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思政课
视域
高职
大学语文
课程
实施
策略
探析
基金项目 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 视域下高职 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创新研究”(甘教职成函 号)。作者简介李成宏(),男,兰州现代职业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析李成宏(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摘要“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人才培育的一项目标要求和改革措施,是所有高校、课程和教师铸魂育人的根本。本研究在分析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意义、优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育人本位教育共同体、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化思政内容供给、创新改革思政教育方法、建设立体资源筑牢保障、构建“三级”思政育人体系等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大思政课;课程思政;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等文件,把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指明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方向,在全国教育领域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热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与价值引领 。“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人才培育的一项目标要求和改革措施,是所有高校、课程和教师铸魂育人的根本。“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发挥人文学科育人优势,挖掘思政教育价值,聚焦聚力“大思政课”,立足“三教改革”,做强做好“课程思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实践中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不断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意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人文通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语文”是高职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深植母语传统,融通文史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优美的语言文字承载“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以经典的文学作品润泽生命,塑造高尚人格;以丰厚的文化养料培根固基,涵育道德品质,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如盐入水、春风化雨,浸润渗透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增强公民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同时,高职“大学语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对于联通、融合其他人文通识和专业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高职“大学语文”只有立足课堂“主渠道”,发力课程思政“小课堂”,协同育人“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融入学校“三全育人”体系,才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大学语文”知识性、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决定其具有“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天然优势和教育功能,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修第 卷第 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 月 养、提高新型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大学语文”既是母语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也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备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就内容而言,“大学语文”包含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经典文学作品凝聚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璀璨的人文精华,是文化育人的具体载体,使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和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读中,自觉传承民族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修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就空间而言,“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具有课程思政面向的广泛性;课程体系灵活,包含教学课堂、网络课堂、第二课堂、实践课堂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能够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由“单课堂”向“全课堂”的拓展。就形式而言,“大学语文”“文以载道”的思政本色和“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了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精选的教材文本、创新的实践活动、鲜活的身边榜样、多彩的校园文化、新颖的教学方法、积极的课堂氛围,无不都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丰沃土壤、都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提升学生职业精神的良好契机。三、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现状分析“课程思政”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从既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已经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通识,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完全形成“校校有规划”“课课有思政”“人人皆育人”的课程思政格局;在一定范围内“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水平参差不齐,课程教材、内容资源、教学策略、手段方法等还缺乏针对性,较难形成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和特色品牌,以及能够普遍推广运用的模式。具体而言,在学校层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停留在通知、倡导和要求阶段,并未纳入职称评定、教学评价、课程建设和激励保障等制度中,没能触及育人改革的深水区;二是体系还未形成,部分院校缺乏课程思政整体性和协同育人思维,未将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等纳入学校整体育人框架中进行科学规划和教学设计;三是特色不够鲜明,存在仿照课程思政案例、照搬教学模式等情况,部分教师未能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展开教学;四是课程联动不足,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专业课和基础课还存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情况,未能形成同向同行、融通互促的局面。在语文课程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大思政课”理念还未普及,存在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知而不解、重视程度不够,实施课程思政患得患失、流于形式、学科本位、与日常教学脱节、缺乏交流合作等情况;二是课程思政素养和教学水平需要提升,语文教师还存在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分离、被动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不到位、浮于表面,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单调、僵硬、零散等情况;三是缺少对思政元素的评价,在语文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评价中,仍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实践和过程,忽视思政元素的考查,评价方式、主体、形式和标准单一等问题。学校层面和课程本身的问题导致高职“大学语文”没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优势和协同育人成效。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需要发挥教师“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建好大队伍,做好大课程,形成大机制,凝聚培育时代新人的思政教育合力。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一)提升思政素养,打造育人本位教育共同体 纲要 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要求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需要一支思政素养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的“大师资”来支撑。要按照“育人本位”“协同创新”的思路统筹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参与,打造目标一致、凝心聚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组建跨学科“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教研组,建立语文名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设立公共课程教学部和语文课程组,创建学校党建品牌和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培育语文教学能手和课程思政骨干,通过党性教育、专题培训、课题研究、学术讲座、教学竞赛等成长平台,青年培育、骨干提升、名师孵化,促进思政教育队伍全员成长,切实发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增值赋能效应,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全面夯实大学语文教师思政建设整体素质和能力。