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金沙
博物馆
可行
报告
最新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稿)
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00四年三月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三章 工艺设计要求
第四章 项目总体规划
第五章 建筑设计方案选择
第六章 安全防范系统
第七章 多媒体信息网络及展示系统
第八章 建筑智能化系统
第九章 消防及劳动安全卫生
第十章 节能节水措施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估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 财务与社会评价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1.1.2 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为成都博物院及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组成筹建班子。成都博物院是经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组建的成都市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由成都博物馆、成都市考古工作队(成都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船棺遗址博物馆、成都十二桥古蜀遗址博物馆整合组建,具体承办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的建设。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建成后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令、条例和规定;实施博物馆发展规划和计划对遗址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承担文物调查、考古发掘、考古研究和文物标本收藏、研究、宣传、保护及资料管理工作;开展与省内外、国内外文博科研单位学术研究与交流。
1.1.3 项目建设背景
金沙遗址是2001年2月中房集团成都总公司在修建金沙村蜀风花园大街下水道工程时,进行土方挖掘中发现并由市文化局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和保护的。该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部偏北的磨底河畔,是四川省继三星堆遗址发掘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这一重大成果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和具体指导意见,致使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得以迅速展开。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对遗址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分期和重要分布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挖掘现场已加以保护,建设了围墙,设立了保安系统,挖掘坑上部搭建了简易大棚。截至2003年12月31日,初步收集的5808件文物,已全部清理并采取简单保护措施,其中含金器、铜器、象牙、玉器、陶器等九个类别。目前挖掘工作仍在进行,预计该遗址可出土文物总数约有11600多件。随着挖掘保护工作的深入,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2月,以文物保函<2002>59号文对金沙遗址保护方案实施意见进行了函复,明确指出:“金沙遗址应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认真保护”,并落实基础保护工作。同年9月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评估。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我国先秦时期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处遗存;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商周时期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已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建议向国家文物局推荐。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又组织专家对遗址保护工作进行了论证,并将该遗址列为四川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3年12月,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进行了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2003年,还委托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西南分院编制了金沙遗址公园绿化设计方案。目前,项目筹建单位已着手金沙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准备工作。
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已经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计社会[2004]1号)批复,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程,我公司受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委托,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1.1.4 项目概况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青羊区金沙村,规划占地面积约456亩(含代征地),其中绿化面积占地约80%以上。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金沙遗址挖掘展棚、文物陈列展厅、库房、文物保护科技用房、行政管理、建筑设备机房、相关配套服务用房及文物保护区内绿化、文化景观、灯光照明等园林环境建设。建筑总规模44600平方米。总投资16262万元,资金来源为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筹集资金12000万元,成都博物院投入文物保护资金1000万元,募集社会捐助及申请上级补助3262万元。工程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步,2004年2月项目正式启动,至2004年底,主要完成遗址重点保护区内挖掘展棚及部分游人服务设施的建设,争取在年底对公众开放;第二步,进行文物展厅、库房、文物科研用房及一般保护区环境等工程建设,2005年底工程全部完成,争取2006年初投入使用。
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工程完成后,预测观众人数为 30万人次/年。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员工正式编制60 人(不含保安及临时服务人员)。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大地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四川省及成都市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1.1.5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1)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计社会[2004]1号)及《项目建议书》
