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XX
重点
物流
项目
建设
规划
研究
报告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究
(征求意见稿)
北京交通大学课题组
前 言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究》项目,是受芜湖市计划委员会委托,于2003年9月立项的研究项目,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完成。该项目是北方交通大学2001年完成的“安徽省以芜湖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规划”的后续研究项目,目的是在进一步明确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对芜湖市的重点物流项目进行规划,为今后芜湖市招商引资、项目立项审批和项目建设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在项目调研和研究过程中,得到芜湖市计划委员会、规划局和有关区县、企业领导的大力协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研究所鞠颂东教授主持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是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主要撰写人:田源副教授、李伊松副教授、张文杰教授;
二是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总体布局及建设规划,主要撰写人:徐杰副教授、汝宜红教授、鞠颂东教授;
三是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议,主要撰写人:周建勤讲师。
课题组的其他研究成员有:硕士生张娜、张小燕等。
最后,研究报告在鞠颂东教授审阅的基础上汇总而成。 目 录
前 言 2
1 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 6
1.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6
1.1.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6
1.1.2 国内各主要城市物流规划的借鉴 9
1.2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与区位优势分析 11
1.2.1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外部环境 11
1.2.2 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4
1.2.3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区位优势 18
1.3 芜湖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0
1.3.1 社会物流量现状 20
1.3.2 物流需求现状及预测分析 21
1.3.3芜湖市物流供给状况 25
1.3.4 物流技术保障体系现状 27
1.3.5 物流业政策保障体系现状 28
1.3.6芜湖市物流发展状况小结 30
1.4芜湖市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和总体框架 30
2.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总体布局规划 32
2.1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布局规划的说明 32
2.1.1规划的指导思想 32
2.1.2规划的范围; 32
2.1.3规划的依据; 32
2.1.4规划期限的确定 33
2.2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总体布局规划 33
2.2.1总体布局规划的原则 33
2.2.2总体布局规划的方案 34
2.2.3对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布局体系的说明 35
2.3芜湖市规划的各重点物流项目的系统性关系 37
3.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 39
3.1朱家桥物流中心项目 39
3.1.1项目的名称 39
3.1.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 39
3.1.3市场需求分析 40
3.1.4项目建设的要求、水平和功能定位 42
3.1.5物流服务对象 43
3.1.6物流中心选址和建设条件 44
3.1.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44
3.1.8结论和建议 45
3.2裕溪口煤炭配送中心项目 46
3.2.1项目的名称 46
3.2.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 46
3.2.3市场需求分析 48
3.2.4项目建设的要求、水平和功能定位 49
3.2.5物流服务对象分析 50
3.2.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50
3.2.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51
3.2.8结论和建议 52
3.3西江汽车物流中心项目 52
3.3.1项目的名称 52
3.3.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 52
3.3.3市场需求分析 55
3.3.4项目建设的要求、水平和功能定位 56
3.3.5物流服务对象分析 57
3.3.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57
3.3.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57
3.3.8结论和建议 58
3.4芜湖长江物流中心项目 58
3.4.1项目名称 58
3.4.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58
3.4.3市场需求分析 60
3.4.4项目建设的要求、水平及功能定位 61
3.4.5物流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 62
3.4.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62
3.4.7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62
3.4.8结论与建议 63
3.5芜湖绿色农业物流中心项目 64
3.5.1项目名称 64
3.5.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64
3.5.3市场需求分析 65
3.5.4项目建设的要求、水平及功能定位 66
3.5.5物流服务的对象和服务内容分析 67
3.5.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68
3.5.7建设规模及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69
3.5.8结论与建议 70
3.6对非洲出口商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规划 70
3.6.1项目名称 70
3.6.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70
3.6.3市场需求分析 71
3.6.4项目建设的要求、水平及功能定位 71
3.6.5物流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 72
3.6.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72
3.6.7建设规模及内容 73
3.6.8结论与建议 74
3.7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中心项目 74
3.7.1 项目的名称 74
3.7.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 74
3.7.3市场需求分析 75
3.7.4项目建设的要求、水平和功能定位 76
3.7.5物流服务对象分析 77
3.7.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77
3.7.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78
3.7.8结论和建议 79
4.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议 80
4.1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80
4.1.1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80
4.1.2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 80
4.1.3 物流项目建设的融资问题 81
4.1.4 物流项目的运营与管理 82
4.2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83
4.2.1 统一规划,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83
4.2.2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83
