿光从“菜园子”发展为全国“菜篮子”的情境。在整个情境中学生可以立足寿光市区域图,结合文字、视频材料,学会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理解和分析出光蔬菜基地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总结出山东寿光成为全国“菜篮子”的主要区位条件,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环境特征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在农业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秉持科技兴农、生态兴农的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四)时事新闻情境创设 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全球观念、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事新闻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信息真实准确的特点,有很多人类共同关注与人类生存、发展等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一些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生态建设、重大工程措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引发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思考,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将时事新闻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通过将素材“地理化”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说出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或者判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逻辑思维,不仅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更要的是利用时事新闻带来的感官冲击和观念的更新开展思政教育,这是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手段,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消息来源相对比较单一。教师要利用多年以来形成的地理素养,有意识地关注和收集地理素材,尤其是时事新闻,要有选择性地以最恰当的方式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的同时落实核心价值的培养。例如,自 2022 年 8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是为了保护黑土地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对黑土地保护进行立法而制定的法律,同时已经开展东北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的调查工作。教师可以通过此新闻结合其他保护黑土地的相关政策,吉林省为保护黑土地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的重要指示等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等创设情境,首先引导并鼓励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同时了解目前黑土地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等,认识到黑土地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如何保护和利用黑土地?通过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让学生切身感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的决心,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发展理念,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将劳动精神、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等融入到学科素养中。利用时事新闻创设真实情境,不仅可以作为教材知识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同时时事新闻的综合性和现实性,对学生的核心价值培育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应。三、开展情境创设的建议 情境创设在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中都起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现实作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必备能力解决问题,在核心价值的引领下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通过利用符合教学内容、学生培养目标的素材,在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创设情境,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连接,通过问题式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发展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深入发掘教材 教材中设置有“自学窗”“问题研究”“活动”“案例”、文字、图片等材料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栏目对已有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拓展、延伸或者重组等方式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学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图 2.30 智力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图 2.39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及案例中的“图 2.40 苏州历史街区山塘景观”做对比,首先让学生在视觉上体会三处城市景观的不同,再辅以视频、文字材料和区域图,设置问题链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比较三地的建筑色彩和城镇空间形态的差异性?”“三地的建筑色彩体现了怎样的地域文化?”“结合三地的地理环境,分析影响城镇空间形态形成的原因?”,通过这样思维递进的问题链能够帮助学生在限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内加强对地理事物的具体认知,对图文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帮助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与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体会区域环境的差异性,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二)密切关注学术前沿 人类生存于地理环境中,属于环境的一部分,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都与人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学科,地理学不仅仅是解释过去、更重要的是服务现在和预测未来。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也能发现有些试题的情境设置是有学术背景的,因此教师在关注高考试题时还需要寻找试题中的素材来源,解读学术情境命题的原则和方法、素材的处理和运用方式,为教学中运用学术资料进行情境创设指引方向,科学合理创设情境,保持素材真实复杂的前提下,将核心素养与学术情境融合,既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尤其是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下转第 73 页)New Generation 73 2022 年 24 期 总第 653 期 新一代 New Generation 学科教育 G 更多的动物,还可以在后面的课堂中安排分享或是动物名称飞花令,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轻松巩固知识内容并拓展更多知识。此时可以安排Tiger is coming,绘本讲述的是很多森林动物给老虎过生日的一个有趣故事,其中的语句比较简短并且词汇有一定重复性,非常容易识读。当然,如果教师认为Tiger is coming相对简单一些,也可以依据学情为学生选择Wonderful Wild Animals,其中介绍了十种野生动物:polar bears、smart squirrel、camel、penguin其具有较强的科普性与趣味性,对于小学生同样有较强的吸引力。五、结束语 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其关键在于大量的视觉、听觉感官输入的累积以及持续不断的输出实践。所以,英语的学习仅仅限制在课堂和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的。而英文绘本在课堂的运用,一方面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通过绘本更好的将英文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中。特别是原版引进的英文绘本,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极大助力作用,尤其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国际视野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当然,除了将英文绘本引入教学的思路与方法之外,广大教师仍在继续探索更多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为培养出将来能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知己知彼,从容淡定的综合型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此,也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能够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打开丰富多彩的世界。参考文献:1张娟.浅谈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2022(18):134-136.DOI:10.16723/ki.yygc.2022.18.034.2孙娅明.英文绘本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53-54 3 杨利霞.英文绘本的选择及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85):109-110.4路蒙蒙.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英文绘本的选择及其应用J.文渊(中学版),2020(1):797.5范慧圆.电子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2.DOI:10.27855/ki.glysf.2022.000143.(上接第 70 页)学习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李雨凌、马雯秋等 2021 年发表在自然资源学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张学珍、赵彩杉等发表的文章1992-2017 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借助文章中对“撂荒地”界定,以及文章中关于不同农田生产潜力等级下耕地撂荒情况,撂荒规模空间分布及核密度分布图、中国撂荒记录县域空间分布图以及一定的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根据资料分析撂荒地产生的原因?撂荒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所必需的耕地资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撂荒地的土地利用?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调用学生的必备知识,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耕地资源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教师多途径提供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时事新闻、学术文章等素材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或命制试题考查、测评学生,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扩宽眼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想要获取有效的教学素材,设计有魅力的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深入挖掘地理教学资源,将时事新闻、纪录片、学术观点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堂教学,既能拓展教学思路,为地理知识提供运用的场所,又能提升学生从地理视角去解读地理现象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体现地理学科价值,厚植家国情怀。(四)适宜融入传统文化 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的差异使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从诗词歌赋、饮食习惯、传统民居、传统服饰中都可以找到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创设情境,例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课中的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教师可以将这一活动拓展延伸,结合区域图将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进行展示,感受传统建筑之美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引导学生结合传统民居的特点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对民居取材、布局、朝向、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再辅以相应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既能比较区域的差异性,也能关注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思想。总之,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有利于落实“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对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应将情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除去真实性、完整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以外,还应注重问题的设置要与情境相吻合,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培养科学思维,实现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创设情境过程中也需要创新方式,注重学生体验,可以尝试让学生从命题者的身份出发设计考查问题,这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方式。情境创设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独体现“四层”“四翼”中的某一个,是具有综合性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整体来说,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充实并完善自身,探寻和优化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参考文献: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