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探索.pdf
下载文档

ID:2921932

大小:1.20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文化 背景 高校 开展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教育 路径 探索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第 期(总第 期)()【教育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 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常华仁(),男,壮族,河南郑州人,西南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探索常华仁(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四川 成都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对不同类型优秀文化所形成的统一的价值认同。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仅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民族和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高校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就高校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重点探究分析。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精神文化基础和载体,而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党在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特有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但民族文化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因此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在持续不断的相互交流和发展进程中,彼此之间相互汲取、相互借鉴,最终才能形成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成为各民族小家庭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精神引领,同时也是充分理解和正确把握党和国家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精神的指引,民族灵魂所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丰富历史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历史,同时也是不同民族历经数代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想模式和风俗习惯的宝贵结晶,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每个民族和中国人的思想灵魂深处,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及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文明,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在精神层面上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当优秀的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丢失后,其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和制约。因此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就不能丢弃自身已经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因为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够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命脉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源泉没断,民族和国家的“根”就不会断,这个民族或国家也不会停止发展 。(二)传统文化是国家精神文化的重要软实力,是国家生命力的体现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离不开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和另一个民族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积累出各自独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并且这一民族或国家当中的每个人都会受到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可以将自身所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利器,同时这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自身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个民族或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要想赢得先机、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一个民族或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其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国家的强盛,除了要看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还会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上有所体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我们的历程发展进程中,注重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正是因此,我国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才能不断获得显著的成绩,成为屹立世界的强大国家 。(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文化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和形成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对人类社会大自然发展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华儿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他们的智慧共同孕育出了丰富多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因此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劫难而屹立不倒,在各个时期阶段的激烈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同时,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精神文化的进步和安放给予了文化思想上强有力的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既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也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与支撑。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历经诸多打击和严峻的考验,都能始终屹立不倒,也正是有赖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精神支撑。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一)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民对历史和民族的认识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统一大业关乎到国家的统一、人民团结、边疆稳固、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在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全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不断反复实践,终于摸索出适合国家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目标也在持续变化,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的党中央,对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现状和民族工作状况深刻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新时期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通过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不同民族相互间的交流和交融,并使其成为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主基调。通过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增强不同民族人民群众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认同。而这正是形成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基础。只有各民族之间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完整一个国家的统一与完整,除了体现在人民内部思想的高度集中方面,同时还包括国家领土和内部资源的完整性。资源和空间都是人们赖以生存重要的基本保障,每个国家都是由不同的领土、区域范围和内部资源共同构成的。国家所处的空间就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双重认定的国家领土,受国内人民和国际主体的尊重和认同。而民族认同首先则体现在对所处地理空间的认同上,因此领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必备条件,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完整性的重要外在体现,而对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则能够增强国民的民族认同感。(三)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早日实现,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构建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尽早实现,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除了要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而且还会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有着强烈的追求,一个民族只有每个人都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才能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进程中实现更大的突破,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不同民族在不同朝代的融合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自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当前多元文化相互竞争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随时保持头脑清醒,秉持自身特有的文化,才能在时代潮流中不被同化,同时,我们还应对外来文化取其精髓,去除糟粕,进行借鉴和吸收,始终在时代潮流中让自己的文化处于先进地位。而构建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强烈且高度集中的民族认同感,在全球化浪潮中,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最终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一)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是漫长的、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不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逐渐中国化,并不等同于“汉化”。对此,世人应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对促进多民族国家文化交流和统一相融做好阐释工作,将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串联起来,使她们的光辉聚集在一起。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交流和融合中形成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重点阐释这一过程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基本发展趋势,充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滋养,对中华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出热爱祖国、拥护团结、勤劳致富、追求仁爱等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并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不断推出符合新时代文化需求的大量优秀作品。积极开展创新科研,编制各种民族团结题材和爱国主义题材的研究创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书法绘画、诗词歌赋、传统民俗和各民族音乐舞蹈的传承和保护,创设出针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建共赏机制 。(二)坚持促进不同民族相互间的交流交往与融合我国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的交流交往融合,最终形成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内容,弘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要充分借鉴历史进程中不同民族相互交流交往融合的成功经验,促进新时期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往和融合工作。注重顶层设计,增强对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制度、政策的规划与实施,鼓励不同民族相互间的交流交往和融合发展,以此增强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规划和落实各种促进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项目扶持政策。积极探索促进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与融合的良好机制,开展好民族团结工作,让各民族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不断加强。在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的同时,鼓励出身不同民族的干部要相互交流、支持和学习,力争成为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和融合工作中的带头人。(三)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中高校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就必须严把教育关口。力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确保能贯穿于学生每一个教育阶段,特别是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从身边和娃娃抓起,在孩子启蒙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中,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素材。编制各种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优秀启蒙教育读物,并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此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中小学的历史、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程教材进行修订。高校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增加不同类型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中融入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各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文艺进入校园,同时高校应多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公开课,并在校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和分享活动。做好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教育工作。在各级行政学员、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中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民族文化教育和培训工作 。(四)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欣赏、分享和传播新技术促进了说话方式和传播形态的创新发展,从而让信息传播逐渐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传播形态的变革,不仅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在线上线下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标准,促进宽容礼让和良好言行举止的社会新风尚,从而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共有、共享、共赏和共传。鼓励和引导广大网民争做民族团结的带头和典范,严令禁止在网络上发表有碍民族团结的言论。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家庭活动,对家书、家训和家规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通过优良的家风家教来引导国民。创办各种“共庆佳节”的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各种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而构建节日新习俗。吸取和借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以儒释经”的各种成功事例,从中探寻我国宗教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节点和途径,不断探索以宗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机制,从而实现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的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由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精髓,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共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向世界彰显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对于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纵观中国历史,统一融合发展始终都是历史的主流,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可谓是一脉相承,历久弥坚。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认同与传承是我国最终走向统一的思想意识基础。同时,高校在传统文化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持续促进不同民族相互间的交流交往与融合,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当中,促使不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共有、共享、共赏和共传,从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的铸牢。参考文献:柴文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吴冰冰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武夷学院学报,():唐伟 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刘会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李敬袖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新探 现代职业教育,():刘爽,胡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亚太教育,金刚 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于焕发儒家文化生命力的分析视角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宋春霞 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的文化认同研究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