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傩戏扫描.pdf
下载文档

ID:3051658

大小:5.96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湖南 扫描
华夏艺谭3什么是傩?翻开辞源,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傩”与“难”是同一个字。在原始思维中,我们的先民对事物的描述,并没有现代人那样分得精细。他们把所有的灾难、危难、困难,难产、难关、难处、难题等等一切不顺利的事情,都看成了一回事,即遇到了“难”。原始人要办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事先卜问:有没有“难”?遇到了“难”怎么办?原始人认为:“难”虽然看不见,却以一种邪气的形式存在。于是,他们发明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巫术来控制。这种巫术手段就叫“驱傩”。他们通过举行一定的仪式、用“驱傩”的方式将“难”控制、镇压、驱赶或者杀死。这种仪式,学者们称之为“傩祭”或“傩仪”。在傩祭仪式中,巫师戴上面具,装扮成为某一神灵或某一位人物来进行表演。人们把这种有一定故事情节、能够脱离仪式,独立进行演出的节目,称之为“傩戏”。傩戏,从祭祀仪式中来,有如下特点:(1)表演者即举行仪式的巫师,他们戴上面具即进入角色,他们使用的法器(司刀、铜铃、绺巾、神杖)即成为道具;(2)傩戏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一些古老的故事中往往有神话思维(即原始思维)的遗存;(3)音乐比较单调,同一曲调不断反复;演唱的曲调统称为“傩腔”,演唱时锣鼓干唱,不用管弦,一人主唱,众人帮和(后发展到用唢呐包腔);(4)故事的场景,根据演唱与表演不断变化,巫师说傩坛场地是天堂就为天堂,说地狱此地即变化为地狱;巫师可以以神杖为马,司刀作鞭,在傩坛上走一圈,可以唱成行走了千百里。因此,傩戏的假定性、虚拟性、程式性,成了中国戏曲表演的源头;被研究者称为戏曲的“活化石”。事实上湖南戏曲的产生,都与远古的湖南傩戏有关。湖南的傩戏品种丰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湘西、湘中、湘南、湘北、湘东大地,至今或多或少仍有古老的傩戏遗存。有一部分傩戏所表达的原始思维和表演形态,明显地指向遥远的原始社会。因此,各地傩戏,都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傩戏扫描 孙文辉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图1澧阳平原优周岗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六千年前傩面华夏艺谭4一、湘西傩戏湘西的地域范围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和常德市的部分地区。为了区别于湘西自治州,人们习惯把武陵山地区这一地域称为“大湘西”。这里,是湖南傩戏的主要分布区域。苗族傩戏现在的苗族傩戏,有两大来源:一是苗族的大型的祭祀仪式“椎牛”“接龙”仪式中;一是“还家愿”的祭祀之中。现分布在湘西的花垣、凤凰、吉首、麻阳、泸溪、辰溪等市县。苗族的大型祭祀仪式,都要讲述民族史诗古老话,要讲述苗人的大迁徙,讲述苗族的祖先蚩尤的故事。傩戏泸溪峒讲述了苗族进入湘西泸溪峒,与恶魔斗争并杀死恶魔的传说;后来,这部傩戏被苗族艺术家石成鉴等改编成团结灭妖,成为苗剧诞生的第一个剧目。蚩尤戏的主要代表剧目有恰相(赶鬼)纠竹吹茶(短路)出棍西卡(斩魔煞)赶天狗 赶白虎和抢魂揭网等。另一类是“还傩愿”的傩堂戏,其主要剧目有 搬先锋搬土地搬开山 搬算匠 搬童儿 搬娘娘 送子等。比较其他地区的傩戏剧目,苗族的傩戏剧目保存最为完整和原始。