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叙事学视域下《拉克伦特堡》的政治隐喻.pdf
下载文档

ID:2876228

大小:1.45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拉克伦特堡 叙事 视域 政治 隐喻
年第期总第 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N o S u mN o D O I /j c n k i /c 叙事学视域下拉克伦特堡的政治隐喻李增,刘冬霞,(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四平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增,男,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冬霞,女,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B u t l e rM a r i l y n,“M a r i aE d g e w o r t h:AL i t e r a r yB i o g r a p h y”,O x f o r d:C l a r e n d o nP r e s s,p p G e n e t t eG r a r d,“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C a m b r i d g e:C a m b r i d g eU P,p p 摘要爱尔兰作家玛丽亚埃奇沃思虽一再强调她无心于政治,但学术界对其小说 拉克伦特堡中的政治内涵却极为关注.埃奇沃思在该小说中采取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和方言叙事冲突下的类文本叙事策略在表达作者政治隐喻方面发挥了不言而喻的作用.事实上,这两种文本叙事策略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话语实践体系,从不同侧面隐喻 世纪初期爱尔兰与英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折射出英国殖民者与爱尔兰被殖民者之间既相互排斥又心怀恐惧的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体现出埃奇沃思对爱尔兰社会变革的政治态度与变革后为社会发展担忧的矛盾心理.关键词玛丽亚埃奇沃思;拉克伦特堡;不可靠叙事;类文本;政治隐喻 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和教育家玛丽亚埃奇沃思(M a r i aE d g e w o r t h,)首部小说 拉克伦特堡(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于 年出版时,正值 英爱合并法案(A c t o fU n i o n,)通过前夕,当时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各个阶层对是否通过该法案展开激烈论辩.埃奇沃思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出版的这部小说,意在折射爱尔兰当时的政治现实.埃奇沃思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有意采取了不可靠叙述者独白的文本叙事和爱尔兰方言叙事冲突下类文本相互作用的叙事策略,从而表达自己强烈的政治动机.因此,从文本叙事与类文本叙事功能的视角出发,分析 拉克伦特堡 中的政治隐喻,将有助于挖掘埃奇沃思对英国与爱尔兰之间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既充满欲望又充斥恐惧的矛盾心理.一、不可靠叙述者独白的文本叙事在表达创作的政治意图时,埃奇沃思在 拉克伦特堡 中采用了不可靠叙述者独白的文本叙事策略.该小说将其故事背景设定在 世纪的爱尔兰,讲述的是拉克伦特家族四代继承人因经营不善而导致家业渐趋衰败并最终被外人侵占的故事.英国学者玛丽莲巴特勒(M a r i l y nB u t l e r)认为,小说中的爱尔兰背景有助于凸显其故事中的政治情结,因此该小说又被学术界认定为首部英文地域小说.小说中的地域性书写通过将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与爱尔兰方言叙事相结合的策略得以强化,作品中老管家萨德既是故事中的角色又是旁观解说者,以这样一种双重身份参与到对拉克伦特家族的叙事中,不但折射出爱尔兰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同时也通过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生动性.法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G r a r dG e n e t t e)认为,第一人称叙事是将故事叙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物设定为同一个人的叙事方式.由于叙述者可以随时介入叙事,因此任何故事都可采用第一人称方式进行叙事.