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推手》中的异质文化差异探析.pdf
下载文档

ID:3004069

大小:1.0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推手 电影 中的 文化差异 探析
48 影视制作VIDEO PRODUCTION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看似是行为方式的差异,但隐含的是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思维定型观念和价值取向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只有正确对待不同文化,以开放理解和包容的态度看待文化差异,才能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文章通过分析李安的电影推手,聚焦跨文化交际视角,运用相关理论探索其折射出的一系列中西方典型文化差异,并解释形成冲突的原因,为提升跨文化交际质量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手 概述推手是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电影,影片围绕着退休的朱老先生到美国生活的事件展开。刚退休的老朱被儿子朱晓生接到美国生活已有一个月,在一所不大的房子里,穿传统大褂打太极拳的朱老先生与金发碧眼埋头写作的美国儿媳妇玛莎生活在一起,77 岁的老朱是一名太极拳师,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难免与居家潜心写作的玛莎产生摩擦,意识到儿子儿媳想摆脱有自己参与的生活后,老朱两次离家出走。于是以玛莎和孙儿杰米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碰撞与冲突。作为家庭冲突和文化冲突的见证者儿子晓生,通过沟通努力,逐渐改变了美国妻子玛莎的偏见,一家人最终选择了尊重理解,给老朱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来,影片推手中所展现的中西文化价值观冲突和矛盾,能给我们的跨文化实践提供一些启发意义。电影 推手中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最早在 Beyond Culture 中提出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的概念。高语境文化是指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高的文化;低语境文化是指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低的文化。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的传递更多依赖于上下文、非言语语言、身体语言和暗示,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信息的传递更多依赖于文字和直接的语言表达。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重视表达的手段和方式,习惯使用暗示多于明示,暗喻多于直叙。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重视表达内容本身,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在影片推手中,老朱裱好了一幅自己写的字画,想送给学校认识的陈太太赔罪,让儿子晓生打电话告知陈太太女儿,晓生的表达是“我爸有一个礼物要送给你妈。”,在身后目睹这一切的朱老先生对此很不满意,认为儿子不礼貌、不委婉。于是,老朱改日登门送礼道歉,这一次,老朱的表达是“小小心意,献丑献丑,不成敬意。”老一辈中国人习惯委婉的语言表达,风格含蓄,不直接说“送你一个礼物补偿你。”,而是较为委婉地表达“献丑献丑,聊表歉意。”这让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的儿子晓生一时难以理解。根据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美国属于西方国家里典型的低语境文化圈,不同于高语境文化圈中对语言习惯和信息传递方式的重视,低语境的美国显然更重视较为简单的言语环境本身。在影片中不难看出,晓生一家居住的区域住户分散,房屋独栋,即使是邻居间的登门拜访都要走上不短的时间,社区内交集不多,联系并不紧密,交际必须依靠明确的语言才能顺利进行。电影中的种种细节无疑在向观众强调,不同文化社群的人们展现出的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无处不在。电影 推手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维度差异价值取向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差异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温(Kurt Lewin)在其圆圈拓扑理论中提出两类交往方式:U 类交往方式和 G 类交往方式。前者被称为“特定关系类型”,以虚线大圆圈中间的一个小实线圈代表相对小的私人空间,实线表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分明,通常以美国的人际交往方式为典型。后者被称为“散漫关系类型”,G 类图表中以一个实线大圆圈表示公共空间,中间一个虚线小圆圈表示私人空间。公共空间是实线表示公共空间也并不能随便进入,私人空间是虚线则表示私人和公共空间二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存在互相渗透的部分。即一般默认进入到公共空间后,私人空间也可以进入。影片前期,老朱与玛莎的相处可以反映两种不同文化的交际方式。朱老先生在客厅看碟片听京剧,在隔壁写作的玛莎立刻走出来要求老朱戴上耳机,并且对老朱情不自禁地哼唱感到烦躁不堪。对比其他国家,隐私概念在集体之间并不受到强调。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个人归属于集体,个体相互关照,个人没有太多的隐私可言。玛莎所处的美国文化则比较注重隐私,讲究人权和个人空间,即使是家人之间,进入彼此的个人空间依然具有侵入性,是非常不礼貌的。玛莎作为职业作家,在客厅一角的写字台工作,在 U 类交往方式思维下,玛莎开辟的临时工作间虽然处在公共空间内,但依然具有私人性质,具有封闭性,而未经电影推手中的异质文化差异探析文/陈菁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9DIGITAL VIDEO TIMES允许个体私人空间是禁止外人踏入的。