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汽车行业
运行
情况
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目 录
I 200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3
一、汽车行业整体产销增长平稳,月度波幅较大 3
1、汽车月产销量波动幅度较大 3
2、九类车型产销增幅趋势不一 4
3、各企业汽车产销增速分化初显 8
(二)汽车价格总体走势一直走低 12
1、国产车价格降价幅度有加大的趋势 13
2、进口车价格降幅大于国产车 14
(三) 汽车行业利润增长大幅放慢 15
1、汽车全行业的利润增速明显趋缓 15
2、汽车重点企业的利润增速明显趋缓 17
(四)汽车进出口出现较大差异 19
1、汽车进口增幅呈明显下降趋势 19
2、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2
(五)汽车相关政策频频出台 24
1、《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着力消费者权益保护 24
2、《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助于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 24
3、《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规避车贷风险 25
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 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亟待保险制度跟进 26
6、《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加快经销商优胜劣汰 27
7、《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加快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27
8、《汽车贸易政策》(征求意见稿):推动汽车贸易快速健康发展 28
9、《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再次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 28
10、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促进商用车规范发展 29
II 当前汽车市场中几个难点问题的判断 30
一、当前我国汽车市场仍处在稳定的发展时期 30
1、汽车总体产销量依然高位运行 30
2、产业景气依然处在高位,并有回升迹象 31
3、汽车消费主体的改变为汽车市场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保证 32
4、轿车进入家庭时机成熟,带动整个汽车业的高速发展 33
二、汽车行业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发展,但宏观调控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35
1、汽车行业仍是我国支柱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5
2、宏观调控减少或推迟汽车消费支出 37
3、银行收紧银根直接影响汽车消费 38
三、汽车价格长期、频繁下降导致持币待购抑制汽车消费 39
1、车价下降有效增加了潜在购买人群数量 40
2、长时间的、频繁的降价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 41
III 影响2005 年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43
1、汽车外部经济环境总体继续趋好 43
2、存在加息的可能,但压力明显减弱 43
3、人民币汇率存在上升压力,但年内基本保持稳定 44
4、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取消 45
5、燃油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变化取决于燃油税政策 45
6、 原材料价格走势将进一步上升 46
IV 2005年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47
1、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47
2、汽车价格下跌10%左右 48
3、汽车行业收入和利润继续下滑 49
4、多项重要政策即将出台 49
(1) 燃油税择机实施 50
(2)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出台仍有待时日 50
(3)进口散件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51
(4)汽车“三包”年内肯定推出 51
5、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加速 51
49
I 200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汽车行业整体产销增长平稳,月度波幅较大
2004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507.05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11%;累计销售汽车507.11万辆,同比增长15.50%,全年累计产销增幅趋缓,并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在上年四百万辆规模的基础上仍能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说明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整体运行仍然处于正常且较为快速的发展态势。
1、汽车月产销量波动幅度较大
从全年汽车产销发展趋势来看,2004年汽车产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借助03年高速增长的惯性,汽车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于3月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产销双双突破54万辆。进入二季度后,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银行信贷的紧缩、价格战的升级以及保险、燃油的大幅涨价等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开始明显放缓----黑四月、冷五月、寒六月接踵而至。其中六月份全国共销售汽车38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虽然稍微增长了7.25%,但和五月份的39.62万辆相比下滑了4.06%,这是继2001年车市井喷以来销量首次出现连续三个月下滑。进入三季度,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各企业开始下调产量,而销量开始缓慢回升。7月销量为35万辆,几乎逼近去年7月销售水平;8月以后,销量开始上升,9月恢复到44万辆。四季度许多企业再次调整产销增速节拍,并开始向经销商转移大量库存,因而四季度销量明显高于产量,销量增幅也因此略高于前三季度。
图1-1 2004年汽车产销发展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2、九类车型产销增幅趋势不一
