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德阳市
旌阳区
新型
农业
经营
主体
发展
现状
思考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年4期|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生机和活力,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德阳市旌阳区持续助推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1.1发展数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旌阳区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1 798家,其中,家庭农场1 046家,农民合作社601家,农业企业151家,相比于5年前增长了55.0%;培育区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69家,市级示范场104家,省级示范场35家;培育区级示范社75家,市级示范社58家,省级示范社19家,国家级示范社5家;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4家,其中,省级6家。1.2经营范围领域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立足本地实际,主要围绕粮油产业和水果、蔬菜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化适度经营。从经营范围来看,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领域,家庭农场主要集中在粮经种植、畜牧养殖、三产融合等领域,合作社主要集中在粮油种植、农机服务、畜牧养殖等领域;从经营领域来看,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也有机农一体型、生态循环型、种养结合型、产业融合型等多种经营类型;从产业链条延伸来看,有“产品+互联网”“产品+合作社+企业+互联网”等模式。1.3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由新农人领办创办,多数具有懂技术、善经营、市场反应敏锐、信息捕获能力强等特点,相比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年轻化,专业性更强,受教育水平普遍更高。旌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由粗放型传统农业向生态型现代农业拓展延伸,由产业结构单一型向多种经营型、单干型向联盟型转变,初步形成有经营类型多样、经营方式灵活、市场竞争力强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旌阳区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9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2个,“土专家”“田秀才”13人,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7人,评选出德阳农业大师6人,最美新农人20人。1.4主体经营良好据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总体较高,具有较强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且总体发展呈上升势头。近年,旌阳区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落实财政补贴、专业培训、担保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了“阳光森林”“上桔”“蜀锦汇”等一批农旅融合类示范家庭农场,打造了“旌晶”“东美枣”“纤多多”“鹿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农业生产附加值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科研示范、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1.5经营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旌阳区家庭农场联合会、粮联体等农业社会团体,聚焦市场主体公共性、公益性服务需求,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与咨询、投入品集中议价、金融保险、农产品质量认证、技能鉴定、营销辅助、包装设计与商标注册、法律维权等方面,开展联合服务,实现了抱团发展、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了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建自身品牌,采取农超对接、展销、抖音直播等多种销售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强了产品市场占有率。例如蜀锦汇家庭农场,通过家庭农场联合社,与洞洞科技公司合作,进行农产品线上销售。2022年,实现线上销售额50万元。1.6联农带农成效显著旌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主要有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收购、就近务工等传统联结方式,也兴起代种代养、农事服务、技术培训等新型联结方式,较好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既支持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又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实现农民德阳市旌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思考刘世蓉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四川德阳摘要:新型经营主体是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德阳市旌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旌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德阳市旌阳区作者简介:刘世蓉(1989年-),农艺师。研究方向:园艺、农学。E-mail:。64实践交流|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年4期|增收。例如,孝感街道黄土河专业合作社,在一季度豌豆尖采收季节,每天可吸纳当地村民30余人务工,每天每人工资收入75元;纤多多食品公司于2021年与周边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引导农户种植青菜200 hm2、13 000 t左右,并将青菜收购价由建厂初期的0.24元/kg提高到2022年的0.48元/kg,带动农户每公顷地增收3万元左右。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问题2.1整体规模偏小旌阳区的家庭农场、专合社数量虽然较多,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来看,有1 046家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仅有45家登记为公司性质;资金数额在 20万元以下的家庭农场 409个,占全部总数的45.0%。合作社注册资金80万元以下的有303家,占全部总数的50.0%。区级龙头企业64家,其中年营业收入(仅含涉农营业收入)不足百万的有8家,净利润超百万的仅14家,占比23.0%。2.2运营规范性低由于家庭农场、合作社准入门槛低,很多注册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在基础设施、财务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还不完善。大多数主体学历较低,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不足,使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发展受限。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仍无法可依,从认定管理转为名录管理后,家庭农场的管理暂未理顺。例如,一些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因为业主年龄层次普遍偏高,学历较低,要求实施的“五本台账”都无法自主记录,规范管理要求更是无法满足。2.3空壳问题突出合作社因各种原因形成一些“空壳社”,产生社会负面影响,政府公信力受损,应当加快清理。2019年2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针对空壳社问题联合印发了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工作开展近四年来,空壳社“甄别难、退出难、防范难、根治难”的“四难”问题仍比较突出。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区分别清理注销空壳社79家、20家、26家。2.4建设用地申报审批手续繁琐当前,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对生产设施用地需求激增。加之,区自然资源分局按照落实耕地“进出平衡”要求,虽然之前对农机库房、生产管理等用房有一定的规划标准,但往往面临“指标受限不敢批、属性模糊不好批、规划控制无法批、政策限制不能批”的困境,以致审批手续繁锁,一定程度制约了型经营主体发展。例如,旌阳区新中镇吉泰农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蔬菜、瓜果等种植73.33 hm2,同时从事蔬菜收储、集散,开展订单农业,合作社因发展需要急需建设一座100 t左右冻库,建立瓜果蔬菜集散中心,但因建设用地手续难以批复,项目只能暂时搁置。2.5配套设施建设成本高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基地上修建一些必要的设施需要架线通电、安装天然气、打井修渠等,不但审批手续繁琐、而且成本高、标准不统一。例如,新中镇绿乐源专合社,因发展需要争取了项目资金修建冻库,但电力设施需要自筹资金更换,所需资金需要10余万元;黄许勇丰种植专合社,安装粮食烘干机,需要安装天然气,投入资金8万元,成本投资过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积极性。