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pdf
下载文档

ID:2921285

大小:1.5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双减 政策 如何 提高 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29课堂实践“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福建省福安市潭头中心小学张汉锋【摘要】“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素质教育快速转型时期,不断减轻学生学习以及课业负担,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是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需求。基于此,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开展知识学习。通过运用课前预习、创设情境、问题驱动、信息技术等有效性对策,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3)15-0129-03【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3.15.04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 2021 年正式发布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文件对“双减”工作提出了几方面的要求:(1)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水平;(2)进一步凸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3)不断减轻学生家长群体的负担;(4)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学习及生活需求。“双减”政策的发布,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更多挑战。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还应最大限度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数学教学目标出发,遵循学生客观认知规律,从整体层面设计教学流程,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加强知识传授的针对性,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保证良好教学成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养成正确学习习惯“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而在课堂 40 分钟有效时间内提升教学有效性也面临较高的难度。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对所学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提前明确课程重难点知识内容,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权。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知识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对单元内容开展预习,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与自身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发现并仔细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图形;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画画、拼接、裁剪等手段自制学具,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认识各种图形以及形状,切身感受图形的平移、旋转,并结合实践过程中收获的知识,尝试着独立完成教材文本有关训练。对于预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明确标注,将问题带入课堂学习中,由教师进行针对性、深入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知识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130课堂实践忆。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实际预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为个体化的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新课程知识和以往所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框架,明确所学重点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好课后两小时服务时间,要求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旧知识,并对学生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难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在课后两小时服务时间中,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拓展题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自主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培养正确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年龄较小,加上数学相关概念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面临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兴趣喜好出发,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起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各种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符号以及数学概念形象、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生活经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热情,便于学生更为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购物情境,例如商场、小卖部等情境,将课本、文具等物品放置在情境中作为“商品”,并为每一件“商品”标注好相应的价格以及优惠活动,同时还可向每位学生发放各种面额的游戏纸币,强化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参与感。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自主购物,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各种计算以及找零等形成更为切身的感受,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该教学情境下,某一位学生购买了一支 2 元的铅笔和一支 10 元的钢笔,其中铅笔有打 9 折的优惠活动,钢笔有打 8 折的优惠活动,学生拿出一张面额 50 元的游戏纸币进行购买,要求学生自主计算出实际购买的金额以及如何找零。借助这种生动且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能够将计算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计算过程的感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知识以及技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现实生活中面对此类情境时也能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自如应付,这也和“双减”政策中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目标相符合。三、突破重难点问题,强化知识理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 40 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将重难点知识全方位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将知识合理运用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由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抽象性、复杂性等特征,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困难。许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内容难以完全理解认知,并且因为缺少足够的生活阅历以及经验,相关知识储备较少,学习过程中接受度不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小学生独有的认知规律,明确教学切入点,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启发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关注核心重难点问题,将更多注意力运用在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上。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1 课时“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了解圆的特征、半径、直径、圆心以及掌握画圆的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将以上知识内容独立讲解,不仅增加了课时,并且也消耗了较多精力。因此,教师需要对以上各方面知识内容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寻找共有的规律。例如在圆的特征、圆心以及画圆方法等知识教学中,若教师让学生直接理解“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一概念,许多学生会因为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所以如何理解“圆的131课堂实践特征”也是该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精心设计套圈游戏,由全部学生站成一排,并在最中间一位学生面前摆上水瓶,每位学生进行套圈。此时有学生表示:“老师,这种游戏并不公平,站在最中间的学生距离水瓶更近,套中的概率更高,而我们距离水瓶较远,套中的概率也更低。”随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将水瓶摆在正中心,让学生继续套圈游戏,适时将圆的特征等知识引入其中,并向学生提问:“此时套圈游戏为什么会公平呢?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圆的特征这一知识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本单元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接受度也更高,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四、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促进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程相关知识内容有着较强的逻辑性,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双减”政策背景下,为进一步将课程知识点准确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增强团结协作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5 课时“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将圆分为 8 等份的图像,随后还可以继续运用计算机软件将圆形划分成 12 等份、32 等份、64 等份,与长方形相近的图形。同时为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将其合理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探究期间,许多学生能够发现将圆划分的等份越多,类似于长方形的边也更加平直,所拼接出来的图形也更贴近于长方形。此外,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圆的半径与长方形的长、宽以及圆周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分析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后,教师还可将本课程其他抽象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总而言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同时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使每位学生优势互补,通过合作思考、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团结精神以及合作观念,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均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而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双减”的目标以及重要性,积极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为家长减轻压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措并举,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开展知识学习,有效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合理运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增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双减”政策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小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黄群兰.浅谈“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文渊(小学版),2021(10):4120-4121.2 张舒雅.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文渊(高中版),2021(8):676-677.3 窦娟平.“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J.天津教育,2022(34):74-76.4 次旺曲培.“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J.互动软件,2021(11):495-496.【作者简介】张汉锋(1976.08),男,汉族,福建福安人,本科,一级教师,校长,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