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徽州
地区
民歌
演唱
腔调
方言
关系
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总第17 4期JOURNALOFJILINUNIVERSITYOFARTS徽州地区民歌演唱中腔调与方言的关系研究张婷婷(滁州学院,安徽滁州2 3 9 0 0 0)【摘要】徽州民歌属于安徽地区一种典型的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而民歌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艺术形式,在演唱时融入当地方言的现象非常普遍。徽州地区民歌演唱的腔调与当地方言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更加充分地体会徽州民歌演唱腔调特色,把握徽州民歌演唱腔调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作用。从客观上来讲,对于二者紧密关系状态的研究和体会,也有利于研究者和演唱实践群体获取更好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成效。立足徽州地区的民歌演唱腔调,从发音和词汇差异特征、音调差异特征、语句结构、古音等几方面入手研究徽州地区民歌演唱腔调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融入方言后徽州民歌的演唱特征与保护传承,以期为徽州民歌艺术的传承传播及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徽州民歌;方言特点;方言传译;民歌艺术保护【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 7 4-5442(2 0 2 3)0 3-0 0 11-0 5作者简介】张婷婷,滁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与表演艺术。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方言学视角下安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研究”(2 0 2 1CX132)阶段性成果。徽州民歌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和浓郁的艺术特色。从民歌演唱的角度来说,徽州民歌在音色、音域、演唱方法上,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方言的融入是徽州民歌体现地域性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由于方言融人,演唱的腔调、吐字等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如何基于方言发音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徽州民歌演唱过程中传达的内涵与情感,是徽州民歌这种艺术形式研究中需要把握的侧重点。另外,方言与演唱腔调之间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需要演唱者结合徽州民歌的音乐性特征,实现方言的有效融合,体现出徽州地区民歌的民族性与艺术性。一、徽州民歌的研究背景分析1.宏观背景徽州民歌是具有典型徽州地区艺术特色的民歌,是安徽省民歌中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分支。在徽州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徽州人的生活、工作都与徽州民歌紧密相关。人们以徽州民歌伴随自已的生活劳动,并且以徽州民歌装点自己的生活,民歌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工作也是彰显徽州人民精神的重要表现。徽州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早在2 0 0 8 年就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时期的徽州发展历史上,徽州民歌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歌曲这种传唱度和传播广泛性非常强的形式,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是地域性音乐文化艺术中的活化石。从基本特征上来讲,徽州民歌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形式,其歌颂的主题内容也丰富多彩,具有非常典型的包容性。无论是基层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商人,在徽州民歌的各种不同主题性曲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另外,徽州民歌也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习俗、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用民歌的形式进行了展现。而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意味着徽州民歌有典型的原生态特征。从现阶段的发展状态上来看,徽州地区的民歌不仅保持了传统文化特色,而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一些徽州民歌与西洋乐器融合改编的尝试,是徽州民歌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发展的典型代表,也是体现徽州民歌具有时代性、生命力的方面。2.徽州民歌基本类型徽州地区的民歌主要发源于安徽省,在我国的省份结构中,安徽省属于文化类别多元性特征较为显著011学术经纬ACADEMICFORUM2023年第3 期的省份。以淮河与长江为临界点进行划分,安徽地区可被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民歌作为文化艺术的典型呈现形式,基于地理上的区域划分,也显示出不同类型的地域性特征。民歌的基本类别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皖北民歌。皖北所在的区域位于安徽北方,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皖北民歌在方言演唱的过程中,腔调更加偏向于中原官话 2 。另外,皖北民歌节奏平稳、曲调粗扩,这也是北方民歌的典型特征。