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
教育
差距
产业结构
升级
第2 5卷 第2期 2 0 2 3年4月滁 州 学 院 学 报J OURNA LO FC HU Z HOUUN I V E R S I T YV o l.2 5N o.2 A p r.2 0 2 3 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升级李 静,吴 静摘 要:女性教育水平提升,缩小了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通过对2 0 0 12 0 2 1年全国3 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分析,考察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性别教育差距缩小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机制检验表明,女性相比男性的教育水平提高速度更快,由此引发的性别教育差距缩小会产生技术创新放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认识女性劳动力优势、实现性别平等和形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性别教育差距中图分类号:F 0 6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1 7 9 4(2 0 2 3)0 2-0 0 3 4-0 8作者简介:李静,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吴静,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合肥2 3 0 6 0 1)。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新发展阶段人力资本错配形成逻辑与实现经济稳增长机制研究”(G X X T 2 0 2 1 0 3 6)收稿日期:2 0 2 3-0 2-2 0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步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但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后,经济由高速增长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廉价劳动力、环境牺牲等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得人口红利优势日渐消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伴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女性社会地位改善和受教育水平提升推动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积累。当前,女性教育水平提升致使性别教育差距不断缩小,从而推动性别平等,实现对既有女性劳动力及其技能的充分利用1-2,以此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重要保障。当前,产业结构转型研究更多从宏观视角考察,聚焦于产品 相对价格波 动和收入增 长等因素3;伴随着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下的人力资本积累,产业间人力资本流动加快对产业结构转型构成微观基础4-5。同时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对女性教育的研究分析,但大多集中在观察女性教育水平发展态势6,以及女性人力资本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逐渐缩小与男性之间的差距7-8,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加女性劳动就业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9。总结以往的文献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缺乏针对人口红利消失,女性教育水平提升,缩小与男性之间差距从而释放的性别红利在经济高质量背景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女性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性别视角关注女性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做出的贡献有待增强。为此,在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教育回报率超越男性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利用2 0 0 12 0 2 1年全国3 1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性别教育差距视角考察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刻画性别教育差距在产业结构转型中重要作用,认识女性劳动力优势,实现在性别平等过程中持续激发释放更大经济潜力与活力,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性别教育差距、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特征事实以及性别教育差距缩小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是计量模型的构建与数据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是机制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及其政策建议。2 特征事实与作用机理2.1 基本特征事实据统计数据显示:2 0 0 1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0 5,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 2;2 0 2 1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 5、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 为9.9 2,女 性 和 男 性 同 比 增 长 率 分 别 为3 2.6 2%、2 2.1 7%。相比较而言,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增长速度更快,这与近些年来女性优势越来越被重视密不可分,为性别红利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基础。本文利用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与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来刻画性别教育差距,比值越接近于1,说明差距越小。根据测算数据显示,2 0 0 12 0 2 1年间全国性别教育差距数值由0.8 7增长至0.9 4,表明性别教育差距在不断缩小。表1反映了2 0 0 02 0 2 0年间女性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就业结构变化。可以发现,第二产业就 业 人 员 占 比 变 化 幅 度 不 大,基 本 保 持 在2 5.8 4%左右轻微波动;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第一产业女性从业人员占比大幅下降。同时,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女性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就业时更偏向于选择技术密集型产业,女性劳动力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人员占比持续增长。