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征程
体育
现代化
目标
任务
理论
逻辑
实践
导向
8栏目名待定Jan.20232023年1月Journal ofGortUniversityNo.1Vol.43第43 卷第1期州体育学院学报DOI:10.13830/44-1129/g8.2023.01.002新征程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理论逻辑与实践导向陈丛刊,陈宁(1.西南财经大学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 11130;2.成都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成都6 11130)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壁画了蓝图,明确了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报告对体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对发挥体育的独特优势和价值,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实现2 0 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从理论逻辑和实践导向对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具体分析,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体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点,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建设体育强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现代化;理论逻辑;实践导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7-32 3X(2 0 2 3)0 1-0 0 0 8-10The Goals and Missions of Sports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Journey:Theoretic Logic and Practical OrientationCHEN Cong-kan,CHEN Ning(1.Center of Sport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1130,China;2.High-education Institute,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China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2O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laid outa blueprint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and defined the goals and missions ofsports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journey.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reportof the 2o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nd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of the report on sport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iving play tothe unique advantages and values of sports,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andachieving the goals of building sports power by 2035.The research made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goals and missions of sports moder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guidance.Accelerating the building of sports power is the strategic goal of sports modernization,extensive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is the basis for building sports power,strengthening youthsports is the focus of building sports power,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sssport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is the key to construct sports power.Building sports power has an收稿日期:2 0 2 2-12-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 2 BTY002)作者简介:陈丛刊(198 7-),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治理、体育社会组织通信作者:陈宁(196 0),男,四川遂宁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陈丛刊等:新征程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理论逻辑与实践导向第43卷第1期indispensable position and role i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nation by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Key words:sports power;sports modernization;theoretic logic;practical orientation;masssports;competitivesports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再次明确2 0 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体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是新阶段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报告明晰了新征程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赋予了新时代体育更丰富的内涵、更多元的功能、更综合的价值,彰显了建设体育强国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体育现代化的支撑。其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体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点,“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全面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深刻把握对体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进体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建设体育强国是体育现代化的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目标,重点谋划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顺利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勾画了路线图、时间表和突破口。按照总体战略分两步走安排,到2 0 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文化、体育、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建成体育强国使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这一战略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也标明了体育在第二个百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位置和任务。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也是推进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体育强国建设的程度决定着体育现代化的高度,可以说体育现代化的水平主要通过体育强国建设的标识而体现。2 0 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5项战略任务和9个重大工程,全面安排部署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进程。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2 0 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建成体育强国,使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2 0 2 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标明了2 0 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时间点。2 0 2 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列为新时代体育领域的三大重要成就,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和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到2 0 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的制度生命力、大众亲和力、经济贡献力、文化软实力充分彰显,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现代化的率先实现能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和动力引领,将充分体现和发挥“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新时代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精心部署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10第43卷第1期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新突破。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更加清晰,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六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取得长足进步;单项协会实体化社会化改革明显进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两届奥运会踏身金牌榜前3名;体育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华体育精神广泛传播,体育文化产品创作和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体育对外交流日益扩大,与各国际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地区)间的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在促进文明交融和民心相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但也应充分看到,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建设体育强国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超大规模的人口带来的困难。