(2)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3)国家文物局2002年2月《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和成都商业街古蜀船棺合葬墓保护方案实施意见的意见函》(文物保函[2002]59号)
(4)2002年9月16日四川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告》及《专家组关于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估意见》
(5)2002年11月1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
(6)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金沙遗址工作简报》及汇报材料等
(7)《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及防护级别的规定》。
(8)2003年12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的《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9)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西南分院编制的《金沙遗址公园绿化设计方案》
(10)2003年8月21日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成都博物院的通知》
(11)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年12月31日编制的《成都金沙遗址已出土文物统计及预计文物总数预测表》
(12)成都金沙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材料》及《全国十大发现申报材料》
(13)国内外部分博物馆的资料及全国博物馆统计资料
1.1.6 编制范围
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项目建设必要性的研究;
(2)场址选择、市政配套设施及规划设计方案;
(3)博物馆功能定位、藏品库和展陈厅工艺设计及文物保护要求;
(4)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智能化管理;
(5)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6)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
(7)投资估算、建设进度及资金筹措;
(8)相关问题及建议。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 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再一次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再一次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对贯彻“三个代表”发展先进文化事业,弘扬民族精神,作了具体布署。“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从而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渊源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伟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凝聚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随着知识价值、文化因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日益凸现,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也将日渐增强,从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人文环境、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没有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就没有后劲,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自1905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始,至1949年,我国仅有21座博物馆。
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十分重视,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拨付巨额款项发展博物馆事业。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筹办了一批全国反映地方自然、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地志博物馆。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全国博物馆的总数已达到72座。除青海、西藏外,省级博物馆大体已建立,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博物馆集中于少数城市的不平衡局面。50年代后期在北京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自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迎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一批不同类别的博物馆相继在各地建立,如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北京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除了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外,许多文物展示更注重与遗址发掘场景的结合,使其各具特色,丰富了文物展示的品类,再现了发展历史所处的场景环境,给人们以继往开来的启迪,显示了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各类博物馆在收集保存文物资料标本、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增长数量比较表(1949-2000年)
金沙遗址文物再现了古蜀国的历史、提供了探索中华文化重要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确定的。本项目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对于已发现的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金沙遗址文物进行全面保护,对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1.2.2 是落实文化事业“十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国是文明古国和文物大国,为更好的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目前已建立了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和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法规方面有了“文物保护法”;文物单位也有不少列入联合国和国务院批准的文物重点保护名单,至1999年已有21处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单。国务院批准了三批共99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批准了四批共7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五”期间,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大批濒临毁坏的文物得到抢救和保护,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本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我国《文化事业“十五”规划》对策和目标中提出:“十五”期间要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努力保护文化资源。