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研究报告.pdf
下载文档

ID:3038147

大小:4.84MB

页数:6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8 中国医药 研发 创新 研究 报告
2018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研究报告亿欧智库 reserved to EO Intelligence,March 2018目录CONTENTS研究项目回顾Research Recall1.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2.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Related Policy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R&D3.医药研发产业综述Gener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R&D Industry Chain4.附录Appendix7.中西药研发创新路线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R&D Innovation5.全球医药研发趋势与挑战Global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Pharmaceutical R&D6.Research RecallPart 1.项目回顾3EO Intelligence项目研究背景与目的Research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4 医药,在全球拥有万亿市场,这里诞生了辉瑞、强生、阿斯利康等众多国际制药企业巨头。它们不仅生产药物,而且不断研发首创新药,为攻克人类疑难病症贡献颇多,同时企业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回报。中国的医药市场中,同样存在恒瑞、正大天晴、扬子江药业等注重新药研发的制药企业。然而,中国大多数药企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意识与投入低,创新能力弱。2015年以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国家单位开始通过一系列政策,严格规范新药审批流程,给予创新药诸多优惠政策,以期推动国内药企从“仿制药战略”向“创新药战略”转型。伴随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继续限制或削减医疗卫生预算,以及新药研发成本的不断攀升,医药研发的“阵地”开始转向中国、亚太地区及拉丁美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将迎来医药研发创新的黄金时期。本篇报告立足“医药研发创新”,对中国医药研发全行业进行剖析,阅读难度适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概念明确中药与西药的内涵与外延,并进行科学分类历史发展从技术、企业制度、疾病谱变迁等角度,回溯中药与西药的发展历史政策解读产业综述盘点2015-2017年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总结五大关键词,并进行深入解读构建全球医药产业链与中国产业图谱,分析中国医药研发领域发展现状与问题创新路线总结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测序、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中药和西药研发环节的应用场景发展趋势发掘全球医药研发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医药研发领域或将面临的挑战Part 1.项目回顾EO IntelligencePart 1.项目回顾 整个研究主要采用了三大研究方法:案头研究(Desk Research)、深度访谈(Experts IDI)、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首先,亿欧智库基于对医药行业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案头研究的方法,完成核心概念、历史发展进程、国家政策的梳理和讨论。在案头研究的基础之上,亿欧智库通过对业内从业者、行业专家、意见领袖进行深度访谈,充分听取业内人士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构建医药产业链结构与产业图谱,分析中药与西药的研发创新路线,并提出全球医药研发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了量化直观地反映中国乃至全球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亿欧智库收集整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医药大数据公司公布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更深层次的洞察。项目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ies5DeskResearch整体理解阶段:明确中药和西药等核心概念,科学分类从技术、企业制度、疾病谱变迁等多个角度,回溯中药和西药的历史发展进程阅读和理解国家政策,提取核心内容并讨论ExpertsIDI深入研究阶段:对业内从业者、行业专家、意见领袖进行深度访谈构建医药产业链结构与产业图谱,分析中西药研发创新路线,提出全球医药研发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Data Analysis量化研究阶段:收集整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医药大数据公司公布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更深层次的洞察量化直观地反映中国乃至全球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EO Intelligence主要研究发现Key Findings6 中国医药行业处于“仿制药战略”向“创新药战略”转型的早期阶段,2018年将是国内创新药产业高潮开启的一年。2015以来,国务院、卫计委、食药监局、发改委等多个国家级部门密集发布医药研发相关政策,重点体现于五大方面: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配套政策提质量、促创新。国内中药和西药均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结构,其中医药研发的主体为制药企业、CRO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伴随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热潮来临,国内CRO企业将快速成长,并向全产业链进行服务延伸。中小型医药研发为核心业务的生物科技企业将成为医药研发新生力量,其将成为全球医药巨头的合作与并购标的。对比全球,中国药企在医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较低,创新意识较弱。结合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的相关政策,未来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将快速走高,2016-2021年预计将达到22.1%的年复增长率。全球单个专利药的研发成本持续走高,推出新药的平均时间延长。中国新药的平均临床研究时间比美国稍短,研发成功率远超欧美,主要受中国药企Follow-on式创新、监管部门扶持民族创新药企而采取政策性倾斜、CFDA审批压力小,速度相对快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测序、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被应用于中药和西药的研发流程之中。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主要有七大应用场景,包括靶点药物研发、候选药物挖掘、化合物筛选、预测ADMET性质、药物晶型预测、辅助病理生物学研究,以及发掘药物新适应症。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主要包括中药定性、中药定量和剂型改进。我国制药企业长期以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研发转型过程中,可能陷入“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低,最终效益不高,难以高投入”的恶性怪圈。