表1 女性就业结构变化年份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年份按密集型产业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2 0 0 0年4 5.7 3%2 4.5 8%2 9.6 9%2 0 0 3年3 2.8 9%2 1.3 5%4 5.7 6%2 0 0 5年4 1.1 3%2 4.5 0%3 4.3 7%2 0 0 5年3 2.2 4%2 0.3 5%4 7.4 1%2 0 1 0年3 3.5 4%2 7.9 3%3 8.5 3%2 0 1 0年2 9.0 3%1 9.5 9%5 1.3 7%2 0 1 5年2 5.4 7%2 7.0 9%4 7.4 4%2 0 1 5年3 0.4 2%1 9.6 2%4 9.9 7%2 0 2 0年2 2.0 8%2 5.1 3%5 2.7 9%2 0 2 0年2 1.4 4%1 6.0 1%6 2.5 5%注:表1报告了中国女性分别按三次产业和不同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数据库以及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图1 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合理化 图2 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注:图中性别教育差距以左侧主纵坐标轴刻度为参考,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右侧次纵坐标轴刻度为参考,图1、图2分别描绘了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变动趋势变化;数据来源于2 0 0 12 0 2 1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图1、图2分别显示了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具体测算方式见下文3.2.1)之间的关系。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数值越低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数值越高代表产业结构越高级,因此可以看出,随着女性与男性受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事实上,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要素,男女教育水平差距缩小有利于女性劳动力发挥优势。2.2 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机构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制定实施义务教育、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方针,使得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缩小与男性之间差距。通过提高女性教育水平、提升女性就业程度形成性别红 利 新 的 发 展 优 势 对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产 生影响。53李 静,等: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升级女性教育水平提高能够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高质量人力资本;同时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得女性的就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就业占比呈现出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增高而降低,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产生与之相反的现象。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都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提供了内生动力。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就业性别结构比例失衡十分严重,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一直存在1 0。女性劳动人口数量占比虽接近总劳动人口的一半,但女性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长期处于被抑制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女性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对女性的就业歧视,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女性就业参与的不平等性降低企业的生产绩效1 1。中国现存的人力资本错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实现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 发展目标1 2。只是单纯的在规模上提升受教育水平,不注重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匹配度,只会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说1。假说1: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若性别教育差距缩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则能促进合理化发展;否则反之。以往,女性的升学、就业受到抑制,通过国家对教育的调整、改革,部分消除了性别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也逐渐弱化,由此引发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相比男性,女性的教育增长速度更快,使得整体的教育积累增长更快,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总体提升,从而通过技术创新放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这两个渠道对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作用。(1)技术创新放大效应。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资本深化,尤其在工业化时代,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资本代替低技能劳动力来提高经济效率已经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1 3。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增加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科技水平提升、创新活动增加可以提高包含人力资本在内的资本劳动比,从而推动产业发展优化效率,促使资本密集型产业相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更快,进一步的改善产业结构升级1 4。(2)劳动力禀赋效应。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不复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国家以资本代替劳动,压缩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空间。随着女性教育水平提高,使得女性劳动力有能力并且愿意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当中。与此同时,女性劳动力供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劳动力成本作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部分而备受关注,但不能只关注劳动力的绝对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升可以减少劳动力绝对成本增加带来的影响,并且当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超过工资水平上涨的幅度,单位劳动力成本就会下降。女性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生产率提升,既可以通过激励男性劳动力,提升其努力程度、提高整体经济产出水平,又可以通过互补提升效应提高整体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说2。