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年中
焦炭
行业
研究
咨询
报告
2008年中国焦炭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国内焦炭产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 1
第一节 2007年中国焦炭行业宏观运行态势分析 1
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状况分析 1
(一)全国GDP快速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3
(三)通货膨胀压力明显 5
(四)居民收入与消费均稳定增长 5
(五)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6
第二节 产业及相关政策对焦炭行业运行影响分析 7
一、焦炭产业政策分析 7
(一)淘汰落后产能 7
(二)焦炭关税调整 7
(三)焦炭出口配额管理 7
(四)炼焦煤资源税调整 7
二、钢铁产业政策 8
(一)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分析 8
(二)钢材、钢坯出口政策分析 8
(三)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分析 9
三、宏观政策调整 9
(一)央行加息 9
(二)提高准备金率 10
四、焦炭产业发展趋势 10
第三节 焦炭生产简介 12
一、焦炭的定义、分类及结构 12
二、焦炭的生产流程 12
三、焦炭的主要质量指标 13
第二章 2007年国内焦炭基本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 14
第一节 2007年国内焦炭消费状况变化及分析 14
一、2007年国内焦炭消费总量变化及分析 14
(一)焦炭产量情况 14
(二)焦炭出口分析 14
(三)中国焦炭表观消费量 16
二、2007年冶金工业消费焦炭分析 16
第二节 2007年国内焦炭生产状况分析 18
一、国内焦炭生产总量分析 18
(一)国内生产总体分析 18
(二)国内焦炭分地区生产分析 18
(三)各地区钢铁冶炼焦炭自给情况 19
(四)焦炭企业生产分析 20
二、焦炭生产结构分析 20
(一)焦炭生产结构分析 20
(二)机焦和土焦对比分析 21
(三)捣固焦、干熄焦发展分析 23
第三节 2007年焦炭供需分析及价格分析 25
一、国内焦炭行业供需判断及预测 25
二、国内焦炭价格分析及预测 26
第四节 2007年炼焦煤供需分析及价格变化分析 27
一、国内炼焦煤生产分析 27
(一)炼焦煤简介 27
(二)国内炼焦煤生产总量分析 27
(三)国内炼焦煤分地区产量分析 29
(三)分煤种炼焦煤产量分析 31
(四)炼焦煤选煤厂洗选能力增加 33
(五)2007—2010年我国炼焦煤产量预测 33
二、2007年我国炼焦煤进出口分析 35
(一)2007年我国炼焦煤进口情况分析 35
(二)2007年我国炼焦煤出口情况分析 37
(三)2007年我国炼焦煤净进口情况分析 38
(四)炼焦煤进出口预测 40
三、2007年我国炼焦煤供需分析及预测 40
四、2007年我国炼焦煤价格分析及预测 41
第三章 焦炭行业投资与经营状况分析及预测 45
第一节 焦炭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45
一、焦炭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45
二、焦炭行业资产、偿债能力分析 47
三、焦炭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47
第二节 焦炭行业重点项目投资分析 49
一、焦炭行业项目汇总 49
二、焦炭行业重点项目分析 50
(一)年产240万吨焦炭联产20万吨甲醇项目 50
(二)70万吨焦炭联产发电工程 50
(三)600万吨焦化(一期)项目 51
(四)年产90万吨焦炭及其副产品项目 51
(五)盘东北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 51
(六)唐山佳华(二期)年产220万吨焦化工程 51
(七)焦化工程 52
(八)开滦精煤焦化厂(二期)工程 52
(九)煤焦化综合利用(二期)项目 52
(十)2×50孔焦炉扩建工程 52
第四章 焦炭行业重点区域分析及预测 54
第一节 我国焦炭行业区域分不情况分析 54
一、焦炭行业运行总体分析 54
二、焦炭行业运行区域比较分析及排名 55
第二节 山西省焦炭行业发展分析 58
一、山西省焦炭行业基本生产状况分析 58
二、山西省焦炭行业财务状况及效益分析 59
三、山西省焦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61
第三节 河北省焦炭行业发展分析 63
一、河北省焦炭行业基本生产状况分析 63
二、河北省焦炭行业财务状况及效益分析 64
三、河北省焦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66
第四节 山东省焦炭行业发展分析 67
一、山东省焦炭行业基本生产状况分析 67
二、山东省焦炭行业财务状况及效益分析 68
三、山东省焦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70
第五章 焦炭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71
第一节 山西焦化集团分析 71
一、山西焦化基本生产状况分析 71
二、山西焦化市场情况 71
二、山西焦化财务状况分析 72
三、山西焦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73
第二节 安泰集团分析 75
一、安泰集团基本生产状况分析 75
二、安泰集团市场情况 75
三、安泰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76
四、安泰集团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77
第六章 焦炭行业风险评价 78
第一节 钢铁工业波动风险评价 78
第二节 焦炭行业授信风险评价 80
一、外部风险源 80
(一)宏观经济 80
(二)政策环境 80
(三)下游产业 80
二、内部风险源 80
(一)供需 80
(二)竞争 81
(三)效益 81
第三节 煤炭行业风险评级 82
第四节 焦炭行业信贷建议 83
一、信贷策略建议 83
(一)独立焦炭企业的选择 83
(二)钢铁企业附属焦化企业 83
二、信贷风险防范建议 84
附 表
表1 焦炭出口关税政策变化 7
表2 2005年以来中国出口钢材、钢坯退税率变化 9