(1)轿车总量继续稳定增长,但增幅快速回落
2004年,轿车累计产销231.63万辆和232.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9%和15.17%。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71.26个百分点和60.11个百分点,销量也远远低于国家统计局的预期(年初国家统计局预期2004年轿车销售265万辆,年中调整为239万辆)。图1-2显示从5月开始轿车销量增速明显放缓,6-11月均保持在5%以下,其中9月份最低,仅为1.37%。年底虽略有回升,但增幅不大。总的来说,2004年轿车产销从开局较高到5月以后的增幅下降,呈现一个增幅前高后低的局面。
图1-2 2004年轿车产销发展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造成轿车产销增幅前高后低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2000年以前积累的私人消费能力在2002年和2003年得到了集中的释放,相对来说,2004年私人购车增长速度相对减缓。二是由于近几年轿车产能增长迅速扩大,新车型快速增加,整个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此产生的汽车价格大幅、频繁下降,使潜在消费者普遍采取持币观望的态度,影响了即期消费的增长。三是与汽车消费紧密相关的汽车金融、燃油、道路、停车等配套产业纷纷提价,提高了汽车使用成本,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四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导致公款购车和工程项目购车项目推迟。
(2)载货车整体产销两旺,重、中、轻、微型载货车均呈现较高增长
从2004年2月份开始,载货车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4年载货车累计产销151.47万辆和152.59万辆,同比增长23.21%和25.97%,增幅分别比上年增加13.17个百分点和15.62个百分点。其中:重型载货车累计产销36.88万辆和3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90%和44.98%;中型载货车累计产销17.30万辆和17.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05%和28.79%;轻型载货车累计产销80.56万辆和80.8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95%和18.49%;微型载货车累计产销16.73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4.96%。从2004年载货各车型产销变动趋势(图1-3、图1-4)看,重型载货车整体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型和轻型载货车产销在3月份开始下降后,很快在7月份迅速回升。微型载货车5月份以前增速上升,以后的累计增速趋缓。
图1-3 2004年载货汽车生产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图1-4 2004年载货汽车销售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2004年载货车出现保持快速增长首要原因是载货汽车与宏观经济关系最为紧密,与经济增长关联性更强。从过去若干年的统计数据可看出,载货汽车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一般在1.5至2之间,即载货汽车增长率可以维持在GDP增长率的1.5到2倍以上。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5%,载货车增长速度达25%是合理的。其次,载货车产销增长与货运量的增长具有相当强的正相关。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运力紧张问题初显,主要表现为日益加速增长的电煤运输和原材料产品快速增长而造成铁路运力的严重不足(如火车货运清车率仅保持1/3左右)。由于替代效应和运价的上升,运力不足促进公路货运量的快速增长,从而有力刺激了载货车的需求量。再次,党中央一系列有关“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均有力地推动了载货车市场的繁荣。最后,国家治理大吨小标有效地规范载货汽车市场,促进了载货车正常发展。
(3)客车行业产销增长缓慢,轻型客车增速快速回落
2004年,客车累计产销123.95万辆和121.87万辆,同比增长8.17%和5.12%,增长较为缓慢,且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在客车各主要车型产销变动趋势(图1-5、图1-6)中,大型客车呈现出较快增长,2004年大型客车产销2.62万辆和2.6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63%和37.49%;中型客车产销5.25万辆和5.2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6%和0.74%。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4年轻型客车表现出较为低迷的发展态势。2004年,轻型客车产销40.31万辆和39.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8%和1.52%,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下降30.17个百分点和28.37个百分点,造成轻型客车产销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主要轻型客车生产企业,如金杯股份和东南汽车等企业产销下滑明显,另外前几年较为看好的SUV、MPV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微型客车2004年产销75.78万辆和74.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8%和6.71%,与上年同期相比虽然增幅变化不大,在今年汽车行业产销增长整体下降的大环境下,微型客车依然能保持了平稳的发展。
图1-5 2004年客车生产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图1-6 2004年客车销售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3、各企业汽车产销增速分化初显
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的快速增长导致了汽车企业在04年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销计划,纷纷增资、扩产、建新厂、推新车来抢占汽车市场的最高点。但在5月份市场需求发生逆转后,各个企业的库存压力剧增,大部分企业不得不开始大幅减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销售大滑坡,有的企业却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汽车企业业绩两极分化初显。
(1)大型汽车企业有加快增长之势
