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基于
课程
理念
大学
英语
文化
交际
课程设计
研究
年第 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 ,(总 第 期)J OUR NA LO FMU D AN J I ANG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NS e r i a l N o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宫欣怡(),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文化.基金项目 年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 课程思政 理念的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设计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 G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课程设计研究宫欣怡(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具有学分多、开课时间长、开课范围广等特点.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大学英语二年级学生的一门必选的拓展课,除了具有大学英语的全部特征外还独具文化特色.因此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的课堂阵地,发挥其潜在优势,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发展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势在必行.文章揭示了目前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论证了思政进课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思政进课堂的具体方法和设计思路,并以与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探索了思政进课堂的实践意义.关键词思政元素;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由于语言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和语言本身相关的教学.比如更重视对词汇、语法、语音的教学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及学生掌握运用语言并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有关英语文化类的课程方面也更多是注重西方文化的介绍和论述,中国文化元素缺失现象比较明显.例如教师在课堂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西方传统节日的背景知识时,多数教师不会再花费时间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节日及起源,对中国传统文化导入重视不够.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外语教学本身只需要讲授外语知识.这种教学理念也导致学生有可能产生误解和错误认识;学生们会误认为西方文化是完美的文化,需要效仿,从而忽略甚至贬低本国文化.综上所述,中国文化的失语成为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特别是文化类课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将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高效融合,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依托“课程思政”理念,围绕着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改革,融入思政内容;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更新,线上线下多元混合学习模式丰富学生学习渠道;以及如何革新考核方式以便更加客观、合理地评估“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充分调查研究了国内外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新时代跨文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综合研究,突出显示出了大学英语既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调查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并及时找出问题,结合具体课程出台有效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一)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析跨文化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被培养成有“灵魂”、有自信、有学识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毕业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具有开课时间长、学分多的特点.而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进一步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因此我们要从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以便更好地应对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挑战.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尝试把 跨文化交际 这门课程作为培养、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编写大学英语教程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努力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尤为重要的是,正能量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把大学英语课堂作为思政宣传的阵地理应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功能.大学英语课是必修课.课本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很多西方文化的内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而不是干巴巴地就事论事,更需要做到育人铸魂,朝着正确的方向引领学生,以免学生走弯路走错路.教师要做学生人生的领路人和指向标,因此把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十分必要可行.另外,目前世界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时不我待,课程思政的紧迫性也提上日程.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立德树人,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添砖加瓦.教育部 年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教育理念就成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学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与思政的融合度会非常高,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具备可操作性.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从前的习惯意识,做到教学中有意识地讲授思政内容,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丰富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文化.(二)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案设计本研究以 跨文化交际 课程为例,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立足于对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需求之现实,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方案.从教学理念、课程意识、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及文化认知能力等方面详尽地分析和阐述了当代外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同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本研究的教学对象是大学英语进入到第三学期的学生.由于这个课程是秋季开课并且每年只开课一个学期,因此为了能顺利进行研究,研究负责人在 年月开学的秋季学期就做好了研究的准备工作.充分调研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结合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思政结合点,充分做好研究准备工作.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双周两课时线下课程加两课时线上课程.由于是双周一次线下课程,教学时间非常紧张,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课上用于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时间比较有限,为了高效率地开展教学工作,研究负责人将教学环节分成、课前、课上和课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尽可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高效优质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打造基于泛在学习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泛在学习也就是我们说的U l e a r n i n g.它起源于 年马克威瑟提出的泛在计算.赵海兰()指出“U l e a r n i n g是通过进一步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改变E l e a r n i n g所具有的局限性,欲创造出不受时空限制的、创意性的、高度自主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崭新的教育环境”.因此基于泛在学习的混合式多元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泛在学习,笔者通过课前(p r e c l a s s),课上(i n c l a s s),课下(a f t e r c l a s s)三个环节进行了大学英语多元混合式教学的探索.课前教师可以设计预习任务,推荐优质慕课,教学平台等可以通过泛在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供学生预习并自行在网络找出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课上,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在课上解决学生预习中碰到的难题和重点问题.课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知识的强化,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然后进行科学规划,依靠智慧校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程坚持知识、能力和素养考核并重,采用基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估机制.经过两轮的应用和调整,该评估手段能有效地与课程目标的达成相契合,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下面是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的具体学习环节展示:课前阶段(p r e c l a s s):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布置预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U校园平台发布要讲授的和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视频内容,共享给学生观看学习.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随时在P C端或是手机端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及时做笔记并思考所学内容,同时就感兴趣的点和不明白的内容结合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深入学习.