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动仪式视角下的美食类视频传播研究——以B站美食UP主“小紧张的虫虫”为例.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互动 仪式 视角 美食 视频 传播 研究 UP 紧张
新媒体观察融合广告大观 2023.4085互动仪式视角下的美食类视频传播研究以B站美食UP主“小紧张的虫虫”为例王勃瑛/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摘要: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像画面与多元的叙事方式让美食类视频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创作之一。在美食类视频的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之间达成深厚的情感共鸣并以此形成两者之间的深度互动是此类内容创作者的目标所在。本文将互动仪式链作为理论框架,以社交媒体平台哔哩哔哩中的美食类视频头部UP主“小紧张的虫虫”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美食类视频中群体的共在、身份的确认以及情感的共鸣等互动仪式要素的建立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美食类视频传播机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启示。关键词:互动仪式链;美食类视频;B站引言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图像影音为主的视听传播不断兴盛的背后,也预示着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口中视觉文化的全面来临。其中,美食类短视频的出现正契合了视听传播时代,大众对于饮食文化图像化传播的内容需求。尤其是搭载了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这种UGC平台进行传播,更是为美食类视频的成熟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因此,本文以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框架,将B站美食类视频头部UP主(即B站的视频内容创作者)“小紧张的虫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美食类视频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仪式机制,以及群体集合、身份的确定、情绪共在、情感能量等互动仪式要素对于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及助推作用。1 情感形成在互动仪式中的作用对于互动的研究,在社会学创立之初就一直饱受关注。作为互动仪式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欧文戈夫曼更多地将互动看作是一种社会的基础,强调互动对于社会的整合作用。在戈夫曼以后,不少学者对于互动仪式的这一概念都进行过相应的研究与阐述,但大多面向的是互动仪式的社会功能,并没有对其他方面进行相应的拓展。而柯林斯则通过融合符号互动论、拟剧论、情感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领域,重新阐释了互动仪式,以期去找寻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在柯林斯的讨论中,情感能量成为其特别关注的要点。柯林斯认为,情感是形成互动仪式的核心要素,这种情感不同于转瞬即逝的短期情感,而是一种长期且稳定的情感,这种长期稳定的情感构成了互动仪式中的情感能量。也就是说,大众通过在互动仪式中产生个体的情感能量,进而固化对某一群体的依赖与信任。根据柯林斯用过程模型描绘的具有因果关联和反馈循环的互动仪式链,群体团结、情感能量、关系符号、道德标准成为整个互动仪式所带来的四类不同效果,也是美食类视频最终期待的传播所达成的良性情感同盟的建立目标。2 美食类视频传播中互动仪式的建立仪式的建立与形成在柯林斯看来,更多是关于情境的建立。也就是说,B站美食类视频头部UP主“小紧张的虫虫”在进行内容创作的过程中,B站为其提供了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展演,同时也为传播过程中情境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场域。2.1 群体集合:技术可供下的虚拟社区柯林斯认为,互动是个体身体亲历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个体之间要在物理空间实现身体的共在,参与互动仪式的个体聚集到同一个地点,共享现实空间。如果无法实现在现实中达成共同的“际遇”,那么整个互动仪式就无法顺利地开展。然而,随着现代移动技新媒体观察融合广告大观 2023.4086术的深入发展,原本只能基于物理空间的局限已然被打破。