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本科
高校
研究生
联合
培养
模式
研究
许昌
学院
教育探索129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但是研究生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整体还非常薄弱。目前,全省70%左右的本科高校还是非硕士授予单位,不仅制约了河南省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了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人才布局。在此背景下,省内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不仅能使高校之间的师资、学生、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利用,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又能加快非硕士授予单位学科建设的步伐,培育合格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造条件。许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省属二本院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2009年开始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无论是培养规模,还是培养质量,都位属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极大地加快了学科建设的步伐,增强了服务地方的能力,促进了学校内涵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许昌学院为例,介绍其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和创新做法,以期为省内同类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一、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基本情况目前,我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校际联合培养模式,即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校(以下称“合作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采用“共同负责、分段培养”的模式,第一阶段为研究生在合作高校完成基础课和前期部分专业课学习阶段(约一年时间),由联合培养院校负责管理和考核;第二阶段为研究生在我校完成后期部分专业课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阶段(一至二年时间,由学制确定),由我校负责管理和考核。2009年以来,我校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2020年以来,在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每年在合作高校单列20名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计划,研究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二、“六位一体”工作思路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在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针对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我校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强优势、拓规模、抓机制、融思政、重质量、营氛围”六个维度为工作思路,全力构建适合我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强优势以硕士培育学科为主导,开展联合培养模式,强化硕士培育点建设工程我校面向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与医药等国家和区地方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沈会焘1,郭卫芸2(1.许昌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河南许昌461000;2.许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河南许昌461000)摘要:文章阐述了许昌学院从“六位一体”工作思路入手,以“强优势、拓规模、抓机制、融思政、重质量、营氛围”六个维度全力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围绕六个方面总结了学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创新经验和先进做法,并指出了学校通过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的建设,在硕士培育学科建设、学科团队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省内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关键词:研究生联合培养;六位一体;导师队伍;硕士点培育作者简介:沈会焘(1979),男,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225Y)。教育探索130域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主动布局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等学科(群),以“学科特区”为理念,成立优势学科学院,将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三个学科作为支撑,申报硕士单位的硕士培育学科,同时,以这三个硕士培育学科为主导,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汇聚高水平学术队伍,开展学术研究。反过来,通过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进一步锻炼师资队伍,促进学科团队科研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科内涵的建设,并进一步强化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助力学校申硕工作。截至目前,我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有73%左右都在这三个硕士培育点。(二)拓规模多措并举,积极拓展联合培养规模,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工程第一,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研究生加入我校的联合培养工作。我校每年设置百万余元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生活补助、导师课酬、研究生奖励、助研津贴、各种学术活动开展。研究生不仅可以免费享用学校图书、电子资源,而且可以随时使用学校科研平台所有科研仪器设备,学生在其联合培养学校做实验则是需要预约的,这也是在我校学习的优势所在。同时,学校还为每一名研究生配备了工作室,对研究生公寓进行了装修,每间宿舍安装空调,提供集中洗浴场所,给他们创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空间。第二,校院两级协同发力,积极拓宽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校级层面,由学校与合作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对方遴选我校教师为其研究生导师。二级学院层面,由二级学院与相关培养单位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对方对我校教师进行导师资格认定。另外,还可由我校教师直接向相关培养单位申请,对方单位对其进行导师资格认定。我校教师成为对方导师后,可作为对方的兼职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从而达到联合培养的目的,也进一步地拓展了我校的联合培养规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作出了贡献。(三)抓机制完善体制机制体系,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治理工程学校立足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将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定位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学科水平、科研实力和办学层次的重要工作。2012年,专门成立了独立的管理机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联合培养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为联合培养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体制保障。通过制定 许昌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 许昌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管理办法 许昌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许昌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 许昌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管理办法 等相关管理制度,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为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四)融思政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和平台,引领立德树人育人工程思政元素融入研究生论坛,在研究生论坛中开辟了思政教育、心理干预、创业就业、学术研讨四个板块,在思政教育板块,定期请思政教师、思政专家为同学们做有高度、有深度、有情怀、有温度的思政报告,提升立德树人的工作实效。发挥导师思政育人责任,明确导师是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如何,对研究生而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会产生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所以导师不仅要在知识教育、学术研究方面承担其责任,也要在思政育人方面承担其责任。利用好校史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校外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等多个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和学习,拓展思政育人新格局,切实强化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增强思政铸魂育人的实效性。(五)重质量积极构建“四抓手”,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以导师培训为抓手,提升导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积极通过业务研讨会、专题报告、聘请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开展讲座等方式,探索常态化、体系化的导师培训工作,强化导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开阔导师的视野,提高导师队伍的水平。以贯彻培养方案为抓手,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规范化质量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导师队伍紧紧围绕培养方案设置教学课程,规范、优化培养过程,认真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开题报告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答辩工作。以培养基地为抓手,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与我校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的单位有22个,其中,有3个获批为省级研教育探索131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培养基地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许昌学院与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学者工作站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用于高密度电子封装散热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TOP期刊 CarbonEnergy,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三位一体学生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以建立奖励机制为抓手,激发研究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热情,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先后制定了 许昌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管理办法 许昌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评奖评优实施办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大力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六)营氛围注重培养细节,打造优良的学风工程相比合作高校来讲,我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比较分散、规模相对较小,每个导师带的学生也少,研究方向传承性不好,导致学术氛围淡化、科研体系不完整。在此背景下,学生极易感受到自身被双方学校“边缘化”,导致其思校情绪严重。基于这种情况,学校认真调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中,将思政教育与学术探讨、文体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举办研究生论坛、参加校篮球赛、乒乓球赛、举行迎元旦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又培养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水平,同时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加强了不同专业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对许昌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成效目前,我校通过深入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建设,在硕士培育学科建设、学科团队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在硕士培育学科建设方面,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既是硕士培育学科,也是校级的强化建设学科,同时是省级重点学科。目前,这三个学科均达到了硕士点申报的基本条件。另外,在第九批省级重点学科终期验收中,三个学科全部获批优秀等级。第二,在学科团队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三个硕士培育学科团队。目前,这三个学科团队成员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围绕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明确学科建设思路、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持续打造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3个学科高峰。第三,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近三年,先后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吉林化工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学校开展了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新增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7人,目前,硕士生导师总数达到了109人。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拥有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其中,中原学者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第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已联合培养研究生357名,培养规模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目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1篇,参与获授权发明专利58件,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100%,60%以上的学生都留在了郑州或周边地区,为省内输入了研究生层次的人力资源,为服务地方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四、结语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很好地促进了我校的学科内涵建设,在师资队伍锻炼、科研能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贡献了力量。另外,也要看到,联合培养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合作双方的协调机制问题、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督问题、联合培养研究生党建建设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参考文献:1卢建军.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良性循环J.中国高等教育,2023(11):3-7.2韩波.地方本科高校硕士联合培养模式与机制构建探索J.高教学刊,2020(12):6-9.3陈谦.谈研究生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中文信息,2017(4):32-35.4单丽.浅析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4(19):156-157.5余何.硕士点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联合培养“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大众科技,2020(7):102-104.6马姜明,李玉凤,陈凤洁,等.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309-310.7董锡文,杜春梅,姜忠元,等.正确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8(11):222-224.8黄建兴,牛新原.高校研究生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以“研究生地方民俗与社会研习班”为例J.高教论坛,2020(7):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