如各地均有搬开山一剧,但苗傩搬开山是一出包括有搬开山 搬算匠 搬铁匠 搬师娘“献牲”搬八郎 送子 等,由六场“正戏”和一堂法事组成的“大型剧目”。这种留存了完整原始信息的傩戏剧目,就为我们解读原始文化提供了最好的文本。土家族傩戏“毛古斯”土家族傩戏源于土家族大型傩祭仪式“舍巴日(做摆手)”。其中,有一段原始的“摆手歌”演唱了土家先民进入湘西时遇见“毛人”的故事,成了仪式中的故事表演,表演者不戴面具,而是扎制装扮草人。这段表演被土家人从仪式中挑选出来单独表演,称之为“毛古斯”。主要分布在湘西自治州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的土家族聚居区。毛古斯,土家语为“拔步长”,意为老公公。参加毛古斯表演的人也称“毛古斯”。作为一种原始形态的戏剧,毛古斯的角色有祖公、祖婆各一人,儿孙若干,以及一些由人装扮而成的耕牛、野兽。扮演毛古斯的演员赤身露体,浑身用茅草、稻草或树叶包扎,脸面也用茅草树叶遮盖住,他们的腰间捆上一只硕大的、用草扎成的男性生殖器,并用红色染布包头,让它吊在两腿之间。毛古斯从动作到内容,都呈现出原始的状态:即内容不受限制,表演相当自由。演出以对白为主,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语言幽默。演员碎步进退,屈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动图2 傩戏泸溪峒图3 傩戏恰相图4 傩戏毛古斯图5 傩戏三妈土地图6 跳香请神华夏艺谭5作诙谐。它的内容与祭仪紧紧相连,其仪程有:清扫邪气、请梅山神、狩猎、捕鱼、捞虾、做阳春(即耕种收获)、打铁、粑粑哈(即做粑粑)等日常劳动生活。而这些劳动技能,都是由其“主角”祖公、祖母亲手教授。跳演至抢亲、娶亲、“甩火把”时,参加者手捧草祖前仰后合,示雄、甩摆、追逐、嬉戏、交合,动作淫艳、道白粗俗,气氛热烈、情绪欢乐。辰州傩戏辰州傩戏,又称土家傩戏。现主要遗存在怀化市的沅陵县七甲坪,常德的桃源、石门等县区。辰州傩见诸的史籍多在清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沅陵县志记载:“辰俗巫作神戏,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数日,荒诞不经,里中习以为常。”清乾隆十年(1745)的永顺县志也记载有辰州傩戏在永顺的演出:“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巫师唱演傩戏至晚,演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范七郎。”1979 年,湖南省戏曲研究所在编撰中国戏曲志时,发现并考察了沅陵县七甲坪镇的傩戏。1999 年 9 月,98沅湘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七甲坪召开,傩戏演出队为到会的 7 个国家 127 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表演。沅陵傩戏现存主要剧目有搬先锋 搬师娘 三妈土地 梁山土地 蛮八郎买猪 姜女下池 观花教子 孟姜女 龙王女 七仙女 鲍三娘等。是我国傩戏现存剧目最多的地区之一。傩堂戏腔随同傩堂小戏,大本戏的形成而产生。它承袭了全部巫傩音乐的遗产,保持了浓郁的“巫风”,成为湖南省戏曲音乐系统中自成一格的古老声腔。现存于沅陵七甲坪的傩戏共有21 种曲调,常用曲调有姜女调 范郎调 下池调,特殊情节中亦有差兵调 过关调,多五声征、角调式。亦有羽调式和角商交替调式。情调古朴,旋律具山歌特色。辰州跳香跳香,在巫师的经书上也写作“十月明香大会”;它是湘西巫傩文化中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崇尚跳香这种传统祭祀的人自称为“瓦乡人”。瓦乡人不是一个民族,而是由一历史事件造成的一个特殊的人群。