表3 2007年央行历次上调基准利率 9
表4 2007年央行历次上调基准利率 10
表5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冶金焦灰分比较 13
表6 1999~2007年我国焦炭消费分行业分析 17
表7 1999~2007年我国焦炭产量及占全球的比重 18
表8 2007年国内主要省区焦炭产量情况 18
表9 2007年国内主要省区焦炭自给情况 19
表10 2007年我国各类焦炭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21
表11 2003~2007年我国焦炭机焦、土焦产量对比 22
表12 干熄焦和湿熄焦排放废弃物指标比较 24
表13 2004-2007年我国焦炭产能利用率 25
表14 2008~2010年我国焦炭需求量预测 25
表15 2007年1-12月份我国山西地区焦炭价格 26
表16 2001—2007年中国炼焦煤原煤产量及其比重 27
表17 2005年-2006年炼焦原煤分区域产量变化情况 30
表18 2006年各主要产煤省(市)炼焦原煤和炼焦精煤生产情况 31
表19 2006年主要产煤省炼焦煤分煤种产量占全国比例情况 32
表20 2006年主要产煤省炼焦煤分煤种原煤产量 32
表21 1990—2006年国有重点煤矿和洗煤厂炼焦煤洗选指标 33
表22 2007—2010年我国炼焦煤产量预测 34
表23 2001—2005年我国分地区炼焦煤产量占比 34
表24 2007-2010年我国炼焦煤分地区产量预测 34
表25 2006—2010年分煤种产量预测 35
表26 2002-2007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及同比增长 35
表27 2007年中国炼焦煤进口分国别统计 37
表28 2007年我国分煤种出口煤炭情况 37
表29 2007年中国炼焦煤进口分国别统计 38
表30 2007年我国炼焦煤累计净进口情况 39
表31 2003~2007年焦化行业基本财务状况 45
表32 2003~2007年焦化行业基本资产状况 47
表33 2003~2007年焦化行业偿债能力状况 47
表34 2003~2007年焦化行业相应成本情况 48
表35 2003~2007年焦化行业相应成本占比情况 48
表36 2007年至2008年5月焦化行业主要项目情况汇总 49
表37 2004年-2007年我国各省市区(规模以上企业)焦炭产量 54
表38 2003年我国前10个焦炭生产省份及其产量 55
表39 2004年我国前10个焦炭生产省份及其产量 56
表40 2005年我国前10个焦炭生产省份及其产量 56
表41 2006年我国前10个焦炭生产省份及其产量 56
表42 2007年我国前10个焦炭生产省份及其产量 56
表43 2001年-2007年山西省和全国同期焦炭行业盈利状况指标 59
表44 2001年-2007年山西省和全国同期焦炭行业偿债能力 60
表45 2001年-2007年山西省焦炭行业运营能力 60
表46 2002年-2007年山西省和全国焦炭行业发展指标分析 61
表47 2001年-2007年河北省和全国同期焦炭行业盈利状况指标 64
表48 2001年-2007年河北省焦炭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65
表49 2001年-2007年河北省和全国同期焦炭行业偿债能力 65
表50 2002年-2007年河北省和全国焦炭行业发展指标分析 66
表51 2001年-2007年山东省和全国同期焦炭行业盈利状况指标 68
表52 2001年-2007年山东省焦炭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68
表53 2001年-2007年山东省和全国同期焦炭行业偿债能力 69
表54 2002年-2007年山东省和全国焦炭行业发展指标分析 69
表55 2003年-2007年山西焦化基本生产状况 71
表56 2003-2007年山西焦化焦炭销售量 71
表57 2003-2007山西焦化财务指标 73
表58 2003年-2007年山西安泰基本生产状况 75
表59 2003年-2007年安泰集团焦炭销售相关指标 76
表60 2003-2007安泰集团财务指标 76
表61 我国生铁、粗钢、焦炭消费量对比分析 78
表62 2002~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变化状况 78
表63 焦炭行业风险综合评价 82
附 图
图1 2002~2007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情况 1
图2 2001-2007年各产业增速变化情况 2
图3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各产业数量及比重 2
图4 2001年我国GDP各产业数量及比重 3
图5 2002~200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
图6 2002~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投资变化情况 4
图7 2002—2007年钢铁行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变化情况 5
图8 2005—2007年价格指数变化 5
图9 2002-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6
图10 2002-2007年钢铁进出口额 6
图11 焦炭生产工艺流程 12
图12 2000~2007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变化 14
图13 2000~2007年我国焦炭出口数量变化 15
图14 1999~2007年我国焦炭出口量及出口单价变化 15
图15 2000~2007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变化情况 16
图16 05、06、07年产能利用率情况比较 21
图17 钢铁联合企业内焦炉煤气循环示意图 22
图18 2001~2006年我国焦炭价格指数变化 26
图19 2001-2007年全国炼焦煤原煤产量对比图 28
图20 2006年炼焦煤分煤种产量占比图 29
图21 2006年全国炼焦煤原煤分地区产量图 30
图22 2002-2007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变化趋势 35
图23 2007年1-12月份我国炼焦煤进口数量变化趋势 36
图24 2002-2007年我国炼焦煤出口数量变化趋势 38
图25 2007年1-12月份我国炼焦煤出口数量变化趋势 39