(二)立足校情学情,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职业教育强调“德技并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课程思政建设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第 期李成宏:“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析此,课程思政不能依教师随性而为,任学科随机选择,而是要做好整体设计、整体推进,有计划、有目标、有体系的渗透。学校应成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课程思政专家指导委员会和“语文教师 ”专题小组,依据学校专业群建设特色、职业素养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办学模式和生源情况,制定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完善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理念和目标、考核评价、组织实施等方面,融合学科特色与职业特点,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内容重点,系统开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公民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健全人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突出一体化规划设计。同步修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中进一步细化要求,在课程设置中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保证必修学时。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思政育人的耦合度 。(三)优化思政供给,价值引领重构教学内容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课程思政完成规划设计后,就要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大学语文”课程“文以载道”的特点决定其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果缺乏实践提炼,“道”就很难发挥浸润心灵、塑造精神的教育功能,削弱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因此,“大学语文”虽然有国家规划教材,也按照不同的主题做了模块划分,但是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千差万别,这就需要“育人本位”教学团队基于教学设计,围绕“有用课堂”,突出价值引领,充分挖掘“大学语文”所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内涵、广泛外延,对教材进行精心选择和重新组织,构建起新时代“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完整的思想价值体系、模块化内容结构体系 。也可以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创新教材形态,突出校本特色,结合学习规律,优化课程结构,专题引领方向,贯穿思政教育,渗透职业素养,打造知识有用、职业有用、品德有用的“有用课堂”。(四)基于学生中心,创新改革思政教育方法“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也要不断顺应新时代人才培育的目标要求,站在知识发展、素质培养的前沿,在实践中立新求变,革新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设计策略模式,做精做好语文“思政小课堂”。“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要坚持“学生中心”,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模式创新,打通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墙内墙外、网上网下、必修选修学习渠道,构建“双线融合”课程体系和“多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参与式、分组协作、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竞赛、课堂演讲、经典诵读、国学讲堂、诗词擂台、辩论汇报、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团展示等,贴近学生、交流互动、激发兴趣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于无声处引领学生在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中,提高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学真知、强素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健全评价体系,建设立体资源筑牢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点。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不仅要着眼“小课堂”,还要向“大课堂”拓展,二者紧密衔接、同频共振,形成思政教育“大资源”,引导学生开阔社会“大视野”。筑牢思政教育资源保障,高职“大学语文”首先要立足“小课堂”,开发更加贴近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发展所需的精品课程、思政微课、典型案例、教学课例、校本课程、网络课程、专题讲座、视频、新形态教材等课程思政资源;其次,要对接全国高校思政教研系统、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大平台”,结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立“慕课”和课程思政云端资源共享库,将“指尖上的学习”融入学生日常;最后,还要拓展育人场域,打破资源的空间限制,将校内课堂与社会课堂、教学课堂与生活课堂、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紧密连接,整合优化校园文化、地方文化、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社区共建等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切感知、体悟和践行中,实现“德、智、行”的有机融合。此外,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育人职责和要求,强化正向激励,在教学体系中融入思政观测点,开展多元化、多主体、分层类、全过程评价,不断激发各方教育主体活力。(六)突出多样特色,构建“三级”思政育人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型多样,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设置,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化。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要树立“大思政课”思维,突出语文课程、校本品牌、办学模式、专业优势、师资构成等特色,创建多元主体同向发力、多级资源联动聚焦的“项目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形成课程思政品牌特色。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秉持“以文立本、以文启智、以文激思、以文润心、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化人”的思想理念,深入挖掘思政资源,突出校本多样特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审美价值、专业职业精神、公民道德、心理素养、校园文化等相融合,实施项目化推进,构建了“一院一品牌、一专一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卷色、一人一专题”的“三级”体系,形成了课程思政育人品牌(见图 )。图 课程思政三级育人体系示意图“大思政课”是进入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好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要求,所有教师、课程、部门都要积极履行这个职责。大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人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展现语文课程的思政底蕴,打造“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品牌,培养时代英才。参考文献 伍丹阳,赵元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探讨 科教文汇(下旬刊),():杨晓霭 人文通识课的本色 中国大学教学,():教育部 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教高 号 ():张伟远,谢青松 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基于新 职业教育法 的思考 职教论坛,():党波涛 在社会生活中讲好“大思政课”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谢海英,刘小三,胡蓉 互联网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智库时代,():郝志军,王鑫 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三 教育研究,():责任校对:白彩霞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上接第 页)另外,思想政治素养对师生成长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并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在课程思政育人考核方面要注重过程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比如,通过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将毕业生的社会贡献度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挂钩,形成正向激励作用。五、结语高等职业院校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建有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改革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育人效果明显,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等有很大的提升;第二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拼搏精神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但第二课堂参与率有限;顶岗实习学生适应性、稳定性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学生党团组织作用发挥有限;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稳步推进,但课程思政育人考核指标不能很好地量化育人成效。提高第二课堂参与率、发挥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团组织作用和制定多元课程思政育人考核指标,将是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参考文献 顶岗实习概念 :平静,徐飞跃,王钢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 教育与职业,():唐小翠“三全育人”视阈下顶岗实习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高教论坛,():教育部 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 ():责任校对:刘霞第 期李成宏:“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