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阿里
中国
新型
基础设施
产业园
发展
模式
趋势
2021.1
28
中国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 发展模式及趋势 2020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二二一年一月二二一年一月 I 引 言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 2020 年 4 月初步提出的研究成果,其在当前阶段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分类及各自相应的细分领域。可以看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准确产业边界与具体部署形态尚在研究探索之中,但其主要依托各领域、各行业海量数据的快速汇聚、有效沉淀、深度分析来释放价值、培育动能、激发创新、构建生态的天然特色,已愈加鲜明地突显出来,正在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路径、模式及格局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云计算既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更通过资源管理整合、技术环境部署、网络连接优化、算力弹性调度等方面的优势能力,成为新型基础设施价值实现和效用提升的关键支撑。尤为需要关注的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治理各维度全面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持续加快,唯有便捷、弹性、易扩展的公有云,才能满足新型基础设施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等方面与日俱增的大规模、高质量诉求;也唯有公有云搭载的海量应用和连接的丰富生态,才能促成新型基础设施围绕数据的服务输出和产业构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在 2019 年首次超过私有云 II 约 44 亿元,并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在 2023 年将差距扩大到 800 亿元以上。随着公有云服务能力的迭代强化、覆盖范围的持续延展,以及对数据中心等物理底座赋能模式和机制的不断完善,能够为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强大动力。同时,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在区域层级的基本单元,既是新型基础设施聚焦应用侧、服务侧、产业侧的主要部署形态,更是新型基础设施对部署区域产生数字经济增长带动效应的首要连接点,能够最为直观地反映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正在形成新的发展机理和规律。有鉴于此,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地方实践为依据,以前瞻研判为导向,重点关注新型基础设施依托公有云进行部署运营的核心逻辑和主要价值,重点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面向各区域的产业集聚和效益贡献,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趋势,为新型基础设施面向中长期的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积极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机衔接,助力打造区域新兴增长极、改革开放新高地。目 录 一、新型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价值.1(一)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干道”.2(二)新型基础设施是确保产业转型深入推进的“高速路”.3(三)新型基础设施是促进供需匹配精准实施的“立交桥”.4(四)新型基础设施是引导治理能力优化提升的“新动线”.5 二、新型基础设施的三角模型:数据+云化数据中心+产业园区.6(一)数据是新型基础设施运营的核心资产.7(二)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落地的重要载体.8(三)云原生是新型基础设施演进的必然走向.9(四)产业园区是新型基础设施部署的基本形态.10 三、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阶段与特征.11(一)云上筑基,建设数字化平台枢纽.14(二)全域提升,打造技术服务双引擎.14(三)转型驱动,拓展应用边界及场景.16(四)创新集聚,展现示范带动强效应.17 四、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生态效益与贡献.18(一)创新活跃的科技新生态.18(二)集聚共生的产业新生态.19(三)布局长远的金融新生态.19(四)融合共享的经济新生态.20(五)复合多元的人才新生态.20 五、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21(一)数据智能引领的科技创新制高点.21(二)实践导向的多场景应用赋能示范区.22(三)协同互补的产业长链条大集群.22(四)新生事物的机制改革试点先行地.23 1 中国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趋势 2020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底座与生态核心,新型基础设施的价值实现由核心资产、承载主体和部署形态来共同决定。其中,核心资产是数据,通过汇聚规模、计算效率和应用领域决定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能力范畴;承载主体是数据中心,通过与云原生的融合和与公有云的连接决定了新型基础设施的生态效应;部署形态是产业园区,是核心资产与承载主体发生作用的基本单元,通过场景开放、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和机制变革决定了新型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贡献力度。对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趋势展开研究,其实质在于研究新型基础设施的价值实现路径,在于研究新型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数据驱动和公有云赋能支撑实现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一、新型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价值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要,提供融合创新、转型升级、供需匹配、精准治理等全面系统的综合服务,是新型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使命,更是新型基础设施围绕数据新生产要素,运用算法和算力来发挥核心引领支撑新效应的根本价值所在。