这一事件发生在明初:在澧水流域,因明王朝建造中都,在澧水中上游砍伐金丝楠木,引发当地土司王覃垕、夏得忠率领的数十万各族人民起义。起义惨遭镇压,慈利县志载:“慈利、永顺、桑植诸峒,在明洪武间,人民逃半。”起义失败后人群向南逃亡的,在沅水流域五溪地区隐居。历经历明清两代,这些人的后人已不知自己祖先的来路,只留下一个共同的记忆:瓦乡。现存的跳香,是一种丰产祭祀仪典,在民间也有驱傩的内涵。至二十世纪末,沅陵还保存有 和标 扫路 唱土地 和梅山 发童子 造船 修宫宝殿 楠木将军等傩戏剧目。白族傩戏白族傩戏现存于张家界市桑植县。该县为湖南白族的主要居住区。桑植白族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家族地区,因此,白族傩戏中受桑植汉族傩戏和土家族傩戏的影响。桑植县有 39 个乡(镇、场)及其湘、鄂、川、黔、渝周边县市。其中廖家村区(含廖家村、上洞街、两河口、陈家河、打鼓泉、樵子湾)以低傩为主;瑞塔铺区(含瑞塔铺、空壳树、麦地坪、竹叶坪、走马坪、人潮溪)以高、低傩混合为主;而芙蓉桥区(含芙蓉桥、马合口、官地坪、金藏、长潭坪、白石、西莲)以白族高傩为主。清同治十一年(1872)桑植县志记载:“以木雕一男一女半身像,供于案上名曰低傩巫者仗剑禹步,跳歌以降神,继而杂陈百戏。观昔乃至树焉。”桑植傩戏有“游傩”“大傩”“低(阳)傩”“高(阴)傩”和“三元本主傩”五大门系。后游傩、大傩逐渐消失,主要仅存有高、低傩和“三华夏艺谭6元本主傩”。低傩多信奉“三元教”。三元教又称白族教,是一种民间巫教。“三元”指上元、中元、下元,分别代表天、地、水三官,“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伦人,长养万物”。桑植白族傩戏即滋养于这一民间宗教之中。在传统戏三元傩中,有三个角色,三个面具,三个角色分别为红脸、黑脸、白脸。三人均为白族祖先。在白族傩中,经过岁月的洗礼,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融为一体。白族傩戏传统剧目有“前十二戏、后十二戏和五十花朝戏”之说。前十二戏主要为“神戏”,是做法事时供奉神的;后十二戏是人戏,主要分为“正八出”与“外八出”。“正八出”是:发功曹 迎神安位 白族拱台 扎寨 开山 出土地 祭祈 勾愿送神。“外八出”可归纳为“三拷”“四团圆”等连台戏。“三拷”即“拷打姜女”“拷打龙女”“拷打小桃”,“四团圆”指天、地、水、阳四大团圆戏。“天团圆”演绎的鲍家庄的故事;“地团圆”是梁祝的故事;“水团圆”搬演的柳毅传书的故事;“阳团圆”为孟姜女的故事。五十花朝戏有庙房会 郞带封官 令哥烤酒 上山等。溆浦傩戏地处大湘西怀化市的溆浦县,亦与湘中接壤。溆浦傩戏与土家傩、苗傩,以及湘中地区的梅山傩戏均有差别。2007 年 9 月,在溆浦县筹办“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期间,溆浦傩戏在卢峰镇哑塘村得到发掘,一批年代久远的面具以及共 145 本自 1740 年(乾隆五年)到 1986 年的巫书得以发现。同治溆浦县志载:“溆俗信神尚鬼由来已久,平民常年祷禳,不独延请僧道,巫觋昕夕拜祝,并为演剧酬神。”又载:“疾病祈赛中命于巫、神有桃源洞仙,云霄娘娘,梅山诸神,昼夜嬉戏,声辄四境。”20 世纪 40 年代末,溆浦县境还有巫师班约三十个,后虽经历数次战乱和政治运动,溆浦巫傩活动累遭劫难,但始终没有灭绝。溆浦傩戏现存的剧目有劝傩 装土地 装买猪郎 和娘娘 装独脚云霄 插花台(又名娘娘上峒)、和梅山 进宝做工 打鼓插田闹阳春 装和事六娘 游船送瘟和傩坛大戏孟姜女。溆浦傩戏不托管弦,只以锣鼓和人声帮腔,称为“老司腔”。其戏剧语言除了讲溆浦话以外,还常常夹杂宝庆方言。宝庆为邵阳旧称,溆浦傩戏有可能曾受到湘中傩戏影响。