伴随亚太地区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医药市场国家加大医药研发投入,以及国内涌现大批新兴企业,国内外医药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药企面临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无法科学合理地控制人员成本,将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CRO和CMO企业将面临客户壁垒和品牌建设壁垒。Part 1.项目回顾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Part 2.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7EO IntelligencePart 2.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西药的范畴包含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8 通常我们提及的“西药”概念,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两类。化学药物,是应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技术,将天然矿物或动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结构修饰,改造而形成的小分子药物。生物药物(生物制品),是应用基因变异或DNA重组技术,借助于某些生物体(如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生产表达的大分子药物,主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单抗和组织细胞。以下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注册分类标准。亿欧智库: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注册分类类别名称类别描述1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指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2境内外均未上市的改良型新药指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3境内申请人仿制境外上市但境内未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该类药品应与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一致(原研药品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4境内申请人仿制已在境内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该类药品应与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一致。5境外上市的药品申请在境内上市境外上市的(非)原研药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申请在境内上市。亿欧智库:生物制品注册分类(部分)注册分类类别名称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2单克隆抗体。3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4变态反应原制品。5由人的、动物的组织或者体液提取的,或者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6由已上市销售生物制品组成新的复方制品。7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8含未经批准菌种制备的微生态制品。略(共15条分类)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亿欧()EO IntelligencePart 2.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中药的范畴包含中药饮片和中成药9 通常我们提及的“中药”概念,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类。中药饮片,是中药材按照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例如麻黄、丹参、何首乌等。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常见的剂型有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型(溶液型、混悬剂、乳剂)、口服固体剂型(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药品注册分类中,将对中药与天然药物放置于一起进行定义和分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于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定义如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于中药、天然药物的注册分类共分为5个类别,具体如下:1.中药,是指在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2.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亿欧智库: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注册分类类别名称类别描述1创新药指含有未在中药或天然药物国家标准的【处方】中收载的新处方,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包括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2改良型新药指对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3古代经典名方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4同方类似药指处方、剂型、日用生药量与已上市销售中药或天然药物相同,且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该中药或天然药物具有相似性的药品。5进口药指境外上市的中药、天然药物申请在境内上市。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亿欧()EO IntelligencePart 2.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从专利角度出发,药品大致分为四类10Me-too药又称派生药,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这种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大都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种研究有时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说白了就是从现有药物的结构上进行改进的药品。Follow-on创新药。仿制药以原研药为蓝本,药品成分、适应证、剂量等都模仿原研药的仿制品,理论上药效一致。由于中国过去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性要求,有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差距。国家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WHO和世界各国都鼓励生产仿制药,使用仿制药,目的是解决广大患者的可及性。以色列、印度的仿制药比较突出。专利药药企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拥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专利保护期内不可被仿制。First-in-class首创新药。原研药中国的特有概念,包含20年专利保护期已过的专利药和一部分仿制药。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包括化合物专利过期的专利药品和同类药品(未能申请中国专利保护,但在国内首次上市的药品,其中涵盖了仿制药)。