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下载文档

ID:3003668

大小:1.29MB

页数:68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村 饮水 安全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前言 1.1工程名称 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2主管单位 某省水利厅 1.3执行单位 某省某县人民政府 某省某县水利水保局 1.4工程受益范围及供水规模 本工程设计为某县西寨、清水、十里、某山、城郊、城关6乡镇60村的149543人提供生活饮用水,设计供水规模8650m3/d,最高日最高时设计供水流量720m3/h。 1.5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 本供水工程包括直径1.0m的混凝土渗渠120m,设计集水量14400m3/d;直径0.5m的混凝土引水管10m;容积20m3集水池1座;直径2.0m竖井式取水泵站1座,设计取水流量584m3/s;净水厂1座,包括500m3清水池1座,处理能力320m3/h的重力式无阀滤池2座;输水流量564m3/h加压泵站1座;容积1000m3高位水池2座;供水总干管1条,长度1.9km;干管4条,长度45.08km;分干管2条,长度5.52km;支管25条,长度21.78km;直属取水口24个;建成村级供水管网60个,估算管网总长度1499km。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工程估算总投资3498.988万元,其中国家2099.393万元,地县配套1224.646万元,群众投劳及集资174.949万元。 1.7工程实施期限 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及建设规模,确定工程自批准之日开始实施,建设总年限为2年。 1.8结论 本工程规模大,效益好,人均负担水费仅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44%,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工程。建议尽快批准立项,力争早日建成本供水工程,彻底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1.9工程技术特性表 序号 工 程 名 称 单位 数 量 备 注 一 供水范围及规模 供水规模 m 3/d 8650 受益总人口 人 149543 其中:乡镇/村 个 6/60 二 渗 渠 长 度 m 120 直 径 m 1.0 出水量 m3/d 14400 600m3/h 设计取水流量 m3/h 570 三 引水管 长 度 m 10 直 径 m 0.5 四 集水池 平面尺寸 m 2.0×2.0 池 深 m 5.0 五 取水泵站 额定流量 m3/h 570 12Sh-13A离心式双吸泵 扬 程 m 30 六 净水厂 占地面积 m 2 47×71 约合5亩 建筑面积 m 2 1022.2 清水池容积 m3 500 圆形 重力式无阀滤池处理能力 m3/h 2×320 原水浊度小于15mg/L,滤后小于5mg/L 变压器容量 KVA 400 七 高位水池 容 积 m3 2×1000 设计输水流量 m3/h 540 设计提水高度 m 94.9 八 加压泵站 流 量 m3/h 3×188 IS150-100-315A三台 扬 程 m 111 九 供水管网 最大供水流量 m3/h 720 取水管 km/条 0.35/1 钢管,管径350mm 输水管 km/条 1.0/1 钢管,管径350mm 总干管 km/条 1.90/1 UPVC管,最大管径500mm 干 管 km/条 45.08/4 UPVC管,最大管径355mm 分干管 km/条 5.52/2 UPVC管,最大管径160mm 支 管 km/条 21.78/25 UPVC管,最大管径110mm 十 工程投资 总投资 万元 3498.988 国家投资 万元 2099.393 地县配套 万元 1224.646 群众自筹 万元 174.949 包括群众投工投劳 二、总论 2.1编制依据 (1)《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供水工程建设几项规定和管理办法》,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92年3月。 (2)《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部,1991年5月。 (3)《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1998年。 (4)《农村给水设计规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1997年。 (5)《简明给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国计划出版社。 (7)《某省定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定西地区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5年10月。 (8)《某省某县统计年鉴》,2002年。 (9)《某省某县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县水利水保局,2003年1月。 (10)《某灌区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定西地区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2年8月。 (11)水源地洮河水质分析报告,某县卫生防疫站,2003年5月。 2.2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农村供水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满足相关规定、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 (2)按照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以及某省水利工作会议制定的大力发展城乡和农村供水的指示精神,达到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病区改水的目标,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卫生饮用水,实现农村自来水供水和全部乡镇供水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确保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身心健康。 (3)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全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进一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积极体现“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精神和“十五”计划纲要精神,围绕某省2001—2005年农村供水发展计划,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 (4)结合某省某县农村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农村生活用水量标准,根据现有工程的运行管理现状和目前农村人畜用水情况,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工程受益区范围,准确计算并确定水厂的供水规模。 2.3项目区基本情况 2.3.1自然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中南部,地处甘南高原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地理位置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00″,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在行政区划上,南与陇南地区接壤,西、北两向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东与天水市毗邻;在地理位置上属黄河一级支流的洮河流域和东部长江流域的西汉水水系。地形东西长约118km,南北宽约69km,南北最窄处仅15km,境内海拔高度在2040--3747m之间,相对高差1700m左右。境内地形变化复杂,总的趋势是由南向北逐渐侵斜,土地总面积3587km2,实际管辖面积3642km2。现有耕地面积62.5635万亩,农村人均耕地1.50亩。境内群山连绵,地貌特征山多地少,既有高山又有川台河谷,还有山间盆地,沟壑密度0.48km/km2。 某县境内山峦环抱,群山环绕,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动、植物种类繁多,在环境、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某南部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某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特定环境和局部地形及地质构造的影响,从东部温带半湿润带向西部高寒阴湿气候带过度。总体特征是:太阳辐射较强,降水稍多,雨热同期,灾害性天气居多;气温偏低且湿润,属高寒阴湿地区,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漫长,春秋相连,无明显夏季;年平均气温5.7℃,平均无霜期112d,平均日照时数2229.6h,太阳辐射总量125.9Kcar/cm2;全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96.8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188.2mm以上,且降水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降水量达316.3mm,占全年降水量的53%,并多以阴雨或暴雨形式发生,造成水土流失和暴洪灾害。全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按地理位置分为山区、半山区和河谷川台区,土地总面积3578km2。 2.3.2人口与社会经济 某县隶属定西地区管辖,全县辖20个乡、3个镇,2个国营牧场和1个牧业小区,现有379个行政村,2133个生产合作社,2002年全县共有99081户,445200人,其中农业户49429户,农业人口406918人,农业劳动力193036个,平均人口密度为122人/km2。辖区内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满6个少数民族,140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其中回族12168人,藏族1810人,东乡族18人,撒拉族33人,主要分布在南部麻子川、寺沟两乡。 据《某县统计年鉴》(2002)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某县全县国内生产总产值601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1853万元,第二产业14424万元,第三产业13823万元。某县属二阴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欠发达,是国务院确定的国扶贫困县之一,全县年财政收入少而支出大,赤字严重。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且人多地少,群众生活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县2002年农业人均纯收入1298元。 2.3.4水资源现状 (1)地表水 某县是一个水资源大县,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却又是一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小县。某县境内有洮河、迭藏河、纳纳河等常年流水河流22条,年径流总量42.09亿m3,其中洮河流经县内13个乡(镇),总长83.5km,全县水能蕴藏量33.5万kw,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洮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5527km2,平均径流量42.09亿m3。