根据新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定义,认定大型企业集团的条件之一是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的。按照此标准,目前只有上汽和一汽达到了“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要求。2004年,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增长速度和市场占有率均保持稳定,与其他集团相比优势明显,并有加快增长之势。其中一汽集团累计生产汽车99.3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0.26%;累计销售汽车100.74万辆,同比增长12.35%,是国内唯一一家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的汽车企业。
图1-7 2004年一汽集团汽车产销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上汽集团累计产销汽车84.75万辆和84.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4%和8.5%。但2004年上汽集团是动作频繁,快速扩张的一年。上半年接收中汽总公司资产,成立上汽集团北京分公司。同时又迈出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先是出资5亿美元收购了韩国双龙48.75%的股权,而后又10亿英镑买下英国贵族汽车企业—罗孚。从上汽参与大宇、罗孚、双龙的股权收购可看出,上汽的战略规划是要参与全球的竞争,而上汽集团也是国内最有希望走出去的汽车企业。
图1-8 2004年上汽集团汽车产销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2)准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正加速崛起
2004年,准大型汽车企业如长安汽车、北汽集团正在加速崛起。例如,2004年长安集团正式启动长安铃木20万辆轿车扩能项目,以南京和河北为基地实施“东进北上”战略,目前已经形成了长安、福特、铃木“大三角”和重庆、南京、河北“小三角”的战略格局。2004年长安集团累计生产汽车58.2万辆,销售汽车57.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9%和22.75%。
图1-9 2004年长安集团汽车产销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而得益于福田汽车和北京现代的贡献,北汽集团在2004年增长最为迅速,分别产销汽车53.86万辆和53.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32%和57.73%。
图1-10 2004年北汽集团汽车产销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相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中,具有行政垄断性的传统“三大”之一的东风集团市场垄断地位在大为削弱,在2004年其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53万辆和49万辆,低于长安集团和北汽集团的产销量。
图1-11 2004年东风集团汽车产销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3)中小民营汽车企业稳步发展
在中小汽车企业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集团,依靠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在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趋势下,产销量大幅增长,产销量接近10万辆,市场份额增长0.6个百分点,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坚决捍卫者。
(二)汽车价格总体走势一直走低
进入2004年,汽车价格便一直在下降,不少车型价格都做出了两至三次的降价调整,尤其是轿车价格,已形成了四波较大幅度的降价,几乎所有档次车型都加入到降价行例,且降幅逐次扩大。据发改委报告显示,国产客货汽车价格经过年初大幅降价,其后各月价格单边走低,至11月份价格有所趋稳,环比与上月基本持平,比年初下降2.97%。其中载客、载货汽车价格与年初相比,降幅分别为4.67%和1.59%。载客汽车中轿车类价格降幅较深,累计降幅达7.48%,其中轿车、越野车、微型客车分别比年初下降8.23%、3.07%和8.28%。
1、国产车价格降价幅度有加大的趋势
国产车价格在2004年每一个季度均有一个降价高峰,且降价幅度有变大的趋势。根据网上车市的统计,2004年12月和2003年同期价格变化幅度为14.4%,国产车13.8%,进口车15.6。降价波及全行业上百种产品,年平均降幅13.1%,最高达25.4%,而在2003年汽车产品降幅为8.1%。从这可以看出今年的降价范围和力度都是往年所不能比拟的。
图1-12 2004年国产车价格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网上车市()
从2004年国产汽车价格变动趋势(图1-12)来看,前四个月价格降幅比较小,主要是汽车厂商为了促销而主动降价;5月份以后降价幅度有所增大,缘于通用、大众降价的影响,相当多的汽车厂商跟进,拉开了04年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序幕,汽车价格进入了快速下降的时期;三季度部分厂商为了恢复消费者信心,厂商对降价的幅度有所控制,另有部分厂商结成不降价联盟,8月份汽车降幅相对较小。由于库存的压力和黄金周到来的影响,各汽车厂商为了能在9月有所作为,都采取了降价的措施,9月份降价幅度又有所增大,之后汽车价格一直维持在较大的降幅水平上。
从2004年汽车价格变动特征来看,2004年的降价具有四个鲜明特点:第一,降价幅度大,降价次数多;第二,旺季开始大规模降价;第三,名牌汽车企业率先开始降价。过去降价企业一般都是弱势品牌,而2004年降价由过去新品牌或者二线品牌领衔变为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甚至是核心地位的品牌领衔降价,如现代、通用、大众等;第四,强势品牌降价导致价格整体下降,全行业汽车大幅降价不断出现。
2004年汽车价格的大幅度降价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的,具体表现在:一是汽车市场的供过于求。一方面,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库存上升,推动汽车价格下降。据统计,目前轿车企业库存在10万辆以上,加上经销商的销售库存,总库存量接近40万辆。另一方面,供过于求则是由于厂商对汽车市场需求局限的估计不足,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导致的消费需求减弱,汽车频繁降价所带来的消费者“持币待购”等共同导致的。二是汽车生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主动降价成为汽车企业新老车型过渡和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营销策略。三是个人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消费主体,消费者对产品选择日益理性化,使得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四是进口车价格下降打压了整个车价。2004年,受关税和进口配额许可证下调的影响,进口汽车价格连续下降。
2、进口车价格降幅大于国产车
相比国产车,进口车的降幅更大,11月份和1月份可比车型的平均降幅达到了14.3%,而相同口径统计的去年全年进口车降幅仅为5%,这也是今年汽车价格的第五个特点,即进口车降幅大于国产车。
图1-13 2004年进口车价格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网上车市()
