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龙华
新区
办事处
三年
重点
工作计划
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三年重点工作方案
· 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三年重点工作方案〔2023-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5-13
2023年-2023年是贯彻落实龙华新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九年新跨越〞战略步骤的关键三年。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根底上,紧紧围绕新区2023年党工委工作会议关于打造“两区一城〞和“一中轴九片区〞的战略部署,特制定观澜2023年-2023年三年重点工作方案,作为办事处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一、开展优势和“短板〞
〔一〕根本情况
观澜地处龙华新区东北部,毗邻东莞、龙岗区和光明新区,总面积89.3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工作站、39个社区居委会,实际效劳管理人口约93万〔其中常住人口约45万人、户籍人口约2.46万人〕,本地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胞达3万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市、区坚强领导下,观澜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全局,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开展态势,积累了坚实的开展根底。
〔二〕开展优势
一是经济实力较强。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4.99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3.3亿元,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5.56亿元,增长29.7%;固定资产投资89.29亿元,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2亿元,增长20.5%;出口总额308.6亿美元,增长33.7%;实际利用外资2.37亿美元,增长134.2%;两税收入58.98亿元,同比增长47.5%。经济规模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水平,具备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开展的根底和条件。
表1 观澜2023-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指标
2023年
2023年
2023年
2023年
2023年
2023年
2023年
年均增长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7.6
95.98
132.76
164.67
198.56
318.3
514.99
37.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207.6
234.30
508.58
717.53
949.87
1474.2
2023.3
45.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42.75
54.74
82.78
109.93
134.92
221.94
425.56
46.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9.74
17.66
31.06
58.15
70.56
82.02
89.29
2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6.67
19.44
22.49
27.07
33.03
40.01
48.02
19.3
出口总额〔亿美元〕
22.85
26.78
32.76
39.19
123.14
253.46
308.67
54.3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
-
-
0.71
1.01
2.37
82.7
两税收入〔亿元〕
9.95
12.95
16.4
21.35
23.52
39.42
59.98
34.9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观澜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1家,其中富士康、富士施乐、和记黄埔、佳能等全球500强投资企业4家,顺络电子、安琪食品、宝德科技、三一科技等9家上市企业和富顶精密、银星智能、天惠有机硅等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观澜是全市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电子通信设备产值占办事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6%,约占全市电子通信设备产值〔11574亿元〕的14%。致君制药、三九医药、宝德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迅速,观澜高科技园区研发总部基地根本成型,随着长安标致雪铁龙、大唐宝昌和观澜湖新城等战略性大项目落户,进一步增强了辖区产业的开展活力。
表2 观澜2023年四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统计表
序号
行业
企业数量〔家〕
产值〔亿元〕
产值比重〔%〕
一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65
1615.37
80.59
二
电气、仪器、机械等装备制造业
93
108.78
5.43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
19
100.29
5.00
四
传统优势产业〔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造纸品、印刷、文体用品、塑料等〕
130
129.75
6.47
四大产业产值合计
307
1954.19
97.50
辖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总计
361
2023.33
100
三是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深圳北站枢纽区建成,广深港高铁、轨道4、5号线开通运营,观光路、龙观快速、坂澜大道等主次干道建设顺利推进,特别是观澜地处新区科技文化效劳中心,新区“一中轴九片区〞战略重点中有五个项目〔新区科技文化效劳中心、龙华汽车产业城、观澜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大唐低碳产业示范园、观澜文化产业园〕布局在观澜,是新区产业布局最集中的区域和经济社会开展新的增长极。
四是开展软实力日益增强。观澜素有“文化之乡〞、“教育强镇〞、“侨乡〞、“革命老区〞之称。辖区内广培学校、观澜中学、振能小学均有百年历史。观澜是市、区开展循环经济的示范街道,观澜版画基地和永丰源都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称号,观澜湖高尔夫获得连续12年高尔夫世界杯举办权,循环经济、原创版画、观澜湖高尔夫、永丰源国瓷成为观澜四张亮丽的“名片〞。
〔三〕开展“短板〞
一是面临产业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较低、居民消费需求缺乏等问题。
二是城市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根底设施欠账较多,市政道路不完善,城市绿化档次低,公共交通根底薄弱。
三是辖区管理面积较大,人口密度高且普遍素质偏低,维稳综治、安全生产、查违等工作压力较大。
四是公办学位紧缺,公共文体设施和卫生资源总量缺乏,与观澜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不相适应。
五是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观澜现有108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数量多、规模小,开展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
表3 观澜与特区一体化要求差距情况一览表
项目
单位
原特区
观澜现状
差距
一、经济效益
地均GDP
亿元/平方公里
11.3
5.77
5.53
地均税收
亿元/平方公里
2.4
0.66
1.7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
31.2
21.2
10
二、城市道路
道路长度
km
2751-3770
245
——
路网密度
km/km²
9-12.2
2.74
6.29-9.46
三、排水设施
市政排水管道长度
km
3609
444.9
——
市政排水管道覆盖密度
km/km²
8.78
4.98
3.8
四、环卫设施
垃圾处理量
吨/日
970
654.31
315.69
五、教育设施
人均学位
个/千人
162
81
81
六、医疗卫生设施
千人床位数
张/千人
3.42
1.29
2.13
七、城市管理〔道路清扫保洁〕
1、辖区市政道路
元/m²·年
9.4
7.4
2.0
2、社区道路
元/m²·年
9.4
6.4
3.0
二、未来三年的开展定位和目标战略
〔一〕开展定位
未来三年,我们将紧紧抓住新的开展机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大力弘扬“想干、敢干、快干、会干〞的精神,始终坚持“责任第一、认真第一、结果第一〞,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以新区位找准新定位、以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努力将观澜打造成为“平安和谐、产业高端、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深圳“都市桃花源〞,成为新区开展的增长极和建设“两区一城〞的生力军。
〔二〕开展目标
1.经济开展方式加快转变,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新进展,观澜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2023年,观澜地区生产总值到达888亿元,占龙华新区2023年生产总值2220亿元的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到达35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到达23%。
2.根底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快推进“一河两岸〞、道路交通和供电、供水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2023年,全面完成人民路、民和路、平安路、樟阁路以及龙观快速路、五和大道、坂澜大道等主次干道建设,供电、供水等根底设施效劳功能和标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低碳开展取得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美化环境,建立效益型开展模式,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同步提升。2023年,万元GDP能耗、水耗累计下降21%、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到达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4.公共效劳能力提升,民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建立与经济开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产品及效劳供应体系。大力开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2023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完成观澜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立,完善社康中心效劳网络;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到达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三〕开展战略
1.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项目引进为抓手,加快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特别注重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投资项目,支持落户辖区的全球500强投资企业和上市公司在高端制造领域增资扩产,切实解决大项目的引进中的落地、审批和建设问题,为辖区经济持续增长增添动力。
2.高端引领战略。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孕育期,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时序,协调开展,优先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开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3.精细化管理战略。抢抓特区一体化机遇,高标准加快道路、管网等根底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加强重点区域和节点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提高辖区绿化、美化层次和档次;努力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管理格局。紧抓城市更新改造契机,加快推进园区整合、旧村和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加快开展现代效劳业,完善生产配套和居民消费效劳体系。
4.民生优先战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强化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广阔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居民就业创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将更多财力、物力、精力投向民生领域,提高民生福利。大力支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开展,多途径实现集体经济持续、标准开展。
5.文化先行战略。依托已有的文化产业优势,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开展,重点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