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发展背景.doc
下载文档

ID:3010471

大小:53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合肥 现代 物流园区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发展 背景
第一章 物流园区的发展背景 1.1 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根据物流的内在实质和活动特点,通常意义上的物流概念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这是美国物流协会从总结物流经济活动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所下的定义。 物流概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充分揭示出物流的核心内涵,即通过与企业及社会经济活动的紧密结合,物流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与运输和仓储有关的传统组织管理技术,而是可以创造更高经济价值的经济管理活动。现代条件下的物流是涵盖企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创造增值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既是一项管理技术,也是现代条件下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因此,对物流概念的理解应更为宽泛和多角度、多侧面。 ①对物流运作功能的理解 物流是将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及产成品库存、销售相关的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进行一体化管理的生产活动。 ②对物流增值功能的理解 物流是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组织管理及相关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及经营活动的资本升值活动。 ③物流信息功能的理解 物流是为企业经营计划制定、存量管理、产品跟踪、市场需求分析及产品流通运作等经营环节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信息服务活动。 ④对物流价值功能的理解 物流是通过降低企业运输及配送费用。实现零库存、优化资金流等途径,实现企业经营成本节约的创造增值价值的活动。 对物流概念理解的不同,以及因物流在不同企业及不同经营活动环节的作用存在差异,表现为物流组织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如“准时制生产”、“零库存”、“供应链管理”等。随着物流作为一种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出现,其具体经营业态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1.2 现代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2.1 发展特点 国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以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为代表。战后发达国家经 济的逐步繁荣,出现了国内外市场上大批量工业制成品的销售需要,并要求尽可能地把运输同库存、仓储、包装和销售等相关作业协调进行,以便加速物资流通和降低运销成本。这一经济发展形势,为西方物流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进入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打击,发达国家企业纷纷将生产地设在国外原料产地,或者在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就近组装,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物流业地区范围的扩大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日益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以及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如多式联运,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从国外物流业50年的发展进程看,国外物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稳定的经济增长、发达的信息技术、宽松的法制环境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和集团化。专业的管理队伍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手段,使物流服务不断向快速便捷。优质高效、成本低廉的目标迈进,物流设施与业务范围也随之迅速发展和扩大。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物流也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就这些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百分比而言,美国为10%,日本为14%,英国为10.6%,法国为11.l%,意大利和荷兰均为11.3%,德国为 13%,西班牙为 11.5%,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1.2.2 发展趋势 从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看,物流业己进入成熟阶段,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①物流服务的内涵将继续拓展 物流服务从最初只解决运输问题,逐步发展到将装卸。搬运、仓储、保管乃至报关。通关、保险、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保税等业务统一进来,把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转让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②物流服务过程在继续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日一港日”、“门一门”和“生产车间一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从开始时期将产品从生产线终端送到消费者手中到后来协助生产企业以“即时供货(JIT)”和“零库存(ZI)”等手段加速资金与物资的周转利用,物流业的服务过程不断向前延伸。此外,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也使物流服务过程向消费后延伸。 ③专业化物流服务在不断壮大 发达国家目前非常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所谓“第三方”指从事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物流企业与传统的运输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服务企业在货物的实际移动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来执行。发展第三方物流将支持物流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1二2.3 现代物流的核心一供应链一体化 由于物流管理的作用是将分散的功能要素集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并以此构成物 流的基本要义所在,因此物流理论形成伊始便被注入了系统的思想。同时,由于物流活动的各功能要素如运输、仓储。信息组织、服务质量等相互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关系,因此必须从系统管理的角度着手,合理正确解决效益背反矛盾。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便是针对获得全系统物流效益最优化而出现的新管理思想。 供应链是指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最后到达用户等一系列活动(既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物流活动本身)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物流链”,而不再是孤立的行为,物流活动受这一供应链决定和制约。