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IFD季报-2019Q2银行业运行-2019.8-19页.pdf
下载文档

ID:3048926

大小:9.58MB

页数:21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NIFD 季报 2019 Q2 银行业 运行 2019.8 19
I 摘 要 2019 年上半年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压力,但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仍然取得显著成效。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开始回升,上半年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9.4%,大型银行资产增速要显著高于对同业业务依赖程度较高的中小银行;银行业整体利润增长保持平稳,同比增长 9.3%,但资本和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城商行和农商行净利润增速也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整体不良贷款率为 1.8%,与年初基本持平,大型银行和股份行不良率稳中有降,但中小银行不良率依然处在上行通道;大部分银行已经按照要求压缩了逾贷比,多数银行逾贷比均压缩到了 100%以内,不良贷款真实性得到有效提升;风险抵补方面,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 190.6%,大型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保持上升,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企稳,但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仍在下降;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为 14.1%,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高于监管要求的 10.5%的底线,但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其他一级资本占比偏低的问题;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稳步提升,达到 140%以上,但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分层现象日趋明显,流动性风险可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小银行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本本报告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曾刚 本本报告执笔人:报告执笔人:曾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王伟中国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NIFD 季报季报】包含 9 个板块,分别为:1.全球金融市场2.国内宏观经济3.中国资金流动4.宏观杠杆率5.中国财政运行6.房地产金融7.债券市场8.股票市场9.银行业运行银行业运行II 下半年商业银行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应对:一是要利用政策红利,多渠道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结构;二是加快理财子公司试点,推动资管业务转型,在与银行集团的业务协同、建立特有风险管理体系和加强投研能力等方面加强投入;三是继续发力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综合产品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建立适应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机制;四是积极应对 LPR 新规则,完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五是有效应对包商银行事件引起的同业市场收紧状况,坚守主业、控制规模,降低对同业资金和外源资本的依赖度。目 录 一、2019 年上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1 二、银行业经营情况.1(一)资产规模增速回升.1(二)利润增长保持平稳.2(三)风险状况.4 三、下半年运行展望.8(一)进一步支持银行补充资本,服务实体经济.8(二)加快理财子公司试点,推动资管业务转型.9(三)继续发力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0(四)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需认真应对.10(五)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拉开序幕,重塑金融同业市场.12 1 一、2019 年上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受中美经济减速、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2019 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多国货币政策出现宽松。中国二季度 GDP 增长率从 6.4%下降至 6.2%,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内外部压力,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依然不容乐观。货币政策总体稳中有松,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有所改善。2019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定向降准、TMLF和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定向滴灌。此外,还根据市场运行状况,提高了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力度,银行业整体上面临相对宽裕的货币环境。随着央行并未紧随美联储升降息,预计汇率稳定不再是央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核心变量,而是更多关注国内宏观经济对利率的需要。2019 年银行业监管政策则侧重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针对国内经济超预期下行的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包括:“资管新规”最终实施细则落地后在发行老产品、非标投资和回表等方面体现了更多灵活性;针对民企、小微企业的贷款,银保监会鼓励发行小微金融债、提高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此外,针对银行资本相对紧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监管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银行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防风险方面,监管政策则继续聚焦银行公司治理、影子银行以及信贷资金流向等领域,推动商业银行完善风险治理架构,聚焦主业,回归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二、银行业经营情况(一)资产规模增速回升(一)资产规模增速回升 2019 年上半年,根据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商业银 2 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资产规模相应扩张。截止到 2019 年 6 月末,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 232.34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9.4%。不同类别银行中,在同业降杠杆的大背景下,对同业业务依赖程度较高的中小银行产增速要显著低于大型银行。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 17%、8%、11%、8%。图图 1 商业银行贷款及贷款增速变化趋势商业银行贷款及贷款增速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二)(二)利润增长保持平稳利润增长保持平稳 2019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 1133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012 亿元,同比增长 9.3%。