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积极
稳妥
推进
碳达峰碳
中和
第 3期总第 18期三晋基层治理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Sanjin2023年6月Jun.2023No.3Sum 18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傅可意,陈龙(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2)摘要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而且是推进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当前,两个阶段碳减排目标统筹难度大、产业结构转型压力显著、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难度大、碳交易市场仍需完善等构成了实现“双碳”目标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要着力制定“双碳”目标实施方案、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清洁能源消费体系、着力完善绿色低碳市场政策,进而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可行的路径参考。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442(2023)03-0083-05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作出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从而正式启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赋能中国经济发展向绿色、高质量转型 1。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如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其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2。2022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进一步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锋碳中和”3新要求。总之,“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推动实现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既要积极承担国际碳减排任务,也要算清国内的“经济账”“安全账”和“全局账”,进而稳步走好中国特色低碳发展之路。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推动力,不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一方面,进入新时代,我国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收稿日期 2023-04-15 基金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项课题(QZJDBN2021XZD06)。作者简介 傅可意(1996-),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陈龙(1988-),男,安徽青阳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院长,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83化。特别是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 GDP 能耗较高,仍是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且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而通过全产业共同完成“双碳”目标,可以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如何利用好“双碳”机会实现产业革新,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否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战略机遇。我国传统产业能源效率提升空间巨大,再加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晚、具有后发优势,这使新增的工业产能和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能和绿色基建来实现,避免传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锁定效应。与此同时,随着以重化工业较快发展为重要特征的工业化接近尾声,传统制造业碳排放将陆续达峰并转入平台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将持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并向各产业领域渗透,这都为实现“双碳”目标创造了条件,并即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转型收益。(二)推进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 新 发 展 格 局、推 动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内 在 要求”2。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排放高低也是衡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4。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双碳”目标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5。“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统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6。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国际场合讲话中一直都重申“双碳”目标的承诺,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一方面,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努力,将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中国拥有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这将形成强大的绿色低碳市场需求,为各国带来巨大的绿色投资和绿色贸易机会。通过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和绿色技术转让,可以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努力,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大力推进自身的“双碳”目标,支持其他国家实现低碳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是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努力,将有利于各国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实现 巴黎协定 提出的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同时,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努力,还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了包括清洁能源项目在内的大量绿色投资项目,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两个阶段碳减排目标统筹难度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难度更大。第一,碳排放总量大。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碳排放总量84基数大,2021 年碳排放占全球的 31.06%7。同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碳排放量仍然处于增长状态,预计在 2030 年达峰后,碳排放量可达到 99 至 108 亿吨之间,规模巨大的碳排放量带来了较高的减排难度8。第二,给两个阶段碳减排目标实现预留的时间短。欧盟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在 2007 年就已经达到了碳排放的峰值,且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普遍预留了 40 年至 60 年的时间。而我国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之间,仅有短短 30 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这两个阶段碳减排目标间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国家9。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两个阶段的跨越,难度大、任务重。第三,碳减排要和经济发展同步。一方面,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仍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因此要通过经济增长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为落实“双碳”目标又要坚定不移地减排减碳。在短期内完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没有积极稳妥的目标统筹规划较容易出现经济下行状况10。(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仍存在较大的难度,且压力日益显著。第一,产业结构与“双碳”目标不匹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从碳排放角度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碳排放能力不高,第二产业才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第二产业占比高,这是导致碳排放量高的重要原因。第二,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我国的工业企业主要从事产业中间环节。在此环节,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能耗传统产业占比偏高,而且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这就使得中国工业企业获得低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能耗和高污染。第三,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来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较大空缺。一方面,传统产业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原材料保障,预计未来传统产业投资规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项目资金扶持、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众多挑战,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市场并未完全发展成熟。(三)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难度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转变能源消费结构。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在这方面我国优化调整的难度也比较大。第一,我国仍然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从能源消费看,煤炭仍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消费主体。2021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而清洁能源占全部的十分之一不到,高煤炭消费严重制约了我国减排降碳工作进程。第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存在两个困境。一方面,我国大量的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停止使用将带来高额的退出成本,如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煤电的退出势必会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生存和相关人员的就业11;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巨大,部分产业还未完全收回前期的资本投入,如中国煤电发电少于 10年的煤电机组占 40%至 56%,在 10 至 20 年的占40%,都还没有达到需要淘汰的时间节点12。