课上阶段(i n c l a s s):教师针对学生课前在平台上的任务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翻转课堂输出工作.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课堂互动,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和知识强化.课后阶段(a f t e r c l a s s):基于课前的学习任务和翻转课堂的练习,教师会布置一些课后的线上班级讨论、小组发言等拓展任务.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就课前阶段发布的课程思政内容相关视频进行分组讨论和汇报总结.(三)修订成绩策略和考核方式该课程改变了以往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终结性评价策略.平时成绩占总评的,期末成绩也占总评的.教师布置预习的内容后,可以在U校园后台关注学生收看时长,在课上抽查预习内容,这部分完成情况可以占平时成绩的,课堂上小组展示占.小组展示采取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保障评价公正客观.教师提前准备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发布给学生,让学生打分时有据可依.在I W r i t e写作平台布置完成与跨文化交际相关并结合课程思政内容的小论文,这个作业占平时成绩的;课堂互动及表现占,课堂小测验.教师提供更多形成性评价的测验以保障学生有更多机会和动力提高学习水平.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的形式,题型开放多元,更多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程坚持知识、能力和素养考核并重,采用基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估机制.经过两轮的应用和调整,该评估手段能有效地与课程目标的达成相契合,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四)学习成果反馈通过问卷,学生普遍对现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表示满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得到提高,能够用跨文化的思维模式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该课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知识宽度,使学生加深了对文化的认识,增强了跨文化敏感性和实际交际能力.同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力.在实践能力方面,两年来多数学生参与了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等活动.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拓展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跨文化交际 课程设计研究带来的变化和优势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体系及其重要的环节,本研究秉持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终极目的的理念,在研究周期中形成了课程建设方案,发表了和课题相关的论文等.这些都为今后更好地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了有效支撑和服务.课程设计研究本身也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一)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高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高度参与.学生在线进行学习,因此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可以相对灵活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线下课程的时间.同时通过翻转课堂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答课程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学生接受度更高,更好地做到了育人铸魂,润物无声.课堂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设置了学生参与的环节和内容,做到人人参与,改变了以往有一部分学生“课堂与我无关,只有按时出勤,考试前再复习一周即可轻松过关的心理.”同时,改进和完善了考核机制及成绩策略,激励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问卷显示,本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二)教师积极性提高毋庸置疑,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我国早在 年初印发了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了培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从我做起”积极从理念上做出转变.教师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学习并使用、开发有利于教学的网络平台;甄别不利于学生健康和不适合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平台,避免教学事故.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首先要扭转过去那种只管课堂教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陈旧意识,充分利用现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契机,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自觉跟上时代的要求.其次,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是长期和系统化的,而不是跟风扎堆,更不会一蹴而就.因此笔者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网络平台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利用线上资源积极参加网络课程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效果显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四、研究展望与反思(一)展望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课程设计研究,聚焦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因而奠定了研究的可持续性和迫切性.在现有基础上其未来研究方向和拓展研究的空间十分清晰和具体,下一步将密切结合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立足于新时代国家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要,依据于国家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新国标”的总体目标,深入研究和探索课程思政视(下转第 页)等”.通过课堂育德、规则立德,使学生长见识、增才干、善作为、出成效,真正达到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四、结语通过深入挖掘和塑造就业指导课程中所蕴含的责任担当、知行合一、科学创新等思政元素,实现就业指导知识传授与课程课堂话语转变、自我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自觉探索与个人发展、能力培养与锻造的多元统一,才能真正提升立德树人效能,才能真正回归就业育人的本质,为更好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E B/O L(h t t p:/w w w m o e g o v c n/s r c s i t e/A /s /t _ h t m l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的通知E B/O L(h t t p:/w ww g o v c n/z h e n g c e/c o n t e n t/c o n t e n t_ h t m 张钟艺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李洪修,陈栎旭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刘靖宇教学思维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戚庆沛,周金恋刘广明柴淑婉边界优化: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机制原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杨秀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前提、途径与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 B/O L(h t t p:/w ww m o e g o v c n/j y b_x w f b/s /m o e_ /t _ h t m l 喻琼,张霞基于隐性课程理论的课程思政建设所存问题与对策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晓培,胡树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话语表达与当代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吴加权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李琦同向耦合创生 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责任编辑:陈达(上接第 页)野下的英语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和新路径.目前在该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其亮点,坚持外语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力争使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有更大的突破.(二)反思本研究自 年开展以来,实施已近两年,已经推广到大学英语二年级相应的班级中.通过对参与班级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并且认为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今后还要继续完善.外研社的U校园虽然可以提供诸多的数据供教师参考,但是由于平台功能的限制,平台上传的结合课程思政的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视频在自带的资源库中很难搜索到,自行上传的视频对文件大小有所限制.另外在U校园平台上布置的讨论题,后台无法统计学生参与的次数,只能教师手动统计,比较费时,效率有待提高.因此更期待任课教师加强教育技术和教育学理论的学习,未来可以利用其他辅助手段,自行设计开发出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线上练习内容.目前二年级大学英语教学班每两周只有两个课时,但是我们的课程承担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的重任.即使我们将一部分教学以课前导入和预习的形式发布到U校园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检验,课时仍显不足.另外,如何在跨文化教学中精准结合课程思政内容,做到“如盐融水”,“润物细无声”都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今后课程内容还需要精简细化,去粗取精,更加合理安排线上和线下内容,力求省时高效,学生学习入脑入心.五、结语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掌握,而 且包括对所 学语言国家 文化习俗的 了解.大学英语课堂是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重要阵地,如何守住这个阵地,并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是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努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谭玮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评析与实施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赵海兰支持泛在学习(u L e a r n i n g)环境的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赵卫博网络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甘肃科技,():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责任编辑: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