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在1979年出版的视觉感知的生态学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可供性”一词,在今天,网络数字技术的纵深发展给予了线上互动仪式展开的可能性,成了技术可供性在这一过程中最直观的体现。过去基于时间、空间、地域的物理性区隔在今天已然被消弭,这种随时随地的线上互动,也进一步打破了原本互动仪式中参与群体的范围壁垒,能够不断地吸引更多的边缘或潜在个体也加入这一仪式互动之中。物理空间互动的身份在场限制被解除,整个仪式参与者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庞大的群体集合毋庸置疑地会带来更为强烈的情感能量的聚合。“小紧张的虫虫”以探店类的美食视频为主要的内容生产方向,在视频的传播过程中,大量的核心粉丝或路人(即非粉丝)在看到视频后,都可以加入弹幕大军之中,在发送弹幕的同时,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即从一个独立的旁观个体转变为UP主视频的观看者,同时对UP主的视频内容进行评论。比如在看到自己也喜欢吃的美食的时候,就会发送“这才是正宗的重庆麻辣烫!”“这家店我也去过,味道是真的很不错!”“咽口水了,简直太香了!”这类评论,从而实现情绪的感知与投射,进而达成基于数字技术下的虚拟群体集合,一起对UP主的视频内容做出相应的情绪回应,在“情感能量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完成虚拟的“际遇”,从而实现情绪共振并触发互动仪式。2.2 身份边界:趣缘群体中的身份确认互动仪式中的参与者除了需要通过“虚拟际遇”实现群体的共在以外,在柯林斯看来,互动仪式的形成还需要对局外人设定身份界限,让参与者可以明确感知谁参加了该仪式。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基于物理手段的身份区隔方式显然已不再适用,但同时,对于身份边界的确立也变得更为多元和细化。依托算法技术对于用户画像的智能化采集,部分对于美食类内容浏览次数多、停留时间长且积极地与美食类UP主进行互动的用户,就会被算法归为美食爱好一类的用户,从而源源不断地推送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对美食文化深度喜爱的趣缘群体在无形中得以建立,而一些对此内容并无兴趣的用户则会被作为“异质”排除在外,由此,一个完整且纯粹的趣缘社区就建立了起来。在“小紧张的虫虫”的视频中,观看者大多都对美食、吃播一类的内容更感兴趣,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他们会发送诸如“麻辣烫狂喜者集合”“火锅达人来啦”等对自身喜好进行强调的弹幕,从而加深所属圈层对于美食的爱好,强化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以实现对于互动仪式中局外人的身份限定。2.3 情感共享:饮食文化中的在场共鸣柯林斯认为,际遇是一个“共享的谈话现实”,个体在这个“谈话现实”中进行互动的时候,除了能够匹配自身的文化资本外,情绪动力也是重要的元素之一。当算法通过用户画像将对于美食类视频感兴趣的群体聚合在一起后,推动个体与UP主实现进一步的深度互动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机制之一。柯林斯认为,在彼此形成反馈作用的互动仪式四要素中,相互的关注焦点和情感共享是仪式运作的关键要素。在B站的美食类视频内容中,个体对于美食的关注,是相互之间产生情感共振的基础。“小紧张的虫虫”在进行美食视频生产的过程中,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美食的呈现,她的每一期视频都是不同的种类甚至不同地区之间的美食,这其中既有“东北串串”也有“新疆炒米粉”“重庆火锅”“广东早茶”等,不同饮食文化背景下的美食能够最大范围内引发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情感共鸣,这里的共鸣不再只是对于美食本身的单纯喜爱,更浓缩了个体对于自身家乡的思念与美食文化的自豪感,这种双重情感共振带来的不仅是观看者自身的美食归属感,更强化了观看者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进一步增强了互动仪式的传播效果。3 美食类视频传播互动仪式达成后的传播策略根据上述基于互动仪式理论的美食视频传播逻辑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视频受众的群体集合、身份确认以及情感共享对于美食类视频传播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也为美食类视频传播基于互动仪式的核心逻辑,去更好地传播美食视频提供了破局之道。3.1 强化身份归属:在虚拟互动中促进群体团结对于互动仪式参与者身份不断确立的同时,实则也是对局外人的身份限定。美食类视频作为推广饮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天然携带着趣缘的生长“基因”,即观看视频的受众本身就带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差异化标签。