导致进口车价格变化情况更复杂,影响的因素也更多。首先由于关税变化,年初进口车价格延续上年底的大幅降价,开始幅度不小,之后价格相对平稳。其次进入五月份以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使汽车需求量大幅减少,尤其是高档进口汽车的需求。最后担心政府汽车贸易政策的颁布对进口车市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进口车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直到进入第四季度由于担心受明年政策变化影响,汽车供应开始减少,供求相对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进口车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小,车价基本保持稳定。
(三) 汽车行业利润增长大幅放慢
1、汽车全行业的利润增速明显趋缓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大幅放慢,利润率明显变薄。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汽车企业陷入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境地,汽车整车业利润继续显著下降,已处于全行业亏损边缘。另据乘用车联席会数据显示,2003年汽车业利润率为8.62%,而在。钢铁成本上升、汽车销量与价格下跌双重挤压下,预计2004年利润率将下降到5%左右,全国有10多家汽车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全国汽车行业5857家企业统计的月度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车工业整体经济运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趋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逐月回落趋势,产销指标同比保持增长,利润、利税总额同比降低。
2004年全汽车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同比增长16.88%,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9.8%,增长额为1567.01亿元,累计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0.77%,比二季度回落了9.09%,比三季度回落了3.88%。
但2004年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5.95%,其实现利润总额719.85亿元,。下降额为45.52亿元。2004年汽车行业利润累计增长率整个走势为前高后低(图1-14)。一季度利润总额的增速水平处于平稳增长状态;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市场的变化,竞争加剧,增幅出现回落;5月增幅回落加大;6月随着产销的上升,利润总额的增幅呈小幅增长;7月以后,利润总额增速逐月走低,到11月利润总额同比开始出现负增长。
图1-14 2004年汽车行业利润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2004年汽车行业利润出现如此大的下降,除受宏观调控的一定影响外,最直接的影响主要还是来自原材料的持续上涨,产品的连续大幅降价等几方面。首先,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居高不下,汽车行业受价格上涨的影响开始显现,且越来越大。其次,今年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生产轿车的企业连续大幅降价,降价的幅度之大是市场上多年未曾有过的。
同时,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03年的9.56%回落到2004年11月份的7.91%,回落1.7个百分点。短期内利润率的明显回落,主要是因为外资企业或大型企业利润率的显著回落,其中外资企业1-11月份产值利税率为15.66%,比2003年回落近5个百分点。相应地,资金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也大幅下降。
与产销量和利润增幅大幅回落相对应的是,汽车工业企业亏损额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继续明显上升。2004年亏损企业数量并未增加,亏损企业为1020家,但亏损企业亏损额迅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7.42%,比上年同期亏损面16.96%加大了0.46%。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4.72亿元,同比增长25%,增加亏损额12.94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为44.80亿元,同比增长33.48%,增加亏损额为11.23亿元。全行业产成品库存资金为677.59亿元,同比增长28.65%,增加资金占用150.90亿元,增幅比上半年减缓0.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成品资金为386.04亿元,同比增长24%,增长最快。
2、汽车重点企业的利润增速明显趋缓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15家汽车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指标快报显示,今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5家汽车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同比增长14.21%,增长额为679.12亿元,但增幅低于上年34.46个百分点。从2004年15家重点企业(集团)产品销售收入累计增长率变动趋势(图1-15)来看,前4个月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表现为逐月稳步增长,5月份增速呈小幅回落,6月份增幅呈小幅上升,增长率达到全年最高为26.82%,6月份以后,由于轿车市场出现的大幅降价,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开始出现逐月回落走势,12月份产品销售收入增幅比上半年回落了近12.61个百分点。致使重点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购车贷款门槛提高,油价、保险等因素引起的购车成本上升;轿车大幅降价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心理加大;大城市轿车消费能力提前释放等。
图1-15 2004年15家汽车重点企业利润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从2004年15家汽车重点企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的具体情况(图1-16)看,8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保持增长,7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其中:北京公司、重汽、广州集团、江淮和长安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水平比较高,同比分别达到64.41%、54.60%、42.51%、41.32%和35.64%;江铃、东风和一汽的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27.45%、17.69%和14.83%;上汽、哈飞、南汽、金杯、庆铃、昌河和东南公司的销售收入同比均为下降。其中:东南公司的销售收入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达到33.77%,其他6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幅度在6.16%-16.94%之间。
