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黄道
立轴
行草
线条
表现
审美
分析
27文章编号:114(2023)02-0027-059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J292.11PhilosophyayandSocialSciencesGeneral.No.129(总第1 2 9 期)No.2.2023JOURNALOFICUNIVERSITY2023年第2 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及审美分析邓建民(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 6 3 0 0 0)摘要: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在其书法艺术创作中具有典范性的意义。其线型具有方圆兼具,折转与圆转并用,行笔多用正锋等特征;其线构具有“款侧右耸”,线条分布均匀,构形丰富多彩等特征;其线组具有线构间常用连绵,线组中线条密集,用墨润枯对比强烈等特征。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具有“方刚峻劲”“离奇超妙”“气势雄健”等审美内涵。关键词: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审美内涵所谓立轴行草,是指直立式的行草书法作品。此类行草书法作品一般较为狭长,每行字数较多,所以比较能够表现出跌岩、连贯、奔放等变化和气势。黄道周书法创作代表性的字体是楷书和行草,而立轴行草线条所表现的创新性和审美内涵在黄道周书法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所以,对黄道周立轴行草书法进行梳理和研究,尤其是对他的立轴行草的线型、线构和线组的艺术表现及审美内蕴进行深层次的观察和剖析,并由此演绎、概括出相应的表现特征和审美结论,对当代有关黄道周的书法理论和创作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特征(一)线型所谓线型,在本文中是指笔画的外表造型,如方圆、藏露、粗细、长短、直形、弧形等。线型是书法线条表现的基础,不同线型的艺术表现效果是迥然有异的。黄道周纯粹的草书立轴作品很少,其立轴作品大多是草书与行书的结合。观察黄道周的立轴行草作品,其线型大多是尖锐的方笔起笔,收笔多用圆笔,行笔过程多用正锋,所以,其线条具有稳定的、高质量的线质。杨仁恺分析黄道周的行草线条特征为:“峭厉圆浑,紧劲连绵。”1 4 7 所谓“峭厉”,应该是指黄道周行草的尖利方笔起笔,“圆浑”应该是指他的行草行笔多用正锋。所以,以上笔者分析与杨仁恺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黄道周行草线型有不少的粗细提按,但提按的幅度不是很大,线条间轻重的对比不是很强烈,因而,他的行草线条的流畅度是非常高的,由此也可看出其在创作时的书写速度是很快的。虽然书写速度很快,线型粗细变化较小,但黄道周有时会在线型上出以横挑、碟笔等章草笔意,以此增加线型的丰富性,并使线条行进的节奏多样化,再加上线条中间的圆转与折转并用、用墨的润墨与渴墨兼具,因此,黄道周行草作品的线型表现是多姿多彩的。王铺分析黄道周行草用笔说:“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兼掺章草笔收稿日期 2 0 2 2-0 1-1 1【作者简介】邓建民,男,福建云霄人,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基金项目】2 0 2 1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 1&ZD272);闽南师范大学2 0 1 9 年度横向项目(HX2019033)。28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意,用笔生辣且折转、圆转结合并用;落笔往往以露锋侧下,横画跌岩,竖画开张。”2 1 2 5 2“横画跌岩”应该是指黄道周行草的横画有提按、波折等多样变化,“竖画开张”应该是指黄道周行草增强行中的竖画纵向取势。横画和竖画形式的多样表现无疑增加了黄道周行草作品线型的抒情性及浪漫效果。“用笔生辣且折转、圆转结合并用”,王镛的分析也同样印证了笔者的观察结论。(二)线构所谓线构,在本文中是指由线条组合成的字形单位。线构与结构在内涵上有许多重合,但研究的观察点是不一样的:结构观察的要点是偏旁的组合,而线构观察的要点却是线条的安排,也即线条的空间组合表现效果。黄道周的立轴行草横画多取斜势,其横画与水平线的夹角多数在1 0 度至2 0 度之间,有些横画与水平线的夹角达到了3 0 度,所以,其组成的线构往往是较大幅度的左低右高。王铺分析其行草为“结字款侧平扁而又字距紧密 2 1 2,李昌集也对其行草作品分析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结体多侧右算,行气则字密行疏,体现了明人书法注重姿态的特点。3 1 0 4 由于横画较大幅度的左低右高,致使“欲侧平扁”“欲侧右算”成了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构表现的主要特征。黄道周有时会把线构右边的竖画、撇画等纵向笔画写得又高又长,形成了极度的左低右高线构形状,把“款侧右耸”的线构特点推向艺术表现的极致。如其代表性的立轴行草赠屈静根诗轴偶答张湛虚大理诗轴等作品中的某些字,就运用了这样的极致表现手段。