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特色
高校
质量
课程体系
本科
人才培养
方案
分析
李辉
收稿日期:2 0 2 3-0 1-0 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一带一路 倡议下创新创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B I A 2 0 0 1 7 0)作者简介:李辉,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周元,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4 0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李辉 周元【摘 要】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研究是促进该类高校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取4 0所行业特色高校最新版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课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失衡,具体体现为:通识课程所占学分在3 0%4 0%之间,专业课程所占学分约6 0%7 0%之间;选修课的学分占比约2 0%,必修课程所占学分约8 0%;实践课程学分占比约为1 7%2 0%,理论课程所占学分约8 0%8 3%之间。为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行业特色高校需要尊重知识逻辑、国家规则逻辑、市场逻辑和学习者逻辑,并协调多元逻辑之间的关系,从而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 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 一、问题提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学专业紧缺人才”。1行业特色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国民经济的某一特定领域或专门行业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当前,针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相关研究主题较为宽泛,包括其发展历程2、核心竞争力培育3、产教融合发展困境4、战略定位研究5等相关主题,最聚焦的是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建设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题从不同侧面反应了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现状,但是对于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却较少。课程是行业特色高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题中之义。6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质量指南”。7行业特色高校中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要义是指课程结构中不同类型课程学分的相对平衡分布,具体是指实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学分相对协调。行业特色高校过度注重任何一种类型的课程,即使会在眼前获得局部的人才培养效益,但是不利于长期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在理论视角中,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是倡导均衡的体现。8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追求相对均衡,认为中庸是一种至德。9“中道”和“中庸”的本意是指做任何事情的尺度和智慧,也同样适用于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的学分分布,即不同类型课程的学分占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1 0的功能。本研究中认为,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人才培养的“一揽子计划”,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宪法”。行业特色高校为了更好地发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景敞视”的正功能,减少负功能,需要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因此,本研究确定的核心问题是: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行业特色高校最新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呈现当前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行业特色高校构建更加高质量的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建议,从而推动我国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二、研究设计本文分析4 0所行业特色高校最新版本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15案中的课程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一)研究对象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一,学校类型的代表性,包括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是指入选2 0 1 7年“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各2 0所,总计4 0所行业特色高校。其二,行业类别的代表性,包括农林、军工、化工、邮电、地矿石油、轻工纺织、海洋海事、电力、交通、医药、政法等共1 1个类别。这些专业类别较为广泛地反映了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覆盖面。其三,地区的代表性。样本高校分布的区域覆盖了我国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其四,时间的代表性,即基本都是各高校最新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样本高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以4 0所行业特色高校各自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为核心,以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总学分、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分分布情况、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分分布情况、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分分布情况共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对2 0所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2 0所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课程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选择从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学分的分布进行研究包括三大原因。第一,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分是可统计的,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对比性。第二,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的学分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才培养的特质与培养目标,蕴藏着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第三,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分结构分布问题,既是该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实践关注的重点。三、行业特色高校培养方案课程的学分分布特征和问题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毕业要求、学分设置等内容。本文对4 0所行业特色高校培养方案,依据毕业总学分和三种类型课程的学分分布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如下。(一)4 0所行业特色高校课程的学分特征1.毕业总学分要求根据对4 0所行业特色高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大多数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表1 4 0所行业特色高校总体信息一览表高校类型行业类别学校名称专业(或学科)名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间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农林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2 0 2 0年东北林业大学林学2 0 1 8年军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2 0 1 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2 0 2 1年化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 0 1 9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 0 2 0年邮电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2 0 1 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讯工程2 0 1 8年地矿石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2 0 2 0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 0 2 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 