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积极
财政政策
淡出
原因
分析
1 1 土 全球经济不景气的 今天,我 国 的国 民经济 近 些年仍然取得 了年均增长 7 6 的不俗成绩,积极财政 政 策可 谓 功不 可没。但 是这 种 以扩 大 基础 设 施 投资 和 增 发 国债 为 核 心 的积 极 财 政 政 策 能否 一 直 施 行 下 去,学界 一直 众 说纷 纭。在笔 者看来,我 国 目前 实施 的积 极 财政政策有必要在适 当的时候逐渐淡 出,理 由至少有 以下 四点:(一)积极财政 政策拉动经 济增长 的效果正 在 逐渐减弱 我们一般使用财政政策乘数来测算财政政策拉动 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乘数越大,财政投资对经济 增 长 的推 动作 用就越 大;反 之,乘数 越小,财 政投 资对 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就越小。在一个有厂商、家庭和政 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方程为:Y=C+I+G Y=C 0+b Y(1一t)+I+G 两边同时对 G求导,得=b(一t)+-假定财政政策对利率不产生影响,即=0,则 aY l a Glb(1 一t)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财政政策乘数的表达式,其中 b代表边际消费倾 向,等于人均消费水平的增加 比上人 均 G D P的增加;t 代表宏观税率,等于税收收入占 G D P 的比重。根据这一表达式所测算的财政政策乘数数值 如 下表:表 l 财政政策乘数 人均 G D P 人均消费水平 边际消 财政政 年份 宏观税率 增加值(元)增加值(元)费倾向 策乘数 1 9 9 7 4 7 8 1 9 3 0 4 0 l 1 0 6 1 5 6 l 9 9 8 2 5 3 1 3 8 0 5 5 l 1 8 2 1 93 l 9 9 9 2 6 7 l 6 6 0 6 2 l 3 0 2 2 1 8 2 0 o 0 5 0 4 2 5 9 0 5l l 4 0 7 1 79 资料来源: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 o o t)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苎鲍塑 6 由表 1可知,边 际消 费倾 向的 大小 直 接影 响 了我 国财政政策实施 的效果。边际消费倾 向越大,乘数越 大,财政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越明显。由于社会保障制 度、医疗保险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加大 了消费者未来预期 的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的预防性 储蓄动机明显加强,再加上 中国人审慎的历史传统,都 使得中国的边际消费倾 向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1 9 9 7年边 际 消费倾 向只有 0 4 0,在 1 9 9 8、1 9 9 9年积 极 财政 政 策启 动 之后,呈 现 了一个 增 加 的态 势,但 是 到 2 0 0 0年又再次回落到 0 5 1,较低的消费倾 向很大程度 上限制了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此外,宏观税率 的不断提高也对积极财政政策的 效果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宏观税率越高,微观经济主 体的税负越重,这会带来企业税后利润率 的下降和居 民可支配收入 的减少,从而减少未来的投资和消费的 数量。显然,这也在无形中制约了财政政策的“放大镜 效应”。通常,一个完整的、强有力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体 系是由扩大支出和降低税负两方面组成,但是在我国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之中,宏观税负非但没有降 低,还出现 了一个不断增加的趋势。如果消费倾 向保持 相 对平 稳,那 么 税 负增 加这 一 因素事 实 会 导致 财政 政 策的边 际效 应递 减。综合考虑边 际消费倾 向和宏观税率 两方面因素,反映我国财政政策效果的财政政策乘数在积极财政政 策启 动之初 呈 现上 升 态势,从 1 9 9 7年 的 1 5 6到 1 9 9 8 年的 1 9 3再 到 1 9 9 9年 的 2 1 8。但 是,从 2 0 0 0年开 始,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呈现下降的趋势,财政政策乘数回 落到 1 7 9。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继续维持现行的 积极财政政策,那么其效应将会不断降低。以上 仅 仅 是理 论上 财 政 投资 对 国 民经 济 的拉 动效 应,但是实际 国债 建设 资金 的使 用效率仍然令 人担 忧。由于我 国的财政投 资体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 征,国债投资历来存在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低下等问 题。同时,由于国债投资的主体偏重于由中央政府直接 负责 实 施,具 有 相对 信 息优 势 的地 方 政府 参 与程 度 不 维普资讯 http:/ 高,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审批和实施的效率下降,这 些 因素都 会使 得 财政政 策 的效应 打上 一 定 的折 扣。(二)经 济增长速 度趋 于稳定,转 型期经济 的高增长 率难 以为继 从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趋势来看,经济增长随着经 济结构的转换,本身具有一种 自然下调的趋势。经济在 从农 业 向工业 化 转 型的 过程 中即工 业 化 时期,经 济 增 长 速度 是 较快 的。而在 经 济结 构 由第 二产 业 为 主转 向 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 时,经济发展将会逐渐趋 于成熟,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随之放慢。