为了界定叙述者是否属于第一人称而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人物,热奈特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叙述者并不在他所讲的故事中出现,此类故事称作异故事;另一类是叙述者以人物的身份出现在他讲的故事中,此类故事称作同故事.其中,同故事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叙述者本身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另一类是叙事者在叙述中仅起到次要作用,是观察者和见证人.拉克伦特堡 中萨德的第一人称叙事属于同故事中的第二类,管家萨德在故事中算不上是叙事的主人公,拉克伦特家族的四代继承人是故事的主人公,萨德在故事中扮演的是观察者和见证人的角色.从叙述者职能的角度出发,热奈特认为叙述者职能可分为叙述职能、管理职能、交际职能、证实职能和思想职能.叙述职能指的是在故事层面任何叙述者离开这个职能便会失去叙述者的资格;管理职能指的是叙述者参照某种源语言话语指明作品如何划分篇章以及如何均衡各篇章之间关系的职能;交际职能指的是面对受述者时,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可形成的对话职能;证实职能指的是叙述者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能够提供信息来源的职能;思想职能指的是叙述者在对故事直接或间接介入时对情节做出单纯的权威性见证或更富于说教性见证的职能.这些职能的划分又并非泾渭分明,除了叙述职能外,并没有绝对不可或缺或完全可以避免的职能.通过以上的职能分类可知,第一人称叙述者萨德在 拉克伦特堡 中除了行使必不可少的叙述职能外,还行使了管理职能和证实职能.这种现象与这位“忠实”的老管家用一种接近口语化的爱尔兰方言从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故事的方法密不可分.埃奇沃思将第一人称叙事与地方语言结合起来的叙事策略既彰显了故事的地域特色,又以隐喻的方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在该小说中,萨德的管理职能体现在他的第一人称叙述能够巧妙地改变语域以反映情节发生的场域,并突出人对道德的某种态度.在小说的开篇处,萨德介绍了自己的姓名,以及为这个家族服务的年头,自诩为“诚实的萨德”而受到大家的喜爱;交代了自己已经穿了好多年的大衣,随后又提及他有个当律师的儿子杰森,并说他从不插手他儿子的事情,自己对这个家族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从萨德的自述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其絮絮叨叨的话语杂乱且无序,叙述者拒绝聚焦于一个固定的话题,而是在交代拉克伦特家族信息的同时会穿插或突然跳转到别的话题,例如他穿了多年的大衣和他的儿子,这种混乱且不聚焦的自述方式具有口语化方言叙事的特点,形成了该文本的爱尔兰本土意义.然而,当杰森逼迫康迪偿还债务的时候,萨德不再采用管家话语言说的表述方式,而是采用了颇具记账式的语言:“借出现金,支付燕麦,付给女帽店老板,付给剧院经理,付给杂货店,付给裁缝,付给面包店和熟食店老板,付给酒店老板”这种会计记账语言模式的叠加,看似萨德为了唤起人们对康迪的同情,但对于读者而言,反倒揭示出拉克伦特家族的挥霍无度以及缺乏远见的现实.因此,萨德的这种语域转换不仅改变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在展示故事内在结构方面起到了强化作用.萨德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构建文本的政治意图方面功不可没,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该叙事视角所产生的喜剧效应及其讽刺效果.一方面,由于萨德的叙述采用的是爱尔兰方言,其语言本身就具有喜剧的讽刺效应,如祝他的主人“长命百岁”,称呼他的主人为“仁慈的主”或“法官大人”,这些话语常常使英国读者捧腹大笑.这种喜剧效应还体现在萨德身上的“天真性”.萨德貌似无法认清事情的真相,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难以洞察他者话语的动机和影响,所以当萨德提及人们称呼他为“诚实的萨德”时,他颇为引以为傲.事实上,这样的称呼是恭维还是侮辱,埃奇沃思保留了另外一种阐释,这种称呼本质上暗示出萨德作为仆人叙述者所处的卑微地位和他所获得的封建式信任.“诚实”原本是对人之美德的称赞,但此处却暗示萨德缺乏洞察力,容易被话语的表象所蒙蔽.就萨德而言,一方面“诚实”可以表明他的话语是真实透明的,其表达是直来直去的,所言即所见.埃奇沃思通过第一人称方言叙事在萨德与读者之间构建了一个缺口,使读者们逐渐意识到“诚实”的萨德并不诚实.尽管他的话语叙述不充分,且无法揭示事件表象之下的复杂性,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作品叙事中所执行的证实职能.另一方面,方言叙述所形成的喜剧效应强化了其话语的讽刺作用.萨德话语表述的不完整性,使读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叙事者在文本中无法解释的社会环境和道德缺失现象.