图26 2007年1-12月份我国炼焦煤出口数量变化趋势 40
图27 2007年山西柳林主焦煤价格走势图 42
图28 2007年七台河肥精煤价格走势图 42
图29 2007年七台河肥精煤价格走势图 43
图30 2007年1-10月份澳大利亚BJ动力煤市场价格 43
图31 2003-2007年焦炭行业亏损企业情况分析 46
图32 2003-2007年焦炭行业盈利情况分析 46
图33 2007年我国主要地区焦炭产量占比情况 55
图34 历年山西焦炭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58
图35 2001-2007山西省焦炭产量在全国焦炭产量中的所占的比例 59
图36 2000-2007年河北省焦炭产量及其增长情况 63
图37 2000-2007年河北省焦炭产量占全国的比例 63
图38 2000-2007年山东省焦炭产量及其增长情况 67
图39 2000-2007年山东省占全国焦炭总产量比例 67
图40 2003-2007年山西焦化市场占有率 72
图41 1996~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变化 79
85
第一章 国内焦炭产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 2007年中国焦炭行业宏观运行态势分析
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状况分析
(一)全国GDP快速增长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11.5%的较高增速,全年也将保持11.5%的增速,实现连续5年保持10%及以上的增速,基本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经济正由过快增长转向过热,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创出新高,通胀压力明显增大,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居民物价水平有所回落,但不排除后期政府进一步紧缩的金融政策。从后期走势来看,由于2008年有奥运会等利好因素的推动,预计08年经济增速也将继续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2002~2007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情况
从各产业经济增速来看,第二产业不仅比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增速高,也比三大产业的平均水平水平高,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而主要动力。由于第二产业是工业,其发展水平与能源、钢铁消费直接息息相关,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也成就了我国能源产业、钢铁工业和焦炭产业等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粗钢产量由2000年的1.28亿吨,快速增长到2007年4.88亿吨,在7年里平均每年增长5000多万吨;焦炭产量由2000年的1.2亿吨,快速增长到2007年的3.2亿吨,平均年增长3000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01-2007年各产业增速变化情况
从产业结构增速来看,二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是13.5%,三产业是11.0%,而第一产业增速相对较慢,增速只有4.3%。从各产业所占比重来看,第二产业比重在逐步加大,前三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83478亿元,占GDP总量的50.27%,首次超过50%的水平,这说明我国工业化程度在显著提高,也是钢铁工业和焦炭行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64358亿元,占GDP的比重是38.76%,第一产业相对较少,完成增加值是18207亿元,只占10.9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各产业数量及比重
从各产业产值数量及比重变化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小,一三两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大,其中2007年的第一产业比2001年减少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第一产业增加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0.8个百分点。这种变化说明第三产业的地位在加强,由于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和服务业,对钢材的消费促进作用不大,对钢材消费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的是第二产业,因此,未来GDP的增速对钢材及焦炭的消费促进作用会减弱。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2001年我国GDP各产业数量及比重
(二)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2007年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39315亿元,约占GDP的60%,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的主要动力。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 2002~200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从投资增长速度变化来看,近5年来,投资最高增速是2003年的27.7%,最低是2006年的24.0%,相差3.