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增长 12%、10%、4%、7%,城商行和农商行净利润增速显著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从上市银行来看,上半年 A 股 26 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20873.96 亿元;实现净利润 8358.95 亿元。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6.29%、6.49%,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扩大 3.57%、1.30%;较 2017 年度分别扩大 3.57%、1.60%。相对于净利润金额上升,商业银行资本和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上半年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 1%,同比下降 3%;平均资本利润率为 13.02%,同比下降 5%。3 图图 2 商业银行净利润及增速变化趋势商业银行净利润及增速变化趋势 以净息差衡量各类银行的盈利能力,可以发现,农商行的净息差显著高于其他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农商行同业业务占比相对较低,整体净息差没有被同业业务拉低。但 2019 年 6月末农商行净息差较 2018 年末下降 30BP 至 2.72,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受同业去杠杆的影响,城商行和股份行的净息差呈改善趋势,2019 年 2 季度,其净息差均为 2.09%,分别较年初上升 17BP、12BP。图图 3 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化趋势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4(三)风险状况(三)风险状况 1.不良贷款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增速放缓 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速下降。截至 2019 年 2 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 2.24 万元,较上季度末增长 3.62%,不良贷款生成速度有所放缓。整体不良贷款率 1.8%,与年初基本持平。但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依旧存在,从分析可以看出,大型银行和股份行不良率稳中有降,但中小银行不良率依然处在上行通道,城商行由 2018 年末的 1.79上升至 2019 年 6 月末的 2.3,上升了 51BP;农商行一直维持在 3.95左右的高位,接近 5的监管红线。从不良结构来看,关注类贷款占比为 2.94%,较上一季度末下降了 6 个 BP,已经连续 12 个季度呈下降趋势,潜在不良风险有所释放。图图 4 主要类型银行不良率变化情况主要类型银行不良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从地域来看,我国不良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及西南等地区,由于中小银行相对缺乏通过地区分散资产和风险的手段,这些地方的地区性银行将会面临较大资产压力。2.逾贷比有效压缩逾贷比有效压缩 逾期天数指标一直是监管看重的反映资产恶化程度的重要 5 指标。受银保监会不良资产分类新规的影响,商业银行普遍重视压缩逾期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率(逾贷比),2017 年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中,原则性提出了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需要进入不良,并对银行拨备覆盖率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截至 2018 年末,大部分银行已经按照要求压缩了逾贷比(逾期 90 天贷款占不良贷款比例),多数银行逾贷比均压缩到了 100%以内。但随着逾期指标监管的日趋严格,银行逾贷比的压力将长期存在。3.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压力增大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压力增大 拨备覆盖率体现了银行抵御预期损失的能力。截至 2019 年6 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 190.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保持上升,接近 250%,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企稳,但城商行和农商行出现下滑趋势。城商行从 2018 年初的 214%下降到 2019 年 6 月末的 149%,农商行从 2018 年初的 164%下降到 2019 年 6 月末的 131%。图图 5 主要类型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主要类型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4.流动性流动性风险风险有所有所下降下降 流动性比例。2019 年 2 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5.77%,较上季末下降 1.04 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6 2.33%,较上季末上升 0.59 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 72.85%,较上季末上升 0.63 个百分点。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流动性比例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图图 6 主要银行类型流动性比例变化主要银行类型流动性比例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流动性覆盖率。随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要求各银行在 2018 年底要满足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达到 100%,最近三年,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均在稳步提升,平均流动性覆盖率达到 140%以上。图图 7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变化趋势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7 从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各项流动性指标数值都满足监管指标的下限。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横向比较中,大型银行长期以来扮演“批发行”角色,流动性最为充足,获得流动性的规模大、价格低、速度快,能够满足日常兑付,未来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点应该是不断提高额外流动性的运用效率,最大化资金利用价值。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基本符合监管要求,但由于此类银行吸收存款方面相对大型银行的先天劣势和市场化的逐利机制,导致流动性管理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流动性指标经常出现较大波动性,未来管理的重点还应该保持流动性指标的稳定,并对市场流动性压力情景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小银行由于处于资金转移链条的末端,获得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相对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前期过分倚重同业负债实现业务扩张的中小银行,在去杠杆和信用风险暴露的现阶段面临较大的流动性缺口,流动性风险可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小银行面临的最严重挑战。5.银行资本结构银行资本结构有待优化有待优化 资本是商业银行吸收损失和抵御风险的最终手段,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需要达到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7.5%、8.5%及10.5%,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要求则分别为8.5%、9.5%及 11.5%。2019 年 6 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 10.7%、11.4%、14.1%。