这种表现特征既是黄道周艺术个性的强烈表现,同时也是“明人书法注重姿态”的一种时代的审美追求。从字中的线条分布来看,黄道周的立轴行草线构安排都比较均匀,线构左右的边廓都较为平整,这使他的立轴行草线条在情绪激昂的盘旋中,依然能够保持着严谨的线构形状。黄道周行草的线构外形是丰富多彩的,郑镛形容其字形“每个字俯仰立卧,欲正敛张各有姿态”4 1 2 0 0,林仲文将其字形分为“横扁朴厚”“倒三角形”“奋发向上”“缠绕圆转 5 1 3 9-4 1 等七种造型。由此可见,黄道周行草线构是字形欲侧与字内均匀相协调,多样表现与外形严谨相伴随。(三)线组所谓线组,在本文中是指独立线构或线构与线构之间的连绵组合。它以字间的一个连断为单位,所以,线组可以是单个线构,也可以是数个线构的连绵。线组形式的多样组合,往往可以形成书法表现的节律感。当线组包含较多的线构时,其表现效果往往是奔放、宏大等审美内涵的形式支撑。从线组的大小而言,在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中有许多单个线构的线组,也有不少两个、三个和四个线构连绵的线组,黄道周行草作品最多的线构连绵出现在其闻奴警出山诗轴的作品里,共有六个线构连绵。线构间连绵字数的多少当然与诗句、墨继等要素相关联,也与书法家的创作情感起伏线索互为因果。线组单位的大小能够形成线组与线组之间节奏的多样变化,经常出现的三、四个线构,甚至五、六个线构连绵的线组,其表现效果无疑能够给黄道周的行草作品带来强大的气势。从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的行边廓进行观察,由于在其创作的线组行进中线构的大小及宽窄都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其行边廓具有较多的起伏与跌宕,起伏与跌宕的程度当然可以窥见其艺术创作情感的强度高低。黄道周立轴行草用墨的润干有着较大幅度的变化,从这种用墨变化中,可以突出其线组旋律般的行进节奏,也能彰显其艺术表现对比的强烈程度。线构内部的紧密线条与字间空间的狭小形成了黄道周行草作品绵密的字行,而行间空间的疏空又与绵密的字行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分析黄道周行草作品说:“在章法上着意紧压字距而较宽地疏空行距,造成鲜明的黑白对比。6 1 3 1 林仲文黄道周书法导临也剖析说:“黄道周把众多大小倾斜的字紧紧贯串成行,并掺合隶书或章草笔意,用横势紧结来统御行气,再把行距扩宽,字距行距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独特的审美形式。1 5 4 5从黄停、林仲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紧压字距而较宽地疏空行距,造成鲜明的黑白对比”,是黄道周行草章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晚明有多个书法名家也运用“紧压字距而较宽地疏空行距”的章法形式,如张瑞图、王铎等。黄道周立轴行草这种字行紧密与行距疏空的强烈对比,既有别于尖利线条在行间空间边沿肆意突出的张瑞图立轴行草生辣的对比效果,又有别于连绵线条在行间空间边沿蜓不断的王铎立轴29第2 期邓建民:黄道周立轴行厅草线条表现及审美分析行草豪纵的对比效果,它所呈现的是黄道周立轴行草劲健、大气的“独特的审美形式”。二、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的审美内涵(一)“方刚峻劲”黄道周立轴行草用笔方圆兼具,而方笔常呈现尖利的线型。沃兴华分析黄道周书法说:“用笔方刚峻劲,沉著痛快,有北朝的骠悍之气。”1 7 4 3 6 所谓“有北朝的骠悍之气”,笔者觉得有些言过其实。黄道周的书学根源于帖学,尤其在其学养的滋润之下,其书法创作的各种字体行草、小楷和隶书等都是很雅致的。但是,“方刚峻劲”倒是准确地阐述了黄道周立轴行草的线条审美特征。“方”“峻”体现出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时常运用尖利方笔的情状,而“刚”“劲”则表现出其线条所拥有的饱满的力量感。关于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的力量审美,与沃兴华持相近观点的研究者还有张士钧等。张士钧分析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说:“放眼看去,峭厉道劲,飞舞灵动,纵横错杂,锦绣成篇。3 J1043所谓“峭厉道劲,飞舞灵动”是专门阐述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的审美感受的。“峭厉”应该是指黄道周立轴行草经常出现的尖利的方笔线型,“道劲”也是表述其饱满的力量审美内涵。当然,对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审美还有更为深入的阐述。刘正成分析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说:“试观黄道周的行草巨幅,其笔法之圆劲、浑厚而迅猛,实在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的境界。”8 1 6 刘正成所说的行草巨幅”,是指黄道周立轴行草赠屈静根诗轴等作品,赠屈静根诗轴高2 3 6 厘米、宽5 3 厘米,面对这样精彩的行草巨轴大作,应该无人不感到心灵震撼。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基本都是正锋用笔,所以,使人感到“圆劲”“浑厚”。