4.2.3 建立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84
4.2.4 执法部门统一尺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85
4.2.5 培育和扶植龙头企业 85
4.2.6 推动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 85
4.2.7 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86
4.3芜湖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86
附图: 89
芜湖市物流项目布局图 89
芜湖市物流项目布局关系图 89
物流项目交通状况示意图 89
1 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
1.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通过对资源的优化整合,更科学、更合理、更集约地衔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循环过程,加快经济运行节奏和效率,节约成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社会角度讲,现代物流本身具有的特征,可以促进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经营组织形式的调整,促进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提升,从而大大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改善整体投资环境,提升地区竞争优势;从企业角度讲,物流是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可挖掘的重要潜力。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企业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它们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我国的仓库等设施数量较大,虽然总体水平不高,但是也拥有一批比较先进的仓库。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人背肩扛的手工搬运方式。
(4)物流业的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北京、天津、安徽、山东、上海及深圳、广州、石家庄、芜湖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业发展,并已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其中,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业作为支持深圳市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制定了物流业发展的策略;北京市就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设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天津市也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纲要。芜湖市在安徽省的物流中心地位,在《安徽省以芜湖为中心的物流发展规划》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的。
尽管如此,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对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事关重大。
(1)物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据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占21%。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21%是第三方,36%是采用两种形式。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的企业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 《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中国仓储协会
与此同时,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并成为企业经营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模式在限制工商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2)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中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第一,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第二,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实力。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第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是:第一,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邓志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之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1999年第144期
。第二,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长期以来,我国在交通枢纽、公共储运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各种工商企业内部仓储设施也难以构成企业投资发展的重点。第三,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第四,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第五,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第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4)物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基础、活跃的市场主体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使各种物流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国内的物流业在多头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如在价格政策方面,以多式联运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为例,集装箱运输采取的是新线新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而件杂散货运输还采用国家定价方式,故集装箱运输价格有时明显高于件杂散货的运价。如20英尺集装箱铁路运价比铁路整车运输价格高70%左右,非常不利于集装箱运输这种先进运输方式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在税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如运输企业从事运输服务的营业税为3%,而物流企业或仓储、批发等企业在转向物流服务并从事经营性运输服务时,营业税为5%。
1.1.2 国内各主要城市物流规划的借鉴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业的重要经济意义,都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省、市纷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物流业的设想。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安徽等。这些物流规划有不少优点,主要表现在:
(1)贴合国际大环境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国际化,一大批具有经济实力的城市结合自身的环境优势,在进行城市物流规划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如:上海:21世纪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到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主体框架;具备国际性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态势。
(2)目标长远,战略性较强。
很多区域物流规划都考虑了两个五年计划,避免了短期计划的短浅性,更加顾及规划的战略性。
(3)规划的专业性较强,定位比较准确