其实,萨德对道德缺失现象的强调在他陈G e n e t t eG r a r d,“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p p 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L o n d o n: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p p 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p p 述莫塔拉克伦特的死因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出来:“他没听我的劝告,还是挖了一座仙山(精灵们居住的地方),后来运气就开始变得不佳.虽然他在法律上很有学问,但在其他事情上并非如此.我警告过他,我在他的窗户下听到了女妖的声音,与我祖父曾经听到的一样,但莫塔爵士对女妖和他的咳血毫不在意.”显然,这里萨德将莫塔拉克伦特的死亡归因于他挖了一座仙山而完全忽略了他咳血的肺结核症状,进而给人造成的印象是他并非故事叙事中的一个可靠的叙述者.同样,在故事的结尾,当康迪爵士的处境变得愈加绝望时,萨德告诉读者:“我冒昧地向他们借一些现金.他们大部分人对我非常友好,询问我很多关于康迪爵士及其夫人现状的问题.当得知拉克伦特堡已经被出售,他们非常惊讶.他们都非常同情我的主人,希望他能好起来并会为他祷告,但不幸的是,他们并没有多余的钱能够帮助应急.”这里萨德向他的主人汇报了那些人的礼貌拒绝,然而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能够洞察这种礼貌拒绝背后的社会现实.在整个文本中,在鉴别爱尔兰社会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和揭露这些弊端的语言表述之间出现了很大的脱节现象,这就促使读者不得不对他所陈述的话语重新进行审视.萨德话语叙述的不可靠性除了表现在缺乏道德判断之外还在于他的多次沉默.整部小说中叙述者有四次陷入沉默,他的每一次沉默或者代表了他在话语表述上的无能,或者是他并不愿意阐明其中的道德现实.譬如,在故事即将结束时,萨德既没有对整个事件做出任何评判,也没有给读者提供任何预示.因此,关于这个不确定的结局表明,叙述者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其不满或分析其原因,萨德也没有针对他儿子杰森最终侵占了东家财产的行为做出任何评述.在这个文本中,叙述者的叙述不仅不可靠,而且有些时候处于失语状态,导致他最终无法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故事.面对萨德这种对道德缺失的迟钝反应,该小说中的萨德被批评界认定为一个“不可靠叙述者”(u n r e l i a b l en a r r a t o r).这种叙事者的形成被认为是,如若使一个叙述者成为一个不可靠叙述者的关键是故事叙述者的价值观与“隐含作者”(i m p l i e da u t h o r)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分歧,意即叙事的支撑与叙述者的呈现处于冲突或矛盾状态,使读者对叙述者的真诚性或其讲述故事“真相”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不可靠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矛盾,否则其叙事内容的不可靠性就不会浮现出来.在“不可靠叙述”中,叙述者的话语与隐含读者对故事真正意图的推测并不一致.故事的叙述从中破坏了话语的政治表述,读者只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这些话语的意图,并做出事件与现实不可能“是那个样子”的判断,叙述者叙事的可靠性也因此被认为是令人生疑的.于是,不可靠叙述就形成了作品的一种反讽形式.确切地说,这种不可靠性在于话语表述的内容与方式,即叙述者对发生了什么以及事物实际是什么样子的看法,而不在于叙述者的人格,而那些令人生厌的叙述者却可能直接对故事做出完全令人可信的解释.叙述者之不可靠,大多源于叙述者贪婪、智力障碍、容易上当、心理或道德上的迟钝、困窘或缺乏信息、天真或其他原因.在故事叙事层面上,萨德这个叙述者在该小说中叙述的不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他心理上的迟钝和道德上的回避,埃奇沃思借此巧妙地提醒我们可以接受萨德故事中可证实的事实,但不能接受他的分析.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作家通过萨德这个人物的不可靠叙事折射出爱尔兰社会治理的失败,作家通过“萨德式”的话语陈述来表明他们是这个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受害者,这是他们无法言说的痛苦根源.因此,语言和社会现实之间的鸿沟就成为爱尔兰整个社会缺乏统一目标的有力象征,表达了埃奇沃思由于英爱联盟前景的不确定性所受到的困扰与担忧,并在宏观层面上反映出埃奇沃思对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关系的矛盾心理.