二、湘西南傩戏湘西南雪峰山区域为湖南侗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现存傩戏丰富多彩,原始古朴,彼此间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侗傩咚咚推图7 傩戏姜女勾愿图8 傩戏游船送瘟图9 傩戏菩萨反局图10 傩戏送下洞图11 傩戏兴工华夏艺谭7傩戏“咚咚推”仅存于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的天井寨一地。侗傩咚咚推,又名“跳戏”。其演出期一般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七月十五(即“鬼节”),或如遇天灾或节庆,天井人也以咚咚推祈祷、庆祝。其演出场地,就叫“跳戏场”。据调查,咚咚推为龙、姚二姓世代相传。咚咚推是天井人的集体活动,不为私家演唱。演唱之前,全寨人执香火纸钱,聚集一起,祭祀盘古;主祭人铺摆猪肉、糯米粑、果品和米酒,向神禀告演出的目的,请求神的保佑。然后炮声一响,开箱取出演出用具,商定演出剧目。接着,主祭人将面具、戏装搬至演出场地,再次供奉;然后进行演出。天井寨所现存的侗傩咚咚推剧目现存 21 部。其中“三国”时期蜀国故事的剧目占了很大的比重,有 9 部,它们是:桃园结义 古城会 开四门 过五关 关公捉貂蝉 关公教子 云长养伤 天府掳瘟华佗救民 造反(即关公战蔡阳);其次是民间故事剧 6 部:盘古会 癞子偷牛 土保走亲 杨皮借锉子 驱虎 老汉推车;仪式性剧目 2 部,如:跳土地 跳小鬼;另有其他 4 部剧目:刘高斩瓜精 背盘古喊冤 菩萨反局 铜锣不响,似乎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咚咚推在开井寨发展演变的蛛丝马迹。咚咚推的整个表演均在跳跃中进行,道白用侗语。基本调度有“跳梅花”“跳半梅花”“跳八字”“跳大圈”“踩洲形”等。演出以锣鼓节拍伴舞,两声鼓音(咚咚),随之一声锣音(推),这样两鼓一锣、两步一跳,不断反复。“咚咚推”因此而得名。“咚咚推”有面具 42 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中三国人物 12 具:即刘备、关公、张飞、关平、周仓、王允、吕布、貂蝉、华佗、蔡阳、甘夫人、糜夫人。剧中各种角色戴上面具之后,头缠约八尺长的黑色丝帕,帕两端从脑后长拖于地,表演时,头帕自双肩搭过,双手各执一端进行各种象征性的表演,如摸胡子、牵牛、骑马,乃至开膛破肚。会同傩戏“杠菩萨”“杠菩萨”即搬演菩萨之意。流布在今怀化市的靖州、会同、黔阳和邵阳市绥宁县;自北宋以来,这些地区大部为靖州治地,紧邻靖州的沅州黔阳县(现属洪江市),同有傩戏杠菩萨的搬演。旧时,靖州、沅州巫傩繁盛,庙宇林立,大型的“庆庙”法事和小型的酬神还愿,是傩戏杠菩萨产生的基石。在这里,巫师称行巫作法事为“内教”、杠菩萨为“外教”。巫师除了进行巫事活动之外,同时又为“杠菩萨”的民间艺人。现存傩戏杠菩萨较为完整的要数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高椅傩戏杠菩萨的剧目比较丰富,经挖掘整理,有郎君杀猪 发功曹 和神 杠盘古杠唐氏太婆 杠三元将军 杠城隍 杠五岳 杠五通 杠飞山 杠那溪峒主 杠泗山杠开旗 杠家先 杠梅香 献果盒 醮茶 傩娘探病 送下洞 土地送子 划干龙船杠扫台土地 杠杨公 杠阴公 杠耕田土地 杠华山土地 杠和利 石三太打铁 杠勾愿土地 杠梅山 告状解冤 偷盗遇魔 扬州带魔等 36 出,整理记录的唱本约有唱词一万六千余行。演唱杠菩萨的巫师班,比一般傩坛的巫师较多,少则也有八九人,多的则有二十余人。巫师班一般都备有行箱。杠菩萨的专用面具有土地、郎君、盘古、杨公、皇母、歪嘴和利等;通用的面具分生、旦、净、丑,根据剧情需要选用。杠菩萨主要曲调有傩歌腔 土地腔 冲傩腔 划船腔 菩萨腔 和利腔和梅香腔等专用腔调。杠菩萨较之辰州傩戏,它的演出人数较多,演出内容受道教、佛教的影响更大,形式结构较之更为严谨,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戏剧形态。华夏艺谭8江永傩戏“耍五岳”江永县位于湘桂边陲,为瑶族聚居区域。瑶族傩戏“耍五岳”,流行于江永县松柏乡、黄甲岭乡两乡。这里瑶族居民的先祖定居于此的时间大多都在北宋晚期。