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探究.pdf
下载文档

ID:2921937

大小:1.2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文化 视域 高职 院校 美育 教育 探究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第 期(总第 期)()【教育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教学会评估委员会 年一般(资助)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潘馨(),女,江苏淮安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探究潘馨(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江苏 淮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所蕴含的大量教育元素同样可以为现代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支撑。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不同行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在教育工作整体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改进引起重视。为了优化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可以积极开发传统文化中的美育资源,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以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迫切性,在探讨传统文化和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策略,期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美育属于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可以在提升人的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对人的情感、趣味、素质以及胸襟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还可以激励精神和温润心灵 。美育工作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因此应当重视美育教育工作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想要全面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深入探索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和结合路径,促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此来切实提升美育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应当注重美育教育的加强。在美育教育中,主要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熏陶学生,以此来净化学生心灵和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供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等提供指引。但是,如今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教育工作中存在美育教育目标不清晰、美育实施途径单一、忽视传统文化美育价值等问题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更关注学生的应用技能教育,而对于美育教育却比较忽视,主要是因为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育人理念的制约,没有将美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当中,无法将专业技能教育和美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导致美育效果极不理想。另外,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美育教育,但是教育内容存在明显的单一性,基本上集中在美术设计、应用、鉴赏以及评论等方面,难以有效拓展和延伸美育内容。很多美育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美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严重影响了美育教育效果的进一步优化。传统文化当中蕴含了大量的美育元素,但是教师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忽视,导致美育教育难以深度渗透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效果产生明显制约。二、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迫切性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对社会主旋律进行弘扬,利用美育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品德教育,持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保障学生可以树立正确三观。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设美育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变化都比较强烈,利用美育中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学生宣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提供可靠途径,进一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净化学生情感和心灵。人文精神属于传统文化的最精华部分,美育教育最终教育目标为塑造完全人格,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促进作用。利用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基本素质,通过明确和隐藏的美育课程促进人文精神的升华。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和职场变化速度持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结合现代化人才培养要求,在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的基础上,缩短与大众期许的差距,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高职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增强。三、传统文化和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强调了高职院校学生审美教育,要求学生对美学教育引起重视并进行积极改进,实现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当切实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要理清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的具体关联性,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育教育中,促进美育效果的切实提升。首先,传统文化可以为美育教育提供美育资源。高职院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具有本质区别,美育广泛存在于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主要蕴含有诗歌、书法和戏曲等审美资源。高职院校美育教育过程,应当摆脱课堂的束缚,充分发挥校外美育资源的重要价值,在校外美育场所中融合传统文化,在拓展美育效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其次,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可以为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提供良好契机。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还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担 。在美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通过主题展览、歌舞晚会以及社团文艺活动等,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生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美育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主动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四、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策略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依旧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两者结合过程普遍存在美育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的问题,难以深入理解美育,片面地将美育看做艺术教育,同时难以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因此无法对传统文化的美育教育功能进行有效挖掘。总体来看,高职美育教育研究难以有效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视域下优化高职美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遵循融合原则,提升融合针对性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以美化人、注重创新和突出美育特色的原则。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完善人格。在美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应当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及成长规律,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美育教育内容,明确两者融合方式,比如可以针对理论性知识融入理论知识,而对于操作性教学内容则应当利用实践有效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美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要给学生感官上的满足,还应当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美育具有诉诸感性的特点,因此在融合传统文化时,教师应当做到以情动人和以美化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美育教育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和转化,实现传统文化美育价值的充分发挥。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融合美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时,应当以学校美育目标为中心,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对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在这一基础上搭建美育平台和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在美育实践基地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二)注重开设专门课程,拓展融合途径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需要可靠的融合途径提供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引起高度重视,将课程作为传统文化开展的重要载体及保障,同时为美育的有效落实提供促进作用 。