目前许多区域物流规划,都聘请了物流行业的专家作为顾问,因地制宜,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规划。许多省、市对自身的城市定位越来越科学,能够将自身的优势与发展前景看得很清楚,给自己的区域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这对于合理利用我国的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这些物流规划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一味求大,不考虑实际情况
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有些人不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缺乏必要的分析论证,一味追求“大工程”。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土面积只1.3万平方公里,已经建成或准备建设的国际机场却多达六七个。现有新建机场的还贷尚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新的项目申请又已经提出。
(2)没有和城市规划很好的结合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物流系统是为整体城市经济系统服务的,因此,物流规划应该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而并不能独立地存在。现在,很多城市的物流规划并未考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是将物流规划悬于空中,高高在上,脱离实际。
(3)很少做到详细规划这一步,大多偏重于宏观规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物流规划都只是宏观上的规划,而没有真正地深入下去。真正完善地做到详细规划、项目建设规划这一步的,还很少。
造成我国城市物流规划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城市的定位不够准确。这主要跟城市的管理者有较大的关系,少数城市管理者,为了获得国家的建设资金,不顾城市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随,追求国际化,导致了城市定位的错误。
第二,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现状了解不够深入。在制定城市物流规划时,缺乏对城市进行深入的调研,只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规划,这样制定出来的物流规划和城市的实际有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城市进行建设。
第三,缺乏对城市物流需求的科学分析和预测。许多规划都进行了宏观的经济效益分析,但却没有注意到对城市的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分析,这跟缺乏这方面的理论指导有较大的关系。只有比较准确的物流需求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避免资源浪费或者资源紧张,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进行芜湖市物流项目建设规划时,一定要吸取以往城市规划的教训,采取科学的决策手段,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城市中存在的或将来会产生的矛盾,最终使城市得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2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与区位优势分析
1.2.1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外部环境
(1)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
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发展包括以国际竞争力为标志的贸易和市场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企业跨国化发展。其中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吸引外国(或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的比重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有很强的正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地区,是吸引外资成功的地区,也是物流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
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芜湖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这也就对芜湖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芜湖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已经加入WTO,这为芜湖市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芜湖市引进外资,加快发展物流业,并推进物流业市场化、法制化建设进程。
(2)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安徽省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生产总值39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幅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因受灾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增加值749.1亿元,下降3%;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443.5亿元,增长16%。三种产业比例为18.9∶44.8∶3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6457元,比上年增加640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1278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 《安徽省2003年统计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1 安徽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指标
单位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末从业总人口
万人
2002
2808
3207
3257.7
3322
3379
3399
3450.7
3463.0
3500.5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40.9
658.0
2003.6
2339.3
2670.0
2805.5
2908.6
3038.2
3290.1
3569.1
一产业
亿元
64.7
246.1
581.2
665.4
732.3
739.7
741.1
732.2
750.1
772.6
二产业
亿元
50.1
251.5
869.9
1021.3
1162.9
1204.6
1218.9
1296.3
1415.3
1552.2
三产业
亿元
26.1
160.4
552.5
652.6
774.8
861.2
948.5
1009.7
1124.7
1244.3
工农业生产总值
亿元
108.77
469.4
1348.5
1571.5
1759.3
1773.7
1787.2
1832.7
1941.7
206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7.3
123.3
532.5
614.2
687.3
729.0
773.9
866.7
964.1
1133.3
数据来源:2003安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
图1 安徽省国民经济结构趋势分析图
(3)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状况
l 安徽省运输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安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己构成铁路、水运、公路、空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到2002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675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6公里,一级公路300公里,二级公路7480公里,以省会合肥为中心通向16个地市的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地市县城的二、三级沥青油面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纵横交织,并与铁路、水运、空运相衔接的公路网己基本形成。