二、方言叙事冲突下的类文本叙事在表达其政治话语的语义时,埃奇沃思除了在 拉克伦特堡 主文本中采用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事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p p 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p p 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W a y n eC l a y s o nB o o t h)在其 小说修辞学(T h eR h e t o r i co fF i c t i o n,)里提出了“不可靠叙述者”(u n r e l i a b l en a r r a t o r)、“可靠叙述者”(r e l i a b l en a r r a t o r)和“隐含作者”(i m p l i e da u t h o r)三个术语.其中,“隐含作者”在作品中并未参与故事的讲述,亦无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而是通过故事的整体设计方式,以所有故事讲述者的叙述和凭借能使读者知悉的一切手段,无声地给读者提供阐释思路,使读者能够把握隐含作者的观念.因此,“隐含作者”是读者在阐释叙事时重构出来的故事讲述者,这种“隐含作者”的作用在于创造叙述者,而不是故事的直接讲述者.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第 页.策略,还采用了相对可靠的类文本叙事策略.“类文本”(p a r a t e x t s)的概念最早由热奈特提出.热奈特对类文本的研究仅限于印刷文本的范畴内,认为类文本是相对于主文本而言的,是呈现给读者和大众的文本要素之一.类文本不是一个密封的边界,而是一道“门槛”,它可以使读者自由地游走于文本的内外之间.由于类文本是一个介于文本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确定的区域”,不论向内(指文本)或向外(指文本的外部话语),类文本实际上都发挥着控制读者对文本整体阅读的感知作用.关于类文本的功能,热奈特阐释道:“类文本只是辅助物,是文本的附件.没有类文本的文本就像没有赶象人的大象,就会失去了力量;没有文本的类文本则是没有大象的赶象人,是愚蠢的走秀.”所有形式的类文本都是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话语,服务于构成其存在的主文本.不论作者在类文本要素上对美学或意识形态做了哪些投资,类文本总是从属于“它的”主文本,这种功能性决定了其存在的本质;类文本的美学意义不是要使主文本的周围显得美观,而是要保证主文本的命运和作者的宗旨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作者设计类文本是为了使其读者能够根据这些提示性的文本最大限度地接近主文本的意义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而起到协调文本与公众、文本与潜在读者和真实读者之间关系的作用.玛丽莲巴特勒是最早关注 拉克伦特堡 中类文本作用的批评家之一.巴特勒发现埃奇沃思最初构思这部小说时并没有包括序言、注释和词汇表等辅助性文本,而是在埃奇沃思父女去英国旅行后才决定起草序言的,因为这次旅行使埃奇沃思父女意识到萨德的方言叙述风格和英国读者之间的用语差异,表明埃奇沃思对英国读者如何理解爱尔兰故事的担忧.拉克伦特堡 中的类文本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序言、注释和词汇表.热奈特在 类文本:阐释的门槛(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 o f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中并没有把词汇表(g l o s s a r y)单列出来作为类文本中的一个要素,但是我们可以把词汇表置于注释(n o t e s)的分类之下.拉克伦特堡 中序言的叙事作用体现在其介绍性的功能,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简介文本的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为读者的阅读提供指导并指 明方向.词汇表(g l o s s a r y)关涉语言及其含义,主要介绍了爱尔兰的风俗礼仪,其中包括对超自然的信仰、土地保有制度和爱尔兰葬礼仪式等信息.从内容上来看,词汇表中的注释相对集中在小说早期的叙述中,同时与页面注释有一些重叠的部分.譬如对“仙女山”的解释,页面注释向读者介绍了爱尔兰人关于精灵的迷信之举,并告知读者在英格兰这些“仙女山”实际被称为“蚁丘”,但在词汇表中则用另外一个词b a r r o w来解释“仙女山”.“b a r r o w”本意指弃矿,被古代居民用作粮仓或弹药库,并在危险时作为他们撤退的地方.词汇表中的注释详细地解释了乡下人关于仙女的信仰是如何从地下洞穴发展而来的,以及b a r r o w如何在战争时期发展成为传递信息的烽火点.词汇注释巧妙地消除了页码注释让读者产生的爱尔兰人愚蠢迷信的印象,也为爱尔兰人不愿碰触土墩提供了理由,而不是强调爱尔兰人对“仙女复仇”的恐惧,所以这些词汇注释消解了英国读者对爱尔兰人行为举止的困惑.在该小说中,注释和词汇表中所采用的语言与萨德的语言是对立的.不同于萨德的口语化方言,词汇注释更趋向于学术化的标准语,不断地提醒读者应注意到萨德叙述的不可靠性,并通过这种补充叙事的方式来赢取读者的信任.