图1-16 2004年15家汽车重点企业具体销售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2004年15家汽车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同比下降5.12%,下降额为20.63亿元;15家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均低于上年水平,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下降。2004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始终是困扰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到11月为止,原材料涨价仍没有停止的迹象。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12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1月份,受原油、煤炭、钢材、有色金属及化工产品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月上涨8.10%,其中: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45.30%;煤炭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24.20%:钢材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15.80%;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20.20%。”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企业成本费用投入加大,实现利润明显受到影响。
从2004年汽车工业15家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利润的具体情况(图1-17)看,今年在汽车工业15家重点企业(集团)中,只有7家企业实现利润保持同比增长,5家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家企业则出现了亏损。与上年相比,多数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15家重点汽车企业产成品库存资金居高不下,为267.58亿元,同比增长55.20%,增幅比上半年又上升了2.60个百分点,增加资金占用95.17亿元。
从2004年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盈利能力情况看,民营企业与上年相比发展较快,由年初的负增长变为正增长,且增速较快。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资本投入汽车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2004年12月末,民营企业参加全行业汇总的企业家数为4080家,比上半年增加了111家。民营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132.36亿元,同比增长16.69%,增长额为18.94亿元,增幅与上半年相比,虽回落了1.07%,但仍呈较快增长。2004年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比较明显,实现利润、利税总额均低于上年水平。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6.13亿元,同比下降2.72%,下降额为3.2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33.90亿元,同比下降3.2%,下降额为7.73亿元;三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1.36亿元,同比下降11.49%,下降额为61.2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74.09亿元,同比下降7.68%,下降额为64.37亿元。
(四)汽车进出口出现较大差异
2004年,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进口来看,由于国内汽车需求增速放缓和受2005年配额制取消的影响,进口车市场显现出一片低迷的景象。而出口则由于近些年国内汽车行业制造水平的普遍提高与国家优惠政策及措施的扶持,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海关数据显示,1-11月,全国汽车行业累计进出口总值为257.50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13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4%,出口总值1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61.45%。
1、汽车进口增幅呈明显下降趋势
受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和汽车生产企业加大引进并推出新车力度、扩大产能、降低价格等因素的影响,2004年汽车进口除了6月份有较为明显的增幅外,整体上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图1-18)。其中10月份为全年进口汽车数量的最低点,主要是由于许可证替代制度---落地完税和登记制等政策仍不不明朗及对明年进口配额取消及关税下调的预期较高的双重影响。但随着明年进口汽车政策的逐步清晰,11月汽车整车进口一扫持续低迷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近几个月来难得的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17.71万辆,增长2.6%。进口汽车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为3.37%,比2003年降低了0.42个百分点。
图1-17 2004年汽车进口数量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由于我国合资企业推出新车型的速度快,CKD造车蔚然成风,因此汽车关键件和零附件进口增长仍然较快,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增幅远远高于整车,同比增速为19.93%,总额达到创纪录的74.03亿美元,占全部汽车产品进口额的66.9%。其他汽车相关产品累计进口金额6.03亿美元,同比增长25.43%。
图1-18 2004年汽车进口金额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尽管2004年进口汽车市场整体比较低迷,但数据显示进口整车平均价格却明显提高。海关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达到163.3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3.1%。其主要原因是进口高档车获取的利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产汽车技术水平在中低端市场有一定竞争力。