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基本保持平稳,但增速较高,投资规模不断快速增大,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从钢铁行业投资情况来看,我国钢铁行业投资规模在不断增大,但是其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进入2000年以来,在投资的拉动下,经济快速发展,直接刺激了对钢材的大量消费,使我国钢材市场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直接导致了旨在大量扩大产能的钢铁大量投资,使投资增速大幅度增加,在2002年达到45.90%的增速后,2003年更是达到了87.20%的历史新高。随后,在宏观严格的调控下,钢铁行业的投资增速出现下降,2006年钢铁行业投资还出现同比减少2.5%。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等量置换的方式操作的,也就是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允许企业投资建设相等产能先进生产线,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钢铁行业投资在2007年又出现适当的增长,但是,由于淘汰落后产能主要集中在后续的3年里,因此,未来还将维持目前的这一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 2002~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投资变化情况
从钢铁行业投资规模所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看,与钢铁行业投资增速的态势基本一致,在2003年达到3.12%的最高比重后,就持续下降,截至到2007年前11月累计比重为2.24%。因此,从钢铁行业投资比重变化看,钢铁行业的投资规模在相对萎缩,而且目前由于钢铁行业相对过剩,政府对新的钢铁项目采取从严审批政策,所以,未来钢铁行业的投资规模会小幅扩大,但其投资规模所占的比重会持续下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7 2002—2007年钢铁行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变化情况
(三)通货膨胀压力明显
2007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2007年全年CPI上涨4.8%。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都将明显比前几年高。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后,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经济在通胀压力下运行,控制价格过快上涨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头任务。
数据来源:国研网
图8 2005—2007年价格指数变化
(四)居民收入与消费均稳定增长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
自2005年以来,消费的增长速度有了明显提高,消费需求增长均保持在12%以上,出现了消费增长逐步加快的好形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12月份9015亿元,增长20.2%)。消费继续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数据来源:国研网
图9 2002-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五)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联合钢铁网
图10 2002-2007年钢铁进出口额
第二节 产业及相关政策对焦炭行业运行影响分析
一、焦炭产业政策分析
(一)淘汰落后产能
2006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要坚决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设施、彻底淘汰土焦、改良焦;尽快制定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小焦炉的工作计划,鼓励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规范炼焦煤开发秩序,鼓励利用“两种资源”。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焦炭生产地区山西省将在2008~2010年间淘汰2000万吨包括小土焦、改良焦在内的落后焦炭生产能力。同时山西省政府为控制焦炭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决定从2006年起在未来5年内山西省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焦炭项目。将原来由省经委等部分联合审批的新设焦炭项目,改由该省政府审批。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山西省还大力压缩焦炭企业的数量,提高焦炭行业的集中度。根据规划,山西省将用4年的时间,采用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的方式,到2010年使山西焦炭企业数目减少到150家,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达到60万吨以上,总的焦炭产能控制在1.2亿吨以下,重点建设30个产量百万吨以上和3个焦炭焦炭生产能力300万吨的龙头企业。
(二)焦炭关税调整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将焦炭及半焦炭产品的出口关税从5%上调至15%。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焦炭自实行5%的出口关税以来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变动。近期,中国焦炭价格大幅上涨,焦炭行业全面复苏,焦炭产品也出现了出口增速加快的态势。
表1 焦炭出口关税政策变化
2004年5月
2006年9月
2007年6月
焦炭
取消出口退税
焦炭出口征收5%的关税
出口关税从5%提升至15%
资料来源:财政部、商务部
(三)焦炭出口配额管理
为了控制焦炭大量出口,缓解国内焦炭供给压力,减少资源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同时降低因焦炭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商务部根据《2007年焦炭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公布了2007年焦炭出口企业名单,对焦炭进行定企业定数量出口。