具体来说,皖北民歌以地上黄河九道弯为典型代表。该歌曲整体透露着粗扩豪放的情感状态,歌词本身也透露着北方地区硬朗豪迈的情感。二是凤阳民歌。凤阳民歌的典型代表是凤阳花鼓,属于安徽民歌中极富地域特色且具有广泛认同度的一类民歌形式。凤阳民歌在基本特征上,表现为热情奔放、曲调节奏欢快 3 ,在整体风格上兼具南北区的基本特色,并且作为来源于民间的民歌形式也具备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安徽民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三是皖南民歌。皖南地区的民歌与方言的联系最为紧密,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民歌中体现着一定程度的江南水乡的景象。歌曲腔调温婉优美,以采茶歌为典型代表,是极富江南特色的民歌类型。从皖南民歌的曲目上来讲,大部分皖南民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的过程中衍生出的民歌类型。在此探讨的徽州地区的民歌,就属于安徽皖南地区的民歌。四是大别山山歌。大别山是安徽地区具有红色革命文化特色的重要景点,有着非常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别山山歌的整体风格偏向于激昂奔放。而一部分山歌小调则主要以委婉多情的情感色彩为代表,是将北方的豪放粗扩与南方的柔情婉转融为一体的民歌类型。二、徽州方言的内涵与特征与简述1.基于徽州方言的内涵分析民歌演唱中腔调徽州方言别称徽语,是皖南古徽州地区常用的一种方言形式。主要覆盖区域包括黄山市、宣城市和绩溪县,以及江西婺源县地区。使用徽州方言的总体人口达到了12 0 余万,覆盖面积达到9 0 0 0 平方公里 4。可见,徽州方言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立性和区域性特征的语言体系,并且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群体基础。从方言的内涵上来讲,任何一种方言的内涵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地区人员的流动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当地理012环境区域内的人口密集度逐渐增强,方言的形成就有了地域和人员方面的基础,方言体系也会在这个相对封闭且具有完整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体系的空间中形成。皖南地区的徽州,在地质环境上以山地和丘陵为核心地形,地质构造决定了古代时期徽州地区交通闭塞,文化传播也相对比较封闭。除了徽商在山区和江浙地区往返进行商务流通之外,当地群众长期以来都生存在封闭而独立的社会环境中,徽州地区的方言内涵也在这种环境下逐步形成。徽州地区内部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比较有限,这种状态使得徽州各地的方言在语法、词汇和腔调上,都显示出各自的特征,统一性相对较低。从方言中的语言因素上来讲,徽州方言内涵主旨是对古汉语原始发音和语法法则进行大范围保留的一种方言体系。徽州方言在语言特征上,抑扬顿挫;在语调上,轻柔舒缓。不同区域的徽州方言,又具备着非常典型的细微差,从细节方面来讲,即使同处在一个县城内,词语的发音都会由于人口结构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方言虽然在徽州地区成为典型的特色,但区域中的群众在利用方言进行沟通时,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从民歌演唱腔调与徽州方言关系上分析可知,方言对于民歌来说属于载体性的存在。不同的时代,民歌有典型的时代性特色。同时,方言的融人能够使其特色更加凸显。另外,一些具有民族韵味的语调发音,也是使民歌本身在传唱度和听觉感受上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条件。基于上面的分析可知,徽州地区的方言具有典型的差异性特征,即使在很小的区域内,徽州方言的差异都非常明显。正是由于这种客观环境条件,造就了徽州民歌在演唱腔调和语音发音上丰富多样的特征。从艺术“百花齐放”的原则上来讲,徽州方言的多样性激发了徽州地区语言文化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进一步分析民歌演唱腔调与徽州方言内涵可知,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在民歌演唱腔调中徽州方言是民歌演唱的主要工具,而民歌演唱是传达徽州方言的载体。另外,徽州方言内涵融人后,民歌的民俗特色和音乐美感都可通过方言进行更加充分且集中地展现,在皖南地区的徽州民歌类型中,由于方言体系的差异导致徽州民歌本身具有不同的类型,徽州民歌中的地方音乐显示出非常典型的地域性特色 5。在丰富的文化底蕴支撑以及同样丰富的方言资源背景下,徽州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总第17 4期JOURNALOFJILINUNIVERSITYOFARTS民歌也具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特征。这也是探讨徽州方言与徽州民歌之间关系的内在动因。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徽州民歌中方言运用的规律和方法。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方言对于体现徽州民歌艺术特色的作用。从文化底蕴上来讲,徽州民歌是对徽州人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典型体现,是从日常劳动、日常生活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等多个方面,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地区民族特色的体现和展示。2.基于徽州方言的特征分析民歌演唱中腔调(1)徽州方言发音和词汇差异特征反映民歌演唱中腔调特征徽州方言的发音和词汇差异特征与地域性特征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展缓慢与文化交流闭塞导致徽州方言的复杂性相对更强,其发音和词汇体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从积极的角度来说,这也意味着徽州方言具有典型的包容性,能够基于地理环境的统一性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体系融入徽州方言的语言体系中。从词汇体系上来看,徽州方言也具备丰富的词汇体系,方言的发音和不同方言词汇表达的基本内涵显示出典型差异。