假说2: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通过技术创新放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3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数据说明3.1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说明本文主要研究性别教育差距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识别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验证上述假说,本文通过豪斯曼检验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量模型如下:r i si t=0+1e d ui t+1Xi t+i t(1)a i si t=0+2e d ui t+2Xi t+i t(2)其中,r i si 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i地区第t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a i si 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i地区第t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e d ui t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i地区第t年的性别教育差距水平,即女性教育水平与男性教育水平之比;Xi t为一组控制变量;为了避免异常项和异方差对数据平稳性的影响,得到更标准的分析结果对数据作取对数处理,对部分变量进行加1再取对数,下文同上。3.2 变量选取3.2.1 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本身所固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是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63滁州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2期之间合理配置过程。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体现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更反映产业结构变动下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因此,本文将产业结构升级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测算,以期衡量产业间的关联协调程度和产业结构的演进水平1 5。(1)产业结构合理化在已有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采用结构偏离度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但该种方法未考虑到转型期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事实,不能有效衡量三次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容易造成不同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测算出现误差。为了避免测算误差,同时兼顾不同产业产值与就业的结构偏差以及各产业不同经济地位的优良性质,本文参考袁航和朱承亮1 6的方法,利用泰尔指数来测度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R I Si t,具体计算公式为:R I Si t=3m=1yi m tl n(yi m t/li m t),m=1,2,3(3)其中R I Si t表示i地区第t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yi m t表示i地区第m产业增加值在第t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即产出结构;li m t表示i地区第m产业在第t年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即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R I Si t是对产业间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反映,该值一般为非负数,越接近0值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处于均衡水平;反之,越远离0值时则相反。(2)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是单纯的产业份额的变化,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质量升级。因此,本文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维度来测算产业结构高级化。在量的方面,参考袁航和朱承亮1 6使用产业份额比例的相对变化构造产业结构层次指数,以此刻画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量;在质的方面,参考刘伟等1 7使用产业间比例关系和各产业劳动生产率这两个部分来刻画;最后,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得到的测算方式为:A I Si t=3m=1yi m tl pi m t,m=1,2,3(4)l pi,m,t=Yi,m,tLi,m,t(5)其中,A I Si t表示i地区第t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Yi,m,t表 示i地 区 第m产 业t年 的 增 加值,Li,m,t表示i地区第m产业t年的就业人员。3.2.2 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性别教育差距,即女性教育水平与男性教育水平之比。女性教育水平和男性教育水平均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参考刘军等1 8的测度方法,该方法分别以6岁及以上女性人口和男性人口为总样本,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为:H=6h1+9h2+1 2h3+1 5h4+1 6h5+1 9h6(6)当性别教育差距指数小于1时,随着指数的增大代表性别教育差距缩小;当指数大于1时,随着指数的增大代表性别教育差距扩大。且本文中3 1个省市在2 0 0 12 0 2 1年间性别教育差距指数只存在个别数值大于1,因此在本文中将性别教育差距整 体 设 定 为 随 着 指 数 的 增 大 而 差 距 缩 小情况。3.2.3 控制变量和机制变量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为尽量避免遗漏变量偏误,控制了一些其他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1)基础设施水平: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不同的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影响也不同,本文用人均道路面积测度;(2)财政分权: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行为会 阻碍产业结 构升级,参考 傅勇和张晏1 9采用各省份人均财政支出占中央人均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3)城市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和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参考李兵和任远2 0采用未成年人口与老年人口之和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衡量;(4)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同时也可以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本,本文将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与地区生产总值求比值,计算得到投资率变量。本文选取的机制效应变量包括:(1)资本劳动比,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之间的比率,反映生产中最基本的资源配置。该比率的高低及其变化主要是由生产的技术条件决定的,由于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就业领域的限制,大多数女性会选择从事于服务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倾向于从事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比趋于提高,因此使用这一变量衡量技术创新放大效应。