例如效益观和库存观,供应链上各环节都有不同的利益和观念,各功能之间存在大生的冲突也难以避兔,但由于现代管理和现代技术可以提供总体的信息为各个链节共享,因此可大大扩展视野,使之能从总体上管理整个“链”,而不是如同过去那样只管理各链节之间的“接日”,或只管其中一部分链节。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供应链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技术所在。 供应链管理也称为一体化物流管理Ontegrated Logistics人是20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在物流上的广泛或全方位合作,以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1.3 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因素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后工业化社会对通过资源、劳动生产率获取利益的能力和潜力得到极大挖掘后,对流通环节利益的获得既有动力,也是现实的途径。从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分析,其发展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企业物流能力的培养需要、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和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等几个方面。 1.3.1 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注重长期效益、规模效益和区域及全球战略,全球经济在现代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愈发注重一体化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当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和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除注重技术、产品、市场和客户开发能力的培植外,更为注重维持稳定而有效的供应链、使产品的服务更贴近用户、建立即时供应系统、实现零库存等物流战略的建立。物流战略己成为现代企业在通过加强资源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措施降低成本潜力被极大挖掘之后,充分挖掘“第三利润源”一物流利润和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此,导致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得到空前重视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注重长期发展战略和长期稳定利益的获得; ·跨区域、全国性、全球性销售网络逐步扩大; ·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三地分离或异地结合逐渐普遍;·企业从事销售、储运、采购的人员越来越多;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管理的范围和难度越来越大。 在我国实现“两个转变”和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在 告别短缺而面临产品相对过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采取积极稳妥的财政金融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在这种经济转轨条件下,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生逢其时,将为我国工业、商业流通、交通运输、信息等构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基础的各类产业克服困难、解脱困境、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机遇和挑战。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特征日益突出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现实形势,如何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强我国各行业的竞争能力,全面参与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和迎接国外优势企业的挑战,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因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向纵深层次发展和我国企业对物流认识的加深,物流业的发展问题也必将会得到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1.3.2 企业物流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己不再是获得廉价的原材料、产品的生产技术、销售市场的简单竞争,往往是企业面对市场和客户建立的快速响应系统与供应链优劣的竞争,即企业是在物流能力方面进行生存的较量,企业物流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①物流能力 ·物流能力通常是指开展物流运作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在实现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对物流的计划、控制、实施过程进行的能力; ·物流能力既包含了企业物流设施设备生产能力等静态能力,也包含了企业管理与经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企业对上述二者协调运作的综合控制能力; ·物流能力可以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物流组织与操作能力和对顾客的适应能力以及服务效率与保证率; ·物流能力涵盖了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因此,在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强调长期效益和良好的顾客服务以及各企业与各地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物流能力己成为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最主要的手段。 ②物流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物流己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不大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企业以物流为核心构筑的供应链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现代物流服务实践说明,一个企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占有全部可涉及的物流资源; ·企业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体现为企业对于其所面对的可控制与可利用的物流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上的合理化开发与利用,而不是最大限度上的开发与利用; ·这种合理化表现为企业对于自身物流能力的客观评估与正确定位,对外部环境与市场需求、供给的深刻了解与合理预期,对企业自身发展方向与发展时机的准确把握; ·企业能够将可控制资源与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并在市场运作中以各类有效方法与措施使上述两种资源始终处于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动态平衡状态,使 之成为推动和促进企业实现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原动 1.3.3 物流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力除来自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及企业物流能力的开发因素外,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交通运输、仓储管理等技术在物流管理与运作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由于现代物流活动的范围(地理意义上的空间范围和物流管理技术渗透的经济活动范围)被极大地拓展,使大量的。