从 2013 年 12 月到 2019 年 6 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从 12.2%上升到了 14.1%,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也显著高于监管要求的10.5%的底线。但在结构性上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我国银行业其他一级资本占比明显偏低。从满足监管要求和降低成本角度出发,如果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 10.5%,其适宜的资本结构应该是核心一级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在 6.5%7.5%左右,其他一级 8 资本充足率和二级资本的贡献分别在 1.5%2%左右。6 月末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只有 0.7%,显著偏低于合理比例。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更是大幅低于平均水平。图图 8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趋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趋势 三、下半年运行展望(一)(一)进一步进一步支持银行补充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银行补充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2019 年 7 月 19 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修订)(简称修订指导意见),放宽了非上市商业银行(主要以中小银行为主)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限制。在此之前,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推动下,商业银行永续债也在 2019年启动发行,并被纳入央行新型货币工具的合格抵押品且允许保险资金投资。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监管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弥补其他一级资本占比较低的短板,为其优化资本结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从现实约束来看,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构建多元化资本补充体系是解决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利差收窄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盈利情况普遍不容乐观,9 通过内源性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面临瓶颈;其次,严监管下的资产风险权重上升、表外业务回表等影响又加速了银行的资本消耗。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其他一级资本来增强资本厚度,完善资本结构和质量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就是一项现实而迫切的需求。目前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主要途径包括永续债和优先股。永续债主要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流动,准入相对宽松,主要靠投资机构自身的风险识别。从 2019 年放开永续债的发行后,目前已经有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成功发行了永续债,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银行获批发行。但受债市违约事件增加、信用溢价上升影响,中小银行由于主体评级较低,发行永续债在审批、市场接受度、定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障碍。优先股的发行在本次修订之前则主要集中于上市银行。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 规定优先股的发行人限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而 2014 年发布的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指导意见 则规定非上市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需要先在新三板上市,才能按照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条件发行,而大部分非上市银行不能满足该条件。本次修订指导意见则去掉了新三板上市的限制条件,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将不存在制度性障碍。这将有利于中小非上市银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进而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力。(二)(二)加快加快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试点,推动资管业务转型试点,推动资管业务转型 截止到 8 月末,银保监会已经先后批准了 12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理财子公司均已正式开业。这种以风险隔离的方式专营资产管理的模式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趋势。下一步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在治理机制上如何发挥理财子公司与银行集团在战略和业务上的协同度,二是如何建立银行理财子公司所特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管理没有母公司资金支持下的流动性错配管理、打破刚性兑付后的净值波动 10 管理、缺少通道后的客户风险筛选机制以及理财子公司自身的资本管理。三是如何培养自身长期而稳定的内部投研团队和风控团队,保持自身核心投研和风控能力的持续提升。对中小银行而言,设立理财子公司虽然面临资本金等因素制约,但中小银行可以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出让部分话语权来获得金融科技的加持。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设立理财子公司,从销售渠道、异地经营等各方面均可与母行形成协同优势。(三)(三)继续发力继续发力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 以小微贷款为主的普惠金融在 2019 年上半年出现较大增幅。银保监会关于 2019 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有所提高,并要求“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增”目标。要求五家大型银行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力争总体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 30%以上。在此背景下,对于大型银行而言,需要加快创新落地,打造综合产品服务体系,并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而言,其在资金成本、网点分布和科技支持方面相对大行存在劣势,势必会被大型银行分流优质客户,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方面,应立足本地,充分利用监管给予的政策支持,在优化审批流程、改善服务体验方面与大行产生差异化竞争。(四)(四)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需认真应对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需认真应对 2019 年 8 月 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改革完善了贷款市场利率(LPR)报价的形成机制。公告对现有 LPR 报价做出了三大改变:增加报价品种、增加报价银行以及改变贷款报价机制(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取代之前盯住贷款基准利率模式),目的是引导贷款利率定价从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转向 11 参考贷款市场利率,打通政策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的传导通道。公告发布后,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各家报价行也按照新的报价机制抓紧构建加点模型,并向全国同业拆借中心报出本行的最优客户贷款利率。