在所有进口车型中,除轿车进口保持一定的增幅外,其他车型进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轿车进口11.61万辆,增长12.7%,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减少56.91个百分点;越野车进口3.53万辆,下降11%;9座以下小客车进口1.07万辆,下降2%;大、中型客车进口2489辆,下降45.8%;载货汽车进口7989辆,下降12.8%。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乘用车制造企业加快了产品更新和改造步伐,而且国际主要汽车厂商纷纷采取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将新产品推向中国市场,一批轿车新产品如伊兰特、花冠、蒙迪欧和许多SUV及MPV产品如欧蓝德、本田思域、特锐、等已经在本土引进并开始批量生产。
进口国家和地区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上半年进口金额排在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德国、韩国、台湾省、美国、瑞典、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其中日本以28.19亿美元高居首位。
2、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和进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4年汽车整车出口则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图1-19)。2004年2月份汽车出口受春节长假的影响达到一个低谷之后便持续上升,在11月份达到最高点,其中11月份汽车出口量达到2.83辆,为近年来少有。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累计出口汽车11.74万辆,同比增长187.03%。造成汽车产品出口增幅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基数小;其次,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突然下降,迫使汽车企业开始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最后,近些年国内汽车行业制造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国家优惠政策及措施的扶持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图1-19 2004年汽车出口数量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但是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汽车出口金额的同步增长。全年汽车产品出口81.56亿美元,比2003年的47.1亿美元净增34.46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61.45,仅为汽车数量的1/3。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目前国产汽车在国际市场中仍处于低档、低价层面,比如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最多的是高尔夫车和沙滩车一类特种用途车,达到189677辆,数量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3.5%,但金额仅占汽车出口总额的34.6%。还有一点是,我国汽车出口的目标市场与客户高度重叠,造成的单车价格明显下降。2004年前三季度汽车和汽车底盘的出口单价仅为1926.6美元,同比下降了47.5%。而附加值最高、利润最大的轿车不仅出口数量小,而且价格较低。
图1-20 2004年汽车出口金额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国研网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整车高速增长趋势带动下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出口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1-11月,汽车零部件及车身累计出口50.22亿美元,同比增长73.61%。其中减振器、座椅安全带等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电喷装置、驱动桥等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虽然和进口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也充分说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已经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出口实力。
从汽车出口的车型来看,汽车整车车型出口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品种上与进口车型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汽车整车出口仍以载货车为主,上半年载货车累计出口1.84万辆,同比增长74.43%,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51.83%,载重车(即卡车)出口金额是我国汽车出口总金额的三分之一。小轿车出口虽然数量不大,但轿车在进入2004年后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累计出口轿车0.34万辆,同比增长187.21%。九座及以下旅行小客车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长极为突出。
从汽车出口国别来看,2004年1-11月,我国共向世界上173个国家(地区)出口汽车,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个国家。出口金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地区)为5个,分别是美国、叙利亚、阿尔及利亚、香港和哈萨克斯坦。在这5个国家中,值得关注的是向哈萨克斯坦出口汽车数量2161辆,仅为向美国出口(14.76万辆)的八分之一,但出口金额3149万美元与美国相当,同比增长达到707.9%,均以七倍至八倍的高速度增长。
(五)汽车相关政策频频出台
2004年是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数量最多的一年。为引导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协调发展,解决汽车与能源、汽车与环境等日益突出的矛盾,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等政策法规,并发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汽车贸易政策》的征求意见稿。
1、《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着力消费者权益保护
