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媒体
下山
东非
舞蹈
文化
传承
推广
研究
崔佳怡
93大众文艺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我革新。“非遗”舞蹈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巨大的文化魅力,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灿烂瑰宝,“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受齐鲁文化、儒家文化的熏陶,拥有的非遗舞蹈类别丰富多样,这些独具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透露出山东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与文化风貌。当下,正处新型媒体、各媒体融合的融媒体大环境之下,如何让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利用好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使其功能、价值得以全面发挥,为非遗舞蹈的传承与推广创设新路径,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一、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媒体传播价值(一)保护传统非遗文化随着科学技术与各大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利用新媒体对山东非遗舞蹈文化进行传播与推广,不仅能够让非遗舞蹈文化“活”起来、立体化、多元化,更是对其最好的保护方式。同时,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舞蹈文化,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加入传承与推广的队伍中,例如山东政府与其卫视、腾讯视频等平台打造的山东省大型非遗传承创新文化节目非遗说,记录了山东非遗舞蹈的舞姿、音乐、源头等等,既能够解决传播规模小、受众面窄,也能够进一步挖掘非遗舞蹈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更多人、更多年轻人,愿意接受这一古老非遗文化、看到了属于山东的独特的非遗舞蹈文化。新媒体背景下,利用各大媒体进行传播,在记录、保存传统舞蹈形式的基础之上,大众参与、大众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对于当代年轻群体的民俗文化普及教育,也是对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多元化推进。(二)传承舞蹈文化精神传承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不能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非遗传承人,传承者、传播者要利用好新媒体大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不断发扬山东精神。例如,山东省鄄城县的非遗舞蹈商羊舞,作为一种民俗舞蹈出现再民俗活动之中,手持响板规律撞击、模仿着商羊的鸣叫和动作,以古朴典雅、欢快明朗的舞姿表达着人民虔诚的敬意。从祭神到求雨再到祭拜,商羊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当地民俗相互结合并长久流传,其民间信仰也渗透到舞者的思想意识之中,长期的积累,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祭祀舞蹈动作特点与舞蹈形式。1这是一种由心而发的敬畏、崇敬,也是参与者心理与仪式的民俗味道。当下,国家、政府对于文化建设尤为重视,传播者们要更好的利用这个新媒体下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研究*崔佳怡 王魏魏(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摘要:数字化时代,各媒介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在非遗舞蹈文化之中得到推广与应用。但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高效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娱乐化与知识的碎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变异、缺失。山东非遗舞蹈文化是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活”的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好各种媒介资源,既满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也适应了当下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的需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文章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媒体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传承与推广非遗舞蹈文化的新路径。关键词:新媒体;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承;推广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13-0093-03DOI:10.20112/ki.ISSN1007-5828.2023.13.031*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载舞乡间山东非遗舞蹈文化推广平台”(项目编号:202214276006)的结项研究成果。舞蹈研究94大众文艺机遇,大力建设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产业基地,例如博物馆、舞剧院等,同时结合各类媒体以综艺、微电影、广告宣传等形式,传达非遗舞蹈文化所蕴含的古人哲学、人生哲理,让更多的人看到山东非遗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传递价值与行为规范,宣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文化价值。(三)打造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品牌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山东非遗舞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核。不同的舞蹈形态、各色的表现形式,各大媒体应以此为基,打造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品牌。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可以利用自身传播优势,凸显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魅力;新兴短视频媒体、直播媒体平台在传播速度和受众方面较传统媒体有着优势性,利用好这份优势,普及到新青年一代群体之中,拓宽受众面。