2.6农忙时节请工难由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留守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雇工难”问题突出。如在粮食播种和收割季节,各地人工供不应求,导致人工工资持续上涨,不少种植大户因找不到人工而造成损失,尤其是个别从事经作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例如,旌阳区双东镇蜀锦汇家庭农场有超过20 hm2的柑橘、桃等果树,种植园区时常需要除草、剪纸、施肥等,用工量较大,全年用工7 000人次,高峰期甚至需要60余人,用工多为周边村落的村民,且年龄普遍偏大,多为60岁以上人员。从了解的情况看,农忙时临时用工5人以内的,暂时还较好找,临时用工5人以上的,基本找不齐人,用工难已成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3发展思路与建议3.1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配套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在严格界定设施农业用地范围,合理确定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的基础上,配套实施种植生产设施用地,简化用地办理时限及手续,确保设施农业用地审批便捷高效。科学引导设施农业用地选址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查处变相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建设的违法行为,确保设施农业用地农地农用。二是调整和完善扶持政策。在落实好现有各级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经营主体现实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扶持政策,提升经营主体发展,增强带动能力。包括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增加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提高贷款限额,简化审批流程,切实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税费改革,增强税收优惠政策向农业倾斜力度,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优先兑现出口退税,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探索出台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降低经营主体投资成本,增强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3.2持续拓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发挥科技和市场渠道优势带动、合作社组织居中协调企业和农户关系、农户抓好生产”的抱团发展良好格局,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提高规范性运65|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年4期|营。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建设“基地规模种植、产品精深加工、城市精准配送”的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鼓励开展股份合作,加快构建“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基地务工、种植托管、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保障农户在获得土地租金、务工薪金的基础上,获取更丰厚的二次分红,实现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3.3持续增强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一是拓展优化服务。通过成立家庭农场联合会(协会)等行业管理服务组织,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共性、公益性服务需求,稳妥有序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同时,加强技术性工人培训力度,加快组建修枝、疏果等技术性工人队伍,壮大“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队伍,补齐生产技术型服务人才缺失短板,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加强合作,组建联合社、联合体等新型服务组织,鼓励同区域、同产业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模式,明确成员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农增收。3.4大力推广农机发展积极探索良机、良种、良田、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农业机械化步入量质并举的发展轨道,破解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一是认真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补贴环节和补贴标准,重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给予补贴。通过政策调控,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政策引导效能,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机产业升级。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域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其他新型主体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农机共享、互利共赢。等设施设备需要资金投入,养殖业主虽有环保设施投入,但运行成本较高,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且存在个别“虽有不用”现象。3建议对策3.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以地定养,就地循环”的基本准则,根据区域内种植业分布特点、土地适养限养和环保要求,降低养殖规模,按种植的消纳量,科学合理布局规模养殖点,散落分布到种植业区域,形成种养分散交错匹配的布局,做到就近排污、就近消纳,形成互为利用的完整体系。在北部山区规模养殖要与全县东、中、西、南部限养区的粮油种植户对接,科学规划代养、寄养点,降低北部山区养殖规模,化整为零,提高养殖粪肥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3.2建好示范带动区在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成功经验基础上,创建“政府牵头,养殖场出大头,种植户出零头,粪肥服务组织有搞头”的利益联结运行机制,形成长效的“养殖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种植基地的PPP还田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积极构建“业主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三级循环体系,推进畜禽养殖业主、种植业主之间的有效对接。结合县域北高南低,种植业主要分布西南部现状,推行以种定养、种养结合、就地消纳、循环利用的种养模式。在粮油蔬菜水果主产区安装田间管网、修建田间粪肥储存设施等,分别建好柑橘、蔬菜、水稻、玉米、油菜等种养循环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县种养循环发展。3.3完善政策扶持积极出台促进种养循环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种养结合发展环境,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吸引各类人才和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逐步形成多渠道进入、多元化投入,社会各行业共同推进发展的格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农业废弃物资源收储运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机械、粪污处理设施等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农业投融资新模式,实行政府贴息、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种养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积极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粪肥还田利用。3.4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鼓励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使用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处理的有机肥,积极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和社会化运行机制,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持续推广秸秆粉碎就地腐熟还田,鼓励村社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继续开展秸秆智能堆沤;依托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在建立县级专家指导小组基础上,抓实粪肥还田及科学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做到定期开展粪肥还田关键技术指导,印发技术明白纸、宣传册,确保种养循环技术落地生效。(上接第63页)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