本文参照张杰 等2 1、唐珏和封进1 3,使用固定资产额除以从业人数作为资本劳动比的度量指标;(2)相对工资水平,随着女性教73李 静,等: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升级育水平提升,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优势显现,表现为劳动参与率的不断升高,引起单位劳动成本降低、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变动。因此,用各省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相对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来近似衡量劳动力成本变化,以反映劳动力禀赋的变化。3.3 数据说明本文选取2 0 0 12 0 2 1年间中国3 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原始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各省市地区统计年鉴等;个别缺失数值由作者根据插值法计算得出。根据表2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性别教育差距指数等其他的相关控制变量,如基础设施水平、城市抚养比、投资率、财政分权以及机制变量,相对工资水平和资本劳动比都有较大的变异性,符合计量和统计分析的要求。表2 变量的相关说明和统计性描述变量变量名称观测值均值方差最小值最大值r i s产业结构合理化6 5 10.2 3 10.1 5 20.0 0 80.8 8 1a i s产业结构高级化6 5 11 1.1 7 10.6 8 99.4 6 41 2.7 7 8e d u性别教育差异6 5 10.9 0 80.0 4 60.6 5 01.0 0 7i n f基础设施水平6 5 12.5 4 30.4 0 41.1 0 93.4 6 0d e p城市抚养比6 5 10.3 8 40.0 7 20.1 9 30.5 7 8i n v投资率6 5 10.6 6 90.3 1 10.1 6 71.6 2 7f i s财政分权6 5 11.5 7 90.5 9 10.1 6 43.2 2 3w a g相对工资水平6 5 10.9 9 60.2 8 30.6 9 22.0 0 4k l r资本劳动比6 5 14.5 8 13.3 6 20.2 5 41 4.2 1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4.1 基准回归结果基于检验的结果,本文的所有估计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根据表3的基础回归结果显示,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显著的影响,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明显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表3 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1)(2)(3)(4)(5)(6)r i sr i sa i sa i sr i sa i se d u-1.4 2 0*-1.1 5 4*1 5.4 7 0*3.9 7 6*-4.3 7 4*6.7 2 5*(0.0 8 7)(0.1 4 1)(0.4 3 7)(0.4 3 0)(0.6 8 3)(1.2 6 0)i n f-0.0 6 8*0.1 8 6*-0.1 3 6*0.4 2 6*(0.0 1 4)(0.0 4 3)(0.0 2 3)(0.0 4 6)f i s0.0 1 71.1 4 9*-0.0 5 5*0.7 2 7*(0.0 1 8)(0.0 5 5)(0.0 1 8)(0.0 3 6)d e p-0.3 8 1*2.0 2 5*-0.9 1 0*1.2 7 6*(0.0 6 7)(0.2 0 3)(0.2 4 1)(0.4 5 1)i n v-0.0 3 0-0.0 9 60.3 6 0*-0.3 1 3*(0.0 2 1)(0.0 6 4)(0.0 4 5)(0.0 7 6)C o n s t1.5 2 1*1.5 9 1*-2.8 6 9*4.5 6 2*4.7 4 2*2.5 5 5*(0.0 7 9)(0.1 2 1)(0.3 9 7)(0.3 6 7)(0.6 6 7)(1.2 3 7)O b s e r6 5 16 5 16 5 16 5 16 5 16 5 1R20.3 0 00.3 9 60.6 6 90.8 9 50.3 4 00.7 7 1N u m b e r3 13 13 13 13 13 1 注:*、*、*分别表示在1 0%、5%、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下表同上。具体而言,表3中第(1)列的回归结果显示,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估计系数为-1.4 2 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第(2)列加入控制其他变量之后,估计系数仍为负,且通过1%83滁州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2期水平显著性检验,说明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表3中第(3)列的回归结果显示,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估计系数为1 5.4 7 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第(4)列加入控制变量之后,估计系数仍为正,且通过1%水平显著性检验,说明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提供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改善女性就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提供动力。且虽然目前还存在就业歧视、人力资本错配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女性教育提升产生的优势不能被全部利用,但总体上还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这一估计结果也验证了假说1。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水平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其可以促进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使得生产要素在各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协调发展,提高各产业劳动生产率。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现行的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为获得更多税收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但也造成了产业间发展不均衡。城市抚养比的上升通过促使退休人群再就业以及催生“银发经济”、推动服务业发展进而对产业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投资率的提高就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推动其发展。虽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不显著,但其可以通过推进技术改造和新旧动能转换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4.2 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4.2.1 内生性处理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有显著为正的促进效应。但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因而为了消除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选取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一方面,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增加儿童尤其是女童的受教育机会,缩小女性和男性之间接受教育机会的差距2 2;另一方面,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是国家政府按照一定基点进行分配,是国家颁布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且自1 9 8 6年开始实行。