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88
_2022_
华工
科技
_2022
年年
报告
_2023
02
28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全文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年年度报告 证券代码:证券代码:000988 2023 年年 3 月月 1 日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 第一节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新强,财务总监王霞及财务部经理刘莹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本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本年度报告无需遵守特殊行业的披露要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1,005,502,70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 元(含税),送红股 0 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2 目录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1 第二节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5 第三节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9 第四节第四节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32 第五节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环境和社会责任.46 第六节第六节 重要事项重要事项.50 第七节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59 第八节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优先股相关情况.64 第九节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债券相关情况.65 第十节第十节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66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3 备查文件目录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以上文件置备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4 释义释义 释义项 指 释义内容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 指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 指 深圳证券交易所 大股东、控股股东、国恒基金 指 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国恒科技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本公司、本集团、华工科技 指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单位 指 除在本公司及其控股公司,本公司大股东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 元 指 人民币元 报告期 指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5 第二节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 华工科技 股票代码 000988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 华工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HUAGONG TECH COMPANY LIMITE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HGTECH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马新强 注册地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未来二路 66 号(自贸区武汉片区)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 430078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 1999 年 7 月 28 日,公司注册地址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2021 年 7 月 14 日,公司注册地址变更为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二路66 号四号楼 3 楼(自贸区武汉片区)。办公地址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 6 路 1 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430223 公司网址 http:/ 电子信箱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刘含树 姚永川 联系地址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电话 027-87180126 027-87180126 传真 027-87180139 027-87180139 电子信箱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 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巨潮资讯网(http:/)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董事会办公室 四、注册变更情况四、注册变更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 91420000714584749G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如有)1999 年 7 月 28 日,公司注册经营范围:激光器、激光加工系列设备及成套设备,激光医疗系列设备,激光全息防伪系列产品,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系统集成,数控系统及机电一体化,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制品,化工产品等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开发产品的销售;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6 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2003 年 6 月 19 日,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及成套设备、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全息综合防伪标识、激光全息综合防伪烫印箔、激光全息综合防伪包装材料、电子元器件、光器件与光通信模块、光学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与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研制、销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生物医药制品的开发、研制、技术咨询;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2004 年 11 月 25 日,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及成套设备、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全息综合防伪标识、激光全息综合防伪烫印箔、激光全息综合防伪包装材料、激光全息图片制品、全息标牌、全息模压、电成型技术、电子元器件、光器件与光通信模块、光学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与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研制、销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生物医药制品的开发、研制、技术咨询;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家用电器的销售及维修;经营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2018 年 1 月 4 日,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提供激光智能装备、激光自动化产线、激光全息综合防伪产品、传感器、汽车电子产品、光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提供产品信息追溯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医疗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如有)1999 