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pdf
下载文档

ID:3052009

大小:2.01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湖南省 乡村 人居 环境质量 时空 格局 演变 影响 因素
第3 0卷第5期2 0 2 3年1 0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3 0,N o.5O c t.,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2-0 6-2 9 修回日期:2 0 2 2-0 7-3 0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乡村吸引力的地域类型及形成机制”(4 1 9 7 1 2 2 4)第一作者:宋关东(1 9 9 1),男,湖北荆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E-m a i l:g d s o n g 9 1h u n n u.e d u.c n 通信作者:唐承丽(1 9 6 4),女,湖南浏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E-m a i l:t c l x y 6 81 6 3.c o mh t t p:s t b c y j.p a p e r o n c e.o r gD O I:1 0.1 3 8 6 9/j.c n k i.r s w c.2 0 2 3.0 5.0 3 5.宋关东,唐承丽,周国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 0 2 3,3 0(5):4 2 7-4 3 4,4 5 2.S ON GG u a n d o n g,T AN GC h e n g l i,Z HOUG u o h u a.A n a l y s i s o n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P a t t e r nE v o l u t i o n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o f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m e n t sQ u a l i t y 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J.R e s e a r c h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2 0 2 3,3 0(5):4 2 7-4 3 4,4 5 2.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宋关东1,唐承丽1,周国华1,2(1.湖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长沙4 1 0 0 8 1;2.湖南师范大学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 1 0 0 8 1)摘 要:目的 科学评价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构建由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组成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 P S I S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 0 1 32 0 2 0年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空间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期内,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和各子系统质量均有所提升,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而“低低”关联的县域多位于湘南湘西地区,此特征同样适用于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质量在湖南省的空间分布。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乡村人居环境影响最大,呈现出显著正向促进效应,而自然条件则表现负面抑制作用。结论 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应因地制宜配置资源,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各地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时空演化;影响因素;TO P S I S法;湖南省中图分类号:X 8 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5-3 4 0 9(2 0 2 3)0 5-0 4 2 7-0 8A n a l y s i so n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P a t t e r nE v o l u t i o na n d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Q u a l i t y 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S ONGG u a n d o n g1,T ANGC h e n g l i1,Z HOUG u o h u a1,2(1.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i cS c i e n c e s,H u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4 1 0 0 8 1,C h i n a;2.H u n a nP r o v i n c i a l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G e o s p a t i a lB i gD a t aM i n i n g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H u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4 1 0 0 8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h ea i m so f t h i ss t u d ya r et o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e v a l u a t et h eq u a l i t yo f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m e n t s 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t oe x p l o r e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a n dt h e nt op r o v i d eas c i e n t i f i cb a s i sf o r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g o v e r n a n c e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e t h o d s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s y s t e mo f r u r a l h u m a ns e t-t l e m e n t sq u a l i t yc o n s i s t i n go f t h r e es u b s y s t e m s:p r o d u c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e c o-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w a sc o n s t r u c t e d,a n dt h eTO P S I Sm o d e l a n ds p a t i a l 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w e r eu s e dt oe x p l o r et h es p a t i a la n dt e m p o r a le v o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 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f r o m2 0 1 3t o2 0 2 0,a n da s p a t i a l r e g r e s s i o nm o d e lw 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t o r e v e a l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R e s u l t sD u r i n gt h es t u d yp e r i o d,t h eo v e r a l lq u a l i t yo ft h e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q u a l i t yo fe a c hs u b s y s t e m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 i m p r o v e d,a n dt h es p a t i a lp a t t e r ns h o w e dap o s