2在全面并高速普及的基础之上,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时,还要利用好不同非遗舞蹈的服装道具等,如鼓子秧歌中所用到的伞、大鼓、大锣、钹、镲等,所穿戴的服装头饰,表演时用到的公共祠堂、寺庙等,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舞蹈借助媒体平台,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进一步打造属于山东的非遗舞蹈文化品牌。(四)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山东非遗舞蹈作为特色文化资源,在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地域扶贫和乡村振兴是一条衔接线,通过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互补,文化流动,以此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各地政府应该看到本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将当地非遗舞蹈文化项目传播转化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的特色资源,升级乡村文化旅游场景,新媒体则及时发布有关新闻讯息、进行高速传播与全面宣传普及,让广大受众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并受到吸引,从而开辟一条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再者,打造的非遗舞蹈文化品牌产品的畅销有助于当地加深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可扩大非遗舞蹈文化在普通公众中的价值认同。在传播非遗舞蹈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传承推广和盈利的双赢局面。二、新媒体背景下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推广的现状与困境(一)社会力量参与度低,未形成系统的推广模式在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中,各地方大多采用由非遗舞蹈传承者全权保护的方式。从理论上来说,山东非遗舞蹈的传承者们最为熟悉非遗舞蹈文化,但他们也仅限于熟悉,对于如何继续传承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用何种方式拓宽推广面并不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各方的责任,政府没有意识到传承者的能力有限,各社区没有密切关注到传承者的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传承者们也没有寻求政府社区的帮助、没有提高技术层面的意识等等。没有各方高度的重视、社会力量参与度低,也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又全面的传承推广模式,目前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仍然呈现单一化、碎片化、零散化的传播模式,既没有时效性、也没有高质量。对于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承推广的意识,各方需亟待高度重视、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并探索形成一条连接各方的系统推广模式。(二)新媒体平台过度关注商业化和经济效益短视频、在线视频、直播等平台,更注重娱乐价值、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一些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文化内涵削弱、减少、甚至是变异的现象出现。在商业化背景下,抢占流量、获得高播放率变得尤为重要,一些创作者照搬高流量视频框架、又生搬硬套加入非遗舞蹈,呈现出单一化、套路化、变质化,这无疑违背了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推广的初衷。另外,由于多频次、高效仿的视频重复出现,短视频平台的使用者对这类视频产生抵触心理,不再对非遗舞蹈提起观看了解的兴趣,造成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力量流失,这无疑对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带来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三)传播内容单一,吸引度较低 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包含着许多内容,有风格迥异的舞蹈姿态、别具特色的舞台道具、五彩斑斓的服饰妆容、深藏背后的古老起源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是需要且值得我们去传承与推广的。但是,从对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现状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的记载仅仅只停留在是这支舞蹈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跳的,既没有涉及到各方各面、也没有吸引到广泛的人群。在新媒体平台上,一些电视节目上仅仅播放一个非遗舞蹈的曲目,没有道具服饰的详细解说,也没有舞蹈源头的由来;一些视频博主也是仅仅上传非遗舞蹈是如何跳的视频,没有详解、没有其他方面介绍。单一舞蹈曲目播放、单一的舞蹈内容推广,对于大众来说观看时只是一瞬间、观看后也毫无波澜,无法激起大众的兴趣,更无法走进大众的心中。三、新媒体背景下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创意传承与推广的路径(一)推进各媒体融合,拓展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播渠道新媒体背景下,各媒体的不断冲撞整合对于传承推广山东非遗舞蹈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各种媒体的融合,不仅能够采集到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各媒体、各媒介不同的特点进行多元化传播。例如,山东省大型非遗传承创新文化节目非遗说,不仅在山东卫视这一传统传播形式进行定时播出,还能够在腾讯视频、西瓜视频等在线视频平台这些新型传播方式进行实时观看,新旧媒体的完美融合使得非遗说的收视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多种渠道、媒体融合,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山东非遗舞蹈并感受到了其文化魅力,借此能够吸引众多热爱山东非遗舞蹈的舞蹈研究95大众文艺人进行学习、传承。(二)“互联网+非遗”搭建完善的系统平台互联网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个重要的媒介,是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推广山东非遗舞蹈的重要力量。因此,作为传播者要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探索出一条“互联网+非遗”的传承推广路径,形成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打造系统平台可采用引入优质视频创作者、开办山东非遗舞蹈课程、开设国际论坛等方式,以视频、直播和课程来吸引大众的兴趣。