年 7 月 28 日,公司控股股东为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1 年 3 月 26 日,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国恒科技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五、其他有关资料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169 号众环大厦 签字会计师姓名 罗明国、王庆海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022 年 2021 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20 年 营业收入(元)12,011,028,845.77 10,166,747,478.73 18.14%6,137,548,872.2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906,083,645.05 760,983,179.01 19.07%550,490,111.7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721,258,631.02 544,206,650.52 32.53%355,420,361.4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579,214,110.18 86,404,359.15 570.35%374,721,543.75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90 0.76 18.42%0.55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90 0.76 18.42%0.5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1.59%10.87%0.72%8.61%2022 年末 2021 年末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2020 年末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7 总资产(元)16,792,712,903.66 13,883,855,677.61 20.95%11,076,271,352.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8,237,558,502.46 7,388,802,134.38 11.49%6,637,960,811.66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截止披露前一交易日的公司总股本:截止披露前一交易日的公司总股本(股)1,005,502,707 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支付的优先股股利 0.00 支付的永续债利息(元)0.00 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元/股)0.9011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 2,858,113,370.50 3,359,469,879.83 2,632,988,443.03 3,160,457,152.4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5,973,833.05 337,335,228.50 158,917,001.43 183,857,582.0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07,474,529.13 322,292,956.58 144,519,869.00 46,971,276.3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645,953.12-88,893,099.51 164,889,169.87 639,863,992.94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 2022 年金额 2021 年金额 2020 年金额 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01,859,098.31 111,483,940.79 150,532,875.47 主要是本报告期出售子公司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8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 0.00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87,049,511.66 114,283,786.50 100,531,833.19 公司本报告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主要是各级政府对公司在技术创新、研发项目产业化、人才引进、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给予的补助。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6,534,958.90 债务重组损益 3,725,312.67-87,494.87-2,252,247.50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11,827,123.05 40,078,228.61-19,652,230.58 主要是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本报告期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2,856,812.78 2,602,748.42 945,537.82 减:所得税影响额 22,278,182.88 50,469,369.02 40,793,519.35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214,661.56 1,115,311.94 777,457.72 合计 184,825,014.03 216,776,528.49 195,069,750.23-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9 第三节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新能源汽车 2022 年受电池原材料上升、芯片等零部件供应链紧张、经济增速放缓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乘联会口径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但总体保持高增长,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27.6%,2023年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如今新能源市场已经完成从政策驱动转化为产品力驱动,购置补贴政策的退坡对新能源销量的影响力已明显减弱,加上新能源购置税免征政策的延期,电池成本趋于稳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和性价比的持续提升,预计 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达到 900 万,同比增速约 40%,新能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的持续高增,新能源汽车用 PTC 电加热器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压力传感器、NTC温度传感器等产品也有望打开成长空间。NEV、BEV 与 PHEV 销售额与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乘联会、海通国际 2、光通信+无线通信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2年底,我国 5G基站总数达 231.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88.7万个。5G 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上升至 21.3%,较上年末提升 7 个百分点。基站总量占全球 60%以上,持续深化地级市城区覆盖的同时,逐步按需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1 月 11 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 年要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启动“宽带边疆”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推进 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0 工信部 2017-2022 年 4G/5G 基站建设量 资料来源:工信部、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相关政策持续加码,31 省明确数字经济目标。