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族文化印象.pdf
下载文档

ID:2922777

大小:3.1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白族 文化 印象
095白族文化印象白族文化印象白族与汉族的交往十分密切,其民族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汉代时期,中原地区为了与印度地区联系,开发了西南地区,打通了联络的渠道,许多文人墨客也因此来到了大理。据记载,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入西南,张叔、盛览入滇。汉、唐时期的人口迁徙以及隋朝时期史万岁入大理,使得中原文化在大理地区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这也促进了大理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同时,随着东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家的往来,印度文化随之传播到了大理,如音乐、技艺、珍宝等。这些因素使得白族文化更加丰富。节日文化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节日是文化活的载体,蕴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的节日大体可以分为6类。一为宗教祭祀类,如本土庙会、朝斗会、龙王诞,这类节日往往十分盛大,参与人数众多,是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的一类节日。二是围绕农事活动产生的节日,如朝花节、插柳节、栽秧会、绕三灵、尝新节,这些节日都与农业耕作有关。白族自古就是传统农耕社会,而农业生产又和许多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白族先民在农耕时会举行一些仪式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又或是在丰收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久而久之,这些仪式活动便流传下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的节日。三是重大历史事件及著名人物的纪念活动,如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是白族的火把节,这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当天,白族男女老少会聚集在一起,点火把、耍火把,祈求大火能消除霉运与晦气,带来福瑞与好运。四是群众性的文娱社交活动,如蝴蝶会、耍海会。届时可见白族男女对歌、耍霸王鞭等节日盛况。五是物资交易活动,如大理三月街、邓川渔潭会等。届时各地商人和本土商人将举办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许多货品在物资交流会上流通,各种文化也在此交流碰撞。六是国家和自治地方政府规定的节日和纪念日,如国庆节、三月街民族节等。白族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区域内有许多自己的民族节日,过节时学校单位都会放假,人们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随着社会政治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白族节日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并有了相应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许多白族节日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白族文化通过这些节日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发展。音乐文化白族自古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白族音乐是白族民间艺术的重要体现。通过白族音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族文化。白族音乐除大本曲、吹吹腔外,还有40余种民歌小调,其中又可细分为多个曲调,如剑川白族调、鹤庆白族调、云龙白族调等。吹吹腔起源于中原戏曲弋阳腔,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后经白族民间艺人的改造,形成了如今独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戏曲。吹吹腔又名吹腔,俗称“板凳戏”,2021年,白族吹吹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吹吹腔主要以唢呐演奏,其行当组成与京剧相似,分为生、旦、净、丑。其唱腔有平腔、一字腔、丑角腔、高腔、二黄腔、大哭腔等,表演时讲究“手、眼、身、法、步”。白族白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从白族的节日、音乐、手工业、服饰、民间文学五个方面对白族文化进行探究。?程嘉敏程嘉敏096学术研究XUESHU YANJIU吹吹腔剧本多以汉族民间故事为主体,目前仍保留有269个剧目,是颇具民族文学性的白族音乐。现如今在白族地区的丧葬嫁娶、逢年过节、庙会活动中都能听到吹吹腔1。大本曲又称“本子曲”,是白族民间独特的音乐形式,其是在白族民歌的基础上产生的。大本曲广泛流传于洱海周边的白族地区2。其主要唱腔流派有南腔、北腔和海东腔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为说唱。曲本由唱词和说白组成,以唱词为主。曲本题材多引自汉族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和白族神话故事等,内容丰富3。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本曲和吹吹腔也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生活、新的主题、新的人物进入了大本曲的曲本中。新的大本曲取材于白族人民的现实生活,由说唱到舞台,朝着戏剧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说唱大本曲和戏剧大本曲并存的现象。大本曲是少数民族音乐中十分特别的存在,其丰富了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白剧是在大本曲和吹吹腔的基础上,吸收两者的优点和大量白族民间艺术精华,并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发展出来的。白剧唱腔主要由吹吹腔和大本曲组成,同时还借鉴了部分白族民间乐曲。红色三弦苍山红梅望夫云是白剧的主要剧目。不仅如此,白剧也受汉族戏曲的影响,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古典戏曲文化,在保留白族特色的同时又吸收了京剧、川剧等戏曲表演形式。手工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白族地区自古就不断吸收各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唐朝时期,白族的冶金、制陶、造纸等技术就已达到较高水平;明代以后,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化,出现了各类工匠,负责分制各类器物;南诏时期,金、银、铜、铁的冶炼和铸造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东汉后期,大理地区步入了铁器时代。白族纺织业在南诏时期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扎染技术在云南传统纺织业中十分突出,扎染是一项古老的手工印染技术。扎染又称绞缬,主要制作方法是用绳子将棉布捆绑后再进行染色,通过变换捆绑方式扎染出不同的图案,扎染颜色以蓝白为主。扎染图案十分多样,有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也有由神话故事而衍生出的神兽图案。扎染图案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周城白族人民因蝴蝶泉而对蝴蝶图案特别热衷,因此,周城扎染中的蝴蝶图案十分常见。不仅扎染艺术独具特色,白族女子也擅刺绣,刺绣和编织都是白族的传统手工艺。刺绣多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服饰上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木雕工艺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是白族的传统技艺。在白族民居中,木雕是十分重要的装饰,白族民居中的门、窗、桌、椅中都可见木雕工艺,并以剑川木雕最为出名。剑川木雕从南诏时期一直流传至今,多以草木花鸟为图案,其手工艺人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木雕作品中,使它们经过历史的洗礼仍能熠熠生辉。白族银器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在白族人们的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银器,如酒壶、碗筷、杯具、头饰、耳饰、手饰、腰饰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白族银器制作逐渐走向规模化。