中国是规模巨大的人口大国,14亿多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8%。已经实现现代化的37 个发达国家的人口合计为10.9亿人,其中多数国家只有几百万或几千万人口。中国式现代化将十多亿的人口体量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彻底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决定了推进我国体育现代化必然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二,国内体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国内区域和城乡发展差异较大,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健身设施建设为例,我国尚有3.5万余个行政村(社区、街道)未建有健身场地设施3,离“到2 0 2 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薄弱,尤其是基础大项、球类项目的人才培养呕需加强;体育产业总体规模,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117 5亿元,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产业出现下滑【4;单项体育协会的“脱钩分离”步履艰难,脱钩后的全国单项体育协会面临着资源保障缺失、内部管理结构和制度不完善、专业综合人才不足等困境,上述种种问题决定了整体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不会是轻松可得的过程,必须付出艰苦努力。体育体制机制“深水区”的改革任重道远,铲除长期形成的顽瘴瘤疾,需要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持续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三,国际体育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下,国际体育组织对全球体育掌控力下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式微,全球体育产业增长乏力5。全球体育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百年变局势必影响和推动体育变局,体育政治化倾向更加明显【6 。未来奥运会项目设置规则的改变,也需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尽快适变。应对国际体育发展变化,必须做出相应的预设安排,主动防范化解新一轮奥运大考的风险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全面完成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体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必须自觉将体育纳人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根本遵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目标、时间安排、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规定和典型特征,为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建设体育强国确立了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国际可比性,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能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硬指标可比,同时也必须有中国制度特色、文化特点、价值特性,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设体育强国既需要注意借鉴世界体育强国建设的共性特点,更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实践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走得对、走得稳、走得好,彰显了体育发展的制度优势,坚定了道路自信的底气。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2 0 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必须以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动力【7。体育高质量发展将体育发展从基本面向高阶位转向,由解决“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问题转段,是对我国体育发展经历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等发展特征的总结和升级,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的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升体育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建立体育创新发展体系,促进区域体育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构建体育发展新格局。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11陈丛刊等:新征程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理论逻辑与实践导向第43 卷第1期是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三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体现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建设体育强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8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体育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清醒认识到,体育强国建设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着可以预料和难以逆料的各种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2 0 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安排,比原计划2 0 50 年建成体育强国提前了15年,由于建设周期的缩短,加上恢复三年疫情给体育发展带来的重创,原有计划安排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必须认清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持之以恒统筹把握好新的战略机遇,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继承光大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用“女排精神”“北京冬奥会精神”激发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精神。2全民健身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到2 0 2 0 年,先后分4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目前正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 0 2 1-2 0 2 5年)。全民健身条例确立了全民健身的法律地位,决定每年8 月8 日为国家全民健身日。2 0 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纳人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规划,融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 0 2 2 年3月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明确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加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性的健身需求。2 0 2 2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原第二章“社会体育”章名修改为“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到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再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3次重要报告都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高度关怀,对全民健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创举的高度肯定,对全民健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高度重视【)。2 0 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国2 0 30”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人国家行列。2 0 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全民健身行动纳人健康中国重大专项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深人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1。健康中国建设,不仅关注“治已病”,更关注“治未病”,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建设方案的组成部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前端要地,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大健康”理念落地生根,为全民健身开启了全新发展格局【10)。新征程上全民健身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更加突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努力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民健康是根本保障。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泰民安的坚实保证。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不仅是丰厚的物质,还包括对健康水平和国民文化素养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步。可以说,全民健康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全民健身是促进全民健康的基本要素和重要途径。