洮河中上游地区雨量充沛,植被良好,单位面积产流量大,且径流稳定,含沙量小;洮河下游流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和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单位面积产流量逐渐减少,但产沙量逐渐增大。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207.6mm,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160t/km2。某县境内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6.87亿m3,人均径流量为1543m3,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水低人高路远,水资源分布集中且无工程措施,难以规模利用,由于工程设施不到位而发生的工程型缺水大面积发生。 (2)地下水 本工程供水区域集中在洮河南北两岸的某县盆地内。某县盆地为由大柱梁山以北的洮河、迭藏河、纳纳河等河系侵蚀、切割形成的山间盆地。由于强烈的侵蚀切割,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黄土状覆盖层很薄,因而黄土孔隙很少,密实度较大。 从地形构造来看,某县属秦岭山地,黄土覆盖层较薄,多属石质及碎屑、风化岩体堆积山体,部分地区存在泥石流以及滑坡现象。在河谷盆地地区,除沉积有一定厚度的黄土外,尚有少部分砾石及风化堆积物存在。从地下水形成条件来看,受特定地形条件影响和地质构造的限制,在河谷川台地区,主要补给来源为河道天然来水。根据《定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洮河流域砂砾石和砂卵石层夹杂泥质较少,含水层厚度差别较大,一般在1—17m左右,水质较好。在洮河两岸及其支流迭藏河局部地方的上泥盆统、石炭系、上二迭统石灰岩出露地区有岩溶裂隙水和承压水存在,埋深一般大于100m,偶有泉水出露,流量小于20L/s。全县有以洮河河谷基岩裂隙水为主的地下水2.36亿m3,矿化度小于2g/L,水质总体属重碳酸钙镁水,无工业污染,符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但本工程受益区域主要集中在洮河南北两岸,地表覆盖黄土层密实度较大,地下水补给条件不良。同时,浅层地下水排泄条件通畅且基岩埋深较浅,砂砾石层厚度一般在1—7m左右,受补给来源及河床切割的影响,含水层厚度大部分地区不足3m,部分地段甚至基岩抬升出露,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极为不良,地下水储量有限;同时,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厚,一般均在100m以下,利用难度较大。 纵上所述,虽然全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因大多数村庄和耕地坐落于台塬山坡高处,水低地高。因此,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县西川灌区,由于年久失修,早已停止使用。近几年来,在各方努力下,虽然争取到了部分资金,进行了改建,但目前仅建成了总干渠,且尚未投入使用。同时,还兴建了一定数量的集雨节灌工程和为数不多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但由于农村人畜饮水欠帐太多,矛盾突出,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用不洁水的状况仍然相当普遍,人畜饮水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2.4工程建设意义 2.4.1人畜饮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某省某县水资源丰富,水质条件较好。但受自然条件和现状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人畜饮水矛盾一直比较突出。虽然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但饮用不良水的现状普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水资源条件相对便利的某县洮河沿岸各乡镇,处于洮河支流沟口及Ⅰ级阶地前缘的部分人口,生产生活用水以洮河河谷地下水为水源,且以打井(泉)取水的方式解决,井深一般在5-30m左右;Ⅰ级阶地后缘及Ⅱ级阶地上的大多数群众,只能远距离拉运洮河水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主要饮用卫生条件无法保障的劣质沟河山泉水或耗费大量劳动力远距离拉水解决。多年前,部分乡村虽在国家扶持下修建了一些小型简易人畜饮水工程,但因近年来连续干旱,大部分山泉干枯,小沟小河断流,致使工程报废,形成了新的人畜饮水困难区。同时,部分乡村群众饮用含氟量高于5g/L的泉水,致使该区成为氟病高发区,对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近几年来,由于干旱程度的进一步加剧,水井、山泉干枯现象常常发生,水资源短缺现象进一步加剧,部分村民甚至要到几公里以外的河谷人背、畜驮解决饮水问题,个别地方群众直接饮用天然河道水,卫生状况很差。由于没有有效的水处理措施和办法,饮用时只对浑浊的河水进行简单过滤与沉淀,与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去甚远,群众吃水问题尤为突出。一旦进入汛期,河水浑浊,水中泥沙含量很大,致使群众无法饮用。特别是中小学、乡镇机关、卫生院等人口集中的单位,经常发生水荒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多年来,本区域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尤其是地方性疾病以及与水有关的水生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由于农村人畜饮用不洁水而发生病害甚至中毒之事时有发生,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能饮用到清洁卫生健康的水,已成为当地群众目前最为迫切的愿望,政府部门也将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在彻底解决当地的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同时,促进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的供水工程水源取水口位于某县城西7km处的洮河南岸十里乡政府所在地上游,受益区为洮河两岸6乡镇60村。