i t i v es p a t i a lc o r r e l a t i o n.T h ec o u n t i e sw i t hh i g h-h i g hc o r r e l a t i o n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di nt h eC h a n g s h a-Z h u z h o u-X i a n g t a nu r b a na g-g l o m e r a t i o na r e a,w h i l e t h e c o u n t i e sw i t hl o w-l o wc o r r e l a t i o nw e r em o s t l y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s o u t ha n dw e s t o fH u n a n.T h i s f e a t u r e a l s oa p p l i e d t o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r o d u c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a n d l i v i n ge n v i-r o n m e n tq u a l i t y 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T h eq u a l i t i e s o f t h e r u r a l 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w e r e a f f e c t e db ya c o m b i n a-t i o no f f a c t o r ss u c ha st h es t a t eo f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r e s o u r c ee n d o w-m e n t,a n d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l e v e l.Am o n gt h e m,t h e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a t u sh a dt h eg r e a t e s ti m p a c t o nr u r a l 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s h o w i n gas i g n i f i c a n tp o s i t i v ep r o m o t i n ge f f e c t,w h i l en a t u r a l c o n d i t i o n se x h i b i t e dan e g a t i v e i n h i b i t i n ge f f e c t.C o n c l u s i o nR e s o u r c e ss h o u l db ea l l o c a t e da c c o r d i n gt ol o c a lc o n d i-t i o n s i n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r u r a l 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 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t oc o o r d i n a t e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o p m e n to fp r o d u c t i o n,l i v i n g,a n d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t oc o n t i n u o u s l yr e d u c er e g i o n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t op r o m o t e t h ec o n t i n u o u s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t h eq u a l i t yo f 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a r o u n dt h ec o u n t r y.K e y w o r d s:r u r a l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e n v i r o n m e n t;t e m p o r a l a n d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TO P S I Sm e t h o d;H u n a nP r o v i n c e 党的“十九大”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1。然而,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乡村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与适应性不断受到挑战,乡村发展面临着乡村智力流失、乡村外部繁荣而内部凋敝、乡村空心化等系列问题,也面临着乡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乡村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等现实困境。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环节。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进步,乡村人居环境持续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众多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背景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等视角对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3-4、乡村聚落与土地利用5-6、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7-8、乡村生活质量与乡村吸引力9-1 0、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及优化路径1 1-1 2、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理1 3-1 4展开研究。在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众多学者从不同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 5-1 6,围绕“农业、农村、农民”3个方面对指标进行筛选,基于“软、硬环境”或 自 然 环 境 和 经 济 社 会 层 面 对 指 标 重 新 整合1 7-1 8。在研究对象上,学者们多以某一地域类型或某类典型性乡村为案例展开,例如,大都市区周边乡村、生态脆弱区、传统村落1 3,1 9。研究尺度集中在全国2 0、省域1 6、城市群等1 5大尺度,以中观县域尺度的相关研究较少。唐宁等2 1从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等维度系统分析了重庆市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蒲金芳等2 2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对河北省1 2 1个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西部生态脆弱区或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县域尺度的研究更少。县域作为我国治理体系中职权较为完备的最基层单元,研究其尺度下乡村人居环境,对于政府政策制定以及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乡村人居环境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一般借助灰色关联度、回归模型等定量方法展开研究,例如曾菊新等1 3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重点解释了政策在乡村人居环境中的作用;李裕瑞等2 3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层面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机理解释框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李伯华等1 9基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视角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框架,探析了乡村人居环境演化的微观机制;已有研究多基于某一时间段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政策文化等方面对影响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缺少从时空演化视角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时空下各因素在乡村人居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大小及方向也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从动态视角揭示其作用机理。