安徽省水运条件居全国第七位,长江自江西湖口流入安徽省,由西南向东北至和县乌江入江苏,境内全长401公里,占长江下游长度的1/3。较大的支流航道有秋浦河、华阳河、青弋江、水阳江、裕溪河、姑溪河、滁河等;2002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里程已达7362公里,其中一米以上水深的航道增加到3726公里,干线为1751公里,长江水系干流主要港口有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港,支流主要港口有合肥、巢湖、散兵、当涂、滁州、定埠、石门湖等港。
安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京九铁路皖境段、合九铁路以及一批大型车站、客货运枢纽中心的建成,使合肥、阜阳、蚌埠、芜湖等城市成为华东铁路运输中心枢纽和国际集装箱装卸点。芜湖长江大桥的通车,将京九线上的货运量调到合芜线上来,使芜湖铁路通过量有较大增长,同时使北方货源向南方腹地的流动在芜湖形成了一个集散点,芜湖物流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地加强。
l 安徽省仓储业发展情况
2002年,安徽省具有法人资格的仓储企业数量为299个,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总额为265.2亿元。安徽省的一些仓储企业正在逐渐接受现代物流观念,但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服务项目单一,以被动的代储代运业务为主,缺少主动为生产企业着想的物流服务业务。如安徽省交通厅在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修建的40000平方米的储运中心,但库房没有温湿度控制,没有装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为商品经销商提供存储电器、摩托车、家具和建材的存储服务,由于运营状况良好,交通厅已决定新增投资建设更好的仓库。
l 安徽省宏观物流成本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提供的数据,我国大陆地区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6.9%,这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物流费用最乐观的估计(美国的物流成本占其GDP的比重为10.5%,香港为13.7%)。据此估计,安徽省2003年的物流费用大约为671.47亿元。如此大的物流成本,如果有1%的降低,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在安徽省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强烈的需求。
l 安徽省物流企业情况
由于现代物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安徽省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还很少见,大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随着全省经济的高速的发展,安徽省的物流企业(主要是运输企业、货代企业和仓储企业)逐渐的接受了现代物流的新观念,也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服务项目单一,与生产企业缺少联合。
l 小结
安徽省的物流发展状况,可概括如下:物流服务供给还只局限于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项目上,目前处于一个自由竞争的时期,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国有企业普遍效益较差,资源闲置现象严重。行业独立,条块分割,阻碍了物流市场规范化和规模化的进程。缺少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是规模化的基础。即将成为安徽省物流中心的芜湖市,作好物流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将对安徽全省现代物流的发展、甚至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1.2.2 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芜湖市概况
(1)地理、人口与资源概况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交通便利,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新芜、马塘、镜湖、鸠江)。全市面积总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23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15万,其中市区人口70万。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已具有较高开放度和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是享受国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沿江开放城市。近几年又先后被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发展新型试点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同时被世界银行确定为中国国企改革技术援助试点城市,也是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的城市。
芜湖农业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油料、棉花等。长江从市西缘流过,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水面面积达4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4%。芜湖共发现矿产55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42亿吨。地处长江下游的芜湖,江面开阔,水流量充沛,尤其适合发展大耗水量、大运输量的工业项目。
(2)基础设施
l 通讯
芜湖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通信枢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芜湖在全市范围内拥有大容量、高速度、全覆盖、运行可靠的传输交换网和城乡接入网,以及四通八达的省内长途传输光缆和宁汉渝、京济宁等省际长途传输光缆。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0万门,长途交换机容量1万路端。一市三县已实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CHINANET芜湖节点为国家骨干网汇接层节点之一,并作为安徽省出口局。芜湖电信的通信能力、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均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l 航空
芜湖市内距合肥骆岗机场119公里,距南京碌口国际机场的直线距离仅58公里。
l 公路
芜湖市公路由国道、省道、县乡道组成:国道2条即205国道(芜宁路、芜南路)、318国道(南宣路、南青路);省道4条即S104线(芜屯路)、S216线(南新路)、S320线(南铜路)、S321线(芜铜路);县道46条。随着合杭高速公路芜宣段和沿江高速公路芜马段的建成,使芜湖市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县道为支干、乡道为支脉的高速高效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驱车在半小时内可上高速公路干线。
从芜湖发车以当日往返为半径,覆盖区域共有2亿人口,是全国人口最密集、消费层次最高的地区。
l 港口
芜湖港是长江五大港口之一,境内长江岸线71公里,常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是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万吨级码头。内河支流20余条,总长527公里,通航里程477公里,可常年通航或季节通航100至300吨级机动船。
目前,芜湖港的综合通过能力为2300万吨,朱家桥港区建有外贸码头,可同时停靠三艘五千吨级海轮,并设有铁路专线。芜湖大件码头最大起吊能力为200吨,北岸裕溪口港为全国著名的现代化煤炭中转港,年设计通过能力为600万吨。
l 铁路
芜湖是华东第二通道的重要枢纽。芜宁、芜铜、皖赣、淮南和宣杭等五条铁路在此交汇和联接,沟通全国各地。于2000年十月通车的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将长江南北交通融为一体,北上经淮南线可接京九线和陇海线,南下可至杭州、宁波、厦门。为华东铁路第二通道配套建设的小杨村编组站为一级三场38股道,可日解体70列,日编组7000辆车。
l 水电气
芜湖是我国人均供水量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日供水能力达88万吨。国家骨干输变电线路与芜湖电厂联网,发电量1300万千瓦时,境内有500千伏变电所一座、220千伏变电所两座,电力供应充足。全市日供煤气能力为36万立方米。芜湖市是皖南地区的液化气储运中心,总储气能力已突破1.2万吨。城市气化率89.14%,可提供充足的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