受自然条件限制,区域内大多数地区群众饮水困难。因此,建设“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本地区的农村供水问题迫在眉睫。为了改变上述饮水现状,加快当地农村饮水卫生事业的发展,彻底改善农村群众的健康状况,近几年来,农村供水工程在当地有了一定发展,尤其是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通过各种途径建成了一些农村供水、改水示范样板工程和人饮解困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解决和改善了一部分农村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但是,以某县西寨、清水、十里、某山、城郊、城关6个乡镇为代表的大部分乡镇地区,供水、改水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饮用毫无卫生保障的劣质水的群众所占比例仍然很大,致使某些介水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直接危害着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建设“某农村供水工程”,解决某县西寨、清水、某山、十里、城郊、城关6乡(镇)60村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对保证当地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放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劳务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工程的建设,既能满足乡镇企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又能带动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和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帮助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可以说,这项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将使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从此彻底摆脱不良水质的侵害,对增强当地人民群众身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首先,从水量方面分析,该饮水安全工程控制范围内的西寨、清水、十里、某山、城郊和城关6个乡镇,分别处在洮河两岸河谷地带,现状人口125043人,设计受益人口149543人,供水规模8650m3/d,总取水量9100m3/d,设计最大取水流量570m3/h。洮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降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地表水资源总量较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确定的供水需求。进一步分析洮河多年平均来水情况,在90%来水频率时,枯水期最小流量为27.0m3/s,仍可满足本工程取水量要求;其次,就地表水资源水质来说,洮河某县段位于洮河中上游地带且取水口设在某县县城上游,区域内基本无工业污染,水质较好,其PH值为7.6,硬度为14度,属微硬水,完全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尤其是通过河床砂砾石过滤形成的河床渗透潜流水,其飘浮物及混浊度均较低,水质也较好,采用一定的净水工艺净化处理后,完全可达到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但近几年由于上游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汛期河水泥沙含量较大,水体浑浊,在汛期引水时需要进行深度处理;第三,从供水工程技术角度本身来看,集中供水工程的取、输、供水技术是成熟的,水质处理工艺也是相当可靠的,加之本地区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十分有利于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网的布置;第四,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分析,虽然目前当地的农村经济水平并不发达,但在努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且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健康观念,具有饮用卫生水的强烈需求。从工程经济分析来看,单方水价1.95元,作为衣食住行主要组成部分的水费年人均支出仅占人均纯收入的2.44%,群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综上所述,建设“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工程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地的人畜饮水问题,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符合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良好愿望,是一项惠及桑梓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2.5工程范围及设计受益人口 洮河南北两岸阶地构成了典型的某县盆地,该县绝大多数乡镇集中在洮河两岸阶地区域,是该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的中心。本工程设计供水范围涉及洮河南北两岸的西寨、清水、十里、某山、城郊和城关6个乡镇, 60个行政村,受益区总面积约300km2,现状人口125043人,其中农业人口78921人,非农业人口32506人,在校学生13616人。