0 2 0年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2 0 1 9年轻工纺织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2 0 2 0年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2 0 2 1年海洋海事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2 0 2 1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2 0 2 0年电子电力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2 0 1 7年交通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2 0 1 9年医药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2 0 1 8年政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2 0 1 7年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农林山西农业大学农学2 0 1 9年甘肃农业大学农学2 0 2 0年军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2 0 2 0年西安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 0 2 0年化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2 0 2 1年武汉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 0 2 0年邮电重庆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 0 1 8年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2 0 2 0年地矿石油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2 0 2 1年轻工纺织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2 0 2 0年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2 0 2 0年海洋海事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2 0 2 1年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2 0 2 0年电子电力东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2 0 1 7年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2 0 2 1年交通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2 0 1 8年医药温州医科大学中医学2 0 1 9年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2 0 1 9年政法山东政法大学法学2 0 2 0年西北政法大学法学2 0 1 8年总学分集中在1 6 0-1 8 0学分之间。其中,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平均为1 6 9.5 0学分,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平均为1 7 8.5 0学分。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标准差高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依据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 0 1 8年)(以下简称 国标)中关于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文科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 6 0学分左右,理工科专业1 7 0学分左右,五年制专业2 2 0学分左右。1 1可见,大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总学分基本符合 国标 要求。但是,某些类型行业特色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总学分设置过多的情况。4 0所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2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0 2 3年第2期养方案的总学分分布情况见图1。图1 4 0所1 1个不同行业类别高校专业(或学科大类)总学分情况表2 高水平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总学分情况高校类型样本数量 学分平均值 学分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2 01 6 9.5 01 0.8 01 5 01 9 6.5 0地方行业特色高校2 01 7 8.2 02 2.6 01 5 82 5 7 2.不同类型课程的学分分布课程类型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教学课程一般包括各类实验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类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通识课程的平均学分为6 3.2 0,占总学分的3 7.9 9%;学科基 础 课 程 的 平 均 学 分 为3 5.1 0,占 总 学 分 的2 0.7 6%;专业课程的平均学分为4 0.6 0,占总学分的2 4.1 0%;实践教学的平均学分为2 9.2 0,占总学分的1 7.1 5%(见图2)。图2 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课程学分占比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通识课程的平均学分为5 8.6 0学分,占总学分的3 2.9 3%;学科基础课程的平均学分为3 7.8 0学分,占总学分的2 1.2 3%;专业课程的平均学分为4 4.7 0学分,占总学分的2 5.2 5%;实践教学的平均学分为3 6.6学分,占总学分的2 0.9 5%(见图3)。两种类型行业特色高校的共同点是通识课程的学分占比最高,其次为专业课程。两种类型行业特色高校的学分存在四点区别。一是在通识课程方面,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平均学分和占总学分比例明显高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其平均分图3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课程学分占比差值为6学分,占比高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5%。二是在学科基础课程方面,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平均学分和占总学分比例略高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平均分的差值约2学分,占比差值约1%。三是在专业课程方面,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平均学分和占总学分比例高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平均学分的差值约4学分,学分占比高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1%。四是在理论课程学分方面,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平均学分比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超过7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高3%(见表3)。(二)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失衡行业特色高校的通识课程所占学分在3 04 0%之间。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通识课程学分比例 为3 7.9 9%,高 于 地 方 行 业 特 色 高 校 的3 2.9 3%。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一是通识课程的学分必修课程远大于选修课程。通识教育的选修课程虽然类型较为丰富,但可供学生选择的学分很少,大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的选修的学分在6 1 0学分。二是通识教育课程形式大于内容。比如,某些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通识课程简单等同于国家教育政策,或倡导在一段时间内需重视的创新创业教育或劳动教育等内容。三是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在时间学段上割裂。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的通识课程主要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打下较为宽厚的基础,以期到大学三年级开始有利于学生形成具体的专业方向,但实践效果却是使得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时间机械分割,二者的融合不足。表3 高水平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课程类型学分情况课程类型学分情况平均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地方行业特色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地方行业特色高校通识课程6 4.2 05 8.6 03 7.9 9%3 2.9 3%学科基础课程3 5.1 03 7.8 02 0.7 6%2 1.2 3%专业课程4 0.6 04 4.7 02 4.1 0%2 5.2 5%实践教学2 9.2 03 6.6 01 7.1 5%2 0.5 9%我国行业特色高校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35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程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模式的政治导向、经济建设需要专业人才,重视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传统文化。1 2另一方面,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对接紧密,专业性强,主张尽量开设多的专业课程。