这种差异虽然会影响徽州方言的普及与学习,但民歌这种艺术形式也为方言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创作发展空间。只要充分利用徽州方言的发音和词汇特征,在不同的民歌创作中融入相应的方言,就能够获得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创作效果。(2)徽州方言的音调差异特征影响民歌演唱中腔调表现徽州方言音调上的差异主要是指,徽州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语音发音方式。因此,即使在同一种词汇和内涵表达的基础上,音调特征也会由于徽州地区地域性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差别。另外,音调的差异特征也意味着音调本身的类型相对丰富,在语言沟通时音调的灵活性和柔和性,会进一步体现出音调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性。从民歌演唱腔调的角度上来说,音乐的音调特征也是丰富多样的。只要相关的研究者和民歌演唱者,能够找准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并且利用方言音调特征的多样性,融合音乐性的特色,将不同地区的徽州方言在不同类型的徽州民歌创作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融合应用,就能够体现出方言对民歌演唱腔调的显著促进作用。一方面,显示出徽州方言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促使具体的音乐作品创作在实际效果上达到更加突出的状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徽州方言由于发源于中古时期的吴越语系。因此,它的语音音调特征与江南吴侬轻语的绵软悠长有非常典型的相似性。另外,字正腔圆的江淮地区官话,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徽州方言音调特征实现了融合。这意味着在以徽州方言音调特征为主体的徽州民歌在进行歌词与音乐创作中,可结合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感表达,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体系和咬字类型,这体现出徽州方言音调特征对民族演唱腔调的丰富和创新。三、徽州方言与徽州民歌演唱腔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1.方言语句结构对徽州民歌演唱腔调的影响徽州方言中的语句结构有很多,如运用倒装句、双重否定、后补语等。徽州方言中倒装结构比较常用,通常在对话中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例如,黔县民歌送郎中,歌词所演唱的“困下添”,主要就是强调多休息一会,而“困”在这代表睡觉,这与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用到的“困觉”一词属于同种类型的含义。而“添加”的“添”,则是徽州方言中具有特色的表达方式,通常在句子尾部出现,表示“再来一次”“还要一个”的意思,一般放在句尾做倒装结构的关键点出现。在送郎的唱词中,“不过”这一词汇高频率地出现,与徽州地区方言的语言表达习惯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徽州方言中谓语动词后是补语的句子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不过”放在宾语后面是体现出徽州方言的特色的一种结构。通过分析和观察可知,民歌歌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押韵性,这也是民歌能够广泛传唱的主要原因。只有朗朗上口,且歌词容易记忆的民歌,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在融合了方言的徽州民歌演唱腔调中,只要演唱者能够对不同方言词汇的含义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到民歌演唱腔调的侧重点和切入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并且用个人的专业演唱技巧,使不同主题的徽州民歌在情感表达效果上得到提升和优化。2.徽州方言的古音对民歌演唱中腔调的影响徽州方言的古音基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差异和特色,徽州的民歌创作大都融人了吴楚风格,也有013学术经纬ACADEMICFORUM2023年第3 期部分民歌存在南北间距的特征,使民歌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民歌演唱腔调得到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徽州民歌演唱腔调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保留的大量古音发音方式。这种古音的保留是徽州民歌具有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徽州民歌得以长期流传的重要动力。古音的保留对民歌演唱腔调来说,能够为歌曲演唱的唱腔提供更加丰富且具有规范性的参照。在徽州民歌中大量运用古音的歌曲以山歌为典型代表。在更具备原生态特征的山歌演唱过程中,一些具有穿透力和爆发力的演唱形式被融入到山歌演唱中,为了取得更好的音色传播效果,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提升发音方式的准确性。一些典型的古音对唱模式本身就需要演唱者结合当时的情境对歌的唱词和内容进行即兴地表达和发挥。这时一些具有古音特征的发音方式就能够在对歌中进行应用。相对来说,一些古音歌词对仗而重复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但具体吟唱内容的丰富性,则能够使整个歌曲的情感表达更为集中而饱满,不同的演唱者可基于歌曲主题进行即兴发挥。一些口语化的演唱形式也在古音的衬托下,更加突出地体现出其洒脱不、婉转优美的优势特征。另外,古音对唱的形式也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思想感情,一些青年男女或共同参与劳动的人们,都有可能用古音对唱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以便达到更加充分而真实的情感表达状态。3.徽州方言中的叠词对徽州民歌传唱中腔调的影响在徽州方言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叠词的应用和重叠造词的习惯是非常突出的,在民歌演唱的过程中重叠的造句方式也常有出现。