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及产业结构调整之研究_邱石琦.pdf
下载文档

ID:2876730

大小:147.65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虚拟 经济 实体 平衡 产业结构 调整 研究 邱石琦
2023年第3期引言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关系发展、改革和稳定全局的重大任务,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相对平衡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虚拟经济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实体经济的诞生和发展壮大中孕育而来的,它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如果两者的力量悬殊过大,则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特别是虚拟经济力量过度脱离于实体经济,就会导致经济泡沫化、金融危机等,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如此;反之,如果虚拟经济力量过小,不利于实体经济更好地配置资源,无法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便无法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当前,脱实向虚的趋势不仅在我国经济大背景下很突出,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也依然如此,世界各国对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的调整无一例外地表明了要想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化发展,就要维护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对平衡。我国目前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更要在理论上厘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同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一、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下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含义实体经济包括物质方面及精神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涉及产品的生产、流通等过程和服务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它几乎涉及一切部门,如农业、工业、文化教育等。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独立于实体经济的各种资本的交易活动。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在他的著作资本论第三章中对虚拟资本作出了详尽的阐述。虽然由于当时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并没有对虚拟经济作出论述,但我们仍能通过学习他的理论来更好地理解虚拟经济。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以生息资本和银行的信用制度为基础产生的。在考察信用制度时,马克思提出:“随着商业以及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和发展。”也就是说,随着商品交换和商业的发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产生赊销等新的形态,此时,商品的买方与卖方需要有一定的信任才能使商品交易顺利进行。在信用的基础上,出现了生息资本。马克思认为的生息资本涵盖了有息证券、国家证券以及各种股票等。生息资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生息资本是可以生息的,也就是可以产生剩余价值。二是生息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并不是实际创造的,不是产生于生产过程中,而是产生于流通领域。“生息资本却不是这样它不仅对把它让渡出去的人来说是资本,而且它一开始就是作为资本交给第三者的,这就是说,是作为这样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具有创造剩余价值、创造利润的使用价值”。举个例子,债券有很多种,比如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其目的是筹集一定的资金。按照法律规定,中央政府会在规定的时期内支付利息和本金给债券购买人;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债务证书,由于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因此它的可靠性更高。对于购买者来说,一旦购买国债,就会得到债权凭证,持有者可以选择在一定时期后拿到本金和利息,也可以选择将国债卖给其他人。也就是说,它不仅可以创造利息,即剩余价值,也可以随时让渡给第三方进行交易。此时,生息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总的来说,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它是在信用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约定给予资本所有者一定的报酬,同时所有者对资本使用权发生事实上的转移,从而产生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目前学术界对于虚拟经济的具体定义还没有一个被全面接受的完整表述,这也从侧面表明我国国内对虚拟经济的研究相对匮乏,不同的学者对虚拟经济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国内虚拟经济的奠基人是刘骏民教授,他在1998年发表的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成为虚拟经济的奠基之作,他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及产业结构调整之研究邱石琦摘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由“去工业化”向“再工业化”的转变,表明了原来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内部缺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如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期,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把握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不能忽略虚拟经济的作用。政府在积极引导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采取一定措施,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062.9;F273.7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战略运营56DOI:10.19885/ki.hbqy.2023.03.0352023年第3期虚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别。从广义上来说,虚拟经济是指除物质生活之外的一切经济活动;而狭义上是指金融业及房地产。成思危根据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了当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提出虚拟经济是以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依托的一种循环的经济活动,实质上就是钱生钱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简单地说钱生钱的活动属于虚拟经济范畴,除去这个范畴的都属于实体经济。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及特征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的全球化,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导致金融危机,进一步累积和放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从而最终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由实向虚去工业化转向由虚向实再工业化的历程,研究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变及原因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有借鉴意义。资本主义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基本特点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从社会制度角度来看,体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织化的企业生产和无组织化的社会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人民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以尽可能多地压榨工人剩余价值为目的,这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这是没有办法调和的矛盾。(一)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的虚假繁荣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经济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与1929年大萧条不同的是,2008年经济危机有它独有的特征。1.这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次贷顾名思义即次级抵押贷款,是指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的、收入较低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在2007年之前,由于美国贷款利率较低,很多低收入者借贷购置房产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而后短期利率的提高,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这部分低收入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还款,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2.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是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与实体经济的过度脱节。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不创造价值,以资本的一种所有权证书的形式存在。如有价证券,它具有投机性以及自我膨胀的特点,人们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以心理博弈哄抬价格来赚取差价。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的虚拟性不被人察觉,如果有价证券暴跌,它的虚拟特征暴露无遗,握在手中的有价证券就成了一张废纸。