还提出在文物博物馆事业方面,由国务院新公布400-50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处,县(市)级人民政府公布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000处。在文物比较集中的省区,建立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继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展大型古代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建成若干处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改变大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新建一批省市博物馆,使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2300座。该《规划》还将《四川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列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区域性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有高水平的文化设施及场所。四川省是中国的四大文物大省之一,是古蜀国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约一万年以前,古蜀四川进入新石器时代。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确认了成都自商末至西周时期即为古蜀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成都作为古蜀国都邑的历史推前到距今3000年前后,比四川发现的另一遗址—三星堆遗址推前了约1000年,金沙遗址文物再现了古蜀国辉煌的青铜文明,对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的历史、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的建设必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起到推动作用,成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是落实我国文化事业“十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1.2.3 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纲领性口号。博物馆作为实物性的文化载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全民文化素质有了巨大的提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建设要更加重视参观环境、功能需求、展线布局及与观众的有效交流,博物馆工艺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使博物馆建设更具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四川丰富的文物和灿烂辉煌的青铜器文明,都迫切需要建立具有我国文明形象和文化标志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型遗址保护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历史学家和考古学者研究历史,广大民众休闲文化的重要基地。因此,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1.2.4 是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古蜀文化的窗口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文化、科技、艺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相继建成一批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四川省不但是文物大省,而且是文化遗址留存众多的地区,新石器世代的文化遗存迄今已发现200处以上,像这种位于成都市区的遗址,在全国极为少见,对发展当地文化和旅游具有特殊的意义。金沙遗址保护范围内构筑物遗迹保存完好,金沙遗址分布范围在3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大型的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中心遗址。金沙遗址有一定的布局结构:遗址东部“梅苑”的东北角区域是宗教仪式活动区;遗址的中南部“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是居住区;遗址的中部“体育公园”文化堆积分布区是居住区和墓地;遗址的北部黄忠小区可能是宫殿区的一部分。各种遗迹现象极为丰富,器物种类、数量众多。
“梅苑”位于遗址的东部,该区域内文化堆积分布面积约60000—80000平方米,其中“梅苑”东北部约8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大量出土玉石器、铜器、金器、象牙等珍贵文物。从地层中出土的遗物分析,第5层为春秋时期,第6、7层为商末至西周时期。从机械开挖的地层剖面上看,该区域地层堆积较厚,约4.5米,文化堆积至少可分16层。金器、铜器、玉器、卜甲等重要文物700余件均出土于商末至西周时期的地层中,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象牙、陶器。同时,在该区域发现了三个极为重要的遗迹现象:一是象牙堆积坑,坑内堆积有大量象牙,伴出有玉器和铜器;二是石璧、石璋半成品分布区,面积约300平方米,这些半成品均倾斜放置,层层叠压;三是成片的野猪獠牙、鹿角、象牙、陶器和美石集中分布区,面积约300平方米。这三处遗迹现象可能都与宗教仪式活动有关。
“兰苑”位于遗址的中南部,该区域内的文化堆积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7月至今,考古所又对“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现共布探方538个,发掘面积达13450平方米。该区域的第5、6、7层为商代晚期堆积。发现有大量的房屋建筑遗迹、400余个灰坑、近100座墓葬、3座陶窑等遗迹现象,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和少量的玉石器、铜器、金器等。时代约为商代晚期。各种迹象表明,“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可能是居住、生活区。
“体育公园”位于遗址的中部,该区域内的文化堆积分布面积约36000平方米。10—11月,考古所对该区域的两个地点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162平方米。发现有房屋建筑遗迹、灰坑和15座墓葬。15座墓葬集中分布在81平方米的范围内,初步认定这批墓葬多数为二次葬。其中3座墓葬有随葬品,出土少量玉石器和陶器。从墓葬中随葬的陶器看,这批墓葬的年代约为西周早期。从墓葬中文化层和房址看,该区域原可能是一居住、生活区,废弃后成为墓地。
“黄忠三合花园”是金沙遗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1999—2000年发掘面积达2026平方米,遗迹现象极为丰富,共发现房址17座、窑址17座、300余个灰坑、13座墓葬等。其中有5座房址长度在20米以上,最大的一座F6长度在54.8米以上,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这5座房址的布局有规律,为一组建筑,可能为一组有特殊功用的建筑群。