譬如,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课程、艺术鉴赏课程和生活实践课程等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同步接受美育教育。另外,还可以开设书法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以及影视鉴赏等艺术鉴赏类课程,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开设相应的传统文化鉴赏类课程,引导学生在鉴赏传统艺术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三)注重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拓宽融合范围为了促进美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在开设专门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美育案例和美育素养,科学地融入到不同学科课程教学当中,使学生全方位地接受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所有的课程基本上都和美育相关,因此在开展美育教育时,应当坚持在课堂中引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合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 。比如,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社交礼仪等人文专业课程当中,同时在书法课以及美术课中合理融入与之相对应的传统书法及美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隐含的美感,为学生持续提升自身审美素养提供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融合过程中,还应当针对不同专业内容,将典故、诗歌以及名人逸事等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元素,以教学案例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情感体验和感官刺激促进学生良好审美素养的形成。(四)注重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强化融合效果在校园教育中校园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在具体的融合过程中,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花草树木、自然地貌以及建筑设施当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装饰学校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悟、创造和欣赏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切实提升。另外,还应当重视传统文化在社团中的融合,以学生具体专业为依据,组织具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譬如书法、国画、民间工艺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感受传统艺术文化和人文精神之美的基础上,全方位接受美育教育。(五)注重在实践活动中的融入,延伸融合内容高职美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审美学习要求,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因此,在具体的融合过程中应当从实践层面开展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感悟传统文化中美育的机会。譬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在诵读经典名句和名篇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美感,促进审美情绪的进一步提升。不同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组织民歌活动、戏曲活动以及民族舞活动等校园文化节活动,将高雅艺术引入校园。不同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组织相应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医美专业为例,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出“素人改造活动”和“远离黑医美”的宣讲活动,宣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良好社会风气。而舞蹈专业则可以通过古典舞以及民族舞比赛等专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对于各方面教育资源充沛的高职院校,应当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传统文化的人文之美。五、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改革过程,应当深入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过加强美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应的规则提升融合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另外还应当开设专门课程,在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中融入美育和传统文化,为美育教育重要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促进作用。参考文献:曾海宾 共青团思想引领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胡启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文化学刊,():王珊珊 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路径研究 科技资讯,():刘芹 坚持正确方向的提升高职院校美育质量探析 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下转第 页)学生们“打成一片”,在与学生们建立了相对平等的交流关系后,才能够实现“以人文本”,革除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的弊病,实现话语权构建的“群众性”价值。(二)革新现有话语体系对于思政教育而言,若想解决话语体系方面的问题,自然要从优化语言内容开始。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思政教育较为“空洞干瘪”,缺乏生活性作为支撑,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政教育脱离实际”“不着边际”的错误想法 。对此情况,一方面,教育者应当积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等观念符号化,继而在思政教育中有所体现,最大限度地充实思政教育的内容,使现有的话语体系具备强大的说服力及影响力,能够从学生血脉的深处引发共鸣。另一方面,教育者应当积极吸纳网络流行文化,将其生活化、灵活性等特征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之中,在师生间平等沟通对话的基础上强化正能量教育,在网络文化发展的潮流中打造思政教育堡垒。(三)提升思政话语吸引力为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高校应当不断提高思政话语的吸引力。一是教师要转变教育态度。相对于“灌输式”的教学,新媒体时代催生出的多元媒体形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应当敏锐察觉教育态度方面的欠缺,将单向教学转换为学生平等参与的多元教学,削弱教师与思政教育的“权威性”,以平易近人的形象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不断的沟通中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二是教师要实时关注社会热点。以微博平台为例,每日热搜、热点新闻颇具影响力,学生在接触到热点信息时,也会与同伴进行分享与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以独特的地位及视角作为切入点,将网络流行“梗”融入热点讨论中,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话题,体现出思政教育的进步性。三是教师要转变语言表达形式。思政教育的内容多为宏观理念、政治决策的理论阐述,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及严谨性。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思政教育也让人望而生畏,新生代的青年更加青睐轻松、愉快、幽默的话语表达形式。因此,教师要改变语言表达形式,将书本上抽象的定义及理论知识赋予生活化色彩,适当地引入网络流行词汇,为思政教育赋予新的生命力,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自发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四)优化思政话语环境思政话语权的构建离不开健康稳定的环境支撑,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督,大力推进绿色网络文化建设,为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完善新媒体作品的审核机制。众多主题猎奇、怪异的新媒体作品吸引着青年学生的眼球,它们利用年轻人旺盛的好奇心获取流量,不仅阻碍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挑战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因此,应不断净化网络平台文化,为思政话语权的建设及年轻人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开拓空间。二是推进正能量宣传,唱响时代主旋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力的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发展而来的正能量与主旋律“思政工作品牌”是高校思政教育建构话语权的核心素材。因此,平台方及高校应当积极挖掘社会新闻中的正能量,并将适配的思政教育进行嵌入,实现思政教育的下沉式、去中心化发展。四、结语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技术的优势,打造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通过革新话语体系,提高话语吸引力,优化话语环境,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实效。参考文献:杜昀 融媒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研究 传媒,():曹荣 浅论当代社会语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 南北桥,():高鹏南“微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新课程研究(中旬 单),():任芳,任霖 高校思政教育大数据应用标准化研究 中国标准化,():李瑾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才智,():王龙,祁凤华 浅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西部学刊,():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 (上接第 页)金亚哲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研究 辽宁高职学报,():何林智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工作路径研究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那菊华 根植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高职美育教育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温雪秋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张文燕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河北农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