对于美食类视频的创作者来说,理应积极运用新媒体观察融合广告大观 2023.4087这一点,并将这种差异化不断放大,进而在视频的播放中,通过虚拟互动让观看者进一步强化身份归属,同时也能促进群体之间的团结,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社交媒体平台上划分的所谓“铁粉”数量的增多,更能为自己的视频传播打造固定化的流量池。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对于UP主自身的人设打造,让UP主能够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所谓的“准社会交往”关系。“小紧张的虫虫”的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一些粉丝就会通过弹幕表达对于UP主的思念、赞美或佩服等情感投射,比如“虫虫真的太可爱了吧!”“看见虫虫这么可爱,我自己也会有一种开心的感觉”“虫虫的饭量是真的很大啊!”,这些弹幕在发送之后,又会得到其他群体的认同,进而通过点赞的行为予以表达。在整个互动过程中,群体之间的团结性得到进一步稳固,同时基于对UP主视频及其个人风格的喜爱,又会再次对个体身份进行确立,从而为产生更大的情感能量提供可能性,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3.2 确立关系符号:深化共同关注下的情感共在柯林斯认为,在互动仪式中,能够代表群体的“符号”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这种“符号”也会以“神圣物”的方式出现在互动仪式之中,成为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受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一特殊要素与视频内容的创作者甚至是其他群体成员之间,产生相应的情感共振,久而久之,这种情感的共在就会成为群体成员之间的“神圣物”。“小紧张的虫虫”通过在视频中不断强调自己的称号“虫虫”来向受众释放出关系符号的信号,即只有观看过她的美食视频或是知道这位UP主的群体,才会明白所谓“虫虫”的背后指向的具体意涵。在这个过程中,内容创作者与视频观看者之间通过符号“虫虫”建立起了深度的关系互动,能够在“虫虫”中找到属于各自的位置坐标。比如“小紧张的虫虫”美食视频的弹幕和评论区中,粉丝会以“虫粉”自居,同时还会发表诸如“晚好,虫宝”“虫虫来啦”“鼻涕虫”等弹幕。UP主通过在视频中制造出与自己有关的“梗”以引发受众的兴趣,而受众则会以自己的方式发送相关的评论和弹幕,在此过程之中,UP主与受众,以及受众与其他群体成员之间就会建立起更为深刻的情感互动,并将这种能够引起共鸣的约定俗成的符号,转变为联系关系与情感的“神圣物”,以此才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互动并推出优质的美食视频。结语本文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对于B站美食类视频头部UP主“小紧张的虫虫”进行研究,其对于互动仪式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沟通传受两方的主体,在实现双方情感共在的基础上,达成较好的传播效果。在建立互动仪式的过程中,“小紧张的虫虫”一方面通过B站平台的技术可供性让虚拟群体得以聚集在线上空间,同时UP主自身不断地强调“虫虫”这一关系符号,在粉丝群体之间形成约定俗成的互动“神圣物”构造,从而进一步确立了视频受众的身份归属感,实现了群体中情感能量的互通。这也为美食视频生产者提供了不同的创作思路,即在视频观看者实现虚拟身体共在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屏障以排斥仪式参与的局外人,从而为实现美食内容创作者和受众之间、受众群体之间的情感共享提供可能性,通过这种深入的情感互动式传播,让更多的局外人得以突破身份壁垒,扩大美食类视频的受众群体,是这类视频的核心传播逻辑所在,也是其所追寻的目标。参考文献:1 秦宗财,李心洁.城市形象塑造的短视频符号修辞研究以bilibili网站美食类短视频的典型样本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4):93-97.2 武梦迪,冯锐.B站美食短视频走红的多组态路径研究J.美食研究,2022,39(04):37-46.3 闫波键.专业展演共动:美食短视频个人IP的塑造范式J.北方传媒研究,2022(05):40-43.4 刘磊,袁梦,李诗雨.基于内容分析的美食类短视频特征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541(01):78-80.5 王晓磊,钟如雨.青年粉丝群体热衷观看美食视频的表现及原因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42(02):95-1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