尽管人居环境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成果,但研究多基于全国尺度和省域尺度的横向比较或村镇尺度案例分析,从县域尺度来探讨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相对缺乏。湖南省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全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有关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层面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 系,以 湖 南 省1 0 1个 县 域 为 研 究 单 元,以2 0 1 32 0 2 0年为研究时段,对湖南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探讨其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以动态视角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能进一步丰富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内容,为湖南省及中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湖南省(2 4 3 8 3 0 0 8 N,1 0 8 4 7 1 1 4 1 5 E),区域总面积2 1.1 8万k m2,全省辖1 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 2 2个县(市、区)。2 0 2 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 17 8 1.4 9亿元,第一产业产值为42 4 0.4 4亿元,占比824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1 0.1 5%,户籍人口共72 9 5.5 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6 6 4.7 6万人,乡村人口占比6 3.9 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65 8 4.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 11。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湖南境内涵盖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既有经济发达、城乡融合程度较高的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也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湘北洞庭湖农业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武陵山雪峰山地区,区域乡村性特征明显,乡村地域系统的差异性、多样性、多功能性等特征突出。湖南省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发布了 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 0 1 82 0 2 0年)等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交通设施建设等行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湖南省1 2 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13 0 0个村庄推进了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了67 5 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文明村镇遍地开花。2 0 1 82 0 2 0年,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表扬2 4。虽然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人均耕地减少,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等问题。以湖南省为研究样本,评价其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该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有效推进提供决策参考。1.2 数据来源文章所使用的数据包括湖南省县级行政单元矢量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湖南省县级行政区划的矢量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 t t p:www.r e s d c.c n),路网矢量数据来源于O S M开源地图(h t t p s:www.o p e n s t r e e t m a p.o r g),所用D EM(3 0m分辨率)数据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www.g s c l o u d.c n/h o m e),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来源于 湖南调查年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湖南建设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和(乡镇卷),湖南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剔除已高度城镇化的2 1个城区,确定1 0 1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 0 1 32 0 2 0年。1.3 研究方法1.3.1 TO P S I S模型 T O P S I S是一种有限方案多属性(目标)决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统计数据构建矩阵,在多个方案中比较、选择最优解2 5。主要步骤为:(1)运用极差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形成标准化矩阵:V=YW,V=v1 1v1 2v1jv2 1v2 2v2jvi1vi2vi j(1)式中:V为标准化矩阵;W为指标权重;Y为特征向量矩阵转置;Vi j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指标值。(2)用标准化矩阵中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理想值V+(最优解)和负理想值V-(最劣解),公式如下:V+=m a xVi ji=1,2,n=V+1,V+2,V+nV-=m i nVi ji=1,2,n=V-1,V-2,V-n(2)式中:V+为最优解;V-为最劣解;m a xVi j和m i nVi j分别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计算各研究对象分别到正负理想解的长度D+和D-。公式为:D+=mj=1(Vi j-V+j)2(i=1,2,n)D-=mj=1(Vi j-V-j)2(i=1,2,n)(3)式中:D+为第i个研究对象与正理想解的欧式距离;D-为第i个研究对象与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m为指标数量。(4)计算各研究对象的贴近度Ci。Ci值介于01,Ci越大或越接近于1,表示评价样本状况越好,反之则越差,公式为:Ci=D-D+D-(4)1.3.2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自相关是区域格局分析的有效手段,全局相关性常用M o r a n sI指数来衡量2 6,其测量公式为:I=nni=1nj=1wi j(xi-x)(xj-x/ni=1nj=1wi jni=1(xi-x)22(5)式中:I为M o r a n(莫兰)指数;n代表县域数量;W表示空间矩阵;xi,xj分别表示第i,j县域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值;x是所有县评价值的均值。L I S A指数反映区域差异的异质性特征及变化趋势,公式如下:Ii=xi-x()nj=1Wi jxj-x()(6)式中:Ii为L I S A指数;Wi j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的权重;其他公式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前面公式相同。1.3.3 影响因素估计模型(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公式如下:Y=0+1X1+2X2+iXi+(i=1,2,N)(7)924第5期 宋关东等: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式中:Y代表各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0表示常数项;1,i代表回归系数;X1,Xi是影响因素;是误差项。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 L S)进行参数估计,结 合 空 间 滞 后 模 型(S LM)、空 间 误 差 模 型(S EM),将3种模型进行比较,选取拟合度最优模型进行分析2 7。(2)S LM模型,该模型表示的是研究对象间的空间依赖效应,公式为:Y=WY+X+N0,2I(8)式中:Y表示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X表示影响因素矩阵;表示空间误差相关系数;和W分别表示空间效应系数和矩阵。