供水工程设计标准按15年考虑,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2‰计算,达到设计年限时,设计受益总人口将达到149543人。 三、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 3.1水文条件 3.1.1流域概况 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向某县西寨、清水、某山、十里、城郊、城关6乡镇供水,取水口位于十里乡所在地上游侧洮河南岸。洮河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甘、川、青交界处海拔4260m的西倾山麓。干流全长638km,流域面积2552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3亿m3,年平均流量168m3/s,年输沙量2960万吨,平均含沙量5.58kg/m3。 据龙王台水文站断面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率82.6 kg/s,年输沙量260万吨,含沙量0.67kg/m3,其中6--9月输沙量217.5万吨,占全年输沙量的84%,大汛期7--8月输沙量127.4万吨,占全年总输沙量的49%。从此可以看出,本取水口断面汛期输沙量较大,水质较差。取水口断面逐月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计算结果见表3-1。 表3-1 取水口断面含沙量、输沙率计算结果表 单位:kg/m3、m3/s、kg/s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含沙量 0.02 0.03 0.07 0.027 0.10 0.39 1.19 1.15 1.17 0.17 0.038 0.03 0.67 流量 36.0 31.9 42.6 65.6 120 114 172 217 221 176 85.2 50.6 109 输沙率 0.97 1.12 3.32 19.3 52.7 47.7 207 237 304 32.3 3.50 1.71 82.6 3.1.2多年平均径流量 洮河在某县龙王台水文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1491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7.8亿m3,CV=0.3,CS=2.5CV;设计取水口在龙王台水文站上游11km处。设计取水口以上流域总面积13800km2,流域面积占龙王台站控制流域面积的92.6%,二者面积相差不超过10%。因此,拟定水源取水口所在地径流计算可以采用面积比拟法和径流深等值线法两种方法进行计算,通过比较确定。 (1)面积比拟法 面积比拟法可按公式(3-1)进行计算: ----------------------------------(3-1) 式中,--计算断面径流量(亿m3) --龙王台断面径流量(亿m3) --计算断面控制流域面积(km2) --龙王台断面控制流域面积(km2) 经计算,计算断面年径流量为34.98亿m3。 (2)径流等值线法 径流等值线法可按公式(3-2)计算: ---------------------------------(3-2) 式中,--计算断面径流量(亿m3) --计算断面控制流域平均径流深(mm) --计算断面控制流域面积(km2) 经计算,计算断面年径流量为34.5亿m3。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十分相近,进一步说明计算方法对本流域径流计算的有效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分析,确定取水口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4.5亿m3,年平均流量109.4m3/s。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出,计算断面流域面积占洮河流域总面积的54.1%,径流量占65.1%。 3.1.3不同频率设计洪水 本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8650 m3/d,大于1000m3/d。根据《农村给水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供水保证率不得低于90%。为此,需要根据90%频率时的天然来水情况确定取水设施的最低取水位;同时规定,取水构筑物的设计,需按100年一遇(P=1%)洪水位确定取水建筑物顶高程,以保证其在设计洪水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1)P=90%时的年径流量 如前所述,本工程设计取水口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34.5亿m3。不同频率来水计算以龙王台为参证站,取水口径流年内分配采用龙王台站分配比例。不同频率时的年径流量可按公式(3-3)进行计算: -----------------------------------(3-3) 式中,--不同频率时的年径流量(亿m3)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 --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 本项计算中,已知CV=0.3,CS=2.5 CV。当P=90%时,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0.63,计算得=21.74亿m3,采用龙王台站分配比例,径流年内分配见表3-2。 表3-2 90%来水频率时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 单位:m3/s、亿m3、%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流 量 27.6 27.0 34.9 54.5 150.2 97.3 125.0 85.2 87.2 64.1 41.9 28.4 68.9 径流量 0.74 0.65 0.93 1.41 4.02 2.52 3.35 2.28 2.26 1.72 1.09 0.76 21.74 比 例 3.4 3 4.3 6.5 18.5 11.6 15.4 10.5 10.4 7.9 5 3.5 100 由此可见,在枯水年90%来水频率时,水源取水口年径流量21.74亿m3,平均流量68.9m3/s,其中枯水期最小流量发生在2月份,为27.0m3/s。 (2)P=1%时设计洪水流量 根据《某省暴雨洪水图集》,P=1%时的设计洪水可按经验公式(3-4)计算: ----------------------------------(3-4) 式中,--P=1%时的设计洪水流量(m3/s) --计算断面控制流域面积(km2) 经计算,=2069m3/s,并据此计算洪水位,确定取水井的顶部高程。 3.1.4水质状况 根据某省水质监测分析报告,在临洮红旗站控制断面洮河水质为Ⅲ类水,但各项监测指标均未超标,水质完全满足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标准。由于洮河水质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某县下游段,尤其是临洮渭源段。据此可以推断,某县县城上游段的洮河水质将优于至少不劣于Ⅲ类水,完全可用于人畜饮用水水源。 3.2工程地质条件 洮河两岸Ⅰ、Ⅱ级阶地,是某县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供水工程的主要受益区。本供水工程主要由水源地取水构筑物、净水厂、高位水池及供水管网四部分组成。由于组成供水工程的各部分构筑物结构型式的不同,对地基基础的要求各不相同。同时,随着各构筑物所处位置的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为满足本工程各构筑物建设之需要而采取的基础处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3.2.1水源地工程地质 本工程拟选用洮河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同时,由于洮河为多泥沙河流,尤其是在汛期水质浊度大,且洮河水量在年内变幅较大,致使水位变幅也较大。设计拟采用岸边渗渠汇集洮河河床潜流水,配合竖井式取水泵站取水,对地质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 选定水源地取水口位于十里乡政府所在地上游洮河南岸,取水建筑物拟建设在河床右岸浅滩部位。洮河在本段河岸宽浅,河床稳定,宽度约150m左右,河床高程2314m左右,一级阶地前缘高程2321.0m;受河床径流补给与良好的排泄通道等条件影响,地下水位较高,局部可认为与河床水位一致且随径流大小及水位高程变幅较大。河床局部可见夹砂岩及风化碎屑岩出现,但范围十分有限。左右两岸大部分地段较陡,均有第三系砂砾石出露,上覆第四系褐色粉质粘土,厚度约5.0m,构成两岸Ⅰ级阶地。初步探明第三系冲洪积砂砾石厚度不超过5.0m。 总体来看,河床大部地段为砂砾石沉积物,但厚度最大不超过5.0m,下部为三迭系中统板岩及夹砂岩延伸至深槽部位且偶有出露,灰绿色,粉砂质结构,风化较强,节理发育,节理面及层面间褐铁矿化强,地基承载力大于400KPa,是良好的建筑物基础。 3.2.2净水厂工程地质 净水厂位于水源地以南十里乡政府所在地上游洮河南岸Ⅰ级阶地上,距取水构筑物350m,地面高程2329.0m。据地探揭示,第一层厚度1.3m,为人工填土。表层为耕植土,下部为素填土,褐色--褐黄色,松软—中密状态,现状稍湿—湿,具可塑性,含有植物根系、碎砖、瓦块和少量礓石;第二层厚度3.0m,为卵石。呈青灰或灰白色,骨架颗粒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组成,接触式结构,颗粒较粗,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天然密实度为中密状。渗透系数可在0.1—0.6cm/s之间选取,承载力标准值按400 KPa考虑;第三层为板岩。呈灰绿色,粉砂质结构,风化较强,节理发育,节理面及层面间褐铁矿化强,地基承载力大于500KPa。同时,由于所选位置靠近河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水位较低,推断大致与河床水位齐平或稍高,对净水厂建筑物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综合上述各层土壤结构,结合净水厂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总体来看,第二层卵石层结构可作为良好的建筑物基础。 3.2.3高位水池工程地质 高位水池设计位于十里乡政府所在地以南的山梁局部台地上,设计地面高程2423.0m。从探坑揭示来看,该区域内土壤结构相对复杂。第一层厚度0.9m,为角砾或级配不良砾。呈灰或灰白色,骨架颗粒主要由板岩、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组成。磨圆度较差,呈次棱角状,稍密,允许承载力250KPa;第二层厚度1.0m,为中砂或粘土质砂。呈褐黄—黄色,成分主要由板岩、片岩和石英砂岩等组成。磨圆度较差,呈次棱角状,中密,允许承载力180 KPa;第三层厚度1.0m,为角砾或级配不良砾。呈灰或灰白色,骨架颗粒主要由板岩、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组成。磨圆度较差,呈次棱角状,中密,允许承载力200KPa;第四层厚度0.4m,为粉质粘土或壤土。呈褐黄—黄色,潮湿时为褐色,韧性低,稍有光滑,干燥状态下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现状湿,中密,不具湿陷性,属中压缩性土,允许承载力180KPa。局部有小虫孔,分布连续稳定;第五层厚度1.4m,为角砾或级配不良砾。呈灰或灰白色,骨架颗粒主要由板岩、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组成。磨圆度较差,呈次棱角状,稍密,允许承载力200KPa ;其下为中砂或粘土质砂,褐黄—黄色,成分主要由板岩、片岩和石英砂岩等组成。磨圆度较差,呈次棱角状,中密,允许承载力180KPa。 总体来看,高位水池所在地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允许承载力一般均在180KPa以上,完全可用于水池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结合高位水池建设方式,设计对第四层中压缩性粉质粘土或壤土以上土壤全部清除,用三七灰土换填,即可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和正常使用。 3.2.4管网工程地质 根据现场踏勘及供水工程管网初步布设方案,主干管网大多数位于洮河两岸Ⅱ级阶地后缘。据《某县西川灌区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地质评价资料显示,主干管沿线所涉及的地层岩性主要有三迭系及第四系沉积物。