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福公路大纲正文全.doc
下载文档

ID:3003567

大小:286.50KB

页数:2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路 大纲 正文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第1章 总 则 1.1 评价项目由来 随着赣粤高速公路的修建,给沿线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强吉安市与外界的联系,加快老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并完善全省公路网的主骨架,增强赣粤高速公路的辐射作用,江西省计委批准同意对吉安至(山庄)公路进行改造。2001年8月,江西省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2001年9月吉福公路建设经营管理所委托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1年9月,在设计单位和沿线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支持下,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环评组详细研究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改建公路全线进行了实地踏勘,对沿线环境概况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1.2 评价类别与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要求,本项目为穿越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大型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⑴ 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进行论证。 ⑵ 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⑶ 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 1.3 编制依据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 ⑼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⑽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17号部长令]; ⑾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局]; ⑿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7号文〗; 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交通部]。 ⒁ 《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7.1); ⒂ 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函 ⒃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2001年8月)。 1.4 评价技术路线 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4-1。 提出评价任务 现场踏勘 工程可研资料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 占用土地引起的环境影响 施工期环境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 · 减少耕地 · 拆迁安置 · 破坏原有自然环境 · 损害野生动植物 · 改变水文状况 · 破坏农业环境 · 地价涨落 · 填、挖方的水土流失 · 废弃物和尘土污染 · 施工噪声 · 妨碍现有交通 · 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事故 · 取弃土影响 · 地下文物破坏 · 有害物逸漏污染 · 交通噪声 · 环境空气污染 · 路面径流污染 · 公路危险品运输事故逸漏风险 · 生活质量变更 编制环评大纲 公众参与调查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社会环境 水土保持 水环境 生态环境 环境空气 声环境 · 经济发展规划 · 资源开发条件 · 生活质量 · 土地利用 · 产业结构 · 公众意愿 · 水土流失现状,包括水土流失类 型、侵蚀模数、现有治理措施等 · 水土保持规划 · 沿线水系 · 水环境功能 ·水文水质现状 · 野生动物种类、数量、 · 活动规律、保护级别 · 农业区划、植被覆盖状况 · 农田土壤质量 · 气象特征 · 环境空气质量 · 现有空气污染源 · 环境空气敏感点分布及类型 · 声环境质量现状 · 现有噪声源分布及类型 · 噪声敏感点分布及类型 局部替代方案 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模型 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 水环境 环境空气 声环境 社会环境 · 动植物破坏 · 农业生态 · 土质 · 水土流失发生区域、面积 · 新增水土流失量 · 工程水土保持效果 · 桥涵施工水质影响 · 路面径流 · 空气质量 TSP · 环境噪声 · 施工噪声 · 交通噪声 · 人口分布与就业 · 土地利用 · 拆迁安置 · 经济发展 · 资源开发 ·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标准 环境对策及损益分析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1.4-1 评价技术路线图 -22-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项目建设的意义 本项目为吉安市境内主要的省道,该路线东西端分别连通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以及320国道。其建设意义如下: ⑴它是吉安市西部的一条主要通道,它的改建对改善我省公路网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强赣粤高速公路的辐射功能、充分发挥赣粤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作用,沟通吉安市东西向的交通,提高过境车辆的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⑶吉安市新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 ⑷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⑸有利于加快地区资源开发利用。 2.2 路线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本项目路线方案根据现场踏勘和当地政府意见确定,分为改线路段和改建路段。 由于吉福线起始段街道化严重,为了避开原路两侧的稠密居民区,将该线的主要交通量向吉安市外围引导,K0+000~K10+475路段为改线路段,路线起点为吉安市城南105国道K1932处,经过丰桥、塘子下、铜家,在东溪(K7+300)处与赣粤高速公路相交,经东溪立交桥下穿赣粤高速公路,于K9+670处设双向连接弯道接原吉莲线。改线总长度10.475公里。 公路于K9+670处连原吉福线后,除局部路段截弯取直外,仍以原走向和控制点为准,经过县、乡、镇所在地路段,采取避而不弃、就近局部改线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走向和控制点为:兴桥、固江、浬田、竹江、枫江、平都、山庄,路线走向详见附图二。 按可研设计吉福线路桩标号分为两段,第一段由吉安(K0+000)至安福(K57+350),第二段由山庄(K'31+000)至安福(K'53+050),两段在安福的河头相连。 