金沙遗址发现的房址均是挖基槽的木(竹)骨泥墙式建筑。陶窑均是小型馒头窑,是四川省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窑址。墓葬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以二次葬为主;葬式为仰身直肢;墓坑均为西北——东南向,头朝西北或东南,以东南方向为主;大多数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也不多,主要有陶器、铜器、玉器等。灰坑多为圆形灰坑。
金沙遗址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已清理和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2000余件,包括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骨器等,此外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象牙和数以万计的陶片、陶器等。
金沙遗址的主体遗存相当于十二桥文化一期,约属中原地区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金沙遗址分布范围在3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大型的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中心遗址。金沙遗址有一定的布局结构:遗址东部“梅苑”的东北角区域是宗教仪式活动区;遗址的中南部“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是居住区;遗址的中部“体育公园”文化堆积分布区是居住区和墓地,遗址的北部黄忠小区可能是宫殿区的一部分。各种遗迹现象极为丰富,器物种类、数量众多。
金沙遗址犹如一颗灿烂的新星从古蜀的大地上冉冉升起,它的发现证明了成都作为都邑并不始于战国时期蜀开明王的第九世君王,它至迟在商代晚期就已经成为成都平原的一大都会。根据金沙遗址的发现可以推测,成都的城市最初是在今市区的西北,由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和逐渐扩展,到了唐代末期才发展到两江交汇处。此外金沙遗址的发现,对于先秦时期成都平原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深入探索三星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因此,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古蜀文化的窗口。
1.2.5 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旅游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更多的文化交流。我国已正式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国际友人更多的来到我国。国际文化交流,增进了我国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本项目的建成将更好地宣传我国的外交成就和民间的友好往来,成为促进与国外博物馆的馆际交流活动的具有浓厚中华民族文明气息的重要场所。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学的研究也日益展开,我国建立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并参加了国际博物馆协会,成为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多次参加了国际博物馆学界的学术交流活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与国际上交往频繁,文物交流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举办了多项重大影响的文物展览,特别是在美国、日本、欧洲举办一些大型精品展览,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加深了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扩大了中国文物界与世界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综上分析,一方面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虽然迅猛,但就百万人口拥有博物馆的数量增长仍缓慢,其硬件设施以及管理仍显落后,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另一方面,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业务活动的开拓,科研、保护、管理体系的完善,国际交往的扩大,也造就了更多的潜在市场。因而,建设一个遗址博物馆以适应宣传教育,带动旅游及考古研究,市场需求极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需求的扩大,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文物保护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条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使文化生活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城镇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据调查,2000年度1000户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中,文化娱乐、教育、休闲旅游占到12.56%,人均支出达到627.82元。
20世纪,文化历史研究处于大发展时期,是一个在量上快速增长的世纪;21世纪,博物馆及文物保护事业将更加注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将是一个在质上日益提高的世纪。遗址保护园作为高雅的文化殿堂,是广大群众的终身教育学校,是健康文化、教育、休闲的重要场所,是向广大群众提供各种文化信息的载体。随着其内涵不断地扩大,其外延不断地延伸,其管理将更加成熟,其经营理念将更具独特,其生机和活力将不断地增强,各种国际文化交流频繁,商务往来增加,旅游人员增多,必然为遗址保护园增加客源,观众将会成倍地增加,扩展市场的经营空间。
金沙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经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之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前来视察工作的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包括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省人民政府省长张中伟、国家计委副主任李子彬、省人大主任谢世杰、省委副书记席义方、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世群、副省长李达昌、李进,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维义、成都市政协骆隆森主席、成都市委副书记黄忠莹,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绍华、王忠康等。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为团长的香港西部考察团、台湾宗教代表团也专程到到工地视察。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作为国家大型遗址保护园区式博物馆,她将以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对遗址生态环境恢复性建设,结合陈列展厅现代展示手段的运用,将华夏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蜀文化展现给国内外观众,达到历史文脉的延续、共鸣和发展,创造高质量的文化、教育、休闲环境,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使其成为成都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也可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四川省国际交流、整体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2.1 场地概况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拟建于金沙遗址范围之内,其各项建设内容根据文物保护、发掘、研究和展示的要求,布置在遗址内的不同地段上。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西二环路和西三环路之间,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4°037′,北纬30°41′7〞占地(含代征地)约456亩。东西长460m,南北长约580m。金沙遗址西临银杏路,东靠青年大道,北为干道B线,南为蜀风路,是一块被城市交通道路环绕的规整用地。