主文本和类文本两种声音之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萨德的方言叙事只是单纯地向读者讲述了一些爱尔兰式行为,但没有交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他的叙事缺乏探究事件表象之下的复杂性,而由编辑添加的注释则是运用标准的书面语言以及可证实的例子向读者提供较为准确的爱尔兰习俗及其影响.小说中的另外一处详细注释是关于萨德常年穿着的“大衣”,埃奇沃思引用了埃德蒙斯宾塞(E d m u n dS p e n s e r)在 爱尔兰之现状(AV i e wo f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eo fI r e l a n d,)中对“大衣”的看p a r a t e x t s的译法并不局限于一种,类文本、副文本、准文本都是它所对应的中文表达,其中类文本和副文本是国内学者比较青睐的表达方式,本文选用类文本作为p a r a t e x t s对应的中文内涵.G e n e t t eG r a r d,“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p p G e n e t t eG r a r d,“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p p G e n e t t eG r a r d,“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p p G e n e t t eG r a r d,“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p p 热奈特在 类文本:阐释的门槛(P a r a t e x t s:T h r e s h o l d s o f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一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及词汇表(g l o s s a r y),在论述注释(n o t e s)的章节里则发现,热奈特以g l o s eg l o s s 对n o t e s进行溯源,并提及g l o s e是n o t e s古时候的表述,罗伯特词典 中将n o t e一词的使用则追溯到 年.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p p 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p p 法:“萨德所穿的大衣也被称作斗篷,最早可追溯到塞西亚人.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古时候都有过这种风格的着装,读者可以从各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找到证据.斗篷的款式比较宽松,夏天穿着比较凉快,冬天可以裹紧身体用来保暖,雨天可以用来遮雨,风天可以用作帐篷.因此,考虑到其多种用途,亡命之徒们可以把斗篷用作房子,造反者可以把它当作床,小偷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藏匿盗窃物品的地方.”埃奇沃思的引用赋予斗篷新的意义,注释中的解读及评论将爱尔兰的斗篷与古代文化相提并论,从而把爱尔兰的文明定位在遥远的过去.然而,将斗篷与遥远的过去联系在一起并不能使其成为动态的文化产物,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局势下爱尔兰的“不法分子”“反叛之徒”和“偷窃犯”的威胁会促使读者将斗篷的穿着与颠覆社会的危机联系起来,进而通过不可靠的叙事策略达到作家政治隐喻的目的.小说中引用的出处来源于斯宾塞的 爱尔兰之现状,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政治性的文本,在文中斯宾塞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论证帝国殖民合理性的政治道德话语.萨义德(E d w a r dW a e f i eS a i d)将斯宾塞的设想解释为“既然爱尔兰是野蛮的塞西亚人,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应该被灭绝”,而斯宾塞的总督秘书甚至主张用暴力和蓄谋造成的饥荒来镇压“野蛮的”爱尔兰人,并预想出一个“人口众多的富饶国家顷刻间消失”的样子.因此,埃奇沃思引用斯宾塞的观点并非仅为 拉克伦特堡 提供文学性底色,而是在其文本中引入了斯宾塞改革爱尔兰的激进计划,因为斯宾塞认为爱尔兰是一个被“反叛者”过度统治的国家.正如埃奇沃思在注释中所阐明的那样,大衣或斗篷与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玛格丽特罗斯贾斯特(M a r g a r e tR o s e J a s t e r)对此认为,“早期现代英国殖民主义话语始终依赖于那个 野蛮的爱尔兰人 的形象,他穿着斗篷,留着长长的额发只为能够与他们的近邻区分开来”.她还补充道,斗篷或大衣“成为爱尔兰人服饰的能指,是早期现代英国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形象象征”.