且根据工具变量第一阶段的弱工具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从表3的第(5)和(6)列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用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做工具变量重新回归后,性别教育差距缩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系数为负、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都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依然成立,这也进一步证明上述基准回归得出的结论具有稳健性。4.2.2 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的结果已经对上文分析的结论进行了验证,但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采用了改变分析方法来验证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因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数据取值范围的限制,现采取T o b i t回归来验证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结论,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1.4 2 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逐次加入控制变量后,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仍然在1%的水平下显著。采取半参数估计来验证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高级化 影 响 的 结 论,回 归 结 果 显 示 回 归 系 数 为7.4 7 1,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逐次加入控制变量后,性别教育差距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仍然在1%的水平下显著。根据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显示,性别教育差距缩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回归系数符号不变,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基准回归结论是可靠的。5 机制检验根据上文的理论机制分析,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放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发挥作用,本部分将对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进行检验。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了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检验结果。第(1)列中的性别教育差距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确实能显著的提高资本劳动比,女性整体受教育水平上升使得女性放弃工作的社会成本不断增大,相较于以前传统的“男主93李 静,等:性别教育差距与产业结构升级外,女主内”思想,新时代女性更愿意选择拥有自己的工作,而女性劳动力大部分流入高资本劳动比率的产业,即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先进的技术会替代低技能劳动力,进一步扩大资本劳动比。第(2)列中加入资本劳动比变量后得到的回归系数-0.7 6 2的绝对值小于上文得到的回归系数-1.1 5 4的绝对值,表明技术创新放大效应确实是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制效应。第(3)列中加入资本劳动比变量后得到的回归系数为1.8 2 0,小于上文得到的回归系数3.9 7 6,表明技术创新放大效应确实是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效应;资本劳动比的提高可以使得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4)列中的性别教育差距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会显著的降低相对工资水平;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既能使劳动力供给增多,也能提高劳动力质量、降低劳动成本,从而使得相对工资水平下降。第(5)列中加入相对工资水平变量后得到的回归系数-1.0 8 5的绝对值小于上文得到的回归系数-1.1 5 4的绝对值,表明劳动力禀赋效应确实是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制效应。第(6)列中加入相对工资水平变量后得到的回归系数3.2 8 5小于上文得到的回归系数3.9 7 6,表明劳动力禀赋效应确实是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女性第三产业就业占比由2 0 0 0年的2 9.6 9%迅速上升到2 0 1 9年的5 2.0 6%,而女性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也由2 0 0 0年的4 5.7 3%下降至2 0 1 9年的2 2.6 3%。女性劳动力在就业选择时更倾向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会进一步的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转移。表4 性别教育差距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检验资本劳动比(1)k l r(2)r i s(3)a i s相对工资水平(4)w a g(5)r i s(6)a i se d u2 2.8 3 9*(2.6 6 3)-0.7 6 2*(0.1 4 2)1.8 2 0*(0.3 7 0)-1.0 5 8*(0.1 5 7)-1.0 8 5*(0.1 4 6)3.2 8 5*(0.4 3 3)k l r-0.0 0 2(0.0 0 2)0.0 9 4*(0.0 0 5)w a g0.0 6 5*(0.0 3 6)-0.6 5 3*(0.1 0 7)i n f1.3 2 1*(0.2 6 7)-0.0 7 0*(0.0 1 4)0.0 6 1*(0.0 3 6)0.0 6 8*(0.0 1 6)-0.0 7 2*(0.0 1 4)0.2 3 0*(0.0 4 3)f i s1.3 5 0*(0.3 4 0)0.0 1 5(0.0 1 8)1.0 2 2*(0.0 4 5)0.0 1 4(0.0 2 0)0.0 1 6(0.0 1 8)1.1 5 8*(0.0 5 3)d e p1 4.0 5 7*(1.2 5 9)-0.4 0 7*(0.0 7 3)0.6 9 9*(0.1 8 1)-0.0 8 6(0.0 7 4)-0.3 7 5*(0.0 6 7)1.9 6 9*(0.1 9 8)i n v5.8 8 9*(0.3 9 7)-0.0 4 1*(0.0 2 5)-0.6 5 2*(0.0 6 1)0.0 3 0(0.0 2 3)-0.0 3 2(0.0 2 1)-0.0 7 7(0.0 6 2)c o n s t-3 0.9 7 6*(2.2 7 2)1.6 4 8*(0.1 3 8)7.4 8 5*(0.3 4 0)1.7 7 5*(0.1 3 4)1.4 7 5*(0.1 3 7)5.7 2 1*(0.4 0 5)O b s e r6 5 16 5 16 5 16 5 16 5 16 5 1R20.8 4 50.3 9 70.9 3 10.1 0 40.4 0 00.9 0 1N u m b e r3 13 13 13 13 13 1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核 心 的 背 景 下,本 文 使 用2 0 0 12 0 2 1年中国3 1个省市面板数据,就女性与男性教育水平差距缩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且对性别教育差距缩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行进一步的机制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女性和男性之间的教育差距是处于不断缩小的态势,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也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从事于高新技术等产业,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的释放性别红利;第二,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即女性与男性之间的性别04滁州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2期教育差距程度缩小能够显著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充足且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第三,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可以通知技术创新放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等渠道进一步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为充分发挥女性人力资源优势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消除女性和男性在教育过程中的差异,打破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刻板影响。