丰富多彩的白族文化造就了白族发达的手工业,精美的白族手工作品又映衬着白族文化,成为白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服饰文化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服饰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白族服饰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独特的民族审美,从白族服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白族人民淳朴的思想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早在数千年前,白族人民就掌握了纺织技术。早期白族男女外衣均为对襟无领。唐初,白族的丝织技术不断提高,此时的白族女性多用粗绸做衣裙。白族崇尚白色,其中,女性服饰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云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白族服饰中女性服饰特色鲜明,白族女性服饰以衣裤搭配为主,白色上衣搭配红色马甲和围裙。衣服绣上精美的图案,因为气候特点,云南四季都可见各类鲜花,白族女孩以金花自称,花朵图案是白族女性服饰中最为常见的样式。白族女性服饰中的头饰是其一大亮点,女性头饰体现了白族“风花雪月”的民族文化,风即下关风,花为上关花,雪为苍山雪,月为洱海月。在白族女性的头冠中,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风,头冠上一圈的花朵图饰则象征着上关花,冠顶部一圈洁白的绒花代表着苍山的白雪,整个头冠以契合头部的弧形呈现似洱海一样圆圆的月亮。人们还可以通过白族女性头饰穗子的长短判断其是否婚配,穗子齐腰长为未婚,穗子齐脖长即为已婚。白族男性服饰以白衣加蓝色马甲,下配白色长裤,头戴蓝色或白色包头为主,马甲上也会有一些刺绣,总体款式较为简单。白族男子多穿着白衫、长裤、裹腿、草鞋以及鹿皮坎肩。坎肩前门襟有纽扣以及宽边装饰,腰带和裹腿部分有一直延续下来的绒球作为装饰。白族服饰在时代的发展历程中仍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服饰的精髓,同时还积极吸收各民族文化。白族人民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对本12赵德秀.大理白族大本曲艺术特点浅析J.民族音乐,2020(04):79-80.3李缵绪.白族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097民族服饰进行了发展与创新4。民间文学文学作品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各时期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能从文学作品中分析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白族的民间文学是白族文化中绚丽多彩的一笔,本文按时间顺序将白族文学发展分为南诏以前的白族文学、南诏及大理国时期的白族文学、元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白族文学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白族文学四个时间段。南诏以前的白族文学产生于古代,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白族先民的自我意识尚未觉醒,社会处于混沌无序的状态,因此这时的白族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十分有限,他们将战胜自然灾害的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这个时期的白族文学以神话故事为主,其中,金鸡和黑龙小黄龙与大黑龙流传较广,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白族人民希望战胜洪水的美好理想与白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打歌”是白族最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文学样式之一。其中“打”就是“踏”,“歌”就是“唱”,“打歌”即“踏唱”之意,是一种边唱边舞的歌舞。保留在古老的“西山打歌”中的白族史诗创世纪,是描述盘古氏开天辟地的原始性史诗,反映了原始社会中白族先民的社会生活、思想和认识,而在白族古代文学中,创世纪是一颗最早闪耀的“明星”。南诏时期是白族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南诏时期社会发展较快,这一时期的白族文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艺术性上都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社会内部的阶级关系以及对外的民族关系较上一时期更为复杂,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继承上一历史阶段白族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创造。在题材、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南诏时期,白族的文学有了翔实可靠的书面记载,首先出现的是散文,继而是诗歌,其中,诗歌成就最大,有不少作品被收入全唐诗中。南诏时期的白族文学作品中有不少都带有反封建性质,特别是在思想意识领域中,同时存在反映奴隶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反映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如望夫云辘角庄,虽然是奴隶社会的产物,但它们的内容却带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和写实性。故事火烧松明楼对白族人民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它打破了民族界线,故事中柏洁夫人的斗争精神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与汉族文化交流频繁,主要体现在白族的文学作品中。白族人民结合自己的生活,对传入的汉族文学作品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并不断丰富,形成了新的白族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后来成为白族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经历了约七百年,白族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它反映的生活面更加广阔,思想内容也更深刻复杂,文学体裁样式无不具备,书面文学也极为发达,文学水平总体较高。从文学形式上看,各种文学体裁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口头文学方面,传说、故事、民歌、民间长诗、戏曲、寓言、笑话、谚语、谜语,各种体裁无不具备。在书面文学方面,有白文与汉文两种;汉文的各种文学体裁应有尽有,且出现了大量的诗集、文集甚至文学批评。白族古代文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元明清时期,白族社会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当时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体现了这一社会性质。这一时期,白族文学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在这一时期,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郊边牧笛笛声吹动龙女心一朵花等,这些作品都歌颂了白族人民纯洁的爱情生活。这一时期还有很多反映劳动生产、反映阶级斗争、反对封建迷信的故事传说,以及关于各种人物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传说都具有较高的讽刺意味以及人民性。改革开放后的白族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但继承了本民族文学的优良传统,还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和“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国外进步文学的思想。此时的白族文学有了新的发展,新的诗歌、小说、戏剧不断涌现,白族文学也出现了电影、电视剧等新的艺术形式。许多学者在白族地区陆续创办了一些报刊,将新文学作品发表在刊物上,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文学作品和新思潮的传播,推动了白族文学的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白族文学中,短篇小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中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又揭露了社会现实,夫妻学文化阿四婶的哀愁门和门倌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同时,这一时期的散文也相当发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白族文学创作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又一个高潮5。白族的书面文学作品几乎全是用汉族文字写作的,因为自古白族文学就不是在孤立地发展,而是一直与汉族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汉代儒学、民间诗歌等也对白族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单位:大理大学文学院)4萧倩,冯素杰.基于白族服饰的色彩研究分析J.流行色,2020(10):32-34.5李缵绪.白族文学史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