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专版
2023
学年
中考
道德
法治
复习
方案
专项
训练
弘扬
精神
建设
中国
试题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专项提分训练(七)
一、选择题
1.[2023·绥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C.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D.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2.[原创]最高人民法院消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审判实际需要,最高法院决定废止103件司法解释。决定自2023年7月20日起施行。这说明 ( )
A.最高人民法院拥有立法权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C.我国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法院在审判时坚持情大于法的原则
3.[2023·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制定深入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加强版的中国人权宣言。这是 (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
②通过公正司法保护和促进人权
③通过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保护和促进人权
④通过科学立法保护和促进人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巴彦淖尔]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这项工作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常规工作,合宪性审查和监督的目的是 ( )
①维护宪法权威
②确保执政为民
③保障公民权利
④捍卫司法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原创]有媒体报道某居民邢先生为了给新生儿落户,跑了5趟派出所,甚至被民警索要亲子鉴定的“折腾”经历,引发关注。2023年1月13日,该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涉事民警未能及时核实户籍办理材料,导致户籍办理时间较长,且在接待群众时出现言语不当、行为粗暴的情况。因此,对涉事民警给予通报批评处理,并调离原工作岗位。这一事件说明 ( )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法定职责必须为
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④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孝感]针对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强调,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之所以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是因为宪法 ( )
A.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C.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7.[2023·遂宁]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以下对宪法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②我国宪法是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原创]2023年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首届“宪法宣传周”活动,得到各地纷纷响应,掀起宪法学习宣传新高潮。此活动的开展 ( )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②能够提升宪法地位,保证宪法顺利实施
③能确保公众认同宪法价值,接受宪法指引
④可以推进依宪治国,让宪法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2023·重庆]2023年5月,某校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下列是同学们对一些试题的解答,其中错误的是( )
A.李某系原扶贫站站长,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工程承包商贿赂,被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李某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授予的权力,滥用职权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B.2023年5月,《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消除一切就业歧视,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2023年4月,某镇司法分局在全镇中小学开展“我与宪法同行”演讲比赛、“晨读宪法”、宪法教育精品课,宪法宣誓等活动——此举能增强学生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感
D.2023年1月,《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规定: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该条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是该省实际
10.[原创]某县两名新兵以不适应部队生活为由拒绝服兵役,被纳入履行国防义务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这说明 ( )
A.拒绝服兵役属于犯罪行为
B.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
C.权利义务相统一
D.履行义务量力而行,不能强制
11.[2023·贵阳]《2017中国禁毒报告》显示,2016年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2.1吨;共破获制毒物品犯罪案件449起,缴获制毒物品15 846吨。以上材料体现出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 ( )
A.立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B.严格执法得到有力保证
C.司法案件体现了公平正义
D.公民成为法治的捍卫者
12.[2023·吉林]截至2023年4月,吉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团伙7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12个。这表明 ( )
①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吉林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④吉林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23·烟台]被评为2023年度法治人物的石一鸣,是烟台市胶东在线网站政治部主任,从事政法采编工作11年,他创办的《网上问法》栏目,开创了地方网络法治栏目先河。寻求法律服务的群众可以在这里得到帮助,我市综治工作情况和政法干警形象可以在这里得到展示。作为政法综治新闻宣传一线的“老兵”,他的行为 ( )
①传播了法治精神
②推动了我市法治建设
③扩大了公民权利
④体现了责任和担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3·岳阳]2023年11月20日,云南永仁县人民法院公开直播庭审被告人罗某等恶势力团伙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案。有2.6万人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同步观看了案件审理。公开直播庭审的做法 ( )
①能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提高公民的案件审判能力
②表明网络监督是有效制约权力运行的关键
③创新了庭审公开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体现了对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尊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3·重庆]2023年,国家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1 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 593个,惩处了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 270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由此可以看出 ( )
①国家强制力是扫黑除恶的坚强后盾
②“保护伞”保护了黑恶势力的法律特权
③公安机关通过打击黑恶势力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④黑恶势力及“保护伞”触碰了法律底线,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2023·庆阳]
2023年4月2日,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项工作,推动法治甘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隆新局面提供法治保障。
(1)党中央、甘肃省委为什么高度重视法治中国、法治甘肃建设?
(2)为推动法治甘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7.[2023·石家庄长安模拟]
材料一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节后增加“监察委员会”作为第七节。第七节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等处也作了相应修改。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总结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材料二 2023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活动中强调: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必须姓公,也必须为公。
(2)用宪法原则解释“公权力必须姓公,也必须为公”。
材料三 公民对宪法了解情况调查报告次
(3)请你为解决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8.[2023·石家庄一模]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二 按照宪法规定,2023年3月1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举行。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
材料三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在2023年第五个宪法宣传日聘请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到校开讲座、举案例、说宪法。检察长结合全国首例英烈名誉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例告诉同学们:“为了引起他人关注,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这种把‘自由’当作‘为所欲为’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1)材料一中宪法规定体现了宪法的什么原则?监察法第一条的内容贯彻了宪法的什么价值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