改善女性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隐形歧视,鼓励女性学习高新技术相关专业,避免陷入女性不适合理工专业的观念误区,加强女性教育与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密切联系,扩大女性在新学科建设中的选择空间,加快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女性人才,重视系统化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女性人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的积累。(2)建设多元教育培养体系,完善教育投入结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多元化办学主体,企业、私人等不同社会团体参与教育培养,满足社会教育需求。从多角度多层次培养专业人才,重视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实用人才。(3)国家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现有教育体系,让男女能够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女性劳动力权益。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分担女性在生活、生育方面的压力,为女性劳动力就业提供坚实保障。(4)企业管理者应规范用工制度,完善女性就业政策。充分考虑女性劳动力的特殊需求,调整原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安排,发挥女性员工的优势,激发女性员工的职业进取心,开拓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女性人才与之相匹配的发展平台,使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未来需要,构成源源不断的性别红利源泉,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注 释 本文根据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包括高职、中专1 2年,大专1 5年,本科1 6年,研究生1 9年(因博士研究生较少,此处不另外统计)测度男性和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其中,h1表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h2表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h3表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h4表示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h5表示本科文化程度人口比重,h6表示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因博士研究生占比较少,采用1 9年代表研究生受教育年限)。参 考 文 献1 张鹏飞.人工智能与就业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家,2 0 1 8(8):2 7-3 3.2 P AG SC,P I R A SC.T h eG e n d e rD i v i d e n d:C a p i t a l i z i n go nW o m e nsW o r kR.W a s h i n g t o n,D C:I n t e r-Am e r i c a nD e-v e l o p m e n tB a n kP u b l i c a t i o n s,2 0 1 0,7 5 3 1:1-3 6.3 郭凯明,杭静,颜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 0 1 7,5 2(3):3 2-4 6.4 徐小洲,辛越优,倪好.论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J.教育研究,2 0 1 7,3 8(8):6 4-7 1.5 吴嘉琦,闵维方.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J.教育研究,2 0 2 2,4 3(1):2 3-3 4.6 G I D D E N S,A N T HO N Y.S o c i o l o g y(5 t he d)M.C a m b r i d g e:P o l i t yP r e s s,2 0 0 6,1 8 7-2 0 5.7 黄志岭,姚先国.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世界经济,2 0 0 9(7):7 4-8 3.8 P S A C HA RO P OU L O SG,P A T R I NO SHA.R e t u r n s t o I n-v e s t m e n t i nE d u c a t i o n:aD e c e n n i a lR e v i e wo ft h eG l o b a lL i t e r a t u r eJ.E d u c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 s,2 0 1 8,2 6(5):1-4.9 T AN GH,Z HAN GY.D o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 sT r a n s f e rC u l t u r e?E v i d e n c eo nF e m a l eE m p l o y m e n t i nC h i n aJ.W o r k i n gP a-p e r so f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2 0 2 1,1 3 3:1 0 3 5 1 8.1 0 罗楚亮,滕阳川,李利英.行业结构、性别歧视与性别工资差距J.管理世界,2 0 1 9,3 5(8):5 8-6 8.1 1 李磊,蒋殿春,王小洁.外资进入、性别就业差距与企业退出J.世界经济,2 0 1 8,4 1(1 2):1 2 1-1 4 3.1 2 李静,楠玉,刘霞辉.中国经济稳增长难题:人力资本错配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 0 1 7,5 2(3):1 8-3 1.1 3 唐珏,封进.社会保险缴费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 以2 1世纪初省级养老保险征收机构变更为例J.经济研究,2 0 1 9,5 4(1 1):8 7-1 0 1.1 4 付宏,毛蕴诗,宋来胜.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2 0 0 02 0 1 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 0 1 3(9):5 6-6 8.1 5 韩永辉,黄亮雄,王贤彬.产业政策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发展型地方政府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2 0 1 7,5 2(8):3 3-4 8.1 6 袁航,朱承亮.国家高新区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J.中国工业经济,2 0 1 8(8):6 0-7 7.1 7 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 0 0 8(1 1):4-8.1 8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