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转变分析.pdf
下载文档

ID:3049949

大小:1.3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互联网 视域 媒体报道 中农 民工 形象 转变 分析
32新闻文化建设 2023.8 下新 闻 文 化 论 坛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影视镜像中农民工媒介形象新变研究”(项目编号:18YJC860044)。作者简介:姚永明,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媒介形象、影视制作。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 农民工形象的转变分析姚永明摘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9562 万人,同比增长 1.1%。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互联网视域为基础,对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和媒体进行分析,皆在通过大量相关报道,分析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转变,并对互联网时代下农民工形象转变的原因和动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视角对农民工形象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关键词:农民工;互联网;媒体报道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支劳动力军队,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农民工群体在信息传播和交流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农民工形象的转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媒体报道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工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转变情况,并以多个报刊报道为例证,定量分析相关新闻报道,探究农民工形象变迁的原因和动因,为深化了解农民工形象转变的机制提供参考。一、互联网对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影响(一)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演变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带来城市化建设,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民工代表,长期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但随着国家政策完善和社会发展,农民工地位逐渐提高,媒体报道中呈现“勤劳、朴实、创新”形象,更受重视和尊重1。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农民工形象在媒体报道中经历了多次变化,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地位低下”转变为“贡献突出”。新闻报道中,农民工的形象从过去的弱势、可怜逐渐向“勤劳、朴实”转变,强调了农民工的贡献和价值;第二,从“追求生存”转变为“追求发展”。农民工的生存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后,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有了更高追求。因此,农民工群体更加追求个人发展;第三,从“无名小卒”转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常常被忽略或者被视为无名小卒,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报道开始突出农民工的重要性,强调他们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认识也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二)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塑造与变迁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变迁反映了社会进步,更多强调农民工的人性和尊严,关注权益问题,倡导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媒体过去将农民工定位为廉价劳动力,现在强调他们是劳动者也是社会一分子,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媒体报道还关注农民工的权益,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不规范等,通过报道曝光这些问题,促进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了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在互联网新时代,媒体开始倡导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提升,推动他们从低技能向高技能转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和职业前景,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三)互联网时代对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影响互联网对媒体报道农民工形象的影响主要在增加信息来源、引发公众关注和促进互动反馈等方面。互联网资源的广泛利用让农民工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信息和表达看法,增加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事件和问题容易引发公众热议,使媒体更深入地报道和跟进农民工的权益和待遇问题。此外,互联网平台也让媒体和农民工更紧密地联系,便于互动和反馈,以及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反哺报道的内容。总33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新 闻 文 化 论 坛之,互联网时代对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影响是多样的,也是全方位的。二、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的农民工形象分析(一)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关键词的词频分析本文以“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为关键词,选取三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和一家媒体,分别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网,并对内容及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计检索 100 篇中文相关期刊文章,利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呈现。使用Python中的jieba库对文章中的文本进行分词和去除停用词。根据结果可知,媒体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农民工”“劳动力”“城市化”“工资”“就业”“社会保障”“权益”“流动人口”等,这些词汇是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因本节内容分析形容农民工形象的关键词,故去掉关键词“农民工”(详见图 1)。图 1 农民工形象关键词分析(频率)从关键词柱状图可以看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9 个关键词及次数分别为“劳动力”(55 次)、“城市化”(79 次)、“工资”(110次)、“就业”(82 次)、“社会保障”(31 次)、“权益”(98 次)、“流动人口”(8 次)、“城市化进程”(54 次)和“安置”(38 次)。其中,“城市化进程”和“安置”这两个词语反映了近年来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工的安置和关注,同时也表明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进一步分析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关键词,建立饼状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各词所占比例(详见图 2)。图 2 农民工形象关键词分析(占比)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同时政府政策对农民工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媒体报道中的重要话题2。(二)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情感分析互联网语境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情感分析是对于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情感倾向、情感态度、情感色彩等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媒体报道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媒体对于农民工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偏向,以及媒体对于农民工形象的态度和价值观念。这种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社会舆论对于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度和态度,同时也可以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舆论监督提供参考。在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情感描述多种多样,既有正面的,也有非正面的。正面情感表现为媒体会对农民工的努力、拼搏和奋斗给予肯定和赞美,对一些农民工的善举和贡献进行报道,为他们正名和树立正面形象。这种报道体现了媒体对于农民工贡献的肯定和赞扬,也为大众展示了农民工群体中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一面,促进了社会对农民工形象的正向认知和评价。