2.2 建设条件
2.2.1地形地貌
遗址场地内,地形基本平坦,起伏不大。北侧有宽约13m的金沙河(摸底河)由西向东呈S形,蜿蜓穿行。靠场地中部的东侧是现在正在发据的遗址坑,建有一临时性简易钢架和硬质半透明阳光板作屋顶的开敞式大棚,覆盖遮雨。大棚东侧有为考古发掘和保护文物而建的三层临时砖混建筑。
2.2.2 植被水质
场地内土壤属亚粘土和粘土,植被分布不均,有少量乔木、竹类、植被覆率低,仅在金沙河南岸局部有较好的竹林和乔木。整个遗址内的植被数量和种类都偏少。
金沙河(摸底河)水体呈富营养状态,总体水质达不到国家的“地表水”和“景观及娱乐用水”的要求。要作为景观水体,还需要做必要的水域治理和水质处理。
2.2.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场地的工程地质相对较好,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表明:地层上部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及下部全新统河流冲积层、粉质粘土、粉土、砂层及卵石。地质结构稳定,地貌单一,无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宜于建筑。
2.2.4 市政配套工程条件
由于场地位于市区,且早已形成的城市交通干道的仓围之中,沿道路现已敷设有各类市政管线。因此道路上下水供电通讯等市政设施都有就近接入的条件,基本上不需要专门敷设。
但需要与有关部门形成具体实施市政配套工程的正式文件。
2.2.5 周边建筑环境及交通条件
场地四周均为城市道路,交通方便。道路另一侧为商店和住宅,且高度不高,对本场地无负面影响。
2.2.6 征地拆迁条件
本场地由成都市政府划拨的文物保护用地,含道路代征地456亩。场地内除少量市文物局自用临时建筑外,无拆迁任务。
2.2.7 施工条件
场地范围较大,而建筑总规模较小,且高度不高。地面施工的场地材料、运输堆放条件较好。但需注意要保护现有树木和水域。但由于地处文物保护区域。地下作业时必须采取切实的文物保护措施。尽量采用人工开挖,以免地下文物受到损害。
2.3 场地评价
根据以上对场地条件的分析,总的来说场地条件较好,适于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的建设,场地与项目的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同时发展。但需特别注意在施工中不损害地下未发掘的文物。
第三章 工艺设计要求
3.1 建馆指导思想
3.1.1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保护与建设项目;
3.1.2明确遗址保护范围,控制建设地带,建设工程选址最大可能避开保护遗址。对于各项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各种法规,规范与标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3.1.3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合理地确定建设项目规划与标准,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尽可能按照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水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使用要求;
3.1.4针对成都市作为历史文化名成,又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的地位与特点。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的规划与建设,起到弘扬成都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独特功能,使其成为成都市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休闲场所,促进成都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1.6建设设计要有一定的哲理性,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体现出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键,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调等必须与环境协调相互辉映,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3.1.6组织好陈列体系,创作出陈列精品,把握好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综合统一。陈列展示内容要丰富多彩、陈列艺术形式要生动活泼。选题要准,立意要深,内容要精,形式要新,品位要高,环境要好。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要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与参与性,同时具有展示各类展陈的现代化建设条件。
3.1.7在重视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充分考虑节约、节能,节约投资,方便管理。项目设置要充分考虑博物馆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一定的配套设施,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确保博物馆建成开馆后的运营和发展。
3.2 功能总体定位
成都是四川省首府,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一座历史名城。根据金沙遗址发掘的重要历史价值与金沙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原则、目标、内容,结合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批复文件精神决定了新馆的总体定位以遗址保护为主题的多功能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立是成都市悠久历史的浓缩,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成都城市发展史,增强成都市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它又是成都市一个极为重要的遗址保护,珍贵文物收藏与展示,旅游休闲的文化设施,为历史名城增添一处文化景点,使其文化色彩与氛围更加浓郁,进一步扩大成都的影响和社会效应,增强成都市与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同时又是21世纪面向广大公众和青少年传播爱国精神、历史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促进四川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3.3 功能性工艺要求