2.3 预测交通量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如表2.3-1 表2.3-1 未来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辆/日 路 段 里程(km) 2004 2010 2016 2023 全路段 80.54 1723 2537 4078 7009 2.4 建设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数量 全路段按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技术标准建设。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数量见表2.4-1。 2.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数量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数量) 备注 新建部分 改建部分 一、基本指标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公里/小时 80 设计交通量 辆/日 7009 2023年 征(占)用土地 亩 1862.15(其中占地1498亩) 估算总额 万元 13498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公里 167.59 二、路线 路线总长 公里 80.54 三、路基、路面 路基宽度 米 15.0 12.0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与城市道路重叠处沥青碎石路面) 4cm厚厂拌沥青碎石 路基土石方数量 万立方米 100.73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立方米 12507.26 路基排水防护工程 立方米 7272 四、桥梁涵洞 设计车辆荷载 汽车-20级,挂车-100 桥涵宽度 米 净9+2×1.5米人行道 与路基同宽 大桥 米/座 78/1 中桥 米/座 374/7 小桥 米/座 98/8 涵洞 道 425 五、路线交叉 与公路交叉 处 10 与村道交叉 处 205 注:资料来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2001.8 2.5 沿线筑路材料 ⑴ 石料场 沿线石料主要有石灰岩、砂岩、片麻岩等,安福县境内有石料场可供选用。 ⑵ 砂、砾石料场 由于路线基本上是沿河布设,沿线有砂及砂砾的采集地,可由当地采购。 ⑶ 取土坑 全线共有取土坑多处。 2.6 投资估算与工期安排 2.6.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方案总投资13498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及交通部门投资4724.3万元,银行贷款8773.7万元。 2.6.2 工期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26个月,拟于2001年11月开工建设,2003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 分年度建设资金安排见表2.6-1。 表2.6-1 分年度建设资金安排表 序号 年度 工作内容 安排比例(%) 建设资金(万元) 1 2001 前期工作、部分路基、桥函施工 15 2024.7 2 2002 路基、桥函、路面施工 50 6749.0 3 2003 路面及配套工程 35 4724.3 4 合计 100 13498 第3章 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项目沿线所经过区域属吉安市中西部,吉安市区、吉安县和安福县境内,沿线区域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以东,属山地丘陵区,地势东、西、南三面环山,南高北低,北部宽敞。参见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 3.1.2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本项目沿线地形复杂多样,路线走向由东向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最高海拔(黄海高程)为126米。 地质构造:路线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由一系列隆起带、凹陷带、断裂带和部分褶皱组成,岩层走向向东北与西方向偏移,多系地层与寒武系地区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1.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沿线地区均为Ⅵ度和小于Ⅵ度,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3.1.4 气候 沿线气温: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6.0℃,一月平均气温6.8℃,七月平均气温28.9℃。沿线风力、风向:全年最多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最大风力9级。 沿线气象条件:年平均降雨量1366mm, 全年平均无霜期278天。 3.1.5 河流水文 路线经过地区主要为泸水河,属赣江水系。汇水面积大,地表水丰富,河流两岸阶地,地势平坦,地表长期积水,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由河水补给。 3.2 生态环境 3.2.1 动植物资源 改造公路沿线区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丘陵植被较为发育,植被以松、杉、竹、茶林为主,河谷平地基本为水田。 3.2.2 土壤 改造公路沿线地区地带性土壤以红壤、水稻土、潮土、黄壤、草甸土为主,多偏酸性,耕作土壤中以水稻土、潮土居多。 3.2.3 水土保持 本项目地处红壤区,其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流失形态主要有面蚀和沟蚀。吉安市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3.4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75%;吉安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29.7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45%;安福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1.5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52%。 3.3 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改造公路所经地区野外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自然状况。沿线无大型固定污染源,沿线现有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为道路二次扬尘。拟建公路沿线现有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在现有公路经过的主要村镇,由于部分居民区沿现有道路两侧街道化,因而受到一定交通噪声的影响。 3.4 社会环境 3.4.1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根据“工可”,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吉安市区、吉安县和安福县。项目直接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见表3.4-1。 表3.4-1 2000年项目直接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 地 区 土地面积 (km2) 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吉安市区 508.89 32.56 20.98 16.2 3.18 吉安县 2097.16 41.02 18.617 15.71 6.19 安福县 2793.15 37.23 15.801 10.82 5.34 合计 5399.2 110.81 55.398 42.73 14.71 江西省 166900 4311.2 11851.98 2000.0 648.01 3.4.2 交通运输现状 吉安市2000年通车里程3381公里,项目影响区域内公路有赣粤高速公路、105和319国道,省道6条,国、省道公路里程474.2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1028公里。