到了 世纪末,大衣或斗篷已经成为与颠覆性叛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象征,拉克伦特堡 中的萨德有可能参与了推翻盎格鲁爱尔兰地主的阴谋,萨德说他从来不把胳膊伸进袖子里,也从不伸出脖子,不以任何方式伸展自己,他把自己藏在大衣里,但他却见证主人家衰败的每一个细节.他总是“近在咫尺”地听到私人谈话,或者碰巧透过他儿子杰森的肩膀瞥见秘密文件 但他始终保持战略性的沉默.“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或那样的话;我把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我什么也没说”是他不断重复的话,就好像拉克伦特家族是自生自灭的一样.因此,不论萨德如何标榜自己的忠诚,他都有可能被看成是那些白天忠实地为地主服务,而晚上则密谋推翻他们主人的两面派佃农.埃奇沃思将萨德塑造成一个喜欢偷听、偷看并对主人缄默不语的形象,进而暗示出 世纪爱尔兰复杂的政治环境.秘密活动和战略性的沉默是生存原则,借此形成社会和政治权利的可替代空间,并形成爱尔兰佃农阶层对帝国侵扰的反抗.无疑,在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过程中,大多数爱尔兰人无法表达抗议,于是这些政治力量自然也就转移到地下,在臣服外衣的遮蔽下产生了一种具有颠覆性的隐藏文化.通过类文本的阐释,读者可以解读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主文本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此举强化了小说文本中作者意图的可知性,体现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以及真实和虚构等诸方面的复杂关系,证实了朱桃香所概括的类文本叙事诗学价值,即:类文本是复杂叙事小说生产和接受双向行为中不可多得的结构成分;类文本可以充当复杂小说的部分评价文本而拓展阐释的视域;类文本和小说主文本形成跨文本关系,为文本制造多重声音,并增加阐释难度.S p e n s e rE d m u n d,“AV i e wo f 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eo f I r e l a n d”,O x f o r d:B l a c k w e l l,p p S a i dE d w a r dW,“C u l t u r ea n dI m p e r i a l i s m”,N e wY o r k:V i n t a g eB o o k s,p p S p e n s e rE d m u n d,“AV i e wo f 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eo f I r e l a n d”,p p J a s t e rM a r g a r e tR o s e,“S t a g i n gaS t e r e o t y p e i nG a e l i cG a r b:B e nJ o n s o n sI r i s hM a s q u e,”,N e wH i b e r n i aR e v i e w,N o ,p p 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p p E d g e w o r t hM a r i a,“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p p 黄剑、王任坤:变异学视角下 红楼梦 霍译本和杨译本对比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页.朱桃香:副文本对阐释复杂文本的叙事诗学价值,江西社会科学 年第期,第 页.三、双重文本叙事下的动态政治隐喻 拉克伦特堡 中主文本和类文本两种叙事交织在一起,时而互补时而对抗:主文本叙事聚焦于萨德的第一人称视角,类文本叙事对主文本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由于类文本所传达的信息有时与主文本传达的信息相悖,因此这种既合作又冲突的叙事结构引发了批评家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关注.卡拉赫(B r i a nC a r a h e r)认为,编辑的声音和萨德的声音既是对立的,也是共鸣的,两种声音是合作的关系.这种复杂性源于爱尔兰政治环境的复杂,正如有些批评家把小说的编辑与作者以及小说叙述者之间的关系解读为英国人和爱尔兰人之间或“盎格鲁爱尔兰人”和“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之间关系的隐喻.在 拉克伦特堡 出版之前,爱尔兰国内的政治局势持续动荡,最终于 年在爱尔兰东南部韦克斯福德郡(W e x f o r d)发生了暴动.在这次爱尔兰大暴动之后的两年间,忠于大英帝国君主的作家们不断地在公共阅读领域加深刻画爱尔兰人的残暴形象,使英国人对爱尔兰人在暴动中的暴行一直心有余悸,英国政府也极力寻求通过立法手段去遏制来自爱尔兰的威胁,英爱合并法案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炉的.