耍五岳不知兴起于何时,但至 20 世纪末尚有遗存的仅王家村、棠景村,以及大同行政村的南岭自然村。耍五岳,又称“耍旗头”“耍判官”,也有人称之为“大鼻狮”。耍五岳的傩戏,亦可分为傩坛正戏和傩坛小戏。傩坛正戏以巫师作法事演变而成,其剧目有大还愿 小还愿。其中大还愿用于还盘王愿,小还愿主要祭祀土地神,其间有“咬碗”“踩八卦”等傩技表演。傩坛小戏全是喜剧,唱多白少,表演随意。保存的剧目有兄弟拜年 开洞插秧 烧炭 兴工 嫁女 看女等。耍五岳演出的语言为本地瑶语;其音乐多用当地山歌、瑶族民歌。耍五岳的面具比较丰富,有五岳大帝、盘王、观音、土地、雷震子、关公、杨戬、判官、小鬼、牛头、马面、猴头、叫花、金花、银花、红花、千岁公公、万岁婆婆、和尚等 36 具,多为樟木雕刻。耍五岳,是江华瑶族同胞所处的生活环境之下产生的一种祭祀文化。它源于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但随着岁月的更迭,这种仪式逐渐淡化;而其中的傩戏远离了傩祭的本质,出现了世俗化、娱乐化的倾向。另在瑶族盘王祭中,也有 连州后生 买树 等傩戏剧目存在,但未脱离祭祀仪式,单独演出。三、湘中傩戏湖南傩学界曾经认为“湘中无傩戏”,但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的发现和抢救,湘中傩戏不但原始古朴,而且分布之广,保存较多。湘中一带,因属古梅山文化范围。因此,湘中傩戏又称“梅山傩戏”。梅山傩戏现存于娄底市的新化、冷水江,以及益阳市的安化县,邵阳市的邵阳、邵东、武冈等县。梅山傩戏湘中安化、新化、冷水江等地旧称“梅山”,这一区域保存有较多的傩坛。冷水江市较早将本地傩,率先将“梅山傩戏”成功地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冷水江 1969 年建为县级市,隶属娄底市。其金竹山乡、岩口镇、中连乡、毛易镇、三尖镇、渣渡镇、铎山镇、梓龙乡、同兴乡和锡矿山办事处等 10 处地方,至今尚有傩坛存在。冷水江傩坛分“本土派”“淮南派”“赣东派”和“武冈派”,据初步调查,现存有成型于宋末元初的杨源张家坛、岩口苏家坛,成型于明初的王家坪王家坛、金瓶廖君坛、梓坪李家坛、锡矿山杨家坛,以上均为家族中传承。清康熙后期成型的坛口有三十余个,据 21 世纪初统计,傩坛从业人员有二百余人。冷江傩现存有大型祭祀巫仪还行傩大愿 还坐傩大愿 大宫和会,傩戏保存在这些大型傩仪当中,以独立的剧目形式出现的剧目有十人都猖 跄娘娘 搬土地 搬笑和尚 搬开山 搬六娘(又称扫六娘 扎六娘 和会六娘)、祭都头 搬锯匠 搬砍路 架桥郎君 搬五台山 练将打鸡头等。2007 年 5 月 2 日至 7 日,冷水江市举行傩戏大赛,有9 个乡镇派出傩戏演出队,整整 4 天的演出共展示了 54 个傩戏剧目。2007 年 9 月中国艺术研究院选调开坛傩礼和搬锯匠两个傩戏剧目作为“2007 北京中日文化交流会”开幕式中方演出节目。2010 年,梅山傩戏受邀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演出,梅山傩戏走出国门。邵东傩戏邵东傩戏形成于驱疫鬼、祈平安的“庆愿”祭祀当中。“邵东傩戏”的面具有土地、判官、和尚、华夏艺谭9仙锋、梅山、黑煞、小鬼等形象。其剧目内坛戏有 坛帐出脸过桥 窜坛 点兵 和仙 搬耍笑 打梅山等,外坛戏有磨豆腐 巧团圆 君子亭 十八姐三岁郎 百仁堂 骡马桥 等。傩戏为邵阳花鼓戏的形成逐渐铺平了道路,由傩戏而形成的刊本戏有赶子牧羊 清风亭 金钏会 南寄子扳砖 卖妙郎 乞丐状元 盘洞等,它们成了邵东傩戏与邵阳花鼓戏共有的剧目。武冈傩戏武冈傩戏,亦称“鬼戏”,清代“湘中五子”邓绎:“里门咚咚喧大鼓,诸巫齐作胡旋舞,大巫喃喃如唱歌,小巫屡舞还婆娑。巫歌巫舞令神喜,神君欲来满堂起。主人敬神百不扰,如天之福姿汝求。黄羊为牲白犬血,一一神前遍罗列。东方响明灯烛辉,纸钱悉悉随风飞。诸神醉饱出门去,明日迎神向他飞。”笔者收藏有一部武冈傩戏科仪手抄本。