EO IntelligencePart 2.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世界现代医药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世界现代医药行业始于19世纪中后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按照医药研发技术与制药企业的制度创新,可以将世界现代医药行业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1起步阶段:1880s-1940s加速阶段:1940s-1970s跳变阶段:1970s至今基本特征 全世界基本没有全新药物产生 制药企业用原始方法改良药物研发技术 1880年,瑞士和德国的化学制造企业发现染料和其他有机化学的药效,开始尝试新药研发 许多新药基于已有的有机化学品进行生产,或从自然原料中分离出来(如草药)制药企业 英美开始出现专门的医药制造者一战前,德国化学制造企业几乎控制了全球制药行业,其药品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80%1930年,磺胺药物被发现,制药公司开始承担少量正式研究 制药企业建立正式的研发机构 新药研发速度大大加快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组织大规模新药研究项目,致力于制药生产工艺技术和化学药品结构分析 随机筛选方法,对自然成分和化合物进行试管试验和动物实验 青霉素的商业化,促使制药公司开始大量投资于药物研发,医药企业向研发密集型方向过渡 1950-1960年间,几百种新的化学实体药物被推出,达到了平均每年几十个的速度“导向性”与“设计性”基因工程大举进入药物研发之中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生理学、药理学、酶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取得巨大进步,遗传工程应用于蛋白质制造技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提高传统的小分子合成化学药的生产效率 美国科学家与职业经理人合作组建生物科技公司,目标是将的科学发现在医药领域予以商业化 基因技术引发创业热潮,1980年达到高潮;生物科技企业出现,促进创新过程的分工网络的形成参考文献:黄品、奇蒋力: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与阶段性特征,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79-79EO IntelligencePart 2.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全球创新药有三个发展周期:与疾病谱变迁互为因果12 全球创新药有三个发展周期,各周期创新药与疾病谱的变迁互为因果。一方面疾病谱的变迁导致创新药向特定领域发展,另一方面创新药的发展使相关疾病被有效控制,预期寿命延长,同时又带来了在高龄人口中更容易产生的疾病,从而改变了原有疾病谱。全球创新药周期,上一周期是以攻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为驱动,这一轮周期以攻克癌症为驱动。4050607080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亿欧智库:创新药的发展带来预期寿命的三次提升人类寿命来源:美国PRB亿欧()1928年青霉素被发现,1943年青霉素开始被批量生产;肺结核、恶性细菌感染等被有效控制,人类平均预期寿命从60 岁向70 岁迈进。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943年1970年年代末1970年代末期,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等新药陆续研发上市,使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被有效控制,人类平均预期寿命从70岁向80岁迈进。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提高。免疫疗法、细胞治疗的面世,使癌症变成慢性病成为可能,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有望从80 岁提高到90岁。阿兹海默病可能成为制约人类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2010年EO IntelligencePart 2.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中医药由独立发展向中西融合过渡,古方持续影响现代医学 自“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巨著,再到西方医学传入带来的中西融合、屠呦呦在古方的启发下成功提取青蒿素获诺奖中医药文化的古今变迁,内化于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的缩影。13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如“神农尝百草”远古时代夏商(前2070-前1046)夏代酒和商代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秦汉(前221-220)中 医 典 籍 黄 帝 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标志着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东汉时期(25-220)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神农本草经,概括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618-907)孙 思 邈 提 出 的“大医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清代(1644-191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著现代(1969-1972)叶 天 士 的 温 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清代中期后,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中西医药学汇通、融合。同时,中医药在国内逐渐丧失了主导地位明代(1368-1644)屠呦呦带领课题组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 青 蒿 素,并 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成功提取,中医古方肘后救卒方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 Policy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R&DPart 3.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14EO IntelligencePart 3.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2015-2017年,国家多项政策推动药企向“创新药战略”转型 中国医药研发处于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即从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为主转型。不少医药产业的从业者与投资人断定,2018年将是国内创新药产业高潮开启的一年,中国将逐渐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的中坚力量。而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家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2015年以来,国务院、卫计委、食药监局、发改委等多个国家级部门密集发布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总体来看,政策主要从五个方向推进以创新力为核心的医药研发进程,可概括为五大关键词: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配套政策提质量、促创新。