多变的与物的位移、储存、状态和性质相关的数据信息的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提高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物流的控制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平和系统效益,将是物流管理和运作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既使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也使物流的发展因此而得到极大地推动。 近年来,在物流技术发达国家中,物流信息技术己成为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领域,其应用包括:依托计算机的物流战略计划模型、一体化的配送信息系统、在仓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采集和分析数据、无人拣选和无纸拣选、自动识别一条形码技术和分拣系统、仓储模拟、运输车辆线路安排和运输安排、道路数据库、交互式计划、颜色图形技术和车辆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几乎含盖了物流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促进了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使物流管理技术的适应范围和服务领域得到拓展,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现代运输技术,包括高速公路、航空、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等,均在能力和效率方面成为物流管理和运作的重要支持手段,使物流活动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开展,从而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发展。 1.3.4 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在欧美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物流服务的外部化趋势,即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以及与物流的需求、供给相关的企业在物流运作上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这种分工与协作既可以是基于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运作,也可以是单纯意义上的物流单项环节的服务,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程度与物流服务供需双方面临的压力密切相关。在物流实际运作中,上述分工与协作可分为两个方面: ①物流服务需求的推动 物流服务需求的推动表现为从成本、服务及灵活性角度所反映的对外部物流服务的需求、减少物流设施投入或提高资产收益率、获得高水平的物流管理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②物流服务供给的推动 物流服务供给的推动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改进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方式的灵活性。 1人 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提出,是由于现代物流发展特点和趋势本身决定的,也是由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企业物流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及网络等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和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断走向深化的产物。 自 1998年以来,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全国被唤醒,工业、商业及物流企业运用物流技术的领域不断扩展,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出良好势头,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出现并开始大力发展的。 1.4.1 物流园区的产生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传统储运业向市场化及现代物流业方向的发展转变,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宏观政策,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也纷纷开始筹建物流园区。然而,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我们还缺乏经验,尚未有完善。有效的做法可以借鉴。此间分析研究了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我国的物流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德国乃至于整个欧洲,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各个企业在生产及销售环节尽力降低成本及费用支出,尤其是在定购原材料到向客户分发最终产品的供应链环节,节约成本的强烈要求带来了发展物流产业的巨大机遇。 随着物流产业的兴起,原来相互分割、缺乏合作的仓储、运输等传统企业逐渐走向联合,专业性的物流配送经营实体及园区一货物配送转运中心应运而生。 伴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企业都逐渐意识到配送转运中心分散建设。各自为战带来的资源浪费,各级政府也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总体规划功能。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德国等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物流园区在日本称为物流园区(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呼reight Village人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述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同的。 1.4.2 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情况 由于物流园区在经济规模、地理分布、建设运作方式和政府发挥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发展物流的开发效应和宣传效应,我国政府及企业在近2~3年中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推动地区、区域和城市物流发展的重点工程,给予大力的支持。目前基本形成了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局面,特别是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更快。 1.4.2.1 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园区发展以深圳、广州及周边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小城市(特别是东莞)最具有代表性。 ①深圳将建立八大物流园区 深圳市己通过政府规划明确了物流发展重点及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方向,为适应未来的深圳将由北向西、中、东部三个方向发展,形成辐射状的城市基本骨架的城市发展格局,深圳市己确定把物流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行特区的第二次创业。 根据该市物流分布与城市功能结构的特点,《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发展以集装箱、航空和日岸过境运输为主体,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构想。根据这一构想,深ql市物流业主要服务于两大类型,包括货运枢纽型和配送中心型,共分为五种类别,即综合、港口、陆路日岸、航空、配送等,计划依托深圳及通往华南地区、香港的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八大物流园区: ·机场——宝安物流园区。