而在老朱看来,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既已进入公共空间,那么进入私人领域也是可以的。除此之外,影片推手中还展现了明显价值观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在典型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人人重视自我的积极进取、财产、成就;而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意识强烈的民族,在传统意识中,人属于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人需要奉献、服从集体。影片中老朱与洗完澡披着浴巾的孙儿玩闹,掀开孙儿杰米的浴巾对着孩子的双腿之间欣慰道:“咱们家传宗接代全靠你了!”玛莎见状大惊失色,质问丈夫老朱的行为是什么意思,晓生无奈表示中国的老家长很希望孩子为家族延续后代才有了这样的举动。在玛莎看来老朱的行为是侵害幼童隐私和安全的行为。美国重视人权,个人不论大小,有权利保护并主宰自己的身体,不存在为家族延续血脉的义务;中国相反,生命并不只与自己有关,而隶属于集体,应当承担延续生命的责任。在影片中,老朱强调朱家三代单传,杰米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要以集体为重,因而杰米的出生是对香火的延续,有着传宗接代的责任。等级观念低权力与高权力权力距离是指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望和接受程度。权力距离指数有高有低,美国是典型权力指数较低的国家,比起权力,美国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在这样的社会里,高权力的人习惯于表现得比自己实际拥有的权力要小,等级的确立是为了便利,而不是为了高权力的人享受。在这样的权力距离背景下,美国人更注重平等地发挥才能。中国权力指数相对较高,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和权威结构。在中国文化中,尊敬权威、遵从长辈和高层领导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这也反映在中国政治和商业环境中,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不平等的。在中国的等级观念中,传统的中国父母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权威,孩子必须对父母及长辈言听计从,长辈拥有绝对权威,是不容置疑的,长辈对孩子的管教是建立在“管”上的“教”。电影推手展现了典型的中国式父权关系和家庭关系构建,在对孙子的教育问题上,朱老先生和玛莎分属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前者认为不应该和孩子谈条件,在老一辈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长幼有序,孩子是“服从”和“被管教”的角色;而后者认为谈条件的前提是孩子已然被当成了一个应被尊重意见的“成年人”,孩子属于“被帮助”的角色。这正是中西文化观中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的差别。电影 推手中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下的刻板印象西方中心主义是部分强权国家通过全球殖民形成的一种落后的观念,作为一种强烈的文化霸权主义,它支配着欧美人审视、认知东方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下,西方文化先进而优越,被放在对立面的东方文化则被边缘化,被认为是落后的、不发达的。在全球大融合和电子信息技术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对东方依然存在着不公的刻板印象,甚至在发达的大众传媒的催化下,造成观者普遍的错误认知,引发矛盾,不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在影片中,观众同样可以窥见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子,捕捉到文化霸权气息。影片在对中西差异的呈现上,不难看出带着审视性目光。“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在西方人眼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始终是一个充满着殖民主义的神秘之地,西方创作者往往擅长构建虚拟的、刻板印象中的东方民族气质形象,这一点在文学艺术作品的呈现中更为明显。影片中,玛莎生病时极度抗拒老朱问诊把脉,并且认为老朱的太极拳象征着“暴力”,而在饭桌上划拳喧哗的中国食客等,也是“他者”视角下对不发达的中国的刻板印象。对于这些情节,相信中国受众这时已无法形成共鸣,更无法认同。用这些文化符号来代表遥远的神秘东方,实属偏见,而这样也可能对跨文化交际的实践造成冲突。“他者”视角下的文化内涵表达文化的长期熏陶和约束,使得文化渐渐内化为人的自我和超我。从小在美国生活的华裔作家,内在的文化认知是西方式的,作品的表达与呈现也充满先入为主式的西方50 影视制作VIDEO PRODUCTION中心主义。在影片中,家人之间以一种毫不掩饰、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讨论孩子的教育方式,这种场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太常见的。因为现实中,家庭成员之间往往是表面上和气,但暗地里却在较劲。在婚礼现场,主办者不招待宾客反而在桌上玩起了游戏,这在传统东方婚礼中也是不会发生的。中国的婚礼注重面子,敬酒、寒暄等都是招待宾客的重要环节。作为展现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这样的文化内涵表达偏差会使得西方受众对中国文化产生错误认知,在其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下的东方文化表达,无法摆脱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念秩序的想象和认同。中西文化差异成因及解决策略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江河,江河流域适合农业文明的生长,也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江河环境滋养下的中华民族,依附于不变的房屋和土地,行为规律而有序,形成了温和内敛的民族性格。农耕经济依托于强大的集体调配和管理,技术上也需要年长者的经验积累和时间积累。由此,家庭成了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并发展成了集体主义的大家族社会。