区域内路网技术标准低,路窄、弯急、坡陡、路面状况差,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另外,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影响区内机动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且公路的客、货运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0.77%、4.46%。随着公路的改造,公路运输成本的降低和运输条件的改善,必将刺激沿线区域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增长。 3.4.3 历史古迹及旅游资源 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较著名的有吉安市区有净居寺、吉州窑、白鹭洲书院;安福的武功山等风景区。改建公路距各景点较远,不会对风.景敏感点造成影响。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第4章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4.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吉福公路全线在两侧200米范围内约有村庄36个,学校5所,乡村医院2所。根据《工可》及实地踏勘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居民村庄、学校、医院等敏感点见表4.6-1和表4.6-2。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沿线地区环境特征,本项目不同时期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见表4.1-1。 表4.1-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 期 施 工 期 运营期 占地 拆迁 安置 取弃土 路基 路面 桥涵 材料 运输 机械 作业 施工营地 绿化 运输 行驶 养护 社 会 环 境 就业劳务 n ○ ○ ○ ○ ○ ○ ○ o o 社会经济 ○ o 旅游开发 o 农业生产 n o l o 水利设施 l o 交通运输 l l l l ○ o o 生 态 资 源 土地利用 l o l l l o 地面水文 l 地面水质 l l l l o n 水土保持 l l l o o 植 被 n l l o o 动 物 n l l l o o 生 活 质 量 声学环境 l l l o n 空气质量 l l l l o n 居 住 o l l 美 学 l l l l o o 注:o/○:长期/短期有利影响;n/l:长期/短期不利影响;空白:相互作用不明显或不确定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挖、填方路段,将可能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但由于改建公路走向主要沿现有路线在部分路段裁弯取直,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筑路材料运输及拌和过程可能产生大量扬尘和粉尘等,造成环境空气污染;机械噪声将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施工车辆还会打破原来公路的交通秩序,使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可能性增加。 运营期的环境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加大,汽车尾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如NOX等会污染环境空气。由于局部工程防护需要稳固,植被恢复尚需时间,水土流失依然存在。 4.2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4.2.1 施工期 (1) 噪声源 本公路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摊铺机、发电机(组)、搅拌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可高达90~98dB。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产生较为严重不利影响。 (2) 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沥青油烟和扬尘污染。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大气中;筑路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3) 水环境污染源 ①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染。 ②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可能对周围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③ 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对周围水体的污染。 (4) 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 路基填挖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农田被侵占,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局部水文条件和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 工程征(租)用土地,将减少当地的耕地、林地和植被面积。 4.2.2 营运期 (1) 交通噪声源 ① 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源为非稳定态源。公路营运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 ② 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 (2) 环境空气污染源 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料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而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几乎全部的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排气管。 (3) 水环境污染源 ①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 ②有毒有害等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4.3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结果见表4.3-1。 表4.3-1 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环境要素 评 价 因 子 建设期 营运期 社会环境 交通运输条件、社会经济发展 ○ ★ 土地利用开发 ☆ ○ 居民生活质量(拆迁安置、交往便利性) ○ ○ 生态环境 土地占用量 ★ ○ 农作物及植被损失 ★ ○ 水土保持 取弃土量 ☆ 水土流失量 ☆ ○ 水 环 境 地面水质(石油类、SS) ☆ ○ 水系水文 ☆ ○ 声 环 境 交通噪声LAeq、环境噪声LAeq ☆ ☆ 环境空气 扬尘、TSP、沥青烟 ★ ○ 汽车尾气中有害物 ○ 注:★显著影响 ☆一般影响 ○轻微影响 4.4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4.4.1 评价内容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本次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影响评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 此外,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等也将在报告书中予以论述。 