相对而言,国外研究型大学相对重视通识教育,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将通识课程作为大学生毕业的要求之一,实用性的写作课成为人才培养的新风尚。1 3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失调由表4统计结果可见,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必修课程平均学分为1 4 3.1 0学分,占总学分的8 4.4 0%;选修课的平均学分为2 6.4 0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 5.5 6%。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必修课平均学分为1 5 1.8 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8 5.1 6%;选修课的平均学分为2 6.5 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 4.8 4%。从整体来看,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本科课程仍以必修课为主,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程的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8 0%以上,而选修课的学分占比在2 0%以下(见图4、图5)。图4 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占比图5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占比从两种类型高校的对比来看: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选修课学分平均值均在2 6学分左右。从学分占比看,高水平行业特色 高 校 的 选 修 课 占 比 高 于 地 方 行 业 特 色 高 校1%,这说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对于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见表4)。我国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失调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决定必修课的专业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还是由于开设必修课相应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较为简单。表4高水平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情况高校类型学分情况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平均学分学分占比平均学分学分占比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1 4 3.1 08 4.4 4%2 6.4 01 5.5 6%地方行业特色高校1 5 1.8 08 5.1 6%2 6.5 01 4.8 4%3.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例失准部分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学分存在虚高的现象,尽管在形式上满足相关国家文件对实践教学学分的要求,但个别样本高校将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学分也从形式上纳入实践教学。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真正的实践教学学分一般占总学分的1 7 2 0%之间。其中,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实践教学学分高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高水平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设计类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仍然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而实习训练、综合性设计性等实践教学的学分还有待提高。行业特色高校实践课程较少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是行业特色高校中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蕴含的知识复杂性,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忽略了对这些理论基础的学习其指向的是实践性。其次是实践性师资队伍在行业特色高校配备不到位,仅有的实践师资在行业一流企业中的学习锻炼机会少,对行业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不够熟悉。再次是实践性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安全性有一定要求。1 4最后是建设保障实践教学需要充裕的教学资源建设经费。当前行业特色高校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难点是阶段性真实存在的,但是行业高校的内涵决定实践学分较低的现状必须要改变,有学者提出其改进方向是依托行业发展,在行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和显著特色的行业性专门高等院校。1 5这种“显著特色”的培育和发展均需要立足于行业实践,而在人才培养中的体现就是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及实施。四、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该类高校所专属的,可能其他类型的高校也存在此类问题。当然,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办学效果也会不同。研究发现,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才培养方案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是不同类型课程的学分占比失衡,其建设目标是通过优化不同类型课程学分占比,帮助行业特色高校重构高质量课程体系。有研究者指出,高4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0 2 3年第2期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中需要遵循多重逻辑,包括国家逻辑、知识逻辑、市场逻辑和个人逻辑。1 6本研究认为,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一般高校的逻辑,并且协调好不同逻辑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研究者不宜针对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但是可以提出具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行动逻辑,本研究形成的具体建议如下。(一)尊重知识逻辑,以先进教育理念引领课程体系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尊重知识逻辑,主要是保障专业课程的课程质量。研究发现,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课程所占学分约6 07 0%之间,学分占比相对较高,重要的是专业课程内容的精进。社会实在论的知识观主张教育知识和课程内容具有客观性,“一些知识独立于其产生和起源的特定实践活动而成为知识,并在解释这个独立于 我 们 思 维 的 世 界 方 面 拥 有 一 定 的 实 在性”。1 7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尊重知识逻辑的体现在于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所引领,从而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正确方向。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尊重知识逻辑,选择科学的课程内容,是提高其人才培养行业认可度的前提。行业特色高校尊重知识逻辑,需要从三方面着手努力。首先,需要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如O B E(O u t c o m e-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理念,根据学生学习成果导向,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其次,结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 h i n aE n-g i n e e r i n g E d u c a t i o n A c c r e d i t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C E E AA)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如C D I O(C o n c e i v e,D e s i g n,I m p l e m e n t,O p e r a t e)理念,设置基于项目的综合实践课程;最后,行业特色高校遵循教学原则,围绕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行业领军人才的目的。1 8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注重前瞻性、稳定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修订的依据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备一定的学理性,从而在知识层面保障行业特色高校的服务能力。(二)尊重国家规则逻辑,对标政策规范课程体系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需要尊重国家逻辑,具体到课程体系中,是指通识课程的开设学分具有一定的保障。研究发现,行业特色高校的通识课程所占学分约3 04 0%之间,主要是对标国家政策要求而开设。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分占比从失衡到相对均衡主要是指提高通识课程的学分占比,尤其是以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二者间的比例相对可保持平衡,但课程的优先级应该为通识教育课程,具体比例取决于具体院校的具体专业。