占地二十至二十五公顷,包括航空物流、货物代理及配送; ·西部港区物流园区。占地四十公顷,以散杂货集散和集装箱运输为主; ·南山物流园区。占地二十公顷,主要为消费性物流节点和配送服务中心; ·平湖物流园区。面积达到五十公顷,主要用于货物中转运输及铁路公路联运;·龙华物流园区。占地四十公顷,主要功能为陆路日岸货运中转及集装箱接驳;·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规模为五十到六十公顷,其功能为消费性物流节点和配送服务中心; ·龙岗物流园区。占地十公顷,主要为消费性物流节点和配送服务中心; ·盐田港区物流园区。面积为五十公顷,主要从事国际集装箱中转、拆拼和仓储加工。 考虑到深圳的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在规划的8大物流园区中,深圳市将优先发展机场——宝安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龙华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盐田港区物流园区及西部港区物流园区,几乎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物流园区建设。 当然,由于对物流园区理解上的差异,深圳规划的8大园区其实在功能上是有较大不同的,是否都应称做物流园区,也有待于在未来的发展中进行重新的定位。同时,一个城市即便是经济规模较大和区域经济地位突出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否需要如此多的物流园区,也值得商榷。 ②东莞常平物流园区 东莞是珠江三角洲对外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2001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44.亿美元,在我国城市中名列前茅。东莞以外贸经济为特色的国民经济结构,使得物流组织在时间、地域和网络等方面具有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对高效率、低成本组织国际物流组织的需求,使东芜构筑起强大的物流运作系统。 与此同时,良好的涉外经济产业发展环境,使东美在与国内地区开展引进国外大型工业企业入驻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东莞也因此在90年代中后期的产业转型中,顺利地从主要为香港进行出日加工转变为具有自主工业生产能力,特别是IT产品的 生产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三星、联想等知名企业均在东莞拥有生产基地,其产品在出口的同时,也大量销往内地的n产品生产商与配套企业,因此,国内物流的组织也具有较大的规模。 产业发展和企业物流运作效率的需要,使为生产与销售服务的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突现出来,特别是发展物流园区的需求更为迫切。东莞境内的常平是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的交汇点,有“京九第一镇”美誉,从物流的角度衡量,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借助连接南北的铁路干线京九线和常平铁路枢纽,建设服务于东莞及周边地区、辐射京九沿线的物流园区,将有利于提高跨区域工业、商贸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运作效率。 规划中的常平物流园区首期占地二十亩,位于东莞常平东站货场东端,规划为八大功能,包括粮油饲料批发市场,农副产品。食品批发市场,专业建材市场,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仓储配送库及信息展示中心等。届时,常平将成为京九沿线省市与珠江三角地区之间物流与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 1人.工2 上海市及华东地区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上海市区面积近20年得到大幅度扩展,从80年代初的 450平方公里左右到 90年代的 700平方公里,预计到 2020年将达到 1500平方公里,中心区将达到600平方公里。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原先布置在城市市区边缘或城市郊区的仓库、货场、铁路车站、化工区、港区、重工业区、发(变)电站等产业布局,变得不再合理,成为“深陷在城市中心区”的隐患之地。同时,随着城市区面积的扩展和城际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城市中心区与新城区的边缘地区则很快形成了新的产业聚集中心。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确定的“客走内环、货走外环”原则,以及“三港二路”的发展规划与调整趋势,参照国际上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与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上海将在城市西北、西南两个物流的组织聚集地和通道上建设二个社会化、现代化的综合物流园区。 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三大经济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物流发生与运作组织枢纽。此地的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徐州等城市,均因物流量大或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而在区域物流的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些城市均在进行物流园区建设的规划论证或具体项目的建设。 ①西南物流园区 规划中的西南物流园区将位于闵行区,以上海市与南方各省市物流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沪杭高速公路、铁路和公路国道为依托,以上海市浦西地区西南方向物流及城市内物流主要服务对象,建设现代化物流系统。 ②西北物流园区 规划中的西北物流园区拟建在普陀区靠城市外环线一带,以上海市与北方各省市及沿长江省市物流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沪宁铁路、沪宁嘉高速公路和公路国道为依托,以上海市浦西地区东北方向和城市内物流为主要服务对象,建设现代化物流系统。 占地3000亩的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是我国“十五”规划中全国47个综合交通 货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优势:张华洪。军工路和宝山港三大港日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总量的58%以上;通过外环线宝山段、吴淑越江隧道连接外高桥,实现浦东浦西联运,年吞吐量将达到 1000万标准箱;连接浦东国际空港和虹桥国际机场以及沪嘉、沪宁、沪杭、沪京高速公路;通过使蕴藻洪与黄浦江、长江融为一体,服务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 显然,根据上海市物流(货运)的规律及仓储区、铁路货站布置,北方物流大于南方物流的特点,西北物流中心的规模与作用将大于西南物流中心。 ③徐州香山现代物流园区 徐州香山现代物流园区是徐州市政府2001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由徐限责任公司承建,位于市东郊下淀地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紧靠台湾大中钢铁厂、金山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生产区。 徐州储运公司在原有6万平方米仓库、二条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设施的基础上,拟建占地 100余亩的现代化货运停车场一座。一万平方米的智能化高架仓库一幢和拥有200辆货运汽车的虚拟车队,并以此为龙头整合徐州市现有社会物流资源,届时一个拥有仓储、配送、停车和贸易区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将初露端倪。 货运停车场是规划之中的香山现代物流园区的重点项目之一,拥有 1000个车位的停车区、配备物流信息平台的交易大厅,以及具有餐饮、住宿、加油、维修、代办有关证件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区。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预计日停车量为1000台次。 1。