2 图图 1:新型基础设施在当前阶段的主要分类:新型基础设施在当前阶段的主要分类(一)新型基础设施(一)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是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干道”干道”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原子与比特之间构建了可以彼此连接、精准映射、交互反馈、有效控制的通道和枢纽,更打造了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数据计算和管理新体系,持续不断地加快数据获取速度、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提升数据流动效率,为数字经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提供最为基本的物理和信息载体。3 图图 2:新型基础设施的“主干道”支撑作用:新型基础设施的“主干道”支撑作用 (二)新型基础设施(二)新型基础设施是确保产业转型深入推进的“高是确保产业转型深入推进的“高速路”速路”新型基础设施具备汇聚、沉淀和配置海量可建模、可分析数据的天然优势,有效促进劳动、技术、资本等全要素的全面互联,研发、制造、物流、销售、服务、金融等全产业链环节的高度协同,以及从商品交换到信息交换再到知识和能力交换的全价值链革新重构,为持续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创新提供高效稳定的技术支撑。4 图图 3: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的“高速路”推进作用的“高速路”推进作用(三)新型基础设施(三)新型基础设施是促进供需匹配精准实施的“立是促进供需匹配精准实施的“立交桥”交桥”新型基础设施能够在云端集约式调度和服务化使用网络、数据、算法、算力,实现多类别资源跨行业、跨地域、跨时空的快速汇聚和高效共享,根据多样性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显著优化供需对接的决策流程与机制,大幅提升供需对接的耦合效率与效能,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释放内需潜力提供科学、系统、有序的综合平台。5 图图 4: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的“立交桥”匹配作用的“立交桥”匹配作用 (四)新型基础设施(四)新型基础设施是引导治理能力优化提升的“新是引导治理能力优化提升的“新动线”动线”新型基础设施集成了丰富的可溯源数据,融合了成熟的先进性技术,有力支撑揭示当前更为动态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系统的各类深层次关联关系,有效助力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发现、识别和分析各类治理问题,推动救济应急型末端治理向前瞻预警型源头治理转变,为显著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提供创新务实的可行路径。6 图图 5: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的“新动线”优化作用的“新动线”优化作用 二、新型基础设施的三角模型:数据+云化数据中心+产业园区 新型基础设施覆盖众多领域和行业,均以数据作为核心资产,并以数据中心作为运营资产的主要物理底座。随着传统的集中式计算体系被超大规模分布式云计算体系所替代,云原生的理念正在数据中心的设计、改造和升级中得到日益深入的贯彻实施。同时,通过高性能、低成本、普惠化的公有云赋能数据中心,加速形成产业集聚和促进科技创新,将部署技术性的设备与装置上升为打造支撑区域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经济单元,也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落地布局的有效可行新模式。基于此,提出新型基础设施的“数据+云化数据中心+产业园区”三角模型如下。7 图图 6: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的三角模型的三角模型:数据:数据+云化数据中心云化数据中心+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一)数据是新型基础设施(一)数据是新型基础设施运营运营的核心资产的核心资产 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最大区别,在于新型基础设施需要深入到比特构成的信息世界去连接通路、传递要素、构建枢纽和实现规则,并且有效打通比特构成的信息世界与原子构成的物理世界,使前者持续迭代完善的结果能够尽可能完整、系统、准确地反馈给后者,从而激发和催生出相应的能力提升、行业转型及领域变革。其中关键,就是如何通过界定归属、评估价值、定义供需、组织交易等一系列运营举措,去正确、持续地释放出数据这一新生产资料和要素的潜在价值,使数据能够从分散待开发的“资源”转化为集中可投入的“资产”,再进一步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成功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8 图图 7:数据是新型基础设施运营的核心资产数据是新型基础设施运营的核心资产(二)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二)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落地落地的重要载体的重要载体 从当前分类和主要功能来看,新型基础设施基本上覆盖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中心已成为其中最为基本的承载和支撑主体。在采集体系方面,以互联网、政府和企业为主的数据来源渠道持续丰富完善,数据中心的汇聚沉淀作用愈加显著。在传输基础方面,随着 5G 正式商用和 IPv6 改造基本完成,数据中心的枢纽和平台作用愈发不可或缺。在存储能力方面,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从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中心的客观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在计算效率方面,异构算力平台开始成为行业热点解决方案,数据中心日益形成搭载多样性任务负载、多种类工具组合的可复用的通用数据分析能力。在应用拓展方面,政务民生、能源交通、物流运输、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农林牧渔等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深入推进,数据中心成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生态基座。9 图图 8: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落地的重要载体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落地的重要载体(三)云(三)云原生原生是新型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演进演进的的必然必然走向走向 云计算是过去十年中全球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突破了旧有算力供给受硬件极大制约的物理瓶颈,形成了分布式、高性能、低成本、普惠化的新计算体系,使“云化”成为各类与数据相关的产品、装置及设施在目前的主流技术选择。