在Ⅱ级阶地后缘主要为受地壳运动影响而局部隆起的雄厚山体,发育有大小不等、规模不一的现代冲沟。在各冲沟沟床末端以及沟口堆积有风化破碎的第三系碎屑岩、碎块石以及砾石,形成沟口冲出锥,锥面坡度一般在10°左右,但堆积体相对稳定且仍处在不断发育中。总体表现为受局部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影响,Ⅱ级阶地宽度变化较大,且受现代冲沟和沟口堆积体的影响,阶地被分割呈现为大小不等的不连续状态,局部地段对供水工程管网的布设有一定影响和制约。 第四系地层包括全新统Ⅱ级阶地堆积物和全新统坡洪积层。其中全新统坡洪积层岩性变化较大,主要岩性为粉质粘土夹碎石、砂碎石土、砂碎石及碎块石;全新统Ⅱ级阶地堆积物上部为黑褐色粉质粘土、粘土,厚度2—7m不等。根据某县西川灌区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提供的4组试验资料,土壤湿密度1.78—1.84g/cm3,干密度1.50—1.53g/cm3,液限26.0%--40.2%,塑限17.0%—20.3%,塑性指数8.0—19.9,湿陷系数0.003—0.0336,为非湿或中等湿陷性土,水平、垂直渗透系数均在10-4左右;下部为灰白色砂卵石层,结构松散,卵石粒径最大10—20cm,一般2—4cm,砾石粒径一般为1cm,级配以卵石为主,厚约3--12m。 干管沿线地下水主要赋存于Ⅱ级阶地下部的砂卵石层中,埋深一般在7—13.5m,因Ⅱ级阶地多呈基座形式,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入渗,但由于表层土壤密实度较大且阶地宽度不大,靠近主河槽,排泄条件良好,对干管布设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在洮河各支沟内有供水支管布设,大多沿村级公路布设,其地质构造较干管布设区域复杂。局部虽有公路桥梁、涵洞以及小规模泥石流洪水沟道等存在,但数量有限,规模较小,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处理措施后,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进行供水支管布设。其他地段现状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可靠,对布设管网工程没有不良影响。 从前述各工程建筑物所处地质情况来看,总体上不存在大的影响建筑物安全的不良地质现象。尽管各构筑物所在地工程地质条件各不相同,但探坑揭示与推断工程地质条件均尚好。虽然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不尽相同,部分建(构)筑物对地基条件要求较高,但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现状地质条件完全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四、总体设计 4.1设计参数 4.1.1用水量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范围通常包括生活、禽畜、乡镇企业、公共建筑、水厂自用、管网漏失和消防等几方面。根据《规范》规定,结合项目区实际,并参照我省大多数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现状,确定本项目设计最高日用水量标准如下:生活用水定额为35L/人.d;大牲畜用水定额50L/头.d;乡镇企业、水厂自用以及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按《规范》规定,结合各用水对象实际情况计取;小牲畜、公共建筑和消防用水量暂不予考虑,需要时可通过现有水源或其他途径解决。 4.1.2工程设计年限 根据《规范》规定,农村供水工程设计年限一般可按15--20年计算,本工程设计年限按15年考虑。 4.1.3变化系数 根据《规范》规定,结合本工程所在地特点和实际用水现状,本工程可研阶段,取日变化系数K日=1.3,时变化系数K时=2.0。 4.1.4运行时间 根据《规范》规定,结合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和本工程设计的水处理工艺,为提高构筑物使用效率,确定正常供水状况下,水源取水、输水管道、净水厂净化及消毒处理每天按16小时运行设计;供水管网按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设计。 4.1.5设计供水人口 本工程受益范围确定为某县西寨、清水、某山、十里、城郊、城关6个乡镇,共60个行政村,受益区域面积约300km2,现状人口125043人,其中农业人口79821人,非农业人口32506人,在校学生13616人,各类大牲畜15909头。 设计供水人口按公式(4-1)计算: P=PO(1+a)n+P1--------------------------- (4—1) 式中:P—设计年限末的用水人口总数(人) PO—设计当年的人口数(人) a—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取a=12‰ n—设计年限,取n=15年 P1—设计期内机械人口增长数。 供水工程受益区设计供水人口见表4-1。 4.2供水规模 4.2.1用水量计算 (1)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也就是满足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水量,根据最高日人均用水定额与设计人口数进行计算,即: 1=(149543人×35L/d.人)/1000= 5234.0m3/d 表4-1 工程受益区人口基本情况表 单位:人 乡镇名称 村名称 现状人口 设计人口 乡镇名称 村名称 现状人口 设计人口 城关镇 居委会 32156 38456 十里乡 甘寨村 1970 2356 城郊乡 瓦窑沟村 1740 2081 中寨村 2126 2542 龚家堡村 543 650 三十里村 1995 2386 西云村 1631 1950 庙沟村 797 953 某峰村 4424 5291 骆驼村 1021 1221 东门村 1131 1353 铁龙村 1116 1335 长虹村 1622 1940 大沟寨村 3025 3618 南川村 1528 1828 十里村 6938 8297 火烧沟村 446 533 曹家村 2387 2855 东照村 1711 2046 齐家村 1690 2021 洮珠村 1932 2311 雷家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