4.3 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 1,4.3.1 物流园区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 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服务特性决定了物流园区大都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 为吸引物流、配送转运中心等物流企业在园区集聚,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时还需考虑物流市场需求、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劳动力成本、环境等经济、社会条件因素。以德国为例,在设置物流园区时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是至少可以实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特别是公路和铁路两种方式;·二是选择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使物流园区布局与运输网络相适应; ·三是经济合理性,包括较低的地价、数量充足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等,为园区企业获得必要利益创造条件; ·四是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 物流园区的占地规模较大,一般以仓储、运输、加工(工业加工和流通加工)等用地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用地。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一般称之为物流团地),自 1965年至今己建成 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 74公顷;荷兰的 14个物流园区,平均占地44.8公顷;比利时的CargoVI物流园区占地乃公顷。德国的一些物流园区的占地规模较大,如不莱梅的物流园区占地在 100公顷以上。 1.4.3.2 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经营 物流园区的发展历史要比物流发展历史短许多,在西方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物流园区也属于近10年发展起来新事物,因此,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仍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建设的经营经验较少且并不成熟。 l.4.3.2.且 日本的经验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物流园区建设历史稍长,在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基本做法是: ①重视规划 物流园区的规模较大,影响的范围较广,政府重视通过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和配套的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边缘带、内环线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规划有利于未来具体配套设施建设的地块作为物流园区。 ②优惠的土地使用和政府投资政策 将规划的园区内土地分地块以生地价格出售给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若资金不足,政府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③良好的市政设施配套及投资环境 政府对规划的物流园区,积极加快交通、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园区,并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园区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 1.4.3.2.2 德国的经验 德国政府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上与日本存在一定区别,也是近几年国内较为推崇的园区发展经验。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其基本做法是: ①联邦政府统筹规划 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②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 物流园区对地区经济有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引导各州按统一的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交通主管部门还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 德国政府扶持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对园区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认为园区建设并非为了单纯的追求盈利。因此,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州及地方市政府扮演了主要投资人的角色。例如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州府Erf图林根物流园区,其建设投资比例为:市政府占42.5%,州经济开发部占35.S 联邦铁路(Dm 占14.70,行业协会占7.30。 ③企业化经营管理 德国政府扶持园区建设,并非不考虑园区效益与效率。一般认为,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比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有效率,因此德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经历了由公益组织管理到企业管理两个阶段。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受投资人的共同委托,负责园区的生地购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园区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 由于园区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或政府经济组织,所以园区经营企业的经营方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侧重于平衡资金,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仍以图林根物流园区为例,其管理企业由4人组成,企业的业务包括销售、宣传和物业管理三大块,管理公司还负责代表园区企业与政府交涉,负责兴建综合服务中心、维修保养厂、加油站、清洗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成员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维修服务等。园区内的道路、下水等市政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由市政公司负责,享受与普通市区同等水平公共服务并缴纳相关费用。 ④入驻园区企业自主经营 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仓储设施、堆场。转运站,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1人.3.3 物流园区的发展前景 物流园区出现以后,对使用园区的企业乃至邻近城市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减轻了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和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 物流园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德国权威机构的研究,未来10年,即使在日本、德国这样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物流园区的建设仍将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较为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己经开始了大量积极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随着这些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步伐必将大大加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