15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从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制”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转变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专利、实验数据等创新保护+鼓励创新药CFDA加入ICH,研发、监管等与国际接轨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临床试验数据核查“风暴”拉开了新药研发的改革序幕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医药研发的活力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配套政策提质量、促创新国产新药注册费用的提升,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的修订,以及发布过度重复药品的提示信息EO IntelligencePart 3.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关键词一:临床试验数据核查16 2015年起,CFDA在国内医药行业掀起了临床试验数据核查“风暴”,严惩故意造假,允许规范补正,从而正式拉开了新药研发的改革序幕。此次核查中,超过七成的申报药物被撤回,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充分说明国内药企研发投入意识不足,中国研发投入只有全球研发投入的5%左右,仅辉瑞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相当于国内全国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多。自此次核查“风暴”以来,药企更加注重临床试验的品质,促使其选择更优质的CRO企业,同时也促进了国内CRO企业提升临床试验水平,价格战局面得到扭转。亿欧智库:CFDA关于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相关政策内容公告时间部门文件名称政策摘要2015.7.22CFDA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7.22风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所有已申报并在总局待审的药品注册申请人,均需对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情况开展自查。2016.3.29CFDA总局关于印发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程序(暂行)的通知药审中心核查中心建立审评需要核查品种沟通协调机制,核查中心应将现场核查计划在其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药品注册申请人在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撤回申请的视为接受现场核查,核查中心在现场核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核查意见。2016.6.3CFDA总局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检查撤回品种重新申报有关事宜的公告部分药品注册申请人自查后主动撤回注册申请的,重新开展或者补充完善临床试验后可以重新申报。2016.8.24CFDA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对第230号公告发布后发现的参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在新承接药物临床试验,已承接的药物临床试验不得入组新病例;整改完成前不接受其参与研究的申报资料。2017.4.10CFDA总局办公厅再次公开征求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公告(修改稿)意见明确了黑名单、当事人复议程序途径、临床急需等情况的内容;不采纳的意见包括“数据造假比例小不予处罚”、“不对申请人处罚”、“黑名单不列入监察员信息”三类。对造假零容忍。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亿欧()EO IntelligencePart 3.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关键词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17 我国正在经历药品注册制度改革,即从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制”,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转变。2015年8月,在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之中,提出“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落实申请人申报主体责任”。2017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一条为“全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有助于研发者获得和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进行持续研究和新药研发;有助于明确和强化研发者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整个周期中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促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保障药品安全,提高药品质量。药品研发动力不足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相关主体权责不清政府行政资源浪费亿欧智库:“捆绑制”的管理模式存在四大弊端由于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捆绑在一起,为把研发成果转化为可使用的医药产品,研发者或投资建厂,从而导致成本增大,无力再从事其他新药研究;或追求短期利益,进行技术转让,从而不再关心药品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甚至还有一些研发者采用“暗箱操作”的手法私下多次转让、分段转让或“重复研发”,导致药品研发低水平重复和创新乏力等一系列问题。生产企业为追求市场效益,不断扩大药剂生产的品种或建设新的生产线,从而造成药品生产重复建设和生产设备闲置率过高的虚假“繁荣”;更有少数企业以剂型、包装、规格等不同为由重复申报批准文号,造成上市许可泛滥和空置,影响我国制药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和创新。现行许可制度并未清晰界定药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医疗机构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导致其各管一段,没有对药品质量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始终负担全责的主体。尤其是现行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研发者的法律责任,导致研发者以技术转让为由将质量责任转移至生产企业,从而使药品质量无法自始至终地得到一致性保障,更无法有效地形成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控和改进。“捆绑”监管虽然曾经起到了严格监管的作用,但由于该制度内在的不足,导致监管部门把大量资源浪费在低水平重复申报的审评审批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无力推动药品产业创新,也难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药品监管体制。EO IntelligencePart 3.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关键词三: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18 2015-2017年,多项国家政策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以缩短审评审批流程。加快临床急需等创新药械上市步伐,一批新药优先获准上市。该政策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医药行业的最重大政策”,其对于激发医药研发的活力,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解决临床急需药品短缺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该政策推动下,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新药“马来酸吡咯替尼”,因具有明显临床优势被总局药审中心纳入优先审评名单。