(四)炼焦煤资源税调整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焦煤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通知要求为促进焦煤的合理开发利用,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2月1日起,将焦煤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确定为每吨8元。
二、钢铁产业政策
(一)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分析
国家发改委自2005年7月发布钢铁产业政策以来,明确提出了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标准的钢铁产能将予以淘汰。进入2006年后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不断加大。
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该通知要求:2007年前淘汰全部2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10年以前淘汰全部300立方米以下高炉,合计将淘汰炼铁产能9800万吨左右。同时还将淘汰20吨以下小转炉炼钢能力5500万吨。由于缺少配套的相关措施,该通知发出后,各地对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6年11月14日,鉴于国内各地落后钢铁产能淘汰工作进展缓慢,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对河北省新增钢铁产能进行清理,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的通知》。首先对落后产能最为集中的河北省对钢铁工业进行重点检查清理。这次河北省共有淘汰26家企业,其中唐山市16家,承德市4家,邯郸市3家,石家庄市1家,张家口市1家,邢台市1家,共涉及炼铁能力398万吨和炼钢能力373万吨。
2007年4月27日,在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中国国家发改委与河北、北京、江西、新疆、浙江、辽宁、山西、河南、江苏、山东等十个省市签订了《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公布了2007到2010年必须淘汰的高炉、转炉、电炉装备及所在企业名单,这是中国政府历史上首次采取这样的方式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根据责任书,2010年前中国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亿吨,淘汰落后炼钢能力5500万吨,其中2007年需要关停和淘汰的落后炼铁能力30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3500万吨。2007年重点关停和淘汰的产能是200米3以下高炉炼铁能力。另外对于落后产能还将采取经济处罚措施,对落后产能实行差别电价,每千瓦时增加0.15元,加大落后产能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用经济手段打击落后产能。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又与18个省市区签订了第二批淘汰落后产能责任书,责任书规定,到2010年,将累计关停和淘汰炼铁能力4931万吨、炼钢能力3610万吨,涉及企业573家。
在中央政府的各项措施的严厉打击下,国内落后钢铁产能的淘汰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大批落后小高炉、小转炉或被强制拆除或者停产。
(二)钢材、钢坯出口政策分析
2005年以来由于我国出口钢材、钢坯数量的大幅增长,政府不断出台了对钢材、钢坯的退税率调整措施来抑制过快增长。截至到2007年12月,焦炭、生铁、普碳钢坯等产品出口将实施25%的暂定关税;铁合金产品将加征20%关税;不锈钢、合金钢坯锭等初级产品实施15%关税;钢材产品中,螺纹钢、普通线材、普通棒材、窄带钢、焊管等产品加征15%关税;大中型材维持10%关税;热轧板材包括热卷和中厚板继续保持5%税率;冷轧等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仍有5%退税。
表2 2005年以来中国出口钢材、钢坯退税率变化
钢材
钢坯
2005年4月
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
取消出口退税
2006年9月
退税率由11%下调至8%
征收10%的出口关税
2007年4月
部分下调至5%,部分取消
2007年5月
部分征收5%~10%的关税
征收15%的出口关税
2007年7月
不锈钢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
2007年7月
取消部分钢材或下调出口退税
2007年12月
对钢材加收5-15%不等的关税
焦炭、生铁、钢坯25%出口关税
资料来源:财政部、商务部
(三)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分析
鉴于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于出口钢材、钢坯的抑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中国政府于2007年4月发布了《对部分钢材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公告,即对钢材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按照该公告的要求,从2007年5月20日起部分出口钢材将将需要按照《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出口企业所在地的发证机构申领出口钢材许可证,领取出口许可证方可进行钢材出口。采取许可证管理的办法将使得中国政府未来能有效的控制钢材、钢坯出口的规模,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政府首次采用行政手段干预钢材、钢坯出口。