同时,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刘正成阐述中所用的“迅猛”这个形容词,当方峻、峭厉的用笔与“迅猛”结合时,我们就不难想象黄道周在立轴行草创作时落笔、运笔和收笔时对观者的视觉与心灵的冲击力。而当“圆劲”“浑厚”的线条在“迅猛”的用笔中“飞舞灵动”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书法“方刚峻劲”的力量审美画面,肯定不是静止、刻板的“峭厉”“劲”“圆劲”“浑厚”等审美形容词的堆叠与呈现,而是黄道周整件立轴行草作品挥运过程的一次重演,是书法传统审美高境“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一次栩栩如生的再现。(二)“离奇超妙”沙孟海分析黄道周的草书说:“他的草书,如急湍下流,被咽危石。前此书家,怕没有这个奇景罢。9 1 7陈石分析黄道周的立轴行草也说:“通篇作品气韵连贯,字里行间雄劲奇古,倍含苍迈。1 0 4 0 在沙孟海、陈石观点相近的阐述中,黄道周行草呈现出来的意象即是“奇景”“奇古”。黄道周行草的“奇”,存在于“急下流,被咽危石”的情境之中,即是行草线组疾速奔流以及奔流中凸现的一些波折和跌岩即为“奇”。有关黄道周行草的奇妙意蕴,秦祖永剖析得较为全面、透彻,如在桐阴论画中分析黄道周行草书法说:“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1 0 1 9 所谓“离奇超妙”,笔者的理解即是奇幻、高超和美妙。在秦祖永的断论中,黄道周这种“离奇超妙”是来自于对二王书法深层次的继承。有关黄道周行草书法艺术创新,徐利明也剖析说:“尽情发挥了钟系草、行、真诸大家体中的生拙丑怪的造形规律,但黄道周的创造力体现在他将这种奇异生拙的形态以流畅奔放的笔势相贯穿,再合以线条的涩感和浑劲的力度,创作了新的书美。1 1 4 2 5 这里应该加以阐明的是:在“钟系草、行、真诸大家”中,包括钟、王羲之、王献之等在内,书法形象堪称“丑怪”的现象是极少的。因此,所谓“丑怪的造形规律”在“钟系草、行、真诸大家”中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徐利明理论观点的理解:“黄道周的创造力”是“将这种奇异生拙的形态以流畅奔放的笔势相贯穿”,即是用“涩感和浑劲”的线条与“流畅奔放的笔势”将钟、索靖、二王等书法中“奇异生拙的形态”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来。而“奇异生拙的形态”在“流畅奔放的笔势”中的蝶变可以说就成了“离奇超妙”的审美内涵。从黄道周的立轴行草分析,“离奇超妙”的审美意蕴,应该是源于其“峭厉”线型的“迅猛”运笔,源于其对索靖章草意味的灵活化用,也源于其“欲侧右耸”“欲正敛张各有姿态”的线构的绝妙发挥,更是源于其疾速、起伏与跌岩30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线组的匠心独运。(三)“气势雄健”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气势很大,所以,有很多书法理论观点都对其立轴行草强大的气势大加赞赏。徐利明分析黄道周行草的气势说:“黄道周的大幅行草气势磅磷,如洪涛翻腾倾下,不可阻挡。1 4 吴法乾分析黄道周行草气势也说:“石斋行草,自急就来,而去其波拂,化断为连,以其古朴之韵注入行草之中,具有画短意长,一泻千里之势。3 1 0 4 1 由此观之,黄道周的立轴行草作品气势之大,是众多书法理论研究者的断论。我们考察黄道周立轴行草强大气势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得到其线条笔力的强力支撑。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用笔方圆兼具,行笔多用正锋,运笔疾速、迅猛,这为其强大的气势打下了力量的基础。其二,其强大的气势来源于线构的连绵。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构间经常连绵,而且连绵线构数时常有三、四个之多,最多有六个线构的连绵。连绵的线构数量往往是行草气势的来源。其三,其强大的气势得到了用墨的有效支撑。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一个墨继往往可以写出五、六个字,有的甚至可以写出七个字。与线构连绵一样,一个墨继的线构数量也往往是强大气势的来源。其四,其行草气势得到了章法的有力支撑。黄道周立轴行草章法是“着意紧压字距而较宽地疏空行距”,从而“造成鲜明的黑白对比”,这种黑白对比的强烈、极致也有助于书法气势的表达。当然,当代书法理论界对黄道周行草立轴气势的表述也是多元的,王铺分析黄道周行草书法气势说:“不落宋、元藩篱,紧步徐渭、张瑞图之后尘,气势畅,行笔如疾风劲草,披美缤纷,甚为痛快淋漓。2 1 2 5 2 所谓“气势畅”“疾风劲草”“痛快淋漓”,这些书法美感词汇的指向都是黄道周行草书法强大的气势。郑铺分析黄道周行草审美表现也说:“黄道周书法的道媚与晋唐迥异,而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豪放不拘、气势雄健的格调,以峭厉郁勃、戈戟森森的书风抒发他历尽坎珂、内心世界异常复杂激荡的情怀。4 1 9 所谓“气势雄健”,较为准确地描述了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强大气势的“度”。“雄健”在这里的含义有两个:其一为刚健有力,其二为豪放。在刚健线条支撑下的豪放,应该是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强大气势的审美内涵的准确阐述。