(3)S EM模型,该模型能很好表述研究对象空间总体相关与空间扰动相关的效应,公式为:Y=X+,=W+N0,2I(9)式中:公式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前面公式相同。1.4 指标体系人居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所处的环境2 8,国土是人居环境的空间载体,有学者将国土空间按照功能划分为生产、生活、生态3个板块2 9,基于此,人居环境也可分为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子系统。参考李伯华1 4与朱媛媛等1 5学者对乡村人居环境内涵的理解,本文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乡村居民进行生活、居住、生产、教育、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场所,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其中生产环境是指乡村居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以及为其生产提供空间场所、原材料、能源及服务的过程。生活环境是为满足人们居住、消费和休闲等日常活动需求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背景和熟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地域环境。生态环境是为乡村居民提供所需的生态产品与服务的地域场所,是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的自然基底。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和本文对乡村人居环境内涵的理解,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共1 4项指标。其中生产环境代表乡村经济和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选取单位面积农业机械动力、乡镇法人企业数量、乡村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例等指标。生活环境是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的直接体现,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等指标来反映。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基本条件,采用乡镇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指标反映生态环境质量。表1 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单位属性权重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C1)元/人+0.0 8 3乡镇法人企业数量(C2)个+0.0 8 9生产环境子系统乡村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例(C3)%+0.0 8 4单位面积农业机械动力(C4)k W/h m2+0.0 6 6农作物播种面积(C5)h m2+0.0 7 7生活环境子系统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C6)kWh+0.0 8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7)元+0.0 9 4每万人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C8)个/万人+0.0 5 7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C9)个/万人+0.0 5 9乡镇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C1 0)t-0.0 8 2农药施用强度(C1 1)k g/h m2-0.0 4 9生态环境子系统农用化肥施用强度(C1 2)k g/h m2-0.0 4 7森林抚育面积(C1 3)h m2+0.0 7 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C1 4)h m2+0.0 5 72 结果与分析2.1 湖南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2.1.1 时序演变特征 选择2 0 1 3年、2 0 1 5年、2 0 1 7年、2 0 2 0年4个年份的数据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运用TO P S I S法测算出湖南省各县(市、区)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值(图1)。从研究结果看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2 0 1 32 0 2 0年有了较大的提升,由2 0 1 3年的0.3 1 3上升至2 0 2 0年的0.6 6 9,年均增长1 1.4 6%,说明湖南省8a来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尤其是2 0 1 5年以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值提升明显,这是由于2 0 1 5年,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将湖南作为全国唯一全区域覆盖拉网式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份,全省各县(市、区)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治034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理工作,村容村貌明显改善。2 0 2 0年乡村人居环境值为0.6 6 9,距离理想值1还有一定距离,说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仍然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各子系统评价值和变化幅度不一,表现为生活环境质量子系统评价值最高且增长幅度最大,由2 0 1 3年的0.3 1 3,增长至2 0 2 0年的0.7 1 8,年均增长率1 2.5 9%;其次是生产环境质量子系统其评价值提升了0.3 0 7,年均增长率1 0.1 6%。由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内容包含农村饮水、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及医疗等方面,使得湖南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3个子系统中生态环境质量相对滞后,评价值仅提升了0.2 3 8,年均增长率8.3 1%,成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的短板。这是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愈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严格控制全省农药和化肥投入使用强度,乡村地区环境卫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研究结果看,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变化规律符合政策和方针的要求,反映了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受到政策的正面引导作用。图1 2 0 1 3-2 0 2 0年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值及各子系统质量评价值2.1.2 空间演变特征 2 0 1 3年和2 0 2 0年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 o r a n sI值分别为0.1 8 46,0.2 8 52,结果通过显著水平性检验,由此说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并非是一个无序散乱的状态,而是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高质量乡村人居环境类型县(市、区)区域相邻,或者低质量县(市、区)聚集(图2)。同时,M o r a n sI值不断增大,反映出各县(市、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地理空间上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区域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大。具体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及其周边地区的县(市、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形成“高高”类型区。作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其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形成了空间的正相关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存在较强的联系与趋同。洞庭湖地区的临湘市、岳阳县、湘阴县凭借着毗邻大江大河、靠近长株潭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湖鲜产业,并形成加工产业链,同时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高值区。