埃奇沃思此时用这样一个不识字的、忠诚的老管家形象讲述拉克伦特家族的故事,表明她试图通过极富政治隐喻的叙事方式缓和 年暴动对英国人造成的恐慌情绪,拉克伦特堡 所达到的喜剧风格也有助于解除英国读者的戒备心理.这一点正如巴特勒所言:“埃奇沃思创作出来的喜剧,呈现了爱尔兰人的喜剧感以及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一行为是非常及时的.”在此种特定的政治背景之下,拉克伦城堡 中两种文本的平行叙事赋予读者巨大的阐释空间.就作者的顾虑而言,这种叙事结构安排体现出埃奇沃思的矛盾心理,作家一方面试图以方言叙事制造喜剧效果来消解英国读者对爱尔兰的误解与恐惧,另一方面又担忧英国读者因缺乏对爱尔兰历史与文化的理解而影响到对小说的阅读感受.因此,由编辑添加的类文本要素表面上是在消解英国读者对爱尔兰的误读,实际上却使萨德的白话叙事合法化,并形成了萨德叙述的可靠性问题.批评家就萨德的方言特色进行了一场讽刺性的大辩论,使主文本和类文本之间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较量.埃奇沃思借用萨德文盲式的、沉默式的声音与编辑的学术化声音进行互动,两者不断地参与对话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历史叙事,借此提醒读者对爱尔兰政治紧张局势的关注.在 另一个要讲述的故事:后殖民理论和拉克伦特堡的案例(A n o t h e rT a l e t oT e l l:P o s t c o l o n i a lT h e o r ya n dt h eC a s eo f“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中,科贝特(M a r yJ e a nC o r b e t t)认为,读者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是殖民关系,“因为 拉克伦特堡 中的讽刺取决于它如何建立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而这种讽刺的距离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段,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它致力于构建英国国内读者对爱尔兰主体的优势”.编辑的声音表面上看是中立的,只是向读者们提供爱尔兰民族志的细节,实际上指涉的却是几个世纪以来爱尔兰人与殖民者之间的界限问题.拉克伦特堡 中两种文本的平行叙事凸显了作者双重身份下的冲突.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T e r r yE a g l e t o n)观察到作者和叙述者在 拉克伦特堡 中的地位有着双重的和模糊的相似之处:“这就是爱尔兰小说中最有趣的神秘人物之一,玛丽亚埃奇沃思的 拉克伦特堡 中萨德的双重性格,也许这并不奇怪,她极具矛盾的创作应该是一个上流社会女性的作品在社会权力和性属关系之间经历某种类似冲突的结果.”这种模糊的相似之处与作家的身份紧密相关,埃奇沃思虽然在爱尔兰度过了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埃奇沃思笔下的爱尔兰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爱尔兰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问题,处于她所在的阶级地位来讨论身份和国籍是个极其复杂的难题.在 世纪,盎格鲁爱尔兰人的自我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康诺利(S J C o n n o l l y)在 十八世纪爱尔兰的政治思想(P o l i t i c a l I d e a s i nE i g h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yI r e l a n d)一书中提出爱尔兰新教徒根据他们的英国身份来定义自己,拒绝承认自己是爱尔兰人;然而,这种情况在 世纪发生了变化,“世纪初,爱尔兰C a r a h e rB r i a n,“E d g e w o r t h,W i l d ea n dJ o y c e:R e a d i n gI r i s hR e g i o n a l i s mt h r o u g hT h eC r a c k e dL o o k i n g g l a s so faS e r v a n t sA r t”,L e o nL i t v a c ka n dG l e n nc o o p e r,e d s,“I r e l a n d i nt h eN i n e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R e g i o n a l I o l e n t i t y”,D u b l i n:F o u rC o u r t sP r e s s,p p B u t l e rM a r i l y n,“M a r i aE d g e w o r t h:AL i t e r a r yB i o g r a p h y”,p p C o r b e t tM a r yJ e a n,“A n o t h e rT a l et oT e l l:P o s t c o l o n i a lT h e o r ya n dt h eC a s eo f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C r i t i c i s m (S u mm e r ):E a g l e t o nT e r r y,“H e a t h c l i f f a n dt h eG r e a tH u n g e r”,L o n d o n:V e r s o,p p 新教徒通常认为自己是生活在爱尔兰的英国人到了 世纪中叶,这种独立的民族身份感在逐渐下降”.