近年来,国内钢材价格一直低于国际钢材市场,同时国内钢材产量增长迅速,导致出口钢材数量出现爆发性的增长。目前,通过调整出库退税和出口许可证制度,抑制钢材出口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从2007年三季度后钢材出口数量取得了明显下降,11月份的出口数量还同期减少。
三、宏观政策调整
(一)央行加息
表3 2007年央行历次上调基准利率
时间
政策
内容
2007年3月18日
加息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
2007年5月19日
加息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9%上调至6.57%
2007年7月21日
加息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7%提高到6.84%
2007年8月22日
加息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84%提高到7.02%
2007年9月15日
加息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02%提高到7.29%
2007年12月20日
加息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29%提高到7.47%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07年我国宏观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经济增速偏快,而且有过热风险;第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创出近年来的新高,11月达到6.9%的较高水平,前11月累计达到4.6%,有通胀的风险存在;第三,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第四,投资增速出现反弹;第五,流动性过剩严重。因此,政府针对上述运行特点,为了抑制物价上涨和减少流动性过剩,2007年一共进行了6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从年初的6.12%调高到7.47%,增加1.35个百分点。
(二)提高准备金率
表4 2007年央行历次上调基准利率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1
2007年1月15日
9%
9.50%
0.50%
2
2007年2月25日
9.50%
10%
0.50%
3
2007年4月16日
10%
10.50%
0.50%
4
2007年5月15日
10.50%
11%
0.50%
5
2007年6月5日
11%
11.50%
0.50%
6
2007年8月15日
11.50%
12%
0.50%
7
2007年9月25日
12%
12.50%
0.50%
8
2007年10月25日
12.50%
13%
0.50%
9
2007年11月26日
13%
13.50%
0.50%
10
2007年12月8日
13.50%
14.50%
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在与加息配合使用的是2007年一共上调了10次准备金率,由年初的9%上调到年末的14.50%,累计上调5.5个百分点,为20年来最高,这预示着2008年政府将实行偏紧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四、焦炭产业发展趋势
炼焦是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的行业。因此,国内早就有减少或停止焦炭出口的声音。在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短缺的条件下,2吨煤炼1吨焦炭消耗了大量能源,同时焦炭生产还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炼焦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及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其中含有多种致癌、致人畸形的物质;炼焦所排出的焦油、废水,也含有大量有毒物质,渗入地下后将长期污染地下水。
可以说,我们在出口焦炭的同时,也出口的是自己的生态环境。因为每生产1吨焦炭要产生煤气400立方米左右,这样高污染的行业世界各国中只有我国在大力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焦碳出口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例如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焦炭生产省份,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省份。如今昔日的粮仓、也是焦炭生产集中区——山西汾河谷地,由于工艺落后的焦炭生产特别是土焦、改良焦的生产方式,造成这一地区黑烟滚滚,大气污染严重,水源污染严重,可耕种的田地越来越少。
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环境,大量消减焦炭产量,甚至不顾本国钢铁工业发展,关闭大量焦化厂。从1996年到2000年4年间,美国减产10.17%,日本减产9.9%,德国减产7%,英国减产18.3%。澳大利亚是铁矿石、炼焦煤富余的资源大国,出于对环境成本的考虑,该国并不在本土大力发展钢铁、焦炭行业,而只是出口铁矿石和炼焦煤。
正是由于不少发达国家焦化厂的大量关闭,世界焦炭生产与污染负荷不少转移到了我国。以致于欧盟近年对我国焦炭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拐弯,欧盟2000年底还在对我国焦炭征收反倾销税,2004年5月便因我国限制焦煤出口的行动而威胁要向WTO申诉,最后我国承诺当年出口量不少于2002年的1400万吨才没有引发更大的贸易纠纷。
近两年来,随着焦炭出口配额的减少,焦炭出口数量相应减少。而一些出口企业却热衷于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取消配额制,放松出口,获取外汇。而事实上,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出卖资源换取外汇的阶段,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短缺的恰恰是我们大量出口的一次性能源。随焦炭一同卖出的是宝贵的不可不再资源,是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国人自己的健康。进一步说,我们不必要把精华出口,把废渣留给自已。