2023 年作为经济全面复苏和发展的重要一年,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弦律”,成为全国多省 2023 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部署内容。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光模块、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长期受益;目前,光模块板块正处在 2019 年以来由 400G 升级驱动的新一轮周期中段,但在后 100G 时代,全球云服务商光模块升级路径开始显著分化(400G 或者 200G),未出现过去整齐划一的升级路径,驱动数通市场产品周期熨平,2023年迎来 800G 升级新周期,有望迎来新增长。3、激光先进设备(1)中低功率激光设备主要面向消费电子、PCB 微电子、半导体等领域。2022 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受到疫情以及宏观环境影响,相对疲软,其中苹果链龙头公司表现相对优异。但是以 5G、云、人工智能、AR/VR、可穿戴等为核心的创新周期仍将继续,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平台化优势持续凸显。在经历 2021 年的出货量短暂复苏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第二轮出货量走低现象。根据 IDC 2022年 Q4预测数据修正后,从 2022年初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 1.6%调整至年末下降约 9.1%,出货量总量下降约至 12.2-12.4亿部左右。预计 2023年随着全球疫情影响缓解,及全球消费能力恢复,将在 2023年出货量同比增长 2.8%,出货量总量约 12.6-12.7 亿部。手机终端厂商结构格局稳定,2022 年苹果出货量提升,国内安卓厂商出货量有一定下降。存货周转天数有所下降,库存基本回归正常水位。随着疫情逐渐恢复,智能手机销量将逐渐回暖。(2)大功率激光设备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2021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 822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17.43%。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制造业的发展,预计2026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1877.65亿元。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转变,工业用的大功率激光设备需求将长期保持较高景气度。激光设备应用广泛,近年来,全球电子、微电子、光电子、通讯、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全球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和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将使国内激光加工设备市场更具发展潜力。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1 资料来源:亿渡数据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中国光谷”腹地,200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2015年评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业,投资发展传感器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以及激光防伪包装业务三大业务格局,公司以“参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为目标,坚持“创新至上”,围绕“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工业数智化”开展协同创新,丰富产品链,完善产业链,深入拓展高端市场,打造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拉长创新长板,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为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力量。智能制造业务智能制造业务: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激光装备研发、制造技术和工业激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致力于为工业制造领域提供广泛而全面的激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致力于为3C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PCB微电子、半导体面板、日用消费品等行业提供“激光+智能制造”行业综合性解决方案。全面布局激光智能装备、自动化产线和智慧工厂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装备制造商之一,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激光加工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单位、国家标准制定的牵头组织和承担单位。在激光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公司持续优化漫威系列光纤激光切割智能装备、奥博系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自动化产线、汽车保险杠激光加工自动化产线、高速三头/双头激光智能开卷落料生产线、超重超长超大型管材型材三维激光加工中心等产品的性能。重点推出新能源电池模组及电池盒焊接自动化产线、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激光弱化智能装备等系列新产品。自主开发大幅面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2 高功率激光坡口切割智能装备、保险杠冲焊一体智能装备、大型高压容器全自动激光封口焊设备、轮胎模具在线激光清洗智能装备。在激光微纳加工领域,公司持续升级3C电子产品自动化组装产线、脆性材料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装备、无线充裁切去漆智能装备、线束裁切焊接装备、IC载板缺陷识别及分拣数字化智能工作站、氢能双极板焊接自动化线,重点推出铝合金结构件中功率焊接设备、晶圆全自动激光隐切划片设备、三维多轴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装备、半导体衬底外观缺陷检测设备、新能源结构件盖板自动化线体等系列产品。联接业务联接业务:公司拥有业界先进的端到端产品线和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光电企业,服务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和数据应用商,智能终端业务立争打造个人、家庭、网络智能融合通信终端的世界级企业。公司具备从芯片到器件、模块、子系统全系列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产品包括有源光器件、智能终端、光学零部件等,公司围绕5G、F5G、数据中心、智能汽车、5G to B五大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智能“光联接+无线联接”解决方案,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感知业务感知业务: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PTC、NTC系列传感器研发制造技术,并自主掌握传感器用敏感陶瓷芯片制造和封装工艺的核心技术,致力于物联网用新型传感器的产业化,为家电、汽车、OA、医疗、消费类电子等领域提供温度、湿度、光、空气等多维感知和控制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出行、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的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感知层”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积极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工业智能化方向,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打造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车用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光雨量多合一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系列“专精特新”产品。公司拥有国内外领先的光学微纳结构技术和全产业链的 IMR 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防伪和表面装饰专家。依托电化铝、纸张、水转印和 IMR 四大战略产品矩阵,产业链从传统纸膜基材延伸至玻璃、陶瓷、新型塑基表面装饰等领域,服务于证照防伪、高端消费品及汽车多个行业领域的知名客户。