盎格鲁爱尔兰人既是内部人又是外部人,他们是在英国的爱尔兰人,又是在爱尔兰的英国人.同时,世纪也是英国民族观念的形成时期,英国人通过自己不是谁来定义自己,那么身份认同感并不会因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而形成.相反,英国性被叠加在一系列内部差异之上以回应与“他者”的接触,尤其是回应与“他者”的冲突.因此,身为一名生活在爱尔兰的盎格鲁爱尔兰女性作家,英国人可以把埃奇沃思视为等同于萨德的劣于英国人的爱尔兰人,也可以因为性别把她标记为劣于男性的女人,使其在社会权力和性属关系之间经历着反复的冲突,这种冲突促使埃奇沃思认为偏见和刻板印象的持续存在是政治进步的严重障碍,也是导致政治暴力事件的潜在危机.因此,埃奇沃思一方面借用文本中萨德的话语挑战刻板的国家印象,另一方面又借用类文本下编辑的声音弱化这种挑战.在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的压力下,埃奇沃思对于即将到来的英爱联盟持既期待又担忧的心态:联盟能够把英国的工业制造引入爱尔兰,但对爱尔兰而言则更像是对权力让步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置于这种社会历史语境下的 拉克伦特堡 揭示出来的恰恰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融合与对抗的矛盾心理.拉克伦特堡 通过采用双重文本叙事的方式增强了小说的张力.在主文本中,埃奇沃思将拉克伦特家族的历史交给了一个“不识字”的管家去讲述和评判,致使大家族的威严受到了损毁,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和贵族所有制受到了挑战.埃奇沃思在 拉克伦特堡 中通过萨德的叙述抨击了统治阶级德不配位的现状,她既没有哀悼也没有庆祝拉克伦特家族及其所代表阶级的毁灭,这足以表明埃奇沃思勇于正视爱尔兰当时面临的社会变革但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时的矛盾心理.类文本中编辑添加的注释性评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具学术话语体系的阐释来源,是复杂叙事小说生产和接受双向行为中不可多得的结构成分,进而有助于读者多维度地理解文本的政治内涵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拉克伦特堡中的类文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殖民话语体系下英国人对爱尔兰的态度.在两种文本叙事功能的作用下,拉克伦特堡 呈现出来的是英国和爱尔兰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英爱联盟能否改善爱尔兰以农业为主的现状、能否缓和英爱之间与日俱增的矛盾,埃奇沃思在该作品中并没有加以断言和预测.当提及联盟的时候,埃奇沃思希望联盟能够将英国制造业引入一个面临工业挑战的爱尔兰,但其叙事风格又是颇为感伤的,正如在 拉克伦特堡 序言中道出的那样:“当爱尔兰因与英国结盟而失去身份时,她会自顾带着幽默自满的微笑回顾她以前的生活.”P o l i t i c a lM e t a p h o r i nC a s t l eR a c k r e n t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N a r r a t o l o g yL IZ e n g,L I UD o n g x i a,(S c h o o l 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N o r t h e a s t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c h u n ,C h i n a;C o l l e g e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J i l i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i p i n g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r i s hw r i t e rM a r i aE d g e w o r t hh a dr e p e a t e d l ys t r e s s e dt h a ts h ew a sn o t i n t e r e s t e di np o l i t i c s,b u tt h ea c 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