4.4.2 评价重点 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其中生态环境以农田保护和水土保持为评价重点。 4.5 评价工作等级 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确定本项目各专题的评价等级见表4.5-1,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进行影响分析,社会环境评述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要求进行。 表4.5-1 专题评价等级划分 专 题 依 据 评价等级 声环境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小(3dB以内),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 三 生态环境 影响范围小于50km2,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小。 三 4.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对沿线环境的现场调查,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4.6-1,沿线环境敏感点见表4.6-2。 表4.6-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 代表路段桩号 环境特征 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 水稻田 K21~K30 水田 公路占地,路基填筑行为 林地 K0~K9 桔林、马尾松林 水土保持 K3~K9 丘陵 填方 开挖 取弃土场 丘陵、山地 取弃土 水环境 泸水 K35~K46 大中小桥,沿河线路 桥基础施工、泸水附近路线、营运期路面径流等 声环境、环境空气和社会环境 固江镇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2个乡村医院和冷家坊等36个居民点 详见表4.6-2环境敏感点统计表 该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空气、声敏感点 施工噪声和扬尘、交通噪声、汽车尾气 表4.6-2 沿线环境敏感点统计表 序号 桩 号 村 庄 与公路中心 线距离(m) 影响户数 1 K1+50~K1+150 冷家坊 右 100~200 31 2 K2+000~K2+100 禾埠公社良种农场 右 80~150 21 3 K3+500~K3+600 塘子下 左擦 13 4 K5+800~K5+900 瑶子下 左 80~150 19 5 K11+300~K11+600 汶溪 穿 200 6 K11+500 兴桥医院 左 40 25个医生,10床位 7 K12+000~K12+500 瓦岭下 右 40~200 50 8 K13+400~K13+600 庙前 右 70~180 25 9 K19+250~K19+500 下棚 穿 29 10 K21+000~K21+800 固江 穿 100 11 K21+750 固江镇中心小学 左 50 18班,37老师,800学生 12 K24+200~K24+500 谷塘 左 100~200 23 13 K28+200 浬田中心小学 右 80 10班,21老师,500学生 14 K28+800~K28+900 西湾 右 90~200 24 15 K30+800~K31+50 戴湖 左 30~200 25 16 K33+900~K34+50 孔家洲 左 50~200 31 17 K34+100~K34+300 矮屋 右 70~200 40 18 K34+400~K34+500 东房 左 150~200 21 19 K35+800~K35+900 庄下 左擦 41 20 K36+200~K36+800 竹江青 穿 150 21 K36+500 竹江医院 右擦 30医生,10床位 22 K38+000~K38+100 塘玄头 右 70~140 16 23 K38+400~K38+500 旧屋 右擦 11 24 K38+750~K38+850 老屋 左 60~200 32 25 K39+000~K39+100 新屋 左 120~200 21 26 K39+800~K39+900 高村 左 40~200 24 27 K44+400 枫田镇红园小学 右 60 5班,10老师,160学生 28 K45+000~K45+100 高家 左 30~180 23 29 K47+000~K47+600 枫田 左擦 90 30 K48+400~K48+650 曾石 左 60~200 42 31 K51+300 洋田小学 右 70 8班,16老师,300学生 32 K51+500~K51+600 管溪 穿 21 33 K52+500~K52+550 田心 左擦 26 34 K53+400~K53+550 水西 左擦 34 35 K54+000~K54+100 社前 左 50~150 21 36 K56+850~K57+300 河头 左擦 40 注:路左、右以吉安至安福方向为基准。 山庄~安福 37 K’36+600 山庄中心小学 右 100 14班,28老师,518学生 38 K’36+600~K’37+500 山庄 右擦 80 39 K’40+500~K’40+700 菏溪 右 40~200 35 40 K’41+300~K’42+300 笪桥 左 50~200 60 41 K’45+450~K’45+550 庙前 右 40~150 23 42 K’50+480~K’50+800 安福县良种繁育场 穿 45 43 K’52+800~K’53+50 观音塘 穿 39 注:路左、右以山庄至安福方向为基准。 4.7 评价范围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结合改造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见表4.7-1。 表4.7-1 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序号 环境要素 评 价 范 围 1 声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以内区域及其敏感点,有重要敏感点(城市规划区、学校、医院等)时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2 环境空气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以内区域及其敏感点,有重要敏感点(城市规划区、学校、医院等)时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3 生态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米以内区域,以及公路取土石场、弃土(渣)场。 4 社会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以内的敏感点(如居民点、学校、医院等),以及“工可”中的公路直接影响区。 5 水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以内水域 4.8 评价预测年限 评价期限综合考虑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并按照“工可”中交通量预测年限,选择2004年、2016年和2023年分别代表营运初期、营运中期和营运远期进行预测评价。 4.9 评价方法 遵照“以点和代表性区段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进行评价。 ⑴ 营运期声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模式预测法进行计算、分析;生态环境、水环境、水土流失评价、环境空气分析采用调查、类比分析和模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社会环境、生活质量和公众参与采用调查分析方法。 ⑵ 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进行逐点评价。 4.10 评价因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以及本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主要评价因子如下: (1) 声环境:等效A声级LAeq。 (2) 环境空气:TSP、沥青油烟。 