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共同富裕也就无法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达成的首要问题,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全民健身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具体反映群众体育发展的成效,做大筑实竞技体育发展的塔基,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新时代十年全民健身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明显增加,2 0 14年为33.9%、2 0 2 0 年为37.2%;体育场地面积大幅提12第43卷第1期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升,2 0 2 1年底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1m,较2013年增长6 5.1%,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到全国超过96%的行政村【12】;全民健身活动近年来助推体育产业实现高位增长,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0.6%增长至1.0 6%【13。大力举办线上运动会,2 0 2 2 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参赛人数突破1396万人,全网总曝光量超过56.2 亿次,全民健身热情高涨 14。到2 0 2 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 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 0 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15。对照未来5年的发展要求和远景目标,全民健身尚须解决一些关键问题。第一,便民惠民的健身载体不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区域差异较大,健身公共服务配套不够,健身场馆设施供给不充分,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不平衡,健身信息化平台严重滞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育不良。我国每10 万人拥有不到2 个正式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与德国每8 90 人就拥有1个体育社会组织相比差距明显【16 。第二,健身科技支撑不强。全民健身智慧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 0 2 2 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农村网民规模仅2.93亿,占网民总数不到30%17 。城乡网民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不利于全民健身智慧化均衡发展。用于运动监测、健康监测及慢病干预的技术及产品落后,不同年龄段运动促进健康的关键技术及指导体系不完善,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测量与干预技术缺乏系统性和精准性等。体育科普工作较为薄弱,科普宣传手段单一简陋,对体育科普的重视程度不高。第三,健身融合发展机制不畅。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随着教育评价指标的变化,增加了学校体育的机会和权重。受到社会环境和学校评价指挥棒导向的影响,体教融合的具体路径不够清晰,实践样态的典型引路不够,具体表现在:行政部门存在利益分歧,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首要利益方面有明显差异。学校体育保障不力,学生活动时间不足。全国政协调研数据显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给文化课让路的现象长期存在,学校体育周课时数达标比例不到教育部规定的6 5.1%,初三、高三数学、语文周课时数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学校高达2 7.2%、7 6.1%18 1。体卫融合实质性进展缓慢,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共建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在社区建立运动健康中心受场地、经费、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刚开始试点尚待推广。体旅融合中体育的内容较为零散碎片,主要是文化旅游贡献较多,体育方面未深度介人,乡村振兴中的体育作用彰显不足,如2 0 2 1年浙江省省级运动休闲乡镇收人50.2 亿元,仅占全省第三产业收人约1.3%。19。O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体育强国的6 个维度具体目标中,青少年体育属于全民健身的重点,竞技体育直接关联全民健身,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离不开全民健身,体育文化与体育对外交往也与全民健身密切联系,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基础和关键在于全民健身。一是构建和完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更高水平”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新发展阶段体育亲民、利民、便民、惠民的具体体现。重点解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健身公共服务产品,缓解健身服务供需矛盾等问题,提升公共健身设施供给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水平,建好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形成贯穿全年的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加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丰富科学健身指导方式,建立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的多重优势,通过服务分工和产业协同,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效率【2 0 。充分发挥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服务。二是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主动健康模式。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探索通过科学健身解决主动健康的机制路径,促使健康管理端口前移,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当前,缺乏身体活动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全球人类死亡的第4个危险因素(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是慢病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总体趋势10 年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8.8%2 1。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高度,运动促进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运动是良医”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全民健身成为促进全民健康的“助推器”。以运动作为慢病干预的重要手段,推动运动健身纳人健康促进为价值指12第43卷陈丛刊等:新征程体育现代化的日标和务理论逻辑与实践导向第1期向,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构建体卫融合的主动健康新模式。三是解决科学健身的科技支撑。全民健身既要解决在“哪儿健”问题,更要解决“怎么健”“如何科学健”问题。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科技支撑健身,解决精准健身问题【2 2 。要突破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方案智能化生成技术及运动处方库方面的难点,破解青少年运动与健康行为精准监测及评估技术研究方面的瓶颈。尽快明确体卫融合中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基本标准、建设指南、评估体系和管理规范,大力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在运动促进不同人群健康的量效关系上,积累大数据的循证依据,促使运动处方更加科学和精准。加强对青少年近视、肥胖和脊柱侧弯的科学健身指导,在全国建设青少年科学健身健康示范区,积累经验并进行推广。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研发基于可穿戴高精度运动传感器、北斗定位和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智能化健身测试装备。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国家一省一市一县”四级联动,统一健身服务入口、融合线上线下服务、场馆场地设施管理、有关数据开放和共享等功能【2 3。加大体育科普工作的力度,提升全民健身科学素养。3青少年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点党代会的报告对体育工作的要求首次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点,不仅因为青少年人数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重要比例,2 0 2 2 年全国6 一25岁的青少年约32 311万人,占总人口14117 8 万人的2 2.9%;更为重要的是青少年是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主体,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生后备力量【2 4。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方面可以引领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心素质,促进学业进步,培养爱国情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广泛坚实的人力人才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更多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扩大群众体育普及普惠的广度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宽度。各级各类学校是青少年的载体,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因此,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核心就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多次对青少年体育工作作出指示。2 0 14年在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青少年都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2 5。2 0 16 年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指出,“德智体要全面发展,其中体育对陶冶情操、历练意志有重要作用”【2 6 。在观摩小学生足球训练课时,他希望同学们把足球爱好保持和发展下去,在足球运动中感受集体力量、体验运动乐趣、强健身体素质,通过发展校园足球培养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在2 0 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2 0 2 0 年他在陕西考察调研时对学校师生们讲,“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2 7 。