三、核心竞争力分析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习总书记在 2022 年 6 月份到公司考察时强调:“我们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公司牢记总书记嘱托,应国家之所需、产业之所向,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公司始终秉持“企业前途在创新,创新关键在投入,投入重点是人才”的企业发展理念,持续探索完善有华工科技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围绕“行业领先、国产替代、专精特新”产品战略,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全面加大“猎鹰计划”推进力度,启用全员猎头引才新模式,持续推进核心员工能力提升工作,持续探索人才共建、技术共享模式,集聚人才体系新动能,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布局新产品、新赛道,全力拓宽发展空间。在研发平台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加强了中央研究院的建设,成立了管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3 理委员会作为各项创新项目的决策机构,设立专家委员会对重大项目立项进行审议,以中央研究院各下属的技术研究中心和各研究室为各专业研发领域技术创新的核心单元,从基础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突破等多个维度推动公司创新变革,逐步将中央研究院打造成为公司的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及创新策源地,确保华工科技经营的高质量增长,并承担起“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国家使命。2022 年初公司确定了近 60 项专精特新产品,形成了重点支持跟进的“专精特新”产品册,专精特新产品研发投入近 2 亿元。公司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咨公司、国机集团、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研发、市场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创造价值。开展中央研究院实体化工作,进行研发、中试基地建设,确定了组织架构,开展运行机制制度建设,遴选出第一批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末,将中央研究院打造成华工科技创新策源地。2022 年实现申请专利 370 件,其中发明 139 件,申请软件著作权 97 项,发布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准 3 项,行业标准 9 项。获评 2022 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智能制造业务:智能制造业务:重点突破核心信息化技术,构建专精特新产品体系,实现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深度优化。加大工业物联网平台、融入 AI 算法的视觉系统、数字孪生平台等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研发投入,初步形成专精特新产品体系。顶层规划设计能力不断提升,完成 5 个行业标杆项目、3 个亿级智能工厂、30 余条智能产线、50 余个智能工作站的规划设计,参与 2 项数字技术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智能制造项目案例获得 2022 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2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等多项国家荣誉。在智能装备领域,构建单机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慧化的专精特新产品体系。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出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激光弱化智能装备、新能源电池模组及电池盒焊接自动化产线等数款专精特新产品。公司与上游核心部件深度合作,搭载全国产数控系统和全国产光源,并采用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轻量化加工头,同时与下游客户充分联动,形成数控机床智能产线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国产替代。在激光微纳加工领域,公司依托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以及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才智平台,联合核心科研院所、重点高校、核心客户资源,深度开发激光应用技术及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创新方案。在半导体领域,聚焦半导体制造核心工艺制程,解决激光表切、隐切、退火、缺陷检测等关键技术,推出半导体激光表面切割划片设备、半导体激光隐形切割划片设备和SIC衬底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实现国产替代装备应用;持续拓宽新能源赛道,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聚焦比亚迪、特斯拉等行业优质龙头客户,打造扁线电机自动化产线,实现国产替代;布局激光雷达光学自动调试设备,突破光学调试关键技术;在 PCB 微电子领域,推出半导体芯片封装自动化分选装备,突破高速分选技术,实现行业领先。在光伏领域,重点布局新一代钙钛矿光伏电池激光划线产品,突破激光工艺应用,实现工艺量产。公司为进一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4 步提升整体技术能力,公司采用IPD产品研发管理模式,打造开发精密三维多轴平台、自动化上位机软件平台、激光控制软件、视觉控制软件、光学系统整形及调试等多项共用技术平台,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提升整体研发效率。联接业务:联接业务:在光通信领域,公司持续夯实全球领先光模块供应商行业地位,围绕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从芯片、材料、技术、工艺和应用布局新领域。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下,正源公司大力推进数据中心业务,成功卡位头部互联网厂商资源池,100G/200G/400G 全系列光模块批量交付;积极推进硅光技术应用,现已具备从硅光芯片到硅光模块的全自研设计能力,800G硅光模块已于 2022 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市场;公司在已有硅光、电、软件、封装、电磁兼容等平台上,积极布局薄膜铌酸锂技术及下一代光电合封技术,以实现高能效、高密度的超大容量数据交换。在 5G 业务领域,“觉影”(Joinsite)无线小站产品快速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网络覆盖难题,贴合最新应用场景需求,产品发货量行业领先;光模块产品持续巩固前、中、回传市场优势地位。接入网业务领域,下一代 25G PON 光模块产品已与客户开展联调,50G PON 启动产品布局。感知业务:感知业务:公司感知层核心技术全面提升,积极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工业智能化方向创新突破、转型,提供温度、压力、光、湿度、空气、雨量等集成化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 PTC 加热器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续航里程、快速充电、整车轻量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未来发展趋势持续精进,掌握控制器自主核心技术,对标国际一流控制器在原理图 LAYOUT、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成为行业首家实现 PTC 加热器全过程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适应新能源快充技术发展,开发出 1800v 高压 PTC芯片及 800v平台加热器,自主掌握全球领先的 800v平台 PTC加热器核心技术,产品热功率突破 1万瓦,支持电池快充水平提升 4倍。参与编写2022年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1项国家标准。压力传感器完成 22 款新品开发,其中 10 款已经量产,申报专利 21 项,构筑技术专利壁垒。配合行业智能化与集成化需求,研发出光雨量多合一传感器等集成式传感器。成功开发首款 CAN 通讯、双通道、超低功耗 PM2.5 产品。在激光全息防伪和表面装饰技术领域,公司打造了塑基烫金纸、全息 IMR 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产品,布局 INS膜、TOM膜关键核心技术及制造链。开发“多重透镜、渐消动态、星空动态、动感幻影隐藏动态”等系列新型光学微纳结构,锻强核心光刻技术长板。