该规定于3 月15 日发布,自2004 年10 月1 日起实施,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汽车召回制度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汽车企业自身技术、质量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汽车产业的进步。但实施召回将导致企业利润水平的降低,对汽车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受制于部门处罚权限,相关处罚力度较轻,可能对厂商的约束作用有限。
2、《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助于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6月1 日正式颁布并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该政策提出了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及各方面具体政策。与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相比较,新的政策主要有六大变化:①取消了与世贸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做承诺相违背的部分,如取消了要求外贸平衡、国产化比例等政策;②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强调依靠法规、技术标准引导产业;③提出了品牌战略,鼓励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明确政策导向;④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引导现有企业兼并重组;⑤要求汽车企业重视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⑥对创造更好的消费和使用环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该政策有利于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并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明确了今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但部分条款有值得商榷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政策可能难以得到彻底执行。同时,该政策的着眼点在于行业的中长期发展,短期来看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较小。
3、《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规避车贷风险
8月16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公布了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该办法已在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1998年发布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相比,变化较大:①扩大了贷款人的范围,将贷款人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扩大为包括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以及获准经营汽车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②将借款人细分为个人、汽车经销商和机构借款人,对不同借款人申请汽车贷款规定了不同的资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要求;③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贷款,规定了不同的贷款期限、贷款最高限额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④强化了对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强调贷款风险和贷款管理相匹配的原则;⑤明确二手车贷款首付金额必须超过50%,而且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该办法最主要的特点是规范和加强汽车贷款业务管理,显示了在经历车贷市场一片混乱的局面后,中央管理层开始整顿车贷市场,这对规范车贷市场、促进车贷业务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加快中国汽车的消费。但鉴于利率制度模糊、贷款期限过于细化、风险管理缺乏明显的奖惩制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立真正专业化的汽车信贷系统,运做规范的汽车信贷业务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4 年9 月2 联合发布,2005 年7 月1 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按照整车整备质量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限值提出了要求。标准规定一辆整车整备质量为1吨的乘用车在第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限值是8.3升/百公里,第二阶段是7.5升/百公里。整车整备质量为2吨的乘用车第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是12.8升/百公里,第二阶段的限值是11.5升/百公里。整车整备质量在2.5吨以上小于3.5吨的乘用车第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是15.5升/百公里,第二阶段的限值是13.9/百公里。
该标准是我国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按照整车整备质量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限值提出了要求,就是保证在十•五规划中现有基础上,实现轿车和轻型车同类产品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指标降低5%~10%。根据发改委的研究分析数据,目前我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3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根据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经验,机动车节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定和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并实施车辆燃油税等相关制度,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汽车。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亟待保险制度跟进
2004年5月1日,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明确了人、车、路三者的关系中生命权大于路权的准则,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新交通法开始执行轻微交通事故可以私了、高速飙车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