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应略高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原因在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更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宽口径,厚基础”,而地方行业高校更应该提供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行业特色高校尊重国家逻辑的集中体现为对标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重点结合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要按照教育部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1 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二,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必须满足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要求,对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总学时/学分、课程学分比例、专业核心课等方面做出的规定。第三,行业特色高校某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比如,工科专业要参照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行业补充标准。2 0第四,行业特色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支撑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包括具体实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 1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 0 1 4年修订)2 2等相关文件要求,同时支持符合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标准。相较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可以进行一定的探索。但是总体上而言,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尊重国家逻辑,需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国家标准是针对所有高校的专业标准,行业特色高校需要在标准和特色中进行抉择;第二,国家标准留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行业特色高校和实施人才培养主体的二级学院,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充分发挥其办学自主权;第三,国家标准是既定标准,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实践属于源头活水,需要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在校生的学习体验、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国际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反馈进行调整。(三)尊重适应市场逻辑,校企协同创新课程体系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要尊重市场逻辑,杜绝行业特色高校闭门办学,坚持“开放兴校”的办学理念。2 3根55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据研究发现,行业特色高校的实践课程所占学分约为1 7%2 0%,其学分占比相对较少,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这有利于提高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显示度和贡献力。行业特色高校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学分占比从失重到相对平衡,既能够提升教育的实践属性,也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理论性课程的学分占比应略高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原因在于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理论取向,以学科为知识的理论体系;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注重实践取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从失重到平衡是指压缩理论课程学分,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在目前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1 7%2 0%左右学分占比的基础上,具体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四新”专业(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求做出一定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仅是形式意义上学分占比的增加,而是发挥教学实践的育人成效。行业特色高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其创办是依托于行业,发展也受益于行业。市场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要求行业特色高校应坚持特色立校,突出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人才社会服务模式。行业特色高校的课程内容需要突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紧密结合,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其一,行业特色高校应更好地实践科教融合,在培养体系中加强科研训练的比重,通过研究性教学帮助学习者掌握科技前沿知识和符合行业需要核心技术,培养学习者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其二,行业特色高校应更好地实践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其三,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进行业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行面向行业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尤其是实习实训环节的设计与教学实施。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尊重市场逻辑,体现为对标行业领域内的国际知名企业,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尊重市场逻辑,体现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标所行业领域内的国内及其在地区知名企业。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尊重适应市场逻辑,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行业特色高校应加强和企业协同育人,在课程建设上冲破传统课堂传授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平台,与知名企业合作,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第二,行业特色高校应采用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核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三,行业特色高校应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使其难易适中,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综合性。第四,行业特色高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形式。(四)尊重学习者逻辑,调动学习者积极性完善课程体系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习者逻辑,集中体现为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注重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具体是指选修课程的学分占比与必修课程之间保持一定的均衡。研究发现,行业特色高校的选修课程所占学分约为2 0%,必修课所占学分为8 0%,决定了学习者的课程选择自由度较少。而行业特色高校要培养引领行业发展的顶尖人才,需要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占比从失调到相对协调,能够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从失调到协 调 是 指 培 养 方 案 中 选 修 课 学 分 占 比 在 目 前2 0%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协调的指标需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不同专业特点,以“打牢学生终身发展基础”2 4为出发点和归宿。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选修课程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不必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只有自由宽松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需尊重学习者,不仅是指学习者学习的方法,而是将学习者的建议纳入到促进学习者的未来学习中。实质上,尊重学习者逻辑是从学习者本身的经验和体验出发,也符合教育的本质。如卡尔雅思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垂范”。2 5当前,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尊重学习者逻辑的重要性,但是采取的行动较少。一般而言,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中学习者的主动性相对较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学习者的主动性可能相对较弱。行业特色高校的学校决策层和二级学院层面需明确认识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实践中的工作定位。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有其功能特性,学校层面须系统规划;而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对多元化人才培养具特定功能,学院层面要充分论证、系统规划并组织实施。