同时,为增加平台用户对山东非遗舞蹈的综合体验感,可利用AR、3DMAX技术对各地域构建立体化特色建筑地图开拓文化旅游版图,利用AI舞蹈姿态识别技术实时追踪舞蹈动作并实现音乐到舞蹈的编排。此外,平台也可开设山东非遗舞蹈商城,出售服饰、手办、乐器等相关商品,让利给更多收入微薄的山东非遗舞蹈传承者、艺人,支持他们继续创作优质内容,形成“山东非遗舞蹈传承者山东非遗舞蹈文化新媒体平台广大受众”的系统传承推广路线。(三)以“在线互动”为主导的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播形式新媒体背景下,单一的面对面非遗舞蹈传承变为“线上+线下”的综合形式,通过各媒体融合进行整合资源、教育教学、实时问答,更是大大提升“线上”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效率以及传承价值。线上传播形式不仅克服了距离、天气等不可控因素,更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对于山东非遗舞蹈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非遗舞蹈传承人、创作者上传的舞蹈的视频进行了解,再通过AI舞蹈姿态识别技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学习,在满足其兴趣与好奇心的基础之上,还能在线完成非遗舞蹈的学习体验。对于想要加入传承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人,在了解观看、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正在直播的传承主播们进行实时问答讨论,进一步挖掘非遗舞蹈文化底蕴。同时,线上传播、在线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且视频画质清晰、音频流畅、容纳千万人不卡顿,例如电脑PC端,以网页为主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手机MC端,以APP为主的形式进行互动问答,视频、录播、直播融为一体,为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力量。(四)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媒体传播机制在主流媒体对非遗宣传“民间创作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之时,是非遗进入大众化、进入公共领域的号召。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的缺失,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的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梳理及体系建构一文中指出:构建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应当围绕“继承和发扬”为核心,实现“利益平衡”为补充展开。各大媒体应加强法律意识,严格审核上传的非遗舞蹈文化节目、视频等,谨慎推送给广大群众,将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内涵放在第一位、利益娱乐作为其补充,让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主流媒体的存在让非遗舞蹈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推广,而法律的存在为其一路保驾护航,二者携手才能让山东非遗舞蹈文化走的更远、生生不息。(五)保持传播初心,创新传承路径新媒体背景下,无论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还是腾讯视频等在线视频平台,在运用这些新型传播方式进行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播时,应避免一味顾及、迎合受众的喜好而丧失非遗舞蹈文化精神内核的行为,并坚决不能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照搬高流量视频框架、生搬硬套加入非遗舞蹈素材而进行传播。过度的商业化、娱乐化都违背了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传播的初心。为提高社会对于非遗的保护意识,增加非遗保护的参与群体,政府应加大对于非遗舞蹈文化的宣传,创新传承的同时,要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之上,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提升非遗舞蹈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在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4结语山东非遗舞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与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文化内容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每个山东人、乃至中国人的心中,传统文化、非遗文化、非遗舞蹈文化都是从古至今便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它蕴含着先祖的话语、神秘的传说,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和哲学道理。山东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推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困惑,这就需要文化传播者转变以往老旧的思路、充分发挥各媒体的特点优势,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建立系统完整的传承与推广平台,实现各媒体融合的良好传播效应。原生态的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推广,离不开各类新旧媒体的支持与帮助。尊重时代的变迁,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根植于历史与现实,建设面向未来的山东非遗舞蹈文化。参考文献:1褚红.山东菏泽鄄城“商羊舞”的重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44.2李伟.原生态民俗文化的媒体传播价值以仫佬族舞蹈为例J.新闻战线,2017(08):113-114.3杨红.“非遗传播”在“非遗扶贫”中的作用分析J.公共艺术,2020,No.68(05):50-52.4张晶暄.基于互联网+的非遗文化传承之路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24):141-142.作者简介:崔佳怡(2001.1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齐鲁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读;王魏魏(1989.07-),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舞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