从歌曲演唱的角度上来说,多次出现的高频词汇有强调的意义,同时对于歌词的规律性和对仗效果也有一定的体现。在徽州民歌中大量的重叠词汇是借鉴方言词库的内容,而重叠的过程也非常巧妙地将整个民歌演唱腔调韵律进行凸显。徽州民歌中应用一些与日常生活中实际行动相关的叠词词汇,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例如在头凤和如梦令这类歌曲的演唱中,“扫扫地”“抹抹桌”等典型的具有徽州特色的方言,呈现出高频率出现的特征。另外,唱词中这些高频率出现的叠词,使民歌演唱腔调方面更加轻巧灵活,歌词谱曲方面更加婉转而柔美。反复吟唱的方式增添了歌曲生动活泼的气息,能够使歌曲014演唱中人物对话的状态更加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从民歌演唱方法的创新角度上来讲,灵活、有效地应用徽州方言叠词词句可与现阶段一些新式的民歌演唱腔调实现融合。一方面,将徽州方言的特色进行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使得民歌演唱腔调在新的歌词背景下,获得具有传统韵味的文化积淀。四、立足于方言视角的徽州民歌演唱中腔调保护工作研究1.以方言传承为目标开展民歌演唱中腔调保护工作以方言传承为目标的民歌演唱中腔调保护工作主要强调的是要保护徽州民歌古音,促进徽州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方言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徽州民歌演唱中腔调对方言的传承和传播,更体现出了徽州方言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徽州文化的重要传播价值。因此,在了解了方言与徽州民歌演唱中腔调之间紧密的关系后,针对民歌演唱中腔调的保护也要本着传承发扬方言的原则进行。现阶段徽州民歌演唱腔调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身的局限。但由于徽州方言的多样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徽州民歌向更大范围内的传承和传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除了一部分徽州民歌选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专项保护外,大量未曾人选的民歌在保护力度和保护效果上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徽州民歌的传承需要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要积极参与,从文化传播意识的提升和传承资源条件的创造等多方面人手,将方言传承作为基本目标,融入民歌演唱中腔调,开展好徽州方言和基于方言的民歌演唱形式的保护工作。2.以研究为目标开展民歌演唱中腔调保护工作以研究为目标的保护性工作,主要是在宏观上从安徽地区的民歌演唱中腔调保护入手的重点保护工作。安徽地区的民歌属于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民歌体系,不同的民歌类型在传承与传播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状态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给民歌演唱腔调专项研究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条件。因此,在进行民歌演唱腔调保护过程中,也要注重从语言价值、音乐价值、民俗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其中,语言价值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割不同的区域,对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总第17 4期JOURNALOFJILINUNIVERSITYOFARTS安徽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研究;关于音乐价值的研究则主要强调要以音乐作品的典型要素、旋律和节奏为切入点,进行民歌的研究;关于民俗价值的研究则侧重于对民歌演唱中腔调与普通腔调之间的典型差异进行研究。在民歌演唱的过程中蕴含着不同地区的民俗和习惯。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将对民歌演唱中腔调的研究延伸到对地区的风俗习惯的研究。促使研究工作和保护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协调性、科学性,更能够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实现紧密连接。五、结语在徽州地区的民歌演唱中,演唱腔调与方言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为了取得更好的徽州民歌演唱效果,需要对不同类型方言的融人进行系统性地分析和了解,以便充分地把握方言的内涵。从演唱者的角度上来说,把握方言内涵,能够帮助演唱者运用演唱技巧充分展现徽州民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而方言与民歌腔调之间的关系,也能够通过歌曲的演唱而更加生动地体现出来。参考文献:【1郭小利.台湾客家方言民歌老山歌山歌仔平板山歌源流再考 J.四川戏剧,2 0 2 0,2 3 7(5):119-12 1.2 冯子勤.广西平果壮族嗪歌的演唱艺术 J.四川戏剧,2022,261(5):139-141.【3 周虹池.探究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的黑龙江达斡尔族“扎恩达勒”JJ.艺术百家,2 0 2 1,3 7(6):7 8-8 4.4余薇.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评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与舞台魅力探究 J.中国教育学刊,2 0 2 2,3 50(6):113.5郭小刚,张晓威.城里的“山歌”把梦照亮:深圳“新客家山歌”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J.人民音乐,2 0 2 1,7 0 1(9):62-65.6 陈映雪.唯美唱腔音韵悠扬谈民族唱法对闽剧唱腔的教学借鉴 J.中国戏剧,2 0 2 1,7 7 3(10):7 7-7 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