总之,行业6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0 2 3年第2期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尊重学习者的逻辑,其目的不仅是“强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权力持有者)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是为“强者”(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强有力”(有效的)的人才培养方案。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尊重知识逻辑、国家标准逻辑、市场逻辑和学习者逻辑,且应该协调多元逻辑的关系,从而不能由单一的逻辑占据主导位置。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了制定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实现多元逻辑并存,知识逻辑是基础前提,国家标准逻辑是方向把握,企业逻辑是目标牵引,学习者逻辑是落脚点。总之,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构建有一定的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行业特色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客观分析问题,并提出原则性建议,也需要高等教育实践者正视这些问题,坚持持续改进,以期形成科学合理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是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是提升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从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我国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务必做实做细的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指南,也是需要教育实践者及相关教育研究者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参考文献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 B/O L.(2 0 2 0-1 1-0 3)2 0 2 2-1 2-0 6.h t t p:w w w.g o v.c n/z h e n g c e/2 0 2 0-1 1/0 3/c o n t e n t_5 5 5 6 9 9 1.h t m.2张炜,汪劲松.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历程与辩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 0 2 0(8):1-5.3刘向兵.“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2 0 1 9(8):1 9-2 4.4白逸仙.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组织发展困境J.中国高教研究,2 0 1 9(4):8 6-9 1.5刘国瑜.关于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 0 0 8(4):2 2-2 4.6李辉.美国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课程形态研究J.高教探索,2 0 2 0(1 0):2 2-2 4.7HU B B A L HA R R Y,G O L D N E I L.T h es c h o l a r s h i po fc u r-r i c u l u mp r a c t i c ea n d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p r o g r a mr e f o r m:i n t e g r a-t i n gt h e o r yi n t op r a c t i c eJ.N e wd i r e c t i o n sf o rt e a c h i n g&l e a r n i n g,2 0 0 7,1 2(1 1 2):5-1 4.8亚里士多德.尼格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4 6.9孔子.论语雍也篇M.牧归荑,编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 0 1 5:8 5.1 0M I C HE L F OU C AUT.D i s c i p l i n ea n dP u n i s hM.H a r-m o n d s w o r t h:P e n g u i n,1 9 7 9:2 0 5.1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 0 1 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8.1 2张亚群,庞瑶.通专结合培养模式的变革:历史省思与现实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 9,5 8(6):2 5-3 4.1 3田芬,王洪才.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质量保障J.现代大学教育,2 0 2 1,3 7(2):3 8-4 8+1 1 2.1 4学 术 派.作 为 高 校 教 师,为 什 么 不 喜 欢 教 学 E B/O L.(2 0 2 1-1 2-0 8)2 0 2 2-1 2-0 9.h t t p s:m p.w e i x i n.q q.c o m/s/i Q f Q t b d y D f J x h L i C f v G a X g.1 5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 0 0 8(2):1 1-1 4.1 6黄巨臣.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利益相关者逻辑及其作用机制J.北京社会科学,2 0 2 1(1 0):5 6-6 5.1 7 2 5迈克尔扬.把知识带回来:教育社会学从建构主义到社会实在论的转向M.朱旭东,文雯,许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1 9:序4,1 7 6.1 8眭依凡.培养目标达成:关于大学教学原则重构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9(1):1 5-2 6.1 9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更新)E B/O L.2 0 2 2-1 2-0 3.h t t p:ww w.c d g d c.e d u.c n/x w y y j s j y x x/x w s y t j x x/x k/x k z y m l/2 8 2 9 1 7.s h t m l.2 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 B/O L.(2 0 1 8-1 0-0 8)2 0 2 2-1 2-0 3.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 0 8/m o e_7 4 2/s 3 8 6 0/2 0 1 8 1 0/t 2 0 1 8 1 0 1 7_3 5 1 8 9 0.h t m l.2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的通知E B/O L.2 0 2 2-1 2-0 3.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 1 3/m o e_7 7 2/2 0 1 8 0 4/t 2 0 1 8 0 4 2 4_3 3 4 0 9 9.h t m l.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 0 1 4年修订)的通知E B/O L.(2 0 1 4-0 7-0 7)2 0 2 2-1 2-0 3.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 7 8/A 1 7/t w y s_l e f t/m o e_9 3 8/m o e_7 9 2/s 3 2 7 3/2 0 1 4 0 7/t 2 0 1 4 0 7 0 8_1 7 1 6 9 2.h t m l.2 3郝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战略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 0 2 0(1 0):1 7-1 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根 本 任 务 的 意 见 E B/O L.(2 0 1 4-0 4-0 8)2 0 2 2-1 2-0 3.h t t p:w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 2 6/j c j_k c j c g h/2 0 1 4 0 4/t 2 0 1 4 0 4 0 8_1 6 7 2 2 6.h t m l.(下转第6 2页)75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 2李明华.教育变革的新职业:学习工程师J.开放教育研究,2 0 1 6(3):2 4-3 6.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H y b r i dT r a i n i n gM o d e lw i t hT h e o r y-e x p e r i m e n t 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V i r t u a l i t y-r e a l i t yC o m b i n a t i o n,a n dR e s o u r c eS h a r i n gF u n c t i o nF a nZ e m i n g,L i uZ h u n g a,Y uX i a o j u n,H u a n gP a n f e n gA b s t r a c t:B a s e do n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a n a l y s i s f o re x i s t i n gb l e n d e d l e a r n i n gp l a t f o r m s,t h i sp a p e rp r e s-e n t sa no n l i n e a n do f f l i n eh y b r i d t r a i n i n gm o d e lw i t ht h e o r y-e x p e r i m e n t 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v i r t u a l i t y-r e-a l i t yc o m b i n a t i o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