2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西体育馆时,他表示“重视体育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希望同学们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示,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 0 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 0 2 0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专门讨论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会后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2 0 2 0 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有力推进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学校逐渐构建起“教会、勤练、常赛”三位一体的体育发展模式,中考、高考制度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营养不良问题持续改善,柔韧性、爆发力、速度、耐力的指标也有了明显进步。2 0 1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原有的全国大型综合性城市运动会更名为全国青年运动会,设置49个大项、18 6 8 个小项;2 0 14年我国成功举办了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 0 18 年开始建立覆盖大多数奥运项目和部分非奥运项目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我国现办有2 0 37 所各级各类体校,119个“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同时定期举办或参加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中日青少年体育双边交流活动2 8 。14第1期第43卷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体教融合有了新进展,以校园足球项目为例,通过已经搭建的竞赛体系,为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构建了巨大的“蓄水池”,国民教育体系正在为竞技人才的培养作出新贡献。当前,青少年体育工作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体教融合存在难点和堵点。从提出“体教结合”到现在的“体教融合”,已有2 5年的发展历程,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两个领域、两个体系在结合或融合过程中,始终未能解决好体制性障碍和理顺具体操作方式,认识和实践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体系融合的难点没有真正消除,资源融合的堵点没有完全打通。体育部门有自己的苦衷,毕竟教育资源不属于自己管辖,动用教育资源需要教育部门协调;教育部门管辖的领域太大、事务太多,难以顾及涉及人数较少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有的事情就交给内部的体育卫生处(科)进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其有限【2 9。第二,学校体育质量不高。学校落实上级对体育工作的要求未完全到位,与社会和家庭对学校体育的期许有距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有隐患。近年来,体育活动硬性的时间要求基本达标了,但体育活动的量效关系不明显,青少年普遍掌握2 项以上运动技能的任务实现度差距大,学校总体上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氛围。“小胖墩”“近视眼”“脊柱弯曲”数量较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 0 2 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 0 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其中6 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 1.1%,高中生为8 0.5%30 。特别是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每日持续网课,室外活动大量减少或根本没有运动,呕待学校体育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第三,学校、体校、俱乐部课余(校外)体育活动管理不规范。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也是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场,但很难保量保质完成任务,课余时间多被其他学科占用了。体校学生训练和文化学习两头忙,教练和教师各自为阵,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平衡训练和学习的关系。调查显示,全国绝大部分体校向省市专业队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占比不到学生总数的10%,与此同时,文化课学习也远少于普通中小学生 31。体育俱乐部的培训在整顿校外培训时暂时保留下来,学生校外培训活动清理后,大量学生涌人体育俱乐部,许多原来的文化补习机构也转向于体育培训,师资、场馆、收费、生源竞争、时间安排等冲击着培训班,各地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体育培训的正常进行,影响了青少年体育的声誉。“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待,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必须下决心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紧紧町住建设体育强国的重点。一是协调体教融合的关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青少年是群众体育的基础人群,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体育产业的消费源头。青少年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结合部和支撑石,决定着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质量。以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是中国特色体育道路的薪新探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命题,也是引领体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重点。推动体教融合要以理念融合为引领,实现关乎青少年健康的全领域融合,体育和教育两个方面形成融合发展的共识,不拘泥于“体教融合就是体育重新回归教育”等类似问题的争论,切实做好目标融合为导向、机制融合为关键、资源融合为支撑、措施融合为抓手的实际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 3。二是把握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做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布局。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引领。没有全体青少年广泛参与,体育工作就没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没有竞技水平提升的突破,体育普及则容易迷失方向,二者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普及就是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传授体育项目的技能、原理、规则以及精神内涵等,因地制宜为青少年提供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引导和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成为终身运动爱好者。提高就是做好各级各类体校的规划布局,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重点项目学校。对发现的“运动苗子”,注意系统性培养,既要提升训练水平,又要保证文化教育,探索“两必须、两不误”的具体实施办法。三是处理校内外体育的关系,确保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作用。2 0 2 0 年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95.2%,高中毛人学率91.2%,高等教育的毛人学率54.4%34。有有关研究预测,高等教育的毛人学率2 0 2 5年将达6 1.6 0%、2 0 30 年6 7.2 6%、2 0 35年7 4.0 7%135。我国适龄青少年基本都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抓青少年体育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强化课余体育锻炼;有效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体育科普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加陈丛刊等:新征程体育现标利务理论逻辑与实践导向第43卷第1期强重点体校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衔接,充分发挥大学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作用;注重校外高水平体育俱乐部组建,加强对俱乐部资质认定和指导,规范各种体育培训,支持为青少年提供更实效、更多元、更丰富的体育培训产品。4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体育发展要求提出了这项任务,并且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首尾相连,放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之前作为前置语。可以理解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前提和途径,通过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来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关乎国民健康和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支撑,关乎综合国力的展现和民族精神的凝聚。体育强国建设的成效必然通过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表现出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体育强国建设程度的关键。时隔十年的党代会报告再次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一方面说明两大领域直接关乎体育发展的全局,其发展的高度、深度和协调度直接决定体育强国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表明两大领域能否实现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新时代通过深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供给侧创造条件适应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