8 月 20 日,首个贷款市场利率公布,新 LPR 为4.25%,较之前小幅下降了 6BP。定价规则的变化,必然会对以贷款作为主要资产的银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要有效应对贷款利率波动性加大和利率风险复杂度增加的冲击,商业银行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应对。一是需要建立LPR与客户最终贷款利率之间分层管理机制。LPR 是行业内最优客户的贷款利率,但实际上银行内部大部分客户达不到最优客户的评级,这些客户的最终贷款利率需要在 LPR的基础上再加上客户的信用价差得到。要充分发挥 LPR 的利率传导机制,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利率分层机制,使得银行能够严格区分出最终贷款利率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和信用风险因素,实现贷款利率风险和信用价差的分离管理,这样不仅能更好发挥 LPR的利率风险核心风险因子的驱动效应,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和同业自律机制对银行定价的监督。二是应完善银行 FTP 体系,实现银行利率的顺畅传导。新规则下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价格 FTP 和贷款市场利率 LPR 将会形成基于同一标的的自我调整反馈机制。一方面,FTP 价格是商业银行确定自身贷款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核心变量,各家银行对外报出的 LPR 不可避免会受到本行 FTP 的影响;另一方面,LPR 又构成了商业银行 FTP 定价的基准曲线。银行 FTP 定价的主要模式是参考某一基准曲线,并结合银行风险偏好和业务发展需求进行相应规则调整。随着未来存贷款基准利率逐渐退出舞台,LPR 利率将会作为银行 FTP 定价参考的重要基准利率。所以商业银行应着手于建立科学、成熟、完善的 FTP 定价机制,实现贷款利率传导途径的自我完善。三是应加强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有效管理利率风险。在 12 负债管理方面,应提前规划缺口的期限、结构、价格目标,合理利用同业拆借、同业存单、金融债等主动负债方式,增加资金来源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改善负债结构。资产管理方面,可在全行层面统一调度资产和负债,实现资产渠道与资金渠道的合理对接和匹配。结构调整方面,除了依靠传统贷款组合、债券投资、同业业务进行表内资产结构主动调节外,还可以主动通过信贷资产 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优化资产结构、满足价值创造和资本约束要求。四是优化负债结构,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负债成本。贷款利率的下降会倒逼银行采取措施降低负债成本。首先,优化负债结构,平衡流动性与资金成本的关系。LPR 形成机制的改变,会进一步提高银行资产端的利率敏感性。如果利率走势向下,银行的净息差会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应适度提升主动负债占比,以提高负债端的利率敏感性,降低负债成本。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下市场流动性分层的环境下,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银行需要在降低负债成本与确保流动性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其次,在被动负债中,应重视个人客户、中小客户和企业基本结算户的稳定存款,个人客户储蓄存款占比越高,存款结构会更加稳健,结算类存款越高,负债成本也就会更低;第三,应重视资产派生存款,尽量采取存款派生较多的融资产品和方案设计,做好新增信贷投放的存款统筹,实现存贷款挂钩政策,充分发挥信贷资源的杠杆撬动效应。对于区域效应明显的中小银行,应利用其县域营业网点较多、本区域客户基础较好、存款竞争相对不充分等优势,在存款吸收策略上与大型银行错位竞争。(五五)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拉开序幕,重塑金融同业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拉开序幕,重塑金融同业市场市场 2019 年 5 月 24 日,包商银行由于出现重大信用风险被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事件对整个银行体系特别是中小 13 银行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冲击。一是会导致同业信用收缩。由于监管未承诺对包商银行大额同业负债业务的完全兑付,刚兑预期打破,部分资质较差的中小银行同业资金融入难度加大,未来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将会进一步谨慎。二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凸显。随着包商银行被“接管”,城商行、农商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不规范经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中小银行信用溢价将会大幅升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大中金融机构会压缩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敞口,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收紧。三是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也会受到限制。二级资本债、优先股是中小银行通过外源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随着包商银行和锦州银行等事件导致中小银行信用等级下行,将会影响整个中小银行二级资本的发行环境和发行信用溢价,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和结构也会面临较大挑战。从长远看,要实现中小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政策层面必要的支持外,中小银行应及时转变经营思路,坚守主业、控制规模,降低对同业资金和外源资本(如二级资本债)的依赖度,同时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控,以保证银行的长期稳定经营。一是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中小银行在通过 IPO 和增资扩股等外部措施遇到瓶颈的同时,需要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例如可以通过降本增效,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增加税后计提一般风险准备,从而加强对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的积累和补充。二是是要优化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中小银行应健全资本约束机制,制约风险资产的过快扩张,每一项经营活动都要考虑资本成本和回报。例如与普通公司贷款100%风险权重相比,小微企业贷款适用风险权重为 75%,具有一定的风险节约效应。中小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立足本地的优势,加强对一些特定的行业的分析,给当地企业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服务,在节约资本的同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14 三是完善资本节约下的经营管理机制。包括以市场机制调节银行内各经营机构的资本余缺,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完善定价管理机制,引导经营机构从提供资本回报率的角度合理开展产品定价和客户综合定价,有效实施客户分层;完善以RAROC 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合理配置经营资源,促进重点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版权公告:【版权公告:【NIFD 季报】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版权所有,如若转载、引季报】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版权所有,如若转载、引用,请与我们联系协议授权。用,请与我们联系协议授权。制作单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制作单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扫码关注:金融干货精选获取更多干货资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