(3)现代产业群
近年来,芜湖市的制造业、出口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等各产业均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共同组成的现代产业群,对芜湖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一期规划面积为5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2003年GDP实现240亿元,是芜湖市主要的工业聚集和发展区域。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企业,如海螺型材、奇瑞轿车、美的空调、实达电脑、华亚塑管,可耐福石膏板等等。
芜湖出口加工区是国务院于2002年6月21日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芜湖出口加工区总体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1平方公里,在出口加工区内可设立:出口加工企业、专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货物进出的运输业。出口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体制,是目前国内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捷、管理最简便、设施最完善的特定经济区域。设立在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不仅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还将享受国家给予的零增值税、零消费税、零出口关税等特殊优惠政策。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2月,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现已成为省级高科技开发区, 区内规划有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光电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综合加工区和大学园区,是芜湖市成为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之后,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产业园区。高新区现有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国内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的显示器件研发中心华夏科技园项目、国家级产业化示范项目-纳米阻燃母料等高科技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芜湖农业科技示范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万亩、可养水面4.2万亩、山场0.4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划分为都市农业观光区、高效蔬菜产业区、高效渔业经济区、高效粮油产区及村镇经济文化区等五大功能区。
(二)芜湖市社会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已具有较高开放度和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是享受国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沿江开放城市。近几年又先后被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和发展新型试点城市,还被世界银行确定为中国国企改革技术援助试点城市。200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为245.51亿元,目前芜湖市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表2 芜湖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指标
单位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8.75
33.94
100.88
132.16
163.68
181.10
193.17
200.58
218.77
245.51
第一产业
亿元
1.78
7.54
17.84
21.01
22.97
23.31
21.35
22.85
23.66
23.67
第二产业
亿元
4.81
15.62
49.74
66.80
84.62
94.77
104.10
105.02
114.66
133.98
第三产业
亿元
2.16
10.78
33.30
44.35
56.09
63.03
67.72
72.71
80.44
87.86
数据来源:2003芜湖统计年鉴,芜湖市统计局编
图2 芜湖市国民经济结构趋势分析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芜湖市经济一直增长平稳,其中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
表3 三种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表
指标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第一产业
20.3%
22.2%
17.7%
15.9%
14.0%
12.9%
11.1%
11.4%
10.8%
9.6%
第二产业
55.0%
46.0%
49.3%
50.5%
51.7%
52.3%
53.9%
52.4%
52.4%
54.6%
第三产业
24.7%
31.8%
33.0%
33.6%
34.3%
34.8%
35.1%
36.2%
36.8%
35.8%
数据来源:2003芜湖统计年鉴,芜湖市统计局编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相对增长速度较快,即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最快,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芜湖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对于物流业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1.2.3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洲内矿产资源相对较少,由于上海周围地区的天然建材资源有限,需大量运进矿石料、粘土砖、混凝土砌块和预制板等建筑材料,这类建材的运量中,水上运输占的比例很大;与中国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能源资源有限,是一个能源净调入地区,主要产煤区在江苏北部的徐州地区和安徽北部的两淮地区,本地区生产的动力煤和焦煤有一部分调往外地以满足其工业用煤的需求,但是本地区又要调入发电和民用所需的大量煤炭;本地区的原油也绝大部分需要依赖其他地区供应或进口。因此,随着经济区内经济的发展,其物流量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对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城镇体系来说,芜湖是长江流域上26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青弋江、裕溪河与长江汇合处,芜湖港是长江溯流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目前是长江第五大港,长江流域上南京和武汉之间目前缺少大的支撑性港口,芜湖市在客观上具有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南京与武汉之间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的可能。
同时,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三角洲边缘,通过高速公路当日可以往返上海,并能直达河南和江西,特别是随着华东第二通道的开通和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芜湖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南京的第三个水陆交通枢纽,华东沿海城市通往内地的要道。目前,一个以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航空并进的运输网络业以形成。特别是“十五”计划中东西交通的干线之一西安至南京铁路将通过芜湖,加上已有的良好的综合交通能力,使其成为中部省份衔接东南沿海的重要节点,经济圈辐射可达到2亿人口。因此,芜湖是安徽东南沿江地区物资集散地,是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理论,产业结构的基本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地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区中的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