与普通“云化”所指的向云上迁移不同,新型基础设施的“云化”是指在设计和布局之初,就需要遵循云原生的理念,充分运用云计算体系的弹性、易扩展优势,实现共性需求面向底层结构的解耦化,以及通用能力的下沉和平台化、标准化、自动化,搭建基于云的开发、管理、交付与安全架构,并与公有云的丰富生态深度连接,实现“生于云、长于云”的内生驱动机制。这样能够促使各方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关注重点更多放在结合业务逻辑与行业机理的数据建模、分析和价值发掘上,既快速提升研发、应用和运营效率,也大幅压缩相应成本,在 10 操作性、开放性、公共性等方面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新型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的底座支撑效用。图图 9:云原生是新型基础设施演进的必然走向云原生是新型基础设施演进的必然走向 (四)产业园区是新型基础设施(四)产业园区是新型基础设施部署部署的的基本基本形态形态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部署新型基础设施不只是面对固定的土地面积去规划放置兼具技术和资产属性的物理设备,更是要面对近乎无限的信息世界去逐个节点地构筑起高速互联、泛在连接、多模合一的数字化枢纽和平台,完成数据从要素投入到价值产出再到收益分配的全流程。将这一整套动作映射到物理世界,就是要深入结合新型基础设施所在区域及周边的资源禀赋特色和经济社会基础,准确把握“数据+算法+算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去积极地挖掘转型需求、开发多元应用、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形态、完善产 11 业链条、促进跨界融合,将技术势能真正转换为经济动能。基于此,新型基础设施的部署有必要以园区、基地、小镇等产业集群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为培育和形成区域增长的新动能、新生态提供战略支点。图图 10: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新型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部署部署的的基本形态基本形态 三、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阶段与特征 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和内在机理,需要制定科学系统、详实可行的方案予以有序推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抱着一蹴而就的观念去大干快上。从新型基础设施的根本价值和主要特性来看,相关产业园区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产出、增加税收和促进就业等基本面,更要体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底座与生态核心,高屋建瓴、先行引领、迭代完善、以点带面,着手于公有云拉动的集生产、销售、消费于一体的数字经济可 12 闭合良性循环,推动实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的持续深度融合,以及生产生活治理各维度和经济社会各层级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基于此,可将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建设进程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13 图图 11: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阶段与特征的主要发展阶段与特征 14 (一)(一)云上筑基,云上筑基,建设建设数字化数字化平台平台枢纽枢纽 以数据中心作为园区建设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起点,以云原生作为数据中心改造或新建的主要路径,以依托公有云实现研发、设计、制造、消费、物流、服务等数字经济全链集成作为云原生的目标导向,通过咨询、规划、选址、设计、建设、交付和运行优化等流程和环节,在园区形成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为更好确保方案的成熟性、稳定性和领先性,可按照端到端交钥匙的数据中心建设运维节能一条龙服务予以推进,交付即得包括技术架构、设备选型、运维能力和平台工具在内的云原生新型基础设施能力。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生产、生活、治理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提速,以及未来通信网络传输数据量的几何指数增加,基于数据中心可能搭载和运营的业务画像的需求原点,实施面向中长期发展的弹性设计,理想情况下可考虑包容 3-4 代服务器的迭代更新,并满足 10 年左右运营期的业务发展适配。(二)(二)全域全域提升提升,打造打造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双引擎双引擎 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对自身运营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有着极高要求,否则便很难与激发数据要素潜在价值、培育和形成增长新动能的定位相匹配。基于云原生数据中心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应用形成的强大支撑能力,将主要从中台建设数字化、园区运营网络化、企业管理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基于公有云生态的技术改造。与 15 此同时,园区还必须搭建和打造一批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探索完善运作模式和强化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有效地提升对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相关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的吸引力和承接力,中台建设数字化中台建设数字化。依托云原生数据中心汇聚而来的各类终端数据、交互数据、监测数据和感知数据,搭建基于公有云的园区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为行政办公、经营运维、商务拓展、协同合作、项目实施、生活服务等功能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奠定基础。园区运营网络化园区运营网络化。让园区内的各类设备都具有连接能力,并逐步以更便捷和更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连接的泛在化,既能沉淀形成更为完整的数据资产,也能在公有云上围绕园区安防、出行、物流、客服等方面开拓更多应用场景。企业管理智能化企业管理智能化。