按当前我国清洁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到2060年可以达到碳中和愿景,但想要实现化石能源消费大国向清洁能源消费大国平稳过渡,就需要解决新能源体制机制约束和传统能源利益冲突等问题。(四)碳交易市场仍需完善利用市场机制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也已经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但由于交易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碳交易市场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第一,碳市场交易机制有待完善。这主要表现在碳定价缺乏市场化。2021 年欧盟碳市场的平均价格是 56 欧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预计未来中国碳市场金融化后,可以达到目前欧盟碳市场的 5 倍配额量,但是 2021年中国碳市场成交均价仅为 55.3 人民币/吨,远远低于欧盟同期价格水平13。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碳交易市场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价格机制,目前还无法利用碳市场交易机制实现对企业减碳降碳工作的约束,企业也尚未形成自觉主动的降碳减排生产行为。第二,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有待完善。部分企业认为减排减碳任务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在于其并未完全享受绿色金融市场的配套服务政策,市场也并未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这导致了部分减排成本由企业自身承担,从而在短期内影响其生产经营,长期内85影响其融资分红,进而会降低企业的减排积极性,不利于市场经济稳定运行14。三、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路径(一)着力制定“双碳”目标实施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虽然紧迫,但也不能急于求成,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双碳”目标实施方案,有方法、有步骤、有效率地推进相关工作。为此,第一,全面普及“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仅依靠政府政策推行等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要在个人、家庭、社会组织中全面宣传“双碳”目标任务,以提升其实现“双碳”目标的意识,主动参与降碳减排工作,自觉自愿制定降碳减排计划,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碳减排聚力。第二,制定“双碳”目标达成的时间进度表。我国力争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不意味着在 2030 这一年立刻达峰,而是需要制定“双碳”目标达成的进度表和降碳减碳数量规模,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快速降碳减碳。地方重点企业尤其要实施具体的减排布局,革新生产技术和制定降碳减碳措施,尽快明确净零排放时间,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全方位贯彻降碳减碳理念,从而有助于其稳健减碳降碳步伐。第三,建立完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对还未整改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要对其能源安全、产业形势等进行多方评估,督促其加快整改步伐;对已经转型的低碳企业,要建立综合应对机制和追踪评估机制,防范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系统风险,同时关注其后续的减排效果和社会收益。(二)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对不同产业采取分类优化升级办法,实现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并把碳排放达标作为所有产业发展的刚性约束。为此,第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方面,要对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提升环保要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行业排放规模,鼓励企业通过提质增效实现集约式发展,推动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石化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在重点行业开展氢替代煤炭可行性论证及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以提升整体竞争力。第二,积极推动低碳型新兴产业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吸 纳 的 就 业 人 数 是 传 统 能 源 产 业 的 1.5 至 3倍15,因此要大力开发光伏、风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优化。此外,要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第三,绿色低碳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要实施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工程,推进绿色低碳化产业及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行绿色产业链、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重大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第四,推动绿色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发挥自然碳汇固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扶持绿色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从而在注重提升其固碳能力的同时创造多方面收益。(三)着力构建清洁能源消费体系清洁能源具有更高的利用效率,也更清洁、便捷,因此要积极升级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构建清洁能源消费体系以及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为此,第一,对煤炭清洁低碳利用。目前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依然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因此,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还不能放弃使用煤炭,要实现煤炭清洁发电传输和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这是促进传统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式16。一方面,要提升煤炭燃烧发电技术,用清洁的燃烧方式将煤炭转化为清洁的电能,使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消费转换成电能二次能源消费;另一方面,要生产高附加值的煤制品,提升煤化工生产效率,实现煤化工绿色发展。第二,建立多元清洁能源供给体系。二次能源消费是未来能源消费的主力,要大力发展多元清洁能源供给。目前,已知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核能、水能等,其中风能、太阳能、氢能技术的创新是建立多元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方向,生物质能、核能和水能的稳健有序应用是建立多元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有力支撑16。第三,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如电能运输容易受到时间、地域、气候等因素影响,其供电的86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实现储能技术发展就成为解决供电问题的关键。为此,要完善全国电力运输系统,减少运输过程中电能损耗,提升电能运输效率,从而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全天候用电保障,同时在根本上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四)着力完善绿色低碳市场建设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完善绿色低碳市场制度保障,发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作用。为此,第一,积极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通过碳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逐步减少;探索开展地方碳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对接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碳交易市场;探索开展碳普惠工作,激发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低碳行为和绿色消费理念。第二,发展绿色金融服务。要鼓励绿色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大力推进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流通,解决企业转型出现的融资难、还款难等问题,引导绿色金融服务机构响应政策,实现市场应有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完成绿色金融体系自主转型。第三,创新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要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强化财政资金及税收政策引导作用,在重点行业的原辅料、燃料、生产、废料处理等环节实施价格调控与税收激励政策,推动重点行业和产业链绿色化、低碳化17。参 考 文 献1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2(0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EB/OL.http:/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01).4 何立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J.旗帜,2022(03):8-11.5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 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N.人民日报,2021-03-16(01).6 龚旗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N.经济日报,2021-11-04(03).7我 国 碳 排 放 现 状 如 何?EB/OL.https:/ 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区域“闯关”碳中和 EB/OL.http:/ 张雅欣,罗荟霖,王灿.碳中和行动的国际趋势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1(01):88-97.10 石敏俊,林思佳.“双碳”目标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和路径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05):6-7.11 刘晓龙,崔磊磊,李彬,等.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8.12 刘燕华,李宇航,王文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机遇与行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09):1-5.13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推进能源转型 引领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EB/OL.https:/ 蓝虹,陈雅函.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制度体系的构建 J.改革,2022(01):57-67.15 何建坤:中国实现碳中和,有几个方向必须加大努力EB/OL.https:/www.huanbao- 黄晟,王静宇,郭沛,等.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优化的近期策略与远期展望J.化工进展,2022(11):5695-5708.17 欧阳志远,史作廷,石敏俊,等.“碳达峰碳中和”:挑战与对策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05):1-11.责任编辑晓晨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