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7年,已先后有23批近300个药品注册申请进入优先审评程序。亿欧智库:国家关于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的相关政策内容公告时间部门文件名称政策摘要2015.8.1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44号文”)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简化药品审批程序、完善药品再注册制度。2015.11.13CFDA总局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新药/临床急需/质量疗效明显改进的药品实行优先审评审批。2016.2.26CFDA总局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优先审批审批范围较征求意见稿有所扩大,扩大类别包括: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新药注册申请;防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注册申请。2016.8.19CFDA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意见增加内容: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对依法需要加快审评的药物优先审评。2017.10.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加快上市审评审批:对临床急需、罕见病有条件批准上市、优先审评,原辅料包材监管开始与MAH制度匹配,利好创新药企业。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亿欧()EO IntelligencePart 3.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关键词四: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19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是国家重点鼓励的方向。具体而言,国家出台了专利保护、临床试验数据保护、国家工作人员保密责任、规范学术推广行为、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等多项内容。2017年6月,CFDA正式加入ICH(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zation,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和中国医药产业的认可,有利于中国医药行业在研发、监管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同时,这将推动国际创新药品早日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同时提升国内制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保护 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即仿制药上市批准与创新药品专利期满相“链接”;完善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对创新药、罕见病用药、儿童专用药等给予一定的数据保护期;落实国家工作人员保密责任;建立上市药品目录集,注明所列药品所享有的专利、监测期和实验数据保护等专属权利信息。鼓励创新药 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研发新药及关键技术,提升药物创新能力和质量疗效;支持新药临床应用,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疗效明确、价格合理的新药;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 境外新药可以以更早的研发时点进入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三报三批”回归“两报两批”,对于在中国进行的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完成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后,可直接提出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加速历史国际多中心临床药物注册申请,对于本决定发布前已受理的,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提出面做进口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符合要求的,可以批准进口。EO IntelligencePart 3.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关键词五:配套政策提质量、促创新20 除了上述政策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以提升研发药物的质量,促进新药研发。其中包括对国产新药注册费用的提升,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的修订,以及发布过度重复药品的提示信息,以规范药企研发价值导向。亿欧智库:国家发布的提质量、促创新相关配套政策内容公告时间部门文件名称政策摘要2015.5.27CFDA药品、医疗器械收费标准和实施细则国产新药注册(临床+生产)费用由3.5万提高到62.4万元,进口药从4.5万元上涨到96.9万元:药品注册收费标准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迈出第一步(调整后的收费标准,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64%,加拿大的35.5%,美国的5.2%和日本的33.7%),另一方面对于整治仿制药产能严重过剩的国内现状,提高仿制药整体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2015.11.6CFDA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将化药分为5类注册;将三类药归为仿制药;未提及三类药监测期。2016.3.4CFDA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对于新药定义更严格,也更强调临床价值;对于仿制药,注重与原研药质量的一致性。2016.9.14CFDA总局关于发布过度重复药品提示信息的公告发布282个过度重复品种(2012-2014年间上市品种中已获批准文号企业数20家,且在销批准文号企业数20家),提示理性研发和申报。CFDA根据抽样调查发现,国内部分正常流通使用的药品存在严重的过度重复问题。CFDA提醒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要充分了解市场供需状况,科学评估药品研发风险,慎重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亿欧()Gener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R&D Industry Chain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21EO IntelligencePart 4.1 医药研发产业链分析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R&D Industry Chain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22EO Intelligence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医药研发产业链分析从上游到下游,中国医药产业链体系业已形成 过去百年之间,欧美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巨头医药企业林立,并形成了以西药为核心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链结构。同样,随着中医药学与西药的融合与借鉴,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之下,也逐渐形成了以中药为核心的产业链格局。