湘南地区和湘西地区的部分县域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多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经济发展受限,生产及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形成乡村人居环境发展低值区。2 0 1 32 0 2 0年来,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总体格局稳中有变。主要表现为“低低”类型县域不断收缩,“高高”类型区域逐步扩大。自2 0 1 3年以来,湘西北部和湘南西南的部分县域未能摆脱低质量乡村人居环境的状态,仍是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低值区,如何促进“低低”关联区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高低集聚区由2 0 1 3年的怀化市的溆浦县,拓展至2 0 2 0年的娄底市的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和郴州市的永兴县、资兴市,逐步形成了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引领,郴州、怀化、娄底等多点支撑发展的新格局。2 0 1 32 0 2 0年,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格局仍有3 6个县域未发生改变,占总数的3 5.6%。显著性局部空间关联以“高高”类型和“低低”类型为主,随着乡村建设投入持续加强,虽整体格局相对稳定,但不同类型区域略有变动。“高高”关联的县域所占比重上升,由2 0 1 3年的8.9%(9个)上升到2 0 2 0年的1 6.8%(1 7个),“低低”关联模式的县域由2 0 1 3年的4 5.6%(4 6个),下降到2 0 2 0年的2 5.7%(2 6个),而“低高”关联由的县域数量变化不大,保持在1 2个左右。图2 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显著L I S A集聚图为进一步探讨各子系统空间分布格局,以2 0 2 0年为观测点,运用G e o D a软件生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各子系统在0.0 5显著水平下的L I S A聚集图(图3)。从生产子系统来看“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该地区的县域依托良好的政策优势和经济发展环境,在农业技术创新、多功能性拓展等方面优势明显,因而生产环境质量相对较高。“低低”集聚区134第5期 宋关东等: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主要分布在湘西地区和湘南地区的西部片区,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该区域多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从生活子系统来看,随着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不断重视,各种政策文件出台,湖南各地以县域为单位、镇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包括道路设施、信息网络、物流体系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依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高水平区域集中在长株潭城市群及洞庭湖地区,该区域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农民可以通过兼业获得其他收入,以此来改善人居环境。湘西及湘南西南片区属于低水平集聚区域,其农村地区基建底子薄,在交通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相对落后。从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值来看,高水平生态环境区域主要集中在湘南湘西地区,这与当地生态本底较好、自然资源丰富有关,尤其是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等地森林覆盖率较高,旅游业占比较高,农业开发程度低,化肥农药施用低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图3 2 0 2 0年生产环境质量、生活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L I S A聚集图2.2 湖南乡村人居环境差异影响因素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借鉴已有学者对乡村人居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9,1 3,1 9-2 3,从自然条件(平均海拔X1)、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镇化率X2,人均G D PX3)、资源禀赋(乡村劳动力数量X4,人均耕地面积X5)和基础设施水平(人均公路里程X6)4个维度,选取6项指标,运用回归模型对影响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探究2 0 1 3年和2 0 2 0年各因子对乡村人居环境的作用大小。由上文分析可知,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各年中均呈现出空间集聚现象,因此可以借助空间回归模型展开研究,运用S LM,O L S,S EM 3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表2)。从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来看,O L S的L o g L值在3种模型中最小,A I C和S C的值最大,说明O L S模型的拟合优度最差,通过对比S LM和S EM的检验结果发现,S LM拟合效果更好,故选择S LM模型对影响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2 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年份模型2 0 1 3年O L SS LMS EM2 0 2 0年O L SS LMS EMR-s q u a r e d0.8 3 0 00.8 6 2 00.8 4 6 00.6 1 5 00.7 1 3 00.7 5 3 0L o g L6 8.4 8 0 07 3.7 7 1 06 8.5 3 7 06 7.6 5 7 07 5.4 1 2 07 1.8 0 8 0A I C-1 1 9.4 7 8 0-1 2 8.2 6 8 0-1 2 4.4 2 0 0-1 2 4.6 7 0 0-1 3 6.4 7 3 0-1 3 1.3 6 5 0S C-1 0 5.4 8 4 0-1 1 4.5 7 3 0-1 0 9.4 6 4 0-1 0 9.6 4 4 0-1 2 1.6 4 0 0-1 1 6.4 2 3 0 在2 0 1 3年,与乡村人居环境有正向关系的因子按p值大小排序分布为:人均G D P(X3)、城镇化率(X2)、乡村劳动力数量(X4),说明社会经济因素是该时期有效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动力;在2 0 2 0年,乡村劳动 力 数 量(X4)、城 镇 化 率(X2)和 人 均G D P(X3)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人均G D P(X3)依然是影响乡村人居环境主要因子。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作用及大小不尽相同(表3)。地形地势、自然条件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具体来看,表征自然条件的平均海拔(X1)对人居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负向作用。由上文分析可知,低低关联的县域多分布在湘南湘西低山丘陵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会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地区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集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较为困难。同时,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相234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对易发,制约着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表征城镇化水平的城镇化率(X2),在研究期内表现为正向作用,且影响响应逐渐增强,究其原因得益于近年来湖南省积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省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加强了城乡间生产要素相互流动的频率与强度,有利于促进当地的非农兼业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即当地的城镇化能够对乡村地区发挥较好的反哺作用,进而对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产生有利影响。人均G D P(X3)对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