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城市
项目
创业
计划书
,项目名称: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作 者:徐瑞兵联系电话:13755226233,江西瑞昌,创 业 计 划 书,生态,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在行动!,目录/CONTENTS,海绵城市发展背景分析,1,海绵城市概述,2,我国海绵城市市场空间分析,3,组建公司与联合体,4,投资的风险,6,项目方目前的优势,5,海绵城市发展背景分析,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Spong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urban development,1、中国城市缺水问题严重,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的地表水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住建部2014 年统计,全国657 个城市中有300 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2、中国城市内涝现象亟待解决,我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每年频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正越来越被凸显出现。据统计,过去三年内我国有超过300 个城市遭遇内涝,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传统城市开发建设多“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多采用硬质铺装、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2015-2016年来,我国北京、武汉、深圳、杭州、南昌等多个城市特别像今年长江流域 各省份并波及到全国各地频繁出现城市内涝、炎热、地下水枯竭、水环境污染、雾霾污染等问题,对城镇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 影响。我国每年内涝导致受灾人数超过 7000 万,2010 年更是达到近 2 亿人。像今年全国超过5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过千亿元。,我国城市内涝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追求速度、过于粗矿,城市排水防涝缺乏系统规划、标准体系不完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滞后、河湖水系被随意侵占。,3、中国水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严重:在全国水资源调查结果显示,197 万km2 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I 类和II 类水质的面积仅为4,98%,III 类面积35,53%,IV、V 类面积高达59,49%。其中,太湖、辽河、海河、淮河等流域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其面积额91,49%超标。地表水的短缺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水位下降。在缺水的华北地区,地 下水提供的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87%,每年地下水超采300 亿立方米。严重超采,导致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坍塌、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4、海绵城市是高经济性的解决方案,根据理论研究,海绵城市可以带来一系列雨水利用方面的收益,包括渗滤补充地下水、过滤和清洁径流、减少径流而减少给城市排水管网带来的压力因此而节省的维护费用、以及因为减少对城市防洪设施的改造费用、物业升值等,一般是可以带来高于成本的运营收益的。根据研究计算,建设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综合经济收益在33元/立方米,具体说来:补充地下水所带来的收益非常明显,根据美国森林协会研究,“每立方英尺的雨水收集将带来2美元的长期经济效益(包括长期生态效益)”,在我国雨水收益以径流减少量和城市水价或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单位投资额来计算。,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可截留过滤径流,极大的缓解径流污染,根据全球 通用“环境投入产出比1:1-15”计算出因为消除污 染而减少的社会损失所折算成的经济效益。,根据研究,因为减少径流而因此减少对市政管网的排放压力从而节约的维护费用,可按照每立方米排水的管网运行费用0,08元得到。此外,减少的雨水排放量可有效减少对于城市防洪设施改造而投资,如减少关于河道整治、拓宽等费用。欧美等国家的案例研究表明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节省建设及后期维护成本,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的排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如美国费城的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显示,在40年的时间里,采用绿色基础设施的混合下水道溢流系统比其采用传统基础设施多节省燃料用量64万加仑,约3100万美元。在空气污染方面,其能够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共100万公吨,相比之下,传统方式则会增加排放量共670万公吨。因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及维修效率较高,时间较短,因其导致的行驶车辆延误时间(即塞车时间)比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约少45万小时,能够多避免因此产生的时间成本780万美元。,海绵城市概述,项 目 介 绍,Sponge city overview,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城市数量和规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中国城市化的效率和质量必将大打折扣,因此亟需一种更加和谐的城市开发模式来 为城镇化助力加油。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2013 年1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1、概念提出:城镇化去旧迎新,“海绵城市”助力加油,“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 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 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许多 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 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2、海绵城市概念简介,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 年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指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大约80%的雨水渗透到地下,20%会随径流流走。但在现代城市中,由于普遍的硬化地面,大约只有20%的水能回渗到地下,80%需通过径流外排。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此外,传统城市开发模式中钢筋水泥占比极高,绿化面积下降,有效蓄水严重不足,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而这一问题也可以在海 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得到缓解。,海绵城市核心理念是“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或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Design,LID),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模拟原有的自然生态水循环模式,削峰补枯,从传统“人定胜天”开 发模式转向新型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开发模式。,3、海绵城市特征及建设路径,海绵城市的总体特征是:多目标功能、多层次技术、多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城市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来减少对城市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海绵城市 的建设路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对已经开发区域的恢复和修复;三是对正 在开发区域采取低 影响开发。,4、技术概要:立体化“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海绵城市”核心在“海绵孔”和“海绵孔”之间通道,还原到城市建设中就是城市中的各个调蓄水设施和给排水系统。海绵城市核心调蓄水方式包括入渗、蒸发、滞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设施有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水池等。,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水的考虑主要围绕着“给水”和“排水”两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其设计规划是线性和平面的,但正如海绵是三维立体的,“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自然也是立体工程。虽然“海绵城市”概念提出针对的是城市的“水”问题,但由于水本身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注定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水系、绿地系统、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多领域规划,同时需要政府规划、排水、道路、园林、交通等部门与地产项目业主之间协调合作,以及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多专业领域协作。城市改造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般周期又相对较长,这就决定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详尽合理的顶层设计。,01,02,03,04,国家与政府对建设海绵城市项目发展的方针政策,1,海绵城市相关政策,习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海绵城市后,海绵城市已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超预期。,2,海绵城市或入“十三五”规划,我国90%以上的城市均以快排为主导致城市内涝不断,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国内城市给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刻不容缓。同时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逐年下台阶,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在投资中的作用逐年下滑,作为民生工程的海绵城市建设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自14 年底以来,技术指南、补贴政策、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意见陆续公布,高层领导更是多次提出要加速海绵城市建设,因为可以判断,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稳增长与保民生的最佳着力点,列入“十三五”规划概率高。,5、2030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目标,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印发以来,各有关方面积极贯彻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有关要求,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1,