这个抄本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一次傩坛祭祀的全部内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学研究的文本。它的内容包括:迎圣 祭五猖 监牲 接娘娘 饯送 发功曹立寨踩梅山送圣踩九州 和 辞送造船。其中 迎圣 这堂傩戏又包括有“迎先锋”“迎圣公圣母”“迎关圣帝君”“迎五岳大郎”“迎二郎”“迎三郎”“迎四郎”“迎五郎”“迎阴司娘娘”“迎城隍”“迎判官”等剧目。从抄本来看,众多神袛是要戴相应的面具进行表演的,角色有唱词、道白和表演。武冈傩戏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估计武冈傩戏也如同全省许多傩坛的基本情况一样,不能完整地完成一坛原生姿态的傩祭仪式,众多傩戏剧目,或多或少已经变异。新化傩戏捉猫公捉猫公的故事自始至终贯穿在大型傩仪“还都猖大愿”的仪式之中。仪式历经四天四晚。从巫师(自称为“高功”)“布坛”起,通过几天的请神迎圣,调集各路猖兵,然后填湖塞海,封峒设台,请猖发猖,为的是第四天的“捉拿妖精”。妖精为一演员扮演,身穿黄色虎纹衣裤,头戴虎形头罩,这一角色“业内人叫丑角,群众叫猫公”。众猖神一批一批分别从乌风峒出发,来到茶山峒的高功作法台下,高功对他们说道:“都猖都猖,听我言章,今有还愿香主 家下,妖魔现形,送你令旗一支,神剑一把,铁索一副,找下妖魔。”众猖神答道:“领法旨拿妖。”猖神与高功对话之后,至主家厨房中捉拿到妖怪,妖怪口含三块肉片,战战兢兢地被都猖十猖神与猫公开打,将猫公捉拿,开膛破肚。妖怪除去后,高功引领众人“倒傩”“安龙”“辞圣”“安神”,宣告法事结束。这部傩坛大戏按严格的意义来说,还不是现代意义的戏剧。但它包含了众多的戏剧性因子和元素:其中它有完整的故事、人物、主题、冲突、台词、唱腔、程式、舞蹈、化妆、服饰、布景,图13 傩戏搬土地图14 傩戏监牲买猪图15 傩戏捉猫公图12 傩戏搬锯匠图16 游傩收邪华夏艺谭10以及与观众交流等戏剧手段。四、湘南傩戏湘南,与广西、广东、江西交界,是湘江上游流域地区,历史上开发较早。傩学界原以为湘南已无傩戏,但临武傩戏的发现改变了这种认识。临武傩戏临武傩戏,俗称“神狮子”,当地人称“舞岳傩神”。现存于郴州临武县大冲乡油湾村。油湾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现在居民一百六十余户、八百余口,汉族,多为王姓。其始居祖自明成化年间(1465)由兰邑(今嘉禾)里田上湾村迁徙至此,至今已有五百四十余年。迁徙过程中即把“舞岳傩神”带入油湾村。郴州古有傩戏,清人刘献庭在广阳杂记卷二中写道:“予在郴州时,有巫登刀梯作法,为人禳解者,同诸子往观之。见竖二竿于地,相去二尺许,以刀十二把横缚于两竿之间,刃皆上向,层叠而上,约高二丈许。予至少迟,巫已登其颠矣。以红布为帕,而勒其首,束其腰者,亦用红布,更为红布膝胯,着足胫间,如妇人装,而赤其足,蹲踞梯上。梯之左系一青布衫,并一篮,贮一鸭于其中。下又一巫,鸣金鼓响之而祷久之。梯上之巫,探怀中出三筊,连掷于地,众和声报其兆焉。巫乃历梯而下,置赤足于霜刃之上而莫之伤也。乃与下巫舞蹈番掷,更唱迭和,行则屈其膝如妇人之拜,行绕于梯之下,久之而归。旁人曰:此王母教也。吾闻南方蛮夷皆奉王母教,事皆决焉。”王母教在福建称为“夫人教”,是以女性神为主祀神。这与临武傩戏有相似之处。临武傩戏主礼神为三娘。三娘也由男人扮演,同样以红布为帕,而勒其首。临武傩戏现存九个面具(即九个傩神),它们是三娘、来保、夜差、云长、二郎、土地、猴王、小神和狮头;其中小神为蓝脸,是邪神,在傩坛中只能供奉在香案底下。这一点,与目连戏中捆绑在台下的草人相似。在傩祭中,人们通过烧草人或表演“斩小鬼”的傩戏,就可以将瘟疫和灾难转移到它的身上。临武傩面具为樟木雕刻,面具上没有为两眼和嘴开孔,因此演员面具均戴在额头之上。这一点与湖南本土的其他傩戏面具区别最大。临武傩戏演出的傩坛小戏有 三娘寻夫过夜叉关过猴神关过云长二郎关盘问土地打神狮 收邪斩小鬼等剧目。这些剧目都有口传心授的唱本。