3.3.1已挖掘的遗址坑(祭祀遗址展示区),遗存许多不可移动的文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既要保存好,又要发挥出展示的作用。根据室外文物保护措施标准要求,必须分析与评估这些文物环境质量的现状,在文物材质腐蚀,受损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环境中某污染对某种文物所产生不良影响和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等资料。以此推出控制保存环境质量的标准即考虑技术的可能又符合经济管理要求,制订切实,可行,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分类,分级的标准。在改善当地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应把重点放在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力求改善博物馆区周围的小环境,加大绿化力度,严格控制保护区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水土保护。有条件的话,应考虑设置环境检测,随时了解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文物风化变异的观察记录、地基沉陷等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坏,延缓文物寿命。
对于修建构筑物,必须以文物保护为前提,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建筑外形尽量简洁,不宜张扬,体量、尺寸要适宜,色调材料选择要与环境相协调,做到没有对比区别又很和谐一致。坑内可采用双路回廊形式,增多参观角度,但要控制参观容量,避免参观性的破坏。坑的周围按通透或封闭的形式,分别采用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如采用人工照明其照明度层次,要突出对文物的照明,用光引导观众,使注意力集中到主要文物展品上,照明设计中要注意照明标准,光的均匀性,色温,显色性。注意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对文物的损害以及节能、高效等问题。
3.3.2有环境模拟展示区。配合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商周时期历史环境形象。模拟展示区把照明技术和环境塑造技术提高一步,使展示效果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即要常态照明,又要有顶灯,坑边输廊灯,侧灯,脚灯等特殊照明。结合声、光、灯、电技术手段,实现由静态模拟展示到动态模拟展示,运用光的强弱虚实巩固效果配合解说词,模拟古代祭祀活动场面和古河道景观和潺潺流水声音给观众新奇神秘有趣的感觉,如置身于时空隧道,漫步历史长河中,引导观众进入有感有知识的时空境界。使其产生对历史回忆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于未来发掘的遗址应采用植被覆盖保护。
3.3.3藏品库区。藏品库区的量与质关系到文物藏品的安全与寿命,是否拥有设施完善适于藏品保护的标准库区,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藏品库区的工作内容包括考古发掘品的开箱整理,登录,清洗杀虫消毒,照相,建档,编目等,是由库前区,藏品区,保管员办公室等组成的。
藏品库区为相对独立区域设置,与展示陈列区之间有封闭性专用通道,以便文物提取及保障文物安全。藏品库区的平面布局宜依据“外封闭内开放”的原则,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空间,保持库区适宜的环境,整个藏品区以无窗封闭为宜,维护结构既要坚固安全,又能满足空调运行的技术要求。必须做到十防要求(防火、防盗、防震、防霉、防水、防潮、防干、防光、防污染、防虫菌)设立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满足不同质地文物藏品温湿度、净洁度要求。人工照明要注意照度标准、照明方式与手段。电力供应充足、并备有临时发电机组。如果藏品库区设置在地下室,必须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保证整体库区的防水防渗的性能,同时应尽量采用先进的防火灭火设施,以解决地下藏品库区火灾发生、烟雾扩展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等问题。
1.库前区,是文物藏品入库前工作内容与基本进行程序的区域。它包括有机械装卸区、出纳区、暂存库、周转库、登录室、包装材料储藏室,囊盒制作室、照相室、熏蒸室等。
库前区设文物装卸平台,其高度便于文物装卸内联出纳区。库前区保持一个相对的封闭环境,构造密闭单独成间,并与藏品库相隔,以分别收藏已清理消毒和未经过消毒处理的文物藏品,以防止虫霉有害生物进入藏品库。熏蒸室除配备气密门外,还应安装排风机。
2.藏品区。是博物馆永久性保护收藏文物的场所。必须按文物藏品质地建造大小不同的库房,分类保管,每间最大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最小不小于60平方米,同时考虑单独设置珍品库房,或者与普通库房有分隔保护的措施。库房内避免上下水管道及其他管道通过。强弱电设施要求暗管铺设,电话控制设备设在库房外,总控制设备在库区外。库房区出入总门选用三防门(防火,防盗,防水),采用电动和手动,并配有密码电子报警门锁,开启与关闭时,室内总控制室均有显示和记录。各库房房间要求采用轻质金属移动门或红外线感应门,便于文物车平行进入,库房的净高以2.4-3米为宜,库房内排架装柜可根据建筑轴线进行布置,高度不要超2米,两行之间净宽不要小于0.8米,灯具防爆,地面防滑等。
3.3.4陈列展区
陈列展区是博物馆前台,是以大量文物展品组织陈列,以实物、资料、例证向观众的感官多渠道传递信息,促使观众的思维和认识,从而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同时它又是博物馆性质特征的体现。陈列展区的优劣是检验一个博物馆的科研与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陈列展区是由序厅、基本陈列厅、专题陈列厅、临时陈列厅、观众休息厅组成的。
一般的说,陈列展区尽量设置在最醒目的主体地区或方便观众到达的区域内。建筑空间的塑造必须与陈列主题、陈列内容、陈列方式、技术与艺术要求相吻合,参观路线既要系统性强,方向明确,紧凑便捷;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观众有自由选择参观的可能。同时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观众心里与生理需求为着眼点,创造最佳路线、最佳视觉、最佳环境,为观众提供一个随意性、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舞台。陈列展区具有满足使用功能和观众审美要求的双重功能,即强调实用性,又要重视观赏性。其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建筑构件处理都要起到引导观众的作用,突出文物展品。室内装饰要简洁明快,朴素大方,以减少对陈列效果的干扰,避免分散观众注意力。适当掌握信息输出量,控制展品密度、展现长度,避免观众产生疲倦,失去参观兴趣。
陈列展区以序厅开始到临时展厅结束,经过空间起始-过渡-高潮-结束的空间序列设计,起始有趣味、空间形状有变化。陈列展览的原则,以基本陈列为主体,专题陈列为特色,临时陈列为补充和完善三位一体组成。三者分,各显亮点、各显其妙、各具个性;三者合,形成体系、展示整体效果。
1.序厅。序厅是整个建筑空间的序幕,是观众人流聚散、分流联系各个陈列展厅的枢纽,又是观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一视觉中心。它的空间要大些,层高要高些,理念的表达,材料的运用,展示的内容、形式、手法与其他展厅应有区别。一般说可以设置少而精,具有代表性的较大型文物,图表或模型等展品,以渲染气氛起到画龙点睛的博物馆主题性质的作用。
2.基本陈列厅。基本陈列是体现一个博物馆性质特征反映陈列主题,是博物馆陈列体系中的主角。由于展出时间相对固定不变,它的空间限定性较强,通过序厅进入基本陈列展示的路线从左至右按顺时针前进,参观路线应精心布置,做好空间导向,走向要明确。按陈列顺序要求,单线陈列宽度不能小于6米,双线陈列不能小于9米,展厅净高以4.5米为宜。如有特殊展品,层高可适当提高,楼层荷载一般每平方米为400kg。展示内容以金沙遗址为主题,再现古蜀国的辉煌历史。展示的形式拟采用主题陈列、模拟陈列相结合方式。对重要文物的展示给予尽情渲染,并配合与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模型场景,使观众置身于特定的历史艺术氛围中,揭示古蜀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3.专题陈列厅。典型文物藏品以及地域外征集来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器物,按物质属性分类进行专题展示,即主题鲜明又内容丰富,展现古蜀国的历史文物精神与精湛的工艺,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