为可能入驻园区的各类型企业提供基于公有云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视频会议到远程协作,从虚拟桌面到信息共享,从资料备份到安全防护,都是可从公有云上直接获得的如同水、电一般的公共资源。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平台化。平台化。创业创新平台,以“上规模、多模式、富生态”为目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政策、营销、品牌、投融资等服务。教育培训平台,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与地方院校合作提供技能学习、考试认证、员工实训等服务。赛事 16 会展平台,以资源对接、引资引智为导向,提供先进成果展示、优秀经验交流、解决方案落地、项目合作洽谈等服务。(三)(三)转型转型驱动驱动,拓展应用边界及场景拓展应用边界及场景 以加快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对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及所在区域的生产、生活、治理各方面进行基于实践诉求的场景深度挖掘,从而激发、催生和培育出可在公有云上进行针对性部署的大量特色应用和优势服务,是园区从基础建设、管理运营走向项目落地、资金进入和效益产生的必经阶段。总体而言,按照园区在定位属性、地理位置、空间面积、体量规模、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类别、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可以划分出区域治理、产业经济、财税金融、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综合领域类应用场景,以及交通、能源、制造、建筑、商贸、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垂直行业类应用场景。两类应用场景均能够依托云原生数据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撑和营造的信息环境,通过核心竞争力较强、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较高的科技型企业,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数据为驱动、以公有云为依托,形成既具备多样适配先进性又具备本地服务便捷性的可行有用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促成高效、闭环、低成本的云上产用对接,更进一步带来颇具成长性的市场空间,为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蓬勃旺盛的内生动力。17 (四)(四)创新集聚,展现创新集聚,展现示范带动示范带动强效应强效应 顺利行进到这一阶段的新型基础设施园区,基本均已具备了坚实的技术底座、繁荣的服务生态和多样的应用场景。随着更多类型新型基础设施的持续规划布局和有序落地,以及大量内外部具体项目建设和协作需求的不断涌现,聚集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软硬件企业,孵化培育一批专门深耕于新型基础设施相关领域的新兴企业,吸引落地一批信息、金融、会展、租赁、培训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将成为评价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在此标准之上,有两方面的延伸拓展情况会决定着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能否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底座与生态核心效应。一是新生事物的应用示范,能够承接类似于自动驾驶、量子通信等需要在公有云上进行大规模部署的落地项目,标志着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在体制机制方面已具有相当的创新力、灵活性和包容度,也具有深厚的监管自信。二是设立新型科研创新机构,能够围绕所在区域和主导产业在实践中遭遇的重大关键问题,以打破瓶颈制约为目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布局,标志着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已迈过了搭建框架、强化能力、深挖场景的初级和中级阶段,有能力将集聚创新要素、凝聚创新动能、沉淀创新经验、提炼创新模式作为新的历史使命。18 四、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生态效益与贡献 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和传统基础设施同样的资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直接效益少等基本表征,但同时也明显存在技术、能耗、安全等较高的进入门槛,以及快迭代、正反馈、非线性等相对复杂的发展机理。有鉴于此,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在技术先进性、行业渗透率、领域覆盖面、数据汇聚量、价值共享度、经济辐射力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主要发展价值已远不在其本身产生的直接收益,而在于以其为核心构建而成的科技、产业、金融、经济、人才等多维生态。图图 12: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生态效益与贡献生态效益与贡献(一)(一)创新活跃的科技新生态创新活跃的科技新生态 新型基础设施将成为源源不断产生科技创新的一片沃土,为新应用的涌现、新模式的试错、新业态的探索提供数据资源、连接条件和计算基础,既包括小步快跑的渐进 19 式迭代改良,也包括长期孕育的颠覆性创新突破。同时,围绕新型基础设施进行研发布局和项目部署的新型科研机构,也会逐渐摸索出针对于科技创新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二)(二)集聚共生的产业新生态集聚共生的产业新生态 新型基础设施自身就是一套全新的产业体系,具备长链条、多门类、跨领域的特有性质,能够带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硬到软的快速集聚。同时,依托于新型基础设施丰富的数据存量、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决策模式,一批在各自领域具备专业度和创新力的新兴产业将有望从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孕育而出,渐次构成具备竞争新优势的产业新集群。(三)(三)布局长远的金融新生态布局长远的金融新生态 新型基础设施并非一蹴而就的短期刺激,重在中长期的运营性和成长性,且技术属性和产业属性非常突出,不适宜财务型资本的快速进入和套利退出。但新型基础设施持续的高额投入、长期的溢出效应和丰富的衍生成果,又决定了在企业自筹、政府财政之外,对更关注成长性和战略性、更了解技术规律和产业逻辑的开发型资本和产业型资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足以引导形成面向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集聚。