23中药材种植/养殖原料药粗加工中药产品研发中药产品生产中药材种植/养殖合作社/企业中成药/中药饮片工业企业、高校/研究院化学/动植物原料药生产化学药/生物药研发化学药/生物药制药工业化学/动植物原料药生产企业制药企业、生物科技企业、高校/研究院合同/研究/生产/审批/技术等第三服务CRO、CMO/CDMO、生物科技企业医药流通(批发+零售)医药流通企业、医院门诊药房、零售药店(线下门店+医药电商)EO Intelligence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医药研发产业链分析中国医药产业图谱(列举部分企业)24医药产业图谱(中/西药)CRO、CMO/CDMO生物科技企业化学/动植物原料药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养殖合作社/企业制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高校/研究院中药饮片工业企业中成药工业企业高校/研究院线下药店医药电商北京天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广西乐业县洋阳铁皮石斛种植场等合作社EO Intelligence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医药研发产业链分析医药研发的创新主体:制药企业、CRO企业、生物科技企业 医药产业链中,研发环节的主体包括制药企业、CRO企业以及生物科技企业。国内多数制药企业,属于全产业链型企业,业务一般涵盖了研发、生产和流通环节。部分中医药全产业链企业,业务还包含原药材的种植与粗加工。中国的制药企业数量众多,龙头企业包括恒瑞医药、修正药业、扬子江药业、同仁堂、云南白药等等。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企业,即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制药企业。这项服务是社会分工专业化和风险平均化的产物,制药企业将新药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外包,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模式与发展趋势。生物科技企业,属于科技创新型轻资产公司,产品管线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这类公司和大型药企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组织灵活、专注于某类药物的开发、研发效率较高,同时其在研药物的商业化依赖于并购或与大型制药企业合作。25制药企业全产业链型企业居多,业务一般涵盖了研发、生产和流通环节。部分中医药全产业链企业,业务还包含原药材的种植与粗加工。中国的制药企业数量众多,恒瑞医药在新药研发走在前列。CRO企业生物科技企业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高成本、长周期的压力下,逐渐收缩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等能够实现外包服务领域的投资支出,而主要专注于新药研究立项、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工作。属于科技创新型轻资产公司,产品管线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随着大型药企研发成功率降低、社会风险资本的涌入、研发生态环境的完善,生物科技公司逐渐成为新药研发领域的生力力量。EO Intelligence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医药研发产业链分析新药研发全流程:从立项到上市,通常在5-10年,最长15年261、药物靶点的确认通过市场调研,确定研发品种或治疗某类疾病药物上市后的市场潜力,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品种。立项(4个月)2、化合物的合成3、活性化合物的筛选筛选先导化合物,构效关系分析,构效关系指导化合物结构优化临床前研究(9-24个月)4、化合物结构修饰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5、评估药物的药理作用动物实验,评估安全性与毒性,药物的吸收等6、制剂开发得不到理想活性化合物再回到第2步临床研究(3-5年)临床申请+临床试验批件申请批件(1年以上)I 期初步临床药理学评价及人体安全性评价II 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确定临床给药方案,大于100例III 期治疗作用确证,确定有效性安全性,大于300例IV 期新药上市后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确定副作用,大于2000例新药获批上市进入新药监测期2016 年,生物科技创新组织(BIO)对美国创新药临床通过率情况进行了研究,收集了2006-2015 年间的创新药临床试验进展,发现:美国所有进入一期临床的药物仅有9%的药物能够最终获得上市批准。在5000个临床前化合物中大约只有5个化合物可以进入临床试验,而这5个化合物中,只有一个才能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病人,成为药物。EO Intelligence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医药研发产业链分析中国医药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化学药仍占据主导地位274.75.56.16.46.87.17.47.78.18.62.32.93.43.74.04.34.54.95.25.60.70.81.11.41.72.02.42.83.23.67.79.210.611.512.413.414.315.316.517.8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E2018E2019E2020E2021E亿欧智库:中国医药各细分市场销量(百亿美元)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总计79.8 81.8 84.8 90.0 93.3 96.6 100.1 103.9 108.0 112.5 16.4 18.0 19.4 20.5 22.1 23.9 26.2 28.8 31.7 35.0 96.2 99.9 104.3 110.5 115.4 120.6 126.3 132.7 139.7 147.5 02040608010012014016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E 2018E 2019E 2020E 2021E亿欧智库:全球医药各细分市场销量(百亿美元)化学药生物药总计来源:Frost&Sullivan亿欧()来源:Frost&Sullivan亿欧()从全球医药市场的总体销量看,2012-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6%,预计2017-2021年间将保持5.0%的增速。其中,化学药仍是市场主导,但生物药于2012-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达7.7%,高于化学药的4.0%。相比全球医药市场,中国医药市场2012-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2.7%,预计未来五年间将保持7.5%的增速,总体高于全球增速。其中,化学药占市场主导,其次是中药和生物药。然而,生物药在2012-2016年增速达26.5%,中药为14.4%,化学药仅9.3%。EO IntelligencePart 4.医药研发产业综述医药研发产业链分析中国CRO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后来居上282132302492702933173403653924217.6%7.8%8.0%8.8%8.3%8.1%7.6%7.4%7.4%7.3%01002003004005006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E 2018E 2019E 2020E亿欧智库:全球CRO行业规模(亿美元)全球CRO行业规模(亿美元)增长率14018823129637946255967881497534.3%22.9%28.1%28.0%21.9%21.0%21.3%20.2%29.7%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E 2018E 2019E 2020E亿欧智库:中国CRO行业规模(亿元)中国CRO行业规模(亿元)增长率来源:南方所亿欧()来源:南方所亿欧()伴随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增长,辅助医药研发临床前研究与临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