首创深色双面镭射低温花纸和铝牌烫金工艺,开发高速、深色 UV光油烫印材料体系,拓展性能宽度。在塑基表面装饰领域,自主研发掌握塑基烫金纸、普通 IMR核心技术,系列产品性能指标超越国际竞争对手。四、主营业务分析四、主营业务分析 1 1、概述、概述 2022 年,公司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5 制造”三大核心业务,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新能源、智能制造两大增长极。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0.11亿元,同比增长 18.1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9.06亿元,同比增长 19.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21亿元,同比增长 32.53%。(1)(1)智能制造业务智能制造业务 在双碳目标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重浪潮下,公司精准洞察市场需求,从“装备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慧化”三个层面为产业发展提“智”升级,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圈融合共振。2022 年,实施智能产线、智慧工厂项目 36 个,构建起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建设能力,并迅速复制到行业大型龙头客户;多个合作项目上榜获国家级荣誉,荣获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围绕新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等重点行业,大力开拓市场。销售重心转向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第三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面向热成形行业交付突破200台,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漫威系列光纤激光切割智能装备、大幅面高功率激光切割智能装备等高端产品在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销售总体同比增长 35%。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模组及电池盒焊接自动化产线、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激光弱化智能装备等系列产品销量居国内前列;在国内率先开辟了汽车轮胎模具激光清洗新产品,实现了销售增量;聚焦锂电和光伏方向,成功推出了锂电大卷清洗设备,其中基于激光技术的宽幅正极锂电池清洗设备为行业首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光加工装备收入同比增长71%。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0%,净利润同比增长 73%。公司精密系统事业群围绕 3C 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PCB 微电子、半导体面板等行业系统拓展战略新空间。持续深耕 3C 电子行业,推出铝合金结构件中功率焊接装备,并在某国际知名品牌实现批量销售;围绕汽车电子及新能源行业战略布局,打造新能源结构件盖板自动化线体,突破一批行业龙头客户;积极布局半导体领域,与长飞先进等多家半导体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研发半导体激光隐形切割划片设备和 SiC 衬底外观缺陷检测设备,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实现国产替代;国际业务方面,IC 载板XOUT 缺陷标识设备、PCBA 标记和分板设备、IC 芯片分选设备等高端设备出口海外东南亚、韩国、日本、印度、欧洲、美洲等区域,实现国际订单同比增长 55%。(2)(2)联接业务联接业务 公司基于“光联接+无线联接”战略,着力实现业务全面向高端转型。数通中心业务领域,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助力数字时代全球算力需求,收入同比增长470%;100G/200G/400G全系列光模块批量交付,进入海内外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应用于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800G硅光模块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向市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在 5G 业务领域,无线光模块系列产品发货量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客户侧 10G-400G传输类光模块全覆盖,线路侧 CFP2/QSFP-DD产品迭代取得重大进展,光模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21%;“觉影”(Joinsite)5G 无线小站产品发货量行业领先,并成功推出 RHUB 新产品,产品向更高端迈进。接入网业务领域,下一代 25G PON 光模块产品已与客户开展联调,50G PON 启动产品布局。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联接产品技术路线逐渐明晰,将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全球光器件供应商排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16 名跃升至第八位,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净利润大幅增长。(3)(3)感知业务感知业务 公司保持智能家居传感器领域全球行业领先地位,锚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专精特新”战略产品。在稳定家电传感器业务份额的前提下,新能源 PTC 热管理系统业务全面开花,覆盖国内近八成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比增长 260%,成为有能力与德日韩企业同台竞争的唯一中国品牌;新品汽车压力传感器、车载多合一传感器导入头部汽车企业,并签订批量化订单,汽车系列传感器销售同比增幅超过32%。国际业务开拓克服了全球疫情及贸易争端等不利影响,成功进入Daikin(大金)品牌供应系统,Whirlpool(惠而浦)、BSH(博西家电)、GE(通用电气)智能家电用传感器实现批量供应。公司进军智能网联、光伏、储能领域,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地位。报告期内,传感器业务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成为公司主导业务,销售贡献占比超过 54%。公司以多年积累的“膜品”技术优势与制造经验为核心,深耕烟酒包装业务,并向泛家电市场领域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公司膜内注塑新业务已获行业知名企业供方资质,实现批量供货,并布局汽车市场,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装备国产化东风,公司在转型突破中,各核心业务从产品到客户进一步向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聚焦。公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的产品收入在 2022年已超过 21亿元,产品利润超过 5 亿元,较 2021 年增长幅度超 100%。按照董事会的年度工作规划,公司坚持重利润大于重规模,实施精准考核,把提升毛利水平作为关键考核指标,取得了较好成绩,公司毛利水平从上年的17.04%,提升到 19.16%,扣非后净利润达到 7.21 亿元,同比增加 32.53%,经营现金流量由上年的 8640万元,提升到 5.79亿元,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2 2、收入与成本、收入与成本 (1 1)营业收入构成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2022 年 2021 年 同比增减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 12,011,028,845.77 100%10,166,747,478.73 100%18.14%分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8,998,704,997.69 74.92%8,114,898,326.34 79.82%10.89%传感器及感知材料制造 2,893,075,435.98 24.09%1,994,090,246.40 19.61%45.08%租赁及其他 119,248,412.10 0.99%57,758,905.99 0.57%106.46%分产品 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线 3,288,919,189.15 27.39%2,701,772,042.01 26.58%21.73%激光全息膜类系列产品 573,284,625.22 4.77%548,025,061.26 5.39%4.61%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