五、湘东傩戏南岳神戏南岳神戏现幸存于南岳谭氏宗族之中,包括南岳区烧田村谭金鹤坛,红星村谭冬荣坛,及衡山县店门镇谭氏永兴雷坛。谭氏班坛在氏族内部传承,谱系清楚,传承有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金鹤从小跟随祖父学习神戏;此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也受到了正规的学历教育,有大学专科文凭;后又回家乡担任过村委会主任、两届南岳区人大代表。由于他的记忆和整理,正式出版有南岳神戏一书。南岳神戏现存有 武监牲(即 八郎买猪)、文监牲(即 搬土地)、开河买花迎仙捉鬼 和神 安龙奠土 勾愿等傩坛小戏,另有大盘洞为傩坛大戏,南岳谭氏坛班是当今湖南傩坛能够演出此剧目的、为数不多的坛班。大盘洞演述的是:来自宝庆武冈的师公杨十九郎(法名杨子云),为保地方吉祥平安,华夏艺谭11决心前往桃源洞请六娘来当地驱邪和神;这一举动被在南天门睁眼看人间的土地公公看到。土地下凡劝阻,说:“去桃源洞路路是妖,山山有怪,焉能去得?”杨十九郎矢志不渝,土地公公受感动,给他指引路程。十九郎一路过关,捉南蛇、战黑煞、化凤凰、胜陈曹、瞒渡子、答疯婆,终于“千辛万苦都经过,焚香顶礼请六娘”,终于完成了天赋神命。这一剧目,后演化成湖南花鼓戏的早期大型剧目桃源洞。六、湘北傩戏汨罗打猖古乐舞,为古代戏剧之先驱。汨罗本是沅湘之间巫傩最早发生之地。后汉王逸在 楚辞章句中记载屈原创作九歌指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若素,愁思沸郁,出见俗人之礼,歌舞以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讽谏。”猖神,是傩祭中重要的驱傩神祇;但在现存的汨罗打猖中,猖被写为“倡”。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汨罗打猖共分请神、启师、立坛、招兵、接兵、团猖、扫坛、缠坛、开光、亮相十个程序。打猖中“请神”仪程中所请的神,与屈原九歌诸神是一脉相承的,如打猖中的“太一善人神”与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丹霞大帝”与“云中君”,“湘水童神”与“湘君”,“游江五娘”与“湘夫人”,“九天司命”与“大司命”,“送子娘娘”与“少司命”,“火斗星君”与“东君”,“黄河神”与“河伯”,“山神”与“山鬼”都有相对应的关联。另外,打猖的“完坛告正”,就是九歌里面的礼魂,因此,汨罗民间傩戏打猖也可能是远古时期“以乐诸神”的“歌乐鼓舞”即古代乐舞的遗存。湖南傩戏,在中国傩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它历史悠久,传承未断,从仪式到剧目保存相对完整;因分布的地域广泛,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傩是巫文化的仪式呈现,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世界性的原始文化遗产。中国傩,是中国原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远古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研究原始思维,远古、上古文化艺术,中国戏剧文化,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资源。它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是考古发掘、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湖南傩,应当引起更进一步的重视与保护。(责任编辑:翁婷皓)图18 乐舞打猖图17 傩戏迎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