还有一些媒体则会客观地报道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形象描述比较中立和客观。介绍了一些地方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的住宿和生活服务设施,这类报道体现了媒体对农民工实际问题的客观报道和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篇报道中也可能出现多种情感描述,因此在分析时需要考虑情感的综合表达。(三)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热点话题分析互联网视域下的媒体报道中,有关农民工形象的热点话题主要围绕着农民工的就业、生活条件、收入待遇、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展开。一方面,一些报道关注并赞扬了农民工的拼搏、奋斗和创业精神;另一方面,一些报道呈现了农民工就业难、生活困境等情况。此外,还有一些报道比较客观地介绍了农民工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状态,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帮助。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一直是媒体报道中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农民工的经济利益,也关乎着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人民网报道了一篇名为“最牛结算清单”是讨薪农民工的“血泪书”的文章,指出了一些工人在外打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这类报道体现了媒体对于农民工工资待遇的关注和呼吁。同时,媒体也对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报道,如央视网报道一篇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加强农民工维权改善就业环境的文章,介绍了政府加强工资保障和完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举措,体现了媒体对政府和企业积极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关注和支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面临就业转型的问题。有些媒体报道指出,一些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职业34新闻文化建设 2023.8 下新 闻 文 化 论 坛发展受限,难以实现社会流动。一些媒体相继报道农民工如何在城市中实现职业转型的经验和故事,体现了媒体对农民工就业和社会流动的关注和支持3。这些热点话题反映了媒体对于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和关切,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同时也可以促进公众对农民工问题的了解和关注。总之,媒体对热点话题的报道既有助于社会各方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有助于增加对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作为的关注。反映了媒体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和关切,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三、分析和结束语(一)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转变的原因和动因第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孵化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体的报道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补充,报道手段更加多元和灵活,这为媒体更好地关注和呈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问题提供了便利和可能。第二,媒体角色的变化是动力源。随着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提高,媒体的社会监督和批评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传媒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逐渐得到关注,农民工的形象逐渐被媒体重视和呈现。第三,政策的变化是指向标。政府对于农民工问题的关注也在逐渐提高,政策措施逐渐增加,如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制定,推动了媒体对农民工问题的报道和关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转变的原因和动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角色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媒体对于农民工问题的更深入报道和更广泛关注,促进了公众对于农民工问题的了解和关注,也为政府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参考。(二)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新特征和趋势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报道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呈现出更为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形式。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新特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报道中的农民工形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过去,媒体报道中通常将农民工视为一个整体,缺乏对其个性化特征的关注和呈现。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和内容,因此媒体也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多样性,呈现出不同背景、经历和职业的农民工形象。其次,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更加注重农民工的权益和尊严。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关注和呼声越来越高,媒体也开始重视农民工的权益和尊严4。报道中,媒体会揭示农民工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歧视和困境,关注他们的权益保障和社会地位提升。最后,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更加注重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媒体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报道事实,还要传递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鼓励农民工在城市中实现职业转型和社会流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尊严。过去,媒体报道中的农民工形象往往是贫困和无助的,缺乏对其职业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关注和呈现。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开始注重呈现农民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这也反映了媒体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和关切,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对农民工问题的了解和关注。四、结束语本文以互联网视角为基础,通过对官方报刊中具体报道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转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报道中的农民工形象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注重农民工的权益和尊严,以及关注农民工职业发展和社会流动的经验和故事。同时,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新趋势也呈现出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多元化的报道手法呈现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社会问题,并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鼓励农民工在城市中实现职业转型和社会流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尊严。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问题,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尊严,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更加重视农民工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其职业发展和社会流动。同时,媒体也应该继续关注农民工问题,通过真实客观的报道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递,为农民工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尊严,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汤婷.隐喻和框架视域下人民日报农民工报道的历时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14.2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 东方,刘辉.从“他者”到“主体”:南京电视新闻中的农民工形象嬗变 J.声屏世界,2008(4):8-9.4 戴晓晖.转型期中国大都市中心城旧区的中产阶层化研究 D.上海:同济大学,200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