3.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化、市场化的经济大背景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产的社会化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却并没有改变,劳动者只能凭借自身劳动换取生活资料。“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样的结果是,社会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收入分配和财富两极分化逐渐拉大,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人们需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有借助于信贷扩张来刺激需求,拉动短期的经济增长。这种持续不断的信用扩张滋生了畸形的产业结构,由此,经济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从这次经济危机的产生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没有过时,它仍然是认识这次经济危机的思想武器;经济虚拟化只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的产物,它通过经济全球化并且利用资本无限追求利益的本质来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这种经济结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货币进入金融领域,不通过实体生产来实现资本增值。(二)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流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台“再工业化”法案。如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目的是帮助制造业降低成本,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英国发布英国先进制造领域一揽子新政策,旨在帮助英国制造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并抓住新的市场机遇;日本也发布日本制造业竞争策略和日本制造业专题报告。这些战略及法案无一例外地传播着这样一个信号:振兴实体经济。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再工业化主要针对美日制造业竞争格局。詹姆斯米勒把再工业化定义为一种积极的产业政策的选择,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此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此次再工业化的提出有其特定的背景:全球经济经历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程度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清楚地认识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脱节、不平衡带来的各种弊端。因此,此次回归实体经济不仅是对之前产业结构过度脱节的反思,也是为了重新振兴实体经济,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发展高端制造业,以夺取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基本矛盾,经历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暴露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断深化,这也恰恰战略运营 572023年第3期是下一次经济危机的起点,正如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牟取剩余价值而发展起来的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而成为2008年经济危机的起点一样。三、新时代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虚拟化和去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它蕴藏着十分严重的内在缺陷,不仅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也会极大地削弱实体经济带来的物质生产基础,把整个社会置于虚浮无根的泡沫之上。实体经济想要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把握实体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虚拟经济。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面临着新的变化与挑战。在新时代下我们要把握好发展的总体动向,确保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健康发展。首先,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认识到实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那么我国经济绝不可能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因此,必须坚持实体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同时,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保证制造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实体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制造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2016年到2018年中国 制 造 业 增 加值分 别占 国内 生 产总 值 的28.96%、29.3%、27.8%,可见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拉动力。从各国发展来看,日本、韩国由于有扎实强大的制造业而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泰国、马来西亚由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作支撑而始终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徘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但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诸如严重缺乏创新能力,高端制造业竞争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制造业处于行业的中低端;生产能力超过需求,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新的科学技术,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来推动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实体经济总体格局的提升。其次,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布我国产业层次。我国实体经济产业链以中低端产业为主,快速推动实体经济往高端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中低端产业。高端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中低端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极其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才、技术水平都高于中西部地区。然而东部对劳动力仍然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利用中西部的廉价劳动力将中低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城镇化率,也有利于提高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东部应积极发展高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最后,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二重性,引导虚拟经济健康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就像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扎根于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发展稳定了,虚拟经济才会起着积极作用;同时虚拟经济又能反过来促进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二是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三是更好地分散实体经济金融风险。但是,虚拟经济如果过度脱离于实体经济,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会激发泡沫经济的形成,二是会加大实体经济的不稳定性。对于虚拟经济,既要积极引导,也要加强管理。如今,虚拟资本的形式千变万化,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得它的投机性与波动性更加突出。马克思提到:“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虚拟经济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巨大利润使得无数人趋之若鹜,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去哪里,如果没有积极全面的引导,引发的后果不可想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虚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体制还不够健全。现在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更要时刻警觉起来。政府要积极出台政策,在维护实体经济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发展虚拟经济,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只有这样,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才会发挥出各自最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450+3842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2003(02):34-40.3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管理评论,2005(01):3-8.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95张国庆,刘骏民.经济虚拟化、金融危机与政府规制J.当代财经,2009(10):16-20.6张茉楠.欧美“再工业化”与中国突围J.社会观察,2013(02):54-56.7范方志,胡梦帆,李顺毅.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解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0):73-80.战略运营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