中国 自改革开放 以来,持续 了近 2 0年 的高 速增 长,1 9 7 8-2 0 0 0年 的经 济增长 率 达到 了 9 5 2 。这一 速度,与 日本 和 亚洲 四小 龙高速增长时期 的年均增长率大致相当,而 日本和亚 洲四小龙的经济高速 增长期大体也持续 了二十年左 右。这 些 国家和 地 区在经 历 了类似 的发 展增 长期 以后,都 出现了减速的过程。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已经 由 上世 纪八、九十年 代 大约 平均 1 0 左 右,过 渡 到 1 9 9 8-2 0 0 1年的 78 之 间。随着 时 间的推 移,中 国 的经济增长率也必 然从转型期 间的高增 长率 逐渐下 调,最终收敛于一个稳态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增长速 度逐渐下降这一大趋势之下,如果勉强 以高赤字的财 政政策来维持较 高的经济增长率,代价必然是 巨大 的。正 确 的选择 应 是充 分 认 识和 理 解经 济 减速 的 客观 规律,不是盲 目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高速度来 显示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或是“一枝独秀”。事实上,我国政府 近几年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态度 也表 现 出更 加 理性 化 的特 征,这 一 点可 以从 政 府 历年 的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中看出来。1 9 9 8年政府 明确提 出“确保 国 内生 产 总值 8 的增 长速 度”的 目 标。1 9 9 9年官方的提法则变为“经济增长的预期 目标为 7 左 右”,并且 做 出解释:“这 个速 度 既可 以兼顾 各方 面的要求,又与 九五 计划相互衔接,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强调“在当前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市场约束 强化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生产,追求速度,并不一 定能带来效益”,要求各方面应该把注意力放到“改善 经济效益上来,把加快经济增长建立在效益和质量不 断提高的基础上”。2 0 0 0年 计划 中经济增长的预期 目 标 仍为 7 ,但提 法进 一步 变 为“加 快 经济体 制 和经 济 增长方式 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 力 实现 没有 泡沫 和水 分 的速度。”这 种 变化趋 势 表明,中国政府 已经不再把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 自身政绩的 唯一标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无疑是促 进 积极 财政 政策 适 时淡 出的有 利(三)财政赤 宇和债务风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必然受到政府预算的约束。自 1 9 9 8年以来,国债发行额和国债余额的绝对规模以每 年 4 0 0亿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债余额占 G D P的相对规 模 也 不断 上升,到 2 0 0 0年 已经 达 到 1 4 5 5 ,虽 然这 一 比 例 与 国际 警 戒 线 相 比显得 很 低(马斯 特 里 赫 特 条 约 规定的国债余额占 G D P比例的警戒线为 6 0),但 是应 当看 到,除 了表 中所列 出 的显 性负 债外,还 存在 着 大量的非显性负债,具体包括:国有银行不 良贷款、社 会保障资金欠账、政策性 的金融债务以及地方政府的 财政 工资欠 账、粮 食挂 账等。最 近 一些研 究 中表 明,如 果 加上 这些 非 显性 的债务,我 国政 府 目前 的债务 负 担 率 已经超 过 了 7 0 ,发债 的空 间 已经不 大。表 2国债 余 额 占 GDP比 重 国债 发 行 国 债 余 GDP(当 年 国债 余 额 占 年 份 额(亿 元)额(亿 元)价 格,亿 元)GDP 比重()l996 l 967 28 4 945 7l 67 884 6 7 29 l997 2 476 82 6 O74 5 74 462 6 81 6 l998 3 3l O 93 8 525 57 78 345 2 lO 88 l999 3 7l 5 O3 ll 287 59 82 067 5 l3 75 2Ooo 4 l 8O 1 l3 Oll 89 4O3 6 l4 55 资 料 来 源:中 国 统 计 年 鉴2 0 01 中 国 财 政 年 鉴 2 001 (四)积极财政政 策的长期化 有悖于市场化 改革 的原 则 中国 的经 济 体制 改 革是 以市场 化 为取 向的。改 革 之前 的 中 国经 济是 一种“政府 主导 型”经济,政 府包 办 社会 各项 事业,不仅 负责 国 防安全、行 政 管理、公 安 司 法、环 境保 护、文化 教育 等方 面 的社会“公共 产 品”的提 供,而且 还 负责 进行 能源、交 通、通 讯 以及江 河治 理等 一系 列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和非 竞 争 性 基 础 产 业 项 目的 投 资,以及为 国有 企业 提供 经营 性 资金、扩 大生 产 资金 和 弥 补亏损 的责 任。改革 以来,中国正是 在 努力 建立起 一 个 有 效 的市 场运 行 机制,把 资源 的分 配 和使 用 的责任 尽可能多的交给市场,“凡是市场能做的,政府就不要 干 预”,充分 发挥 市场 在提 高经 济效 率方 面 的作 用。市 场 化改革 二 十年,成 绩斐 然,但 是也 不 时出现偏 离 改革 大 方 向 的一 些举 措。积 极 财 政政 策作 为调 整短 期 内经 济 波 动 的临 时措 施,理 论 上无 可 厚非,作 用亦 有 目共 睹。但 是,如果 短期 措施 出现 长期 化趋 势,那 么必 将加 重 整 个 国民 经济 对 于政 府 力量 的依赖,政 府配 置 资源 的 比例越来 越高,无形 中弱化 了市场 机制 的作 用,出现 一种所 谓“计划 经 济体 制 的复归”。苎丝 7 维普资讯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