20 (四)(四)融合共享的经济新生态融合共享的经济新生态 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目标是为生产、生活和治理提供数字底座,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于一、二、三产业,融合于城市建设、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融合于政务治理、综合服务和应急响应。既有助于支撑培育形成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新动能,也有利于营造机制高效、审慎包容的经济增长新环境,构建起价值共享、动态平衡、绿色低碳的经济新形态。(五)(五)复合多元的人才新生态复合多元的人才新生态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的持续部署和完善,大批量的各类型人才必然会被持续吸引而来形成集聚,包括既熟悉前沿理论发展趋势又具备大型工程管理能力的领军型人才,既善于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又拥有坚实知识储备的创新型人才,既了解技术工艺路线又明晰行业关键痛点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或具备丰富项目经验、或擅长财务法律等专业管理咨询、或专注第三方平台组织运营等专有技能型人才。同时,一批处于成长期和上升期的青少年人才也能够在新型基础设施的落地和布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这将形成一个具备丰富外溢效应和充沛成长动能的综合型、多层次人才梯队,围绕着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升级换代,对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1 五、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 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具有持续的成长性、显著的示范性和突出的带动性,不仅能在当前重点围绕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来营造多维良好生态,更能在中长期以公有云为牵引、以数据智能为核心逐步构造新型竞争优势,通过积极稳定、坚实有序的辐射作用和外溢效应,加快推动所在区域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展现出科技制高点、应用示范区、产业大集群、试点先行地的创新发展趋势。图图 13: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一)(一)数据智能数据智能引领的引领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制高点制高点 一是一是以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为载体,以海量数据资源、高效算法和强大算力为支撑,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瓶颈制约为导向,促进园区和所在区域持续推进兼具领先水 22 平和前瞻意义的开拓与探索,孕育催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二二是是通过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建设,促使当地能够布局和实施更多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推广类重大工程和项目,进而有机会在区域乃至国家层面申报和承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有力组成。(二)实践导向的多场景(二)实践导向的多场景应用应用赋能示范赋能示范区区 一是一是依托各类新型基础设施的落地部署,通过基于云原生的技术赋能、产品研发及生态营造,为当地一、二、三产业各领域、多环节、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实施路径和解决方案,形成具备不同层级辐射效应和示范推广意义的典型模式。二是二是依托交通、能源、空间治理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逐步布局,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政务治理、公共服务的各个场景密切融合,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打造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三)协同互补的产业长链(三)协同互补的产业长链条大条大集群集群 一是一是通过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顺利建设推进,以及相应政策环境的精准优化,将围绕数据中心、云计算、23 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代表性行业的上下游吸引一批从事软硬件业务的各类型企业,自发形成经济效益明显的长链条、多门类、规模化产业集群。二是二是根据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实践需要,以及所在区域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的不断优化,将很有可能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孕育和孵化出一批创新企业,甚至能够通过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有力支撑所在区域形成产业的新特色、新优势和新方向。(四四)新生事物的新生事物的机制改革试点先行地机制改革试点先行地 一是一是围绕科技创新、应用示范、产业集聚和人才引培,充分考虑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代表性行业的新生属性及前瞻意义,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所在区域将会同时受到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带来的正向驱动和倒逼效应兼具的双重作用,在政策规划、标准规范、金融财税、组织架构、监管机制等方面形成具备改革试点意义的包容审慎新举措。二是二是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既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打造数据智能新优势,也包括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24 在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甚至建设新型科研机构方面有着明确诉求,将显著带动其所在区域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型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形成具备先行示范意义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