西方的海洋文明发源于古希腊爱琴海沿岸,催生出了海洋经济和海洋行为。海洋经济下,生产资料依赖于无限未知的大海,继而形成了积极、进取、冒险的民族性格。同时由于接触新事物多,生产危险性大且稳定性小,他们并不依靠集体的力量,而是靠个人的冒险进取形成发达的工商业。长久以来,儒家思想统治占据着中国文化的内核,中国千年来的社会以“仁、义”作为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其目的是构建秩序,和谐的社会群体,因而强调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强调个人主义服从集体主义的体现。在西方,平等和自由的观念构筑了古希腊精神文明的内核,海洋为其提供了均等的机会,培养了西方人公平竞争的精神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随后,在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天赋人权”的口号和“个体本位”的价值观盛行,进一步激发了西方对个人主义的追求。由此可见,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交往原则。了解到这些,笔者从以下几点思考,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思路。淡化“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可以看作一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民族群体意识,在这种意识的裹挟下,容易产生对其他文化群体的轻视和不公对待。在发生文化冲突时,人倾向并抬高己方的民族文化,审视他者文化。电影中,玛莎不理解丈夫为什么坚持要与老朱住在一起,希望送老朱疗养院,双方都能不打扰彼此。究其原因,在孩子父母普遍分居的美国成长的玛莎,并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下成年儿女赡养父母,侍奉双亲的家庭模式,这一事件造成了夫妻俩的矛盾和争吵,也表明了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失败。文化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中心主义的倾向,会潜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价值去评价事件。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人们应该尽量淡化民族中心主义,不带着“文化优越感”或者“文化自卑感”,真诚交流。加深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很大程度上包含了“顺从”,在小辈面前,长辈的权力往往呈现压倒性的胜利,父母孩子之间的意见相左,常以孩子服从长辈结束。电影推手使用大量镜头呈现出许多代表着中西阵营的玛莎和老朱交往的细节。在饭桌上,不同于儿子的欣然接受,儿媳妇和孙儿经常直截了当地拒绝老朱夹来的菜,且并不过多做解释,在他们看来不想要便拒绝是最合理的,并不存在人情和面子上的考量。但是,这却使得不得不和玛莎二人相处的老朱时常感到孤单和尴尬。世界文化多元多彩,人们需认识到文化差异始终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人们要对文化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适应能力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文化适应是衡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学者彭小妍认为,跨文化能力是一种伦理态度和功夫修养,是与体制、他人、社会的斡旋协商。规则边界无处不在,每个跨文化交际形成的案例都是独特的瞬间,每个瞬间做出的选择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也许我们并不能制定一个跨文化实践的途径和标准,但我们可以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影片中,一方面,玛莎希望老朱能搬出家留给自己一家人更多空间;另一方面,玛莎又尊重丈夫晓生孝敬侍奉父母的愿望。对拥有双重文化背景的人们来说,跨文化交际意味着“选择”,选择和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在规避交际障碍和减少冲突上显得尤为重要。影片中的“洋媳妇”玛莎,从最初抗拒中医和太极艺术,反对和老朱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到后来主动向丈夫请教太极推手,并装扮好老朱的新房间,这一系列行为都显示玛莎已经接受了来自截然不同文化社群的家人老朱,放下了偏见。结语文化冰山理论认为文化就像大海中的冰山,只有十分之一是露出海面的,而十分之九潜藏在海面以下。海面以上的十分之一代表显性的文化,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表现为饮食、服饰、语言、仪式等。而大部分的文化可以是隐性的,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脱离我们的意识之外,如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在世界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趋势下,跨文化交际成为对外交流的必修课,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无处不在,而伴随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往往是交际障碍和矛盾冲突。电影推手展现的只是异质文化冲突的冰山一角。跨文化交际是对文化多元性和文化差异的态度,以及对本身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察觉和反省。正如鲍阿斯认为,尊重不同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而每一种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都应该被尊重、尽量理解。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李安塑造的儿子晓生这一角色,读者感受到两辈人之间的代沟、中西文化冲突和西式的儿子面对中式的父亲时的尴尬和焦虑。李安的这部处女作,以他个人经验和独特的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既融未融的、新奇的新文化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