4.11 评价标准 根据沿线环境功能调查,拟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本次评价(此标准待吉安市环保局确认后执行): ⑴声环境:施工期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见表4.11-1)。营运期声环境评价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函[1999]46号《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对于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居民集中建筑群,临路第一排建筑物前参考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4类标准执行;对学校的教室室外昼间按60分贝要求;对医院病房室外昼间按60分贝、夜间按50分贝要求(见表4.11-2)。 表4.11-1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Leq(dB)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 间 夜 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 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 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 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表4.11-2 营运期声环境评价标准值(摘录) 单位:Leq(dB) 类别或敏感目标 昼 间 夜 间 GB 3096-93中4类 70 55 学校教室外 60 - 医院病房外 60 50 ⑵水环境:根据主要水体泸水水质现状及其功能要求,地表水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Ⅲ类标准(其中SS指标执行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一类标准,即水作标准)。 表4.11-3 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摘录) 单位:mg/L(pH值除外) 项 目 PH CODCr 石油类 SS 备注 GHZB 1-1999Ⅲ类标准限值 6.5~8.5 ≤20 ≤0.05 ≤150 SS执行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一类标准 GB 8978-1996 一级标准限值 6~9 100 5 70 ⑶ 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见表4.11-4)。 沥青烟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见表4.11-5)。 表4.11-4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摘录) 单位:mg/m3 污 染 物 名 称 TSP NO2 GB 3095-1996中二级浓度限值 日 平 均 0.30 0.10 1小时平均 - 0.15 表4.11-5 沥青烟(新污染源)排放标准(摘录) 单位:mg/m3 污染物 生产工艺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沥青烟 沥青熔炼、搅拌 40~75 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 第5章 专题设置及评价工作内容 5.1 生态环境评价 5.1.1 现状调查与评述 ⑴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主要调查改建公路沿线现有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农业土壤的主要类型、分布及理化性质,调查采用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 ⑵ 植被资源现状调查 调查项目地区现有植物种类、分布情况和植被覆盖率等。 ⑶ 农作物现状调查 ① 调查沿线主要农作物种类、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及产量情况等; ② 调查沿线农村耕地面积或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占农民经济收入的比例等; ③ 调查公路工程占地(包括公路永久性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及类型,其中是否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及所占面积情况等。 ⑷ 现状评述 在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沿线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植物、农作物等现状进行评述。 5.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⑴ 土地利用与农作物影响评价 分析改建公路占用耕地、林地对当地耕地面积总量、土地利用及农业生产的影响,拟根据建路前后农作物(包括经济作物、果林等)面积或产量的变化进行评述。 ⑵ 动植物影响评价 根据改建公路占用林地或植被、草地面积和砍伐林木数量以及公路施工行为等对动植物的影响进行分析评述;分析可能受影响植被的范围、程度及绿化恢复、补偿的可能性,并对土地复垦方向提出建议;分析公路建设、营运对动物的阻断影响。 5.1.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⑴ 减少占用耕地及土地复垦措施。 ⑵ 植被恢复和补偿措施。 5.2 水土流失评价 5.2.1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调查沿线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包括土壤侵蚀类别、侵蚀强度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等,重点调查公路高填深挖路段沿线的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现状等。 5.2.2 水土流失预测评价 ⑴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对公路施工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地面坡度变化引起水土流失加剧的方式、程度、范围进行分析论述,重点调查分析工程取土弃土点、高填深挖路段、桥梁开挖段等。 ⑵ 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估算 采用模式预测法,对因工程行为而新增的坡面面积以及可能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其预测公式为: 式中:Q── 新增的水土流失量(t/a); E── 水土流失侵蚀模数(t/km2·a); S── 新增加的水土流失面积(km2)。 施工期水土侵蚀模式E的变化采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进行估算: 式中:E–––侵蚀强度(t/km2·a); R–––降雨侵蚀力因子; K–––土壤因子,在公路工程土壤结构松散情况下,K值在0.42~0.46之间; Ls–––地形因子,是地表迳流长度与坡度的函数,公式如下: 式中:L–––侵蚀坡面的坡长(米);θ–––侵蚀坡面的坡度;m –––经验指数。 C–––地表覆盖因子; P–––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⑶ 水土流失影响评述 依据预测的水土流失量,并结合取弃土场、桥梁工程、高填深挖路段及公路工程防护措施,分析评述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 5.2.3 水土保持方案与措施 ⑴ 工程措施; ⑵ 生物措施; ⑶ 农业耕作或其它辅助应急措施。 5.3 水环境评价 5.3.1 水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评价范围内地面水域及其功能分类、沿线饮用水源现状、沿线农田灌溉系统及其与改建公路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