黄道周立轴行草作品强大气势的表现与张旭、怀素的狂草、王铎的连绵草等相比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所以,前面所引的书法理论家的“气势磅,如洪涛翻腾倾下”“一泻千里之势”等观点,笔者总感到有夸大之嫌。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往往体现在线型、线构和线组等线条表现形式的创新上,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有着诸多的艺术创新。其立轴行草迅猛、尖利而又方锐的线型,“圆劲、浑厚”的线条,“欲侧右”、姿态多样的线构,经常性连绵、用墨润干对比强烈的线组等,这些书法线条形式丰富多变的表现,在凸显黄道周立轴行草卓超凡的艺术个性的同时,也诠释了其高超美妙的书法艺术创新。由线型、线构、线组的多样表现而衍生出来的“方刚峻劲”“离奇超妙”“气势雄健”等审美内涵,也成为黄道周以大家身份立于中国书法之林的艺术审美创造标识。黄道周立轴行草的线型、线构、线组的艺术创新以及审美创造,深刻地影响着清代、现代和当代的中国书坛。其艺术创新和审美创造凝结成为中国书法传统丰厚的积淀,滋养并造就了沈曾植、潘天寿、沙孟海等一流的中国书法大家。参考文献:1杨仁恺.中国书画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2王铺.中国书法简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3刘正成.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M.北京:大地出版社,1 9 8 9.4郑铺.略论黄道周的书法美学主张 C/孙英龙.黄道周研究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7.5林仲文黄道周书法导临 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 0 1 5.6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1.31汤儒韬】【责任编辑第2 期邓建民:黄道周立轴行草线条表现及审美分析7沃兴华.插图本中国书法史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8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明代编黄道周卷 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 9 9 4.9沙孟海.沙孟海论艺 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1 0.10马宗霍,书林藻鉴书林记事 M.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4.11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 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 9 9 7.The Line Representation of Huang Daozhous Cursive Script and theAesthetic AnalysisDENG JianminAbstract:Theline presentation of Huang Daozhous vertical axis cursive script is of exemplary significance in his calligra-phy art creation.Its line is featured by using both square and circular shapes,utilizing both turning and circular shapes,and takinga front stroke in writing.Its lin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leaning to the side and rising to the right,evenly distributed lines,and rich and colorful configurations.Its line group is featured by commonly used continuity between wired structures,dense linesin the line group,and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aid of ink.Theline presentation of Huang Daozhous vertical axis cursive scriptboasts such aesthetic connotations as“being square and strong,“being vigorous,extraordinary and wonderful.Keywords:historical narrative;causal explanation chain;discourse competition;literary consciousness;periodizationof lit-erary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