焦煤大量出口也不符合我国钢铁、煤炭产业政策走向。在焦炭出口的问题上,我国的政策方向是控制焦炭出口总量。但考虑到国际需求方的利益和强烈要求,我国将对焦炭出口采取逐步削减的做法。我们相信,如果这次调整后仍不能使焦煤出口减下来,国家还会继续出台相关控制措施,如进一步加征焦炭出口税率。
要限制焦煤大量出口,国家可实行出口许可管理制度,即每笔焦煤出口业务发生前需领取该许可证才能通关。如果实行许可证管理,那么有关部门在收集到焦煤出口信息后,可以做出相关分析判断,从而在宏观上把握焦煤出口价格、出口国家以及产品结构。要看到,限制焦煤大量出口,是国内煤炭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第三节 焦炭生产简介
一、焦炭的定义、分类及结构
焦炭是煤炭(炼焦煤)通过炼焦生产后得到的产品,其主要用途是用于生铁冶炼。小部分用于铸造、有色金属生产和制电石。可见,焦炭是联系煤炭和钢铁行业的重要环节。同时由于焦炭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煤气、煤焦油和粗苯等等,因此对焦炭行业的分析还应包括煤焦化后的其他产物如煤焦油、煤气等的回收与利用。
焦炭按其生产方式(炼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焦、土焦和型焦。机焦是指用机械化焦炉炼焦生产焦炭,这种方式生产焦炭,可回收利用煤气和煤焦油,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同时生产的焦炭质量较高且稳定,但成本投资较大。土焦是指用土法炼焦生产焦炭,这种方法生产焦炭的过程中炼焦的附产品煤气和煤焦油无法回收利用,对环境污染很大,同时生产的焦炭的质量也比机焦生产的焦炭质量差,但该法生产焦炭的投资成本较低,同时加之炼焦原理简单成为目前土焦生产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焦炭按其用途分为冶金焦、气化焦、电石用焦。其中冶金焦又分为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高炉焦主要用于炼铁,是焦炭的最主要用途,目前焦炭消费的80%以上是用于炼铁。因此焦炭生产和钢铁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目前国内的焦炭生产结构来看,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业的商品化机焦生产企业,一类是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自有的焦炭生产企业,第三类是土焦生产企业。大型钢铁企业的焦炭生产一般都为本公司自用,基本不对外销售。因此作为商品流通、销售的只有专业的机焦生产企业和土焦生产的部分。这是焦炭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焦炭的生产流程
机焦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11 焦炭生产工艺流程
在机焦的生产过程中,炼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可以得到回收利用,既可以作燃料供应也可以反过来为焦炭生产提供能量,较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但土焦生产却无法回收煤气,既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
三、焦炭的主要质量指标
焦炭的主要用途在于炼铁,焦炭作为高炉炉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炉冶炼有决定性作用。评价焦炭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灰份,另外还有硫份、抗压强度、耐磨强度、块度等,灰分和硫份比重越低表明焦炭的质量越好。下表所示为我国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冶金焦灰分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冶金焦灰分指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表5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冶金焦灰分比较
中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1级
2级
3级
灰分(%)
≤12
12.1~13.5
13.5~15.0
7.0
8.0
9.0
8.0
资料来源:炼焦工业协会
第二章 2007年国内焦炭基本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2007年国内焦炭消费状况变化及分析
一、2007年国内焦炭消费总量变化及分析
(一)焦炭产量情况
据焦炭协会统计,2007年焦炭产能是32894万吨,同比增长16.30%,净增加4610万吨,产量再创历史最高记录。与此同时,2007年生铁产量是46944万吨,同比增长15.2%,焦炭产量增长速度快于主要下游行业生铁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焦炭数量出口有适度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2007年政府加大了对小炼焦和小土焦关闭力度,这部分产能以前基本没有计入统计范围,这部分产能淘汰后,需要大型焦炭企业去代替其产能,所以,使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焦炭产量和增速都较大。
资料来源:焦炭行业协会
图12 2000~2007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变化
(二)焦炭出口分析
2007年我国一共出